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这么急着下结论,你怎么知道未来发生的应该叫第三次世界大战呢?
在未来很有可能把现在我们叫的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叫一次世界大战或者常规世界大战。
冷战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核热战,会被归回核对峙战争与核攻击战争。
在人们见识过热核武器实战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单方面屠杀只是序言),估计才能理解之前的战争都不配叫世界大战,只是参与的国家多,对生存环境无影响。只有人类见识过热核战争之后才能充分体会到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后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我们现在的完全不是一个样。
智人这个物种基本是在战争中逐步走向成熟的,现在各核大国都向核实战走了几大步(核武小型化,核武实战部署,反导系统堪用),还剩几步也很难讲。新冠是个加速键,会加速这个过程,但只是加速不是原因、更不是起因。
一场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要打起来有什么条件呢?
大家要形成共识。
就是这么神奇,打仗的双方或者多方,反而需要共识,各自国内还要形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战争不得不打,打仗比不打仗好。
最近,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印军司令部下令要求中印边境的印军部队一律取消休假,减少部队轮换,还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印度陆军参谋长马诺伊·纳拉瓦,还跟前北方军团司令一块儿跑到中印东部实控线附近视察。这个前北方军团司令讲话比较有意思啊,“印度国内的疫情,并不应影响印度的领土完整,武装部队必须始终为此做好准备。”
这个话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给印军打气,强调疫情不影响印军作战能力的意思。第二层,则意有所指了,什么叫“做好准备”?为什么做好准备?
中印边境的情况是每年的5月开始,绝大多数高海拔的山口就进入了夏季,积雪融化恢复通行能力。到了这个季节两国边防部队也会开始巡逻执勤,就会有所接触,这是很多年来的惯例,也是喜马拉雅山脉气候特征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去年班公湖西线对峙的时候,进入冬季印军是相当的难熬,就是这个气候导致的。喜马拉雅山这一片气候主要是受到印度洋季风控制,有季风吹,就会有降水,气温比较高。季风停下来就进入旱季,入秋的时候下的积雪一直到来年才会融化,这个时候高海拔山口是没法通行的。现在这个季节季风已经开始吹了,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部分高海拔山口可以供军用车辆通过,两国这个时候恢复边境巡逻才有可能性。
所以每年这段时间,印军都会提高警戒级别,边境上的活动也会更加频繁,历年都是如此。但是今年肯定是有所不同的,现在印度国内的疫情已经到了没法收拾的程度了,到底感染了多少、死亡了多少,连印度政府自己都搞不清楚,可以说已经完全放弃了疫情防控。印度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毒源地,各种变异变种层出不穷,我们都不知道印度到底有多少种新冠变种。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说印军战斗力不受影响,我觉得恐怕不大可能吧?
印军目前是印度国内优先打疫苗的群体,尤其是中印一线部队,但是这个疫苗有没有效我们也不知道,就算是有效吧,那么印军的整个后勤支撑和国防工业系统呢?不可能全部都优先打疫苗吧?所以说印军战斗能力是一定受到了严重影响的,还能不能正常执行任务都不好说,我的判断是印军今年的体系防御能力一定是下降的,前线部队执行任务肯定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当然印军官兵自己心里估计更清楚。像是武器装备出问题啊,后勤保障供应不上啊,他们自己是能够感觉到的。
所以他们的参谋长这个时候不得不去前线打气,这不用说。
