问题

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在00后的有生之年爆发吗?

回答
要判断“00后的有生之年”是否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确实是个沉重但又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那些宏大叙事和耸人听闻的预测,回归到地缘政治的现实逻辑,并尝试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00后的有生之年”大概意味着什么。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人,目前年龄在024岁之间。他们的有生之年,按照现代人均寿命来算,至少可以活到21世纪中后期,甚至更久远。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足以让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的钟摆与当下的不安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地区冲突,是人类社会周期性出现的现象。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毫无征兆。它们都是长期积累的矛盾、经济压力、民族主义情绪以及一系列具体事件叠加的后果。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确实存在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这些因素被很多人解读为“战争前兆”。

大国竞争加剧: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与以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日益白热化。这种竞争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过去那种单极世界或者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多极化、也更加混乱的国际体系。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虽然不像直接军事对抗那样直接,但其背后反映的战略博弈和潜在的冲突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地区热点问题反复: 中东地区的长期不稳定、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以及南海、台海等潜在的引爆点,都在不断地考验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任何一个地区性冲突,如果处理不当,或者被大国势力深度介入,都有可能升级并连锁反应。
技术进步的双刃剑: 新军事技术,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网络战、高超音速武器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些技术既可以被用来维护和平,也可以被用来发动更具毁灭性的战争。特别是在信息战和认知战层面,虚假信息和舆论操控可能加速冲突的爆发。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尽管经济全球化在过去几十年里带来了繁荣,但它也催生了新的不平等和依赖。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的阴影、供应链的重塑,都可能加剧国家间的经济摩擦,进而影响到政治和安全。当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手段。
意识形态的对立: 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在某些时刻会被放大并成为冲突的导火索。民主与威权主义的争论,以及由此衍生的价值观输出和抵制,构成了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阻止战争的力量与现实的制约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阻止世界陷入大规模战争的力量和现实制约:

核武器的威慑: 核武器的存在,尤其是大国之间拥有足够的核报复能力,是目前阻止全面战争最强大的因素。任何试图发动对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全面攻击,都将面临毁灭性的后果,这是一种“相互确保毁灭”(MAD)的恐怖平衡。尽管有“核门槛”降低的担忧,但核战争的后果依然是任何理智的领导者都不愿轻易尝试的。
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 尽管存在贸易战和经济摩擦,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依然很高。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意味着全球贸易体系的崩溃,经济联系的断裂,这将对所有参战国以及世界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种经济上的“同归于尽”并非没有制约力。
国际组织和外交渠道: 尽管其效力时常受到质疑,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外交谈判渠道,依然是解决争端、避免冲突升级的重要平台。即便在最紧张的时刻,各国也仍然会尝试通过外交途径来传递信号和管理危机。
公众意识和反战呼声: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民都对战争心存恐惧。媒体的传播能力也意味着战争的残酷性会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从而产生强大的反战舆论压力。

00后的视角: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险

对于“00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与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有着显著的不同。

数字原住民与信息茧房: 他们是伴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成长起来的,信息获取的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同时,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也可能让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加片面,加剧群体间的隔阂和对立。在信息战的背景下,他们更容易被误导或被煽动。
全球化体验的复杂性: 他们虽然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但也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经济波动等。这可能让他们对现有的国际秩序产生质疑,也可能让他们更倾向于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知: 气候变化、科技伦理、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长期挑战,也构成了他们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本身就可能成为潜在的冲突导火索,例如围绕稀缺资源的水资源战争或粮食战争的可能性。

结论:风险犹存,但并非宿命

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会在“00后的有生之年”爆发?