另一方面,不排除印军搞军事冒进的可能性。尽管他们面对的困难多,但是印军的思路大家可能不了解,他们就是困难越多越要制造困难,用更大的困难去掩盖困难。这个特性,有冒进思维的军队都喜欢这么干,像日军啊,印军啊,都有这个特点。
印度目前的国内形势,高层是有动机实施军事挑衅和军事冒进的。疫情毫无办法,经济也是一泻千里,印度高层很有可能在军事上达成一致,也就是面向中国发起挑衅,转移一部分国内压力。这一点上莫迪的印度人民党,另一边反对党的国大党,很可能达成一致,对他们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另外虽然说全线军事能力确实在下降,但是不排除在重点地区实施军事冒进的可能。印军早就没有全线实施挑衅的实力了,你看2017年是东线,去年是西线,他的挑衅一定是点状的。即使是疫情严重到目前这个程度,他也是有能力在一些狭窄通道开展军事挑衅的。根据现在的形势判断,印军有很大可能发起挑衅,这种挑衅也一定是小规模的,可以控制不会扩大。我个人认为察隅方向不能掉以轻心,这个位置对我方很不利,也难以触及到印度的关键利益,却可以制造足够大的话题,印军很有可能会有想法。
所以世界大战打不打,主要看各方尤其是有实力发起世界大战的各方会不会形成共识,会不会一致认为该打,不然总是有转圜余地的,只要一方坚决不打,打起来的可能性就急剧下降。
那么如果一方坚持挑衅呢?比如现在的美国和印度。
这就涉及到威慑问题了,不愿意打仗一方是不是有足够实力威慑敌方不敢发动战争,将成为遏制战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家对此预判是十分充分的,不管疫情来不来,也早就在着手准备。
战略威慑分为常规战略威慑和核战略威慑,中国的常规威慑短板主要是海空军,陆军威慑力量过剩。我自己作为陆军的人我当然希望陆军经费多多的,但是实事求是的讲,陆军战略威慑能力是过剩的,海空军严重不足。核威慑方面,个人感觉是不大够,但是这玩意儿又特别贵特别值钱,一枚核弹头没多少钱,但是核弹头屁股后头那个导弹,以及后面更多的配套体系,洞库,预设发射场、安全区,是极其昂贵的。这一套昂贵的支撑体系我国是建设完成的,核弹头到底多少枚,谁知道呢对吧?
知道的请你告诉我,借你项上人头交个首付。
因此,疫情与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关系,但是不是主要动因。主要动因还是“共识”,一旦某个集团达成共识,另一集团又没有足够威慑能力来遏止战争,那就打起来了。
目前还看不到达成共识的迹象,欧盟与美国并未在此领域内达成共识,太平洋西岸韩国日本也没有铁心跟他走,印度皮里阳秋、摇摆很大,倒是不得不防。目前主要工作还是一方面提高威慑能力,一方面瓦解敌方阵营,争取能够争取的力量。
说白了,文戏为主。
疫情,让文戏更精彩。
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
世卫组织21年5月12日报告称,到2021年底,新冠疫情给全世界造成的损失会达到10万亿美金。
1,按照这个损失规模,如果印度继续养蛊,变异种甚至无敌种继续孵化,未来三四年可能每年都会造成几万亿美金损失。
2,2020年,全球可统计伤亡为300万人,考虑到很多国家的统计遗漏,这个数字偏低。
3,新冠改变了供应链重组的趋势,使一些所谓的劳动力价值洼地进入混乱,终止了很多产业转移。
4,新冠使超级强国暴露了其腐败、组织能力低下,加剧了其内部分裂。
5,新冠使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在现实层面遭受巨大挫败,从欧美到印度,在PVE疫情时全线沦陷或仍在沦陷。
6,新冠使粮食安全、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成为新的重点,并改变了很多国家的战略侧重。
7,新冠在这两年几乎瘫痪了一些成熟而巨大的行业,比如航空业、旅游业。
新冠疫情必然永久的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格局。
而这以前只能通过世界大战做到。
新冠疫情是一次还在进行的PVE的世界大战。
新冠只是暴露了资本化世界的问题和弊端,但并不必然导致战争。
爆发世界大战的前提,是世界上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利益完全相悖,且能彼此一战的两个发达国家利益集团。
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世界大战”(特指热战)这一选项,并不符合两者之间任何一方的利益。
所以说,现在的情况,到一战、二战时那样了吗?