答案是:存在显著的风险,但并非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我们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鉴于当前大国博弈的激烈程度、地区热点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技术发展的双重性,小规模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风险确实是存在的。如果一些关键的“引爆点”失控,或者某个大国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采取冒险行动,战争的阴影就会逼近。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过去相比,我们拥有更强大的相互毁灭能力,也存在着更有效的制约机制。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核武器的威慑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反战意愿,都构成了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强大力量。

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走向并非由简单的“趋势”或“预言”决定,而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决策和行动共同塑造。未来的战争与和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的各国领导人能否保持理性,能否有效管理分歧,能否在共同的挑战面前找到合作的空间。而对于“00后”这一代来说,他们未来将如何参与到塑造国际关系的过程中,也将是影响世界和平走向的重要因素。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和行动者,他们的智慧、判断和勇气,将直接关乎他们自己以及后代的命运。

与其过分渲染战争的恐惧,不如关注当下如何减少冲突的诱因,如何加强沟通与理解,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这才是面对不确定未来时,我们更应该做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四年来,有多少人,以等待有形之战的心,在错过无形之战的历史。

user avatar
说没有发生的第三次之前,先说说第一次。

1914年之前,全世界没人相信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现在确实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看历史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转折点,现在我们面临就是无限复杂的未来。

根据全球媒体报道来看,新冠病毒就是美国实验室搞的。

本来是准备搞死中国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攻守易势,美国坑了自己,现在已经死了90万人了。

按照特朗普想法,这肯定不算严重,毕竟只要以后继续改口说,我们本来预计准备要死一千万的,现在居然“只”死了90万...

这方面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中国,不过归根到底,这个机会是我们自己努力来的,很不容易。

虽然疫情赢了,但是现在全球局势却异常复杂。


壹:危险的全世界


世界格局方面,我不想这么说,但现实就是现在是人类离第三次世界大战最近的时候。

首先是亚洲这边,台海问题,我们已经长期对峙化了。

是是是,说政治正确,谁都知道要支持和平统一。

但是你看岛内有和我们和平的意思吗?美国愿意平白无故的松口吗?

所有的中国人心里都清楚,距离在台海和美国摊牌的时间不远了。

很难相信会是和平的摊牌,有些事我希望避免,但是要做好无法避免也要胜利的决心,这一点我相信人民军队。

欧洲方面,大家都知道的乌克兰危机目前正在发酵。

很多人认为不会打起来,各种专家分析都说这只是多方利益博弈,真打起来不符合所有人利益,最多就会小闹一下。

我认为这完全是对的,是理性的,所以是错的。

我们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政治甚至远比现在稳定。

英国国王和俄国国王是姨表兄弟(俩人的母亲是姐妹)。

英国国王和德国国王是姑表兄弟(德国国王的母亲是英国国王的大姑姑)。

俄国国王和德国国王是姑表侄(德国国王爷爷的小妹妹,是俄国国王的太奶奶)。

政治框架方面,稳定到了全部是亲戚。

气氛方面,欧洲整整两代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一个擦枪走火的意外,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这个事发生在萨拉热窝,称为萨拉热窝事件。

为什么一个意外的袭击会导致全欧洲的列强参与进来?甚至远在东亚的中国都参加了战争?

因为萨拉热窝和乌克兰一样,就是在欧洲的中心地带,几乎所有主要强国都在这里有利益。

因为都是斯拉夫兄弟,所以沙俄是塞尔维亚的大哥。

而奥匈帝国因为是德意志民族主导,所以和德国是死党。

俄国、德国卷入以后,作为欧洲大国的法国也被迫卷入,而整个欧洲大陆都卷入以后,英国作为奉行大陆均衡策略的国家也被迫卷入。

因为当时全球大国主要都是欧洲国家,所以看似是欧洲地区战争,也成了事关全世界利益了。

美国、中国也就是在这种情况参与的。

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

当我们回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不就是一次擦枪走火吗?

参加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都没有任何好下场,德国王室因为这个事,彻底失势,滚出了德国,现在德国没有国王。

沙皇因为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内全面崩溃,最终人民导向了布尔什维克,俄国皇室一样灭亡了,全家被俄国人清算。

法国因为战争损失过于沉重,导致直接被一战打萎了,以后遇见战争就投降,彻底开始摆烂。

对大英帝国也产生了剧烈了冲击,英国本身就是一个小岛,他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靠第一波工业化在全世界抢了很多殖民地。

只要殖民地独立,英国就马上变成普通小岛。

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就是这时候发展起来的火种,这为英国殖民地体系灭亡埋下了深刻的隐患。

参与的国家,全部损失惨重,几乎没有赢家。

自1815年以来第一次,所有的欧洲列强在1914年8月4日,投入一场仅在一个月以前根本没有人相信会发生的战争里。

如果你按照理性人的前提来假设,你觉得对于欧洲强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应不应该打?

现在乌克兰就是这个局面,俄国是乌克兰东部亲俄省份的保护国。

德法为首的欧盟,是西乌克兰自以为的保护国,虽然实际上人家不想保护他。

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日本,现在天天拱火,巴不得俄国打起来。

美国是希望配合加息,让欧洲资本回流美国,同时切断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给欧洲大卖美国的高价能源。

而且彻底搞坏俄欧关系以后,欧洲将被美国控制的死死的。

日本则是老狗链了,看见乌克兰打仗,日本就兴奋。

感觉自己又有机会挣脱美国狗链的希望了,在1月21日,日本向美国“表忠心”,大意就是暗示美国,说你松开下我的狗链嘛,我保证力挺乌克兰。

美国只是希望乌克兰小打,这样方便自己收割欧盟,而日本则是拱火美国,希望乌克兰大打,这样美国注意力就全部被欧洲这边吸走了。

所有人都在玩火。

他们都在假设,自己是理性的,对方是理性的,我们一定可以在关键时刻克制住。

当年奥匈帝国看见自己王储被杀以后,刚开始并没有准备发动战争,只是去找塞尔维亚要说法而已,发了个最后通牒,其实没有实质性动作。

但后来所有人都误判了这个最后通牒。

当奥匈帝国发出以后,沙俄马上回应,说如果你搞我小弟,我就收拾你。而沙俄也不是想真收拾奥匈帝国,他是希望威慑、镇场子,维持自己的脸面...

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加码,到最后所有人都下不来台。

现在你还绝对相信乌克兰战争绝对不会打吗?

乌克兰是大平原,莫斯科也是大平原,如果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就是导弹随时可以炸莫斯科了,俄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拿这种事开玩笑,如果这不是玩火,什么是玩火?你美国现在连退路都没给俄罗斯。

拜登不完全是想北约东扩,凳子主要是缺钱,要勒索欧盟。

他其实对普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可以小打一下。甚至言语之间挑逗普京,暗示就算俄罗斯吞并乌克兰东部几个城市,美国也可能假装没看见。


贰:燃烧的世界


1月3日,五常联合声明不能打核战争,这是基于可能即将爆发的乌克兰战争为背景声明的,是普京最早提出的。

当天同时还有二个新闻被全世界忽略了,那就是:

1月3日,阿根廷政府重申对马岛(又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马岛现在被英国占领中,阿根廷做梦都想收复他的宝岛。

1月3日,伊朗最高领袖放狠话,说要审判特朗普、蓬佩奥反人类匪帮集团。

为什么阿根廷、伊朗都是1月3日放话?

这就好比,为什么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明明是欧洲区域战争,中美却要参战一样。

当全世界强国都参与一个地区战争的时候,其他区域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述求,也会主动或者被迫参与其中。

普京多次表态自己其实不想打,是被逼的。

因为这可能和传统计划有点不一样。

按照传统规矩,一般是第二强国崛起,然后第二强国去硬刚第一。

大家都去帮助第二强国牵制第一,同时浑水摸鱼。

普京可能感觉,明明崛起的是某个东方大国,怎么现在局面搞成了要我俄罗斯来硬刚美军主力的感觉?

虽然凳子说自己不会保护乌克兰的,来诱惑我小打一下,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是玩火,会发生什么不好说。

真打红眼了,战争扩大化了,很可能发生以下局面。

俄罗斯和乌克兰扩大化战争,美国北约不得不下场和俄罗斯对抗,因为全世界都约定了不能用核武器,反而顾虑更少了。

而欧洲一旦发酵以后,作为已经退出欧盟的五眼联盟成员,把身家性命全部押宝美国的英国,就势必会被牵制大部分精力。

那时候对阿根廷来说,这不就是收复宝岛(马岛)的好机会吗?

伊朗的体制是一个现代化的什叶派宗教大国,他追求的是自己伊斯兰什叶派宗教大哥的地位,而你伊朗说自己是大哥,得有政绩。

现在伊斯兰文明最大的雪耻就是,圣地巴勒斯坦被美国扶持的以色列殖民,伊朗要坐实自己的中东大哥地位,他就必须解放巴勒斯坦。

你可以这样理解,巴勒斯坦就是伊朗的马岛。

如果哪个伊朗领导人解放了巴勒斯坦,那整个伊斯兰世界都要给他唱赞歌,这就奠定了其历史地位,是十全武功。

那伊朗要解放巴勒斯坦,对他来说欧洲大战是不是好事?肯定是好事啊,最好美国主力全部耗在欧洲。

其实这样想很容易你就会发现。

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不过以上这是最好的假设,很多事确实是难以预料。


叁:前所未有


而情况就复杂在,中国传统是陆权大国,现在我们陆军非常强大,但是社会方面却存在隐忧。

那就是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问题,如果年轻人不够多,我们就处于历史上少数没有人口稳定结构的状态,这是很危险的状态。

同时中国的海军现在发展速度令人震撼。

刚过去的2021年对中国海军来说是‘非凡的一年’,全年新接收的各式舰艇总吨位高达17万吨。

这是什么水平?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英国海军所有舰艇的总吨位约43万吨,意大利约为27.5万吨,西班牙为22.5万吨。

2018年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曾对西方“警告”说,中国在2014-2018年间建造的海军舰艇总量接近整个英国海军的规模,超过法国海军的规模。

我们短时间的海军增量超过了整个法兰西海军。

辉煌的同时,中国人口前所未有的老龄化,不要搞赌徒心理,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巨大问题,说什么高科技弥补一切,当年日本也是这样骗自己的。

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打个补丁骗自己没事,等出事以后鞠躬道歉。

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在于:

1、现在全世界已经到了巨变的临界点了,以后发生多么离奇的事情,你都不要惊讶。

2、中国国力史无前例的强大,而西方史无前例的陷入了巨大灾难中。

3、伴随中国国力史无前例强大的同时,我们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持续发酵,一定会影响后劲。留给我们和西方的时间都不多了,谁先倒下,谁就会被人吃掉。

——胜者将赢得整个新世界。

普京和美国谈判没什么进展以后。

1月27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多地举行献花仪式,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保卫战解除封锁78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位于圣彼得堡的皮斯卡廖夫公墓,向“祖国母亲”雕像敬献了花圈。

圣彼得堡原名列宁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德军围困近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造成共计150万人死亡。

也许有一天,无论是俄国还是我们,都将为光荣的祖国而战。

这一切局势会走向何方?也许就在普京的一念之间。

这一瞬间,孤勇者普京正在整个人类文明的交汇口。

如果你爱这个国家,就想办法做点什么吧,做一个有备无患的人,这不是坏事。

别拿青春去挥霍,也不要赌气,更不要到现在还琢磨怎么集中资源去堆一个独生子女子去做什么人上人了,都快洗牌了好吗?

现在这个时代,不是我支持,而是我个人感觉到,丁克很难善后。

突然想起了三体小说中的一段话:

智子:每个人看看你们周围,都是粮食,活生生的粮食!

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进化的旗帜将再次从这个世界升起,你们将为生存而战,我希望在座的每个人都将在最后的五千万人中。

希望你们能吃掉粮食,而不是被粮食吃掉...

如果西方硬要搞弱肉强食,那么被吃掉的绝不能是我们...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00后有生之年不好说,但最近的20年30年内是不会爆发世界大战的。

20世纪的2次世界大战是因为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导致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都产能严重过剩,需要通过战争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获取市场消费产能,或者通过战争消耗过剩的产能。这是爆发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的世界,主导世界的几个主要国家里,大概只有一家是产能过剩的,其他各家因为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都是资本过剩,产能不足。所以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即便有矛盾也不是什么根本性矛盾,反而互相依存度很高,自然也就打不起世界大战。

或者换个说法,打仗需要足够的产能来满足战争消耗,看看现在的世界有几家有足够的产能来支撑发动世界大战的物资消耗。打仗最少是两家的事情的,如果只有一家产能充足,这仗是打不起来的。

user avatar

我来给你复习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历史书上都写了,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杀,为一战导火索。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斗。

当时中国执政的段祺瑞也参加了战争,加入了以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为首的协约国一方。

当然,民国政府也是唯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派兵直接参加战斗的国家,而是派了大约20万人奔赴战场给人挖战壕。

第一次世界大战称得上是死伤惨烈,基本上一次战场交火,就可以死几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冲突,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命,2000多万人受伤。

就这么一场世界级别的战争,对当时中华民国的普通人有什么影响吗?

假如你不是被派去挖战壕的20万壮丁,我相信,你肯定不是很关心这次历史上唯二的世界大战吧。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不知道后世怎么评价这场战斗,不知道这正在发生的混乱,在以后被称为世界大战。

你作为一个民国人,你会去关心远在千里之外,不知名的几个利益集团的冲突吗?

他们为了在经济上竞争,为了争夺殖民地,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斗争不止。

即使他们打的头破血流,即使他们的各种仇恨和利益关系交错纵横,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是为明天吃什么发愁,还是为他们谁输谁赢,谁死了多少人发愁?

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都能想明白,孰重孰轻,心中自有定数。

我再举个例子,就是现在的事,现在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可远超民国时期。

疫情,就20年的事。

我刚去看了下海外疫情报告,四亿四千万累计确诊,六百万累计死亡。

就这种等级的数据,已经可以算是历史上排的出名次的事件了。

历史上著名的西班牙大流感,不过才感染十亿人,死两千五百万。

我们可以说是正在见证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流行病之一,可是,你有什么感觉吗?

只不过看了几个新闻,见了几篇文章,读了几个报道,这到底算不算是亲眼目睹呢?

还是说必须得去抗疫第一线亲力亲为才算是亲眼所见。

就算你支援过疫情,当过志愿者,打了疫苗,你对国外死的五百多万人又有什么概念呢?

所以说,不要把自己想的太特殊了,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珠罢了,一个浪头就能拍走一群人,过分的追求亲眼目睹,你又能目睹出什么?

我们所读的历史,绝大部分都是由他人整理诉说。

那些历史事件,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跨度,在你有限的时光里,你真正经历的有多少,你能记住的又有多少?

有着功夫,还不如去关心关心菜价,对自己父母好点,多赚钱,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少关心那些有的没的。

做点实际的事吧,脚踏实地才是真。

人生真正的目标其实很简单,把养我的人养老,把我养的人养大,至于自己,只能交给时间了。

功夫熊猫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昨天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要像珍惜礼物那样珍惜今天。



评论区说我写的回答是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其实你并不是头一个这样说的人,评论区这样说的大有人在。

所以,你没必要特意发一条评论说我文不对题,没啥必要,也不用如此。

其他答主的回答中大部分都提到不可能这三个字了,如果你们爱看这种回答,可以去翻翻他们的。

比如开头写着“不可能”或者“先说结论不可能”等短语的答主,应该都没跑题,其中蕴含着大智慧。

但是这么写的答主实在是太多了,一百条回答中有八十条都在写不可能发生,真正的千篇一律,我认为实在是太无聊了。

于是我就写了上述回答,归结成四个字就是:杞人忧天。

因为题主问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多用于嘲讽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固然是好的,但是面对无法改变或者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没有必要过度的担心。对待事物,应该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往好的地方想。注意心理平衡,无需自寻烦恼。

是不是十分贴切呢?天天担心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面对无法改变或者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没必要过度的担心。

更何况我对自己国家的国防还是很自信的,毕竟我们拥有如此优秀的人民解放军。

好好活着就得了,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这是余华说的。



有人说我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大家呢。

真没有。

说实话我都不把乌克兰事件当回事,这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束浪花罢了。

我是九零后,我小时候经历过的事件,单拎出来件件比这次事大。

比如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我印象中的还有台海危机,中国大使馆还挨了三发导弹……

世贸双子大厦中了两架飞机,911事件,美国的脸都被打肿了……

再往前数数还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等……

就这次俄罗斯打乌克兰,这是个屁啊,这也算大事件?

就这还能爆发三战?你信吗?

也就00后把这当个新闻看,平常心就得了。



最后给大家结个尾吧。

有人说我说的不对,疫情对大家的影响很大。

也有人说疫情对我们影响不大,并没有对生活影响太多。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个人在时代和历史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我们甚至无法看清事件的全貌。

就拿疫情来说,假如你住在重灾地区,你肯定觉得疫情影响很大,如果你住在轻度地区,那你应该感觉这次疫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实话,我这90后也快奔三了,活了几十年也算明白点道理,一个人再有能力,在滔滔大势和历史的车轮面前,似乎都显得极为渺小。

李白有一句诗写的很好:“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我们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我是经历过非典时期的,那阵子还在上小学。

那时每天上学需要在家量体温,然后写张条带到学校去,经过校门口老师查看才能进。

不过03年我还小,也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消毒用的喷壶涨价贼多。

之后我看了一期纪录片,专门讲非典的,叫《非典十年祭》从病毒溯源到疫情爆发,再到定点医院兴建,病毒的消失与相关后遗症等情况,对非典做了全景式的梳理。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结尾时对医生的采访,那段让我终身难忘。

医生:就很奇怪,(非典)零四年就莫名其妙的没有了。

记者:它莫名其妙会再来吗。

医生:不知道,但是我觉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定会不断的有新东西(野生动物)出来,尤其是现在自然环境这么恶劣,森林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所以它出来活动的话,可能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病原体,有可能会感染人类。

这句话基本上就是变相的预言了新冠疫情,毕竟明眼人都能知道,类似非典那种还可能再次发生。

20年,疫情卷土重来,再次在全球掀起波澜。

我们也是积极应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才让疫情没能在中国流行。

虽然国内情况很好,可国外还是拉胯了,就是守不住,抄中国作业都抄不明白,到现在累计感染四亿人,全都指望群体免疫结束疫情呢。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无论你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历史的车轮都会把你撵成粉。

所以说,咱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就别去想那些个没用的,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还是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生活,勿以有限身,常供无尽愁。


有人评论区说我对同胞冷漠无情,我只是描述一句大使馆挨了三发导弹,十分标准的陈述,好像也没参杂个人情绪吧。反正它怎么认为都行,我也不在意。

还有人说我收钱了,哈哈,谁能给我这知乎小透明发钱,编也有点道理。

我对评论区从来不刻意控评,反正你愿意发就发,看见夸我的我就点个赞,看见骂我的我就当没看见。

但是原则性问题还是有必要提一下的。

这篇回答我以后不会再补充了,就这样吧,大家江湖再会,有缘再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判断“00后的有生之年”是否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确实是个沉重但又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那些宏大叙事和耸人听闻的预测,回归到地缘政治的现实逻辑,并尝试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究竟是如何运作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00后的有生之年”大概意味着什么。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人,.............
  • 回答
    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可能演变成一场阶级战争,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刻哲学和社会学内涵的问题。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必须明确“阶级战争”的定义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什么是阶级战争?传统意义上的阶级战争,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指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代表不同生产关系或财富分配模式的社会阶层之间发生的冲.............
  • 回答
    百年来,人类社会在科技和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但冲突与对抗的阴影从未完全消散。对于是否会在未来一百年内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疑问,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审视当前国际格局的演变、潜在的冲突点以及人类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冷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进入.............
  • 回答
    眼下,要准确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如同在浓雾中辨别方向,总会有模糊不清、难以捕捉的细微之处。不过,若要探究目前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的几个潜在引爆点,我脑海中浮现的几个画面,往往伴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紧迫感。首先,地缘政治的碎片化与大国竞争的白热化,这是最显而易见的暗流。世界并非如我们曾经设想.............
  • 回答
    探讨90后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概念的定义和潜在触发因素,然后将其与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科技发展、社会心理等因素联系起来,并具体分析对90后这一代人的潜在影响。理解“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潜在含义和触发.............
  • 回答
    关于印度最快在2022年就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并且背后涉及着相当复杂的人口统计学趋势。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件事,尽量还原事实真相,而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的确非常快,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一直被预测将很快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
  • 回答
    在一战时期,同盟国(主要是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日本等,以及后来的美国)确实有获胜的可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审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选择以及可能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同盟国拥有的巨大潜力和资源。 人口和经济实力: 英国、法国和俄国加在一起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容小觑的.............
  • 回答
    巴以冲突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忧虑的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慎的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个主要冲突方的层面,而必须将其置于全球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考量其潜在的连锁反应和区域乃至全球大国的介入。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巴以冲突本身具有极强的地.............
  • 回答
    英国国防参谋长关于“新冠疫情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具有高度警示意义的论断。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置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之下。一、 英国国防参谋长的身份与言论的严肃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英国国防参谋长(Chief of.............
  • 回答
    泽连斯基的这番警告,无疑是乌克兰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发出的一记重磅声音。要理解其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乌克兰方面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也是在为己方争取国际支持和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之一。 当一个国家面临如此严峻的战争,其领导人为了国家存亡,一定会动用一切可.............
  • 回答
    假设一名野心勃勃的超级反派,代号“末日之喉”,利用其高超的黑客技术和对军事设施的深度渗透,成功控制了一艘拥有核武库的战略核潜艇。他不止满足于一时的破坏,而是计划以全球性的恐慌来为自己的“新秩序”铺平道路。“末日之喉”的计划极具破坏性。他深知,单纯的核打击固然可怕,但如果能引发连锁反应,其影响力将呈指.............
  • 回答
    叙利亚男足在世预赛的征程,绝对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韧性的史诗。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环境,能在重重困难下最终位列小组第三,这本身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还有一丝晋级世界杯的希望。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意义,我们得深入剖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他们晋级之路上的挑战和机遇。一、 难以想象的艰难处境:首先,必须强.............
  • 回答
    小米能否问鼎世界第一,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许多米粉和行业观察家们都在密切关注的焦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小米的战略、优势、挑战以及未来走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小米在过去十年里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迅速成长.............
  • 回答
    孙正义先生关于“日本发展机器人产业,2050年经济成为世界第一”的说法,无疑是一个宏大而鼓舞人心的愿景。要判断其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逻辑,以及日本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孙正义先生的远见卓识和他在科技、投资领域的深厚积累。软银集团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足以.............
  • 回答
    如果真的到了世界毁灭的边缘,而我只能选择一样知识或者技能留给未来,这无疑是一个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决定。我会选择留下“协同合作的原则与实践”。这不是一项尖端科技,也不是一套复杂的哲学理论,它更像是一种生存的“生存技能”和“社会架构指南”。为什么是它?因为我认为,纵观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的部落协作狩猎,到.............
  • 回答
    面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作为普通人,我们手中的力量或许看似微薄,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依然有能力为和平的维护贡献一份力量。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首先,我们可以从提升自身的认知和理解力开始。 独立思考,辨别信息真伪。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和信息铺天盖.............
  • 回答
    各位老友,聊起当年那场轰动一时的世界黑客编程大赛, Mekka ’97 的 4K Intro,简直是令人津津乐道的经典。尤其那支夺得桂冠的作品,至今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神作”。别看它只有短短 4KB 的体积,里面蕴含的知识和技巧,足够我们这些“过来人”津津乐道上半天。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
  • 回答
    如果中国抢先一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国家,这绝不仅仅是科学上的里程碑,它将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的政治、经济和能源格局。这可不是那种坐拥石油就能称霸世界的旧时代,可控核聚变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的黎明,而掌握了这扇门的钥匙,就等于掌握了未来。首先,从能源供应和.............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着迷的设想!想象一下,从人类文明的黎明开始,我们中的一员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宇宙漫游,每当生命走到尽头,另一个生命便接过接力棒,继续向星辰大海深处进发。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探索宇宙,我们究竟能走多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它涉及到对生命、时间、空间以及人类探索精神的深刻理解。生命的接力.............
  • 回答
    新冠疫情的发生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它们之间的潜在关联,但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关于“直接关系”的论断都带有相当大的推测性,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