现阶段能擦枪走火的,有中美矛盾、美俄矛盾、美欧矛盾和欧美日彼此之间的矛盾。
但有哪几个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地区强国,是利益完全和中国一致,或者利益比较接近,以致肯直接站队中国,正面刚美国的?
美俄之间地缘摩擦不断,但以俄罗斯现有的经济和科技能力,还可以支撑自己和美国拉开架势打一仗吗?还是说美国具备鲸吞俄罗斯的实力,能以很低的成本就在战场上彻底降服、打垮俄罗斯?直接开热战,即便打赢了,不会让美国的金融霸权和朋友圈(盟友圈)崩溃吗?
美欧日之间也有利益冲突,但欧洲和日本,有必要必须现在就摆脱美国的控制吗?吃美国的国防红利,不好吗?还是说欧洲和日本现在已经落魄到吃不上饭了,连发达国家的地位也不保了?
都没有吧?
有些事情需要跳出国境线,眼睛和脑袋才能看得更清,国家间的利益矛盾,永远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时候是能求同存异的,彼此有矛盾,但还能凑合着过,便不会撕破脸,断不至于“赌国运”开战。
因为战争有太多不可知不可控因素,不见得顺风仗一定赢,也不见得逆风仗就一定输,战争的成本收益并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
疫情确实让各国损失惨重,不少人死于非命,但这是从普通人立场和视角看的。
实际上,去年的疫情对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富裕阶层来说,反倒是千载难逢的“财富大洗牌”“良机”,而且很多普通老人作为富豪阶层眼中的“财政负担”,已经因疫情“自然死亡”了,甚至不少国家因此被迫改变了人口结构和“年轻化”(像印度)。
普通人的大不幸,往往是富豪阶层的“大幸”。
能决定战与和,掌控国家机器和媒体的富豪阶层的财富和控制力,在去年还有很大提高。
隔着国境线彼此越发不爽对方的,大多只是各国的中下层。然而各国上层的利益逐渐趋同,大有全世界有产者联合起来的意思,同台共舞,互飙演技。
所以,各国的富豪阶层,都在“调控”(塑造和诱导、鼓励或打压)自己国家的“民族情绪”,即,自己的国家不能没有“民族情绪”,但更不能有不利于(富豪阶层)自己利益的“民族情绪”。
且对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像我们)来说,总体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被疫情一击直接打回十几年前,有些层面甚至还得到了改善(像部分国家更加重视在卫生保健条件上的投入和改善之类)。
大部分欠发达国家在大国集团争霸的波及中变得愈发贫穷弱势,发达国家和大部分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欠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聊胜于无的局面(就像十个小国的声援支持,也不如大国的一票否决这种)。
少数耳熟能详的几个世界大国拥有着碾压性的财富优势、生产力优势和由此带来的军事优势,真真正正的“世界大战”,也只可能在它们之间打起来。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确实是有根本性矛盾,但想改变“剪刀差”的世界格局,仅凭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实力是做不到的,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和十几个发达小国加一起,在没有其他大国支持的情况下,也很难比得上五常中的任意一个。
但爆发“世界大战”并不符合“大国集团(尤其以五常为代表)”的利益。
“联合国”本身就是大国支配世界的工具,世界大战只会让联合国这个国际“公器”就此荒废,而重建另一个大国可以合理合法支配世界其他国家的工具,成本是非常大的,甚至道义精神上的重铸是做不到的(因为现在的联合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把国际合作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内了,已经是现阶段国际理想主义的交集了,和当年的国联大不一样,至少联合国在价值观上是代表全世界共同利益的)。
同时,和冷战时代(雅尔塔体系)不同,小国反复横跳的空间越来越小(对大国的利用价值越来越低),成为“示范窗口”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冷战时代的“比好”逐渐变成现在的“比烂”甚至“比惨”,只要你比我惨,就算是我的“成功”。
因此,小国,尤其是发展中的小国,根本没有站队的必要,即便自己站了队,(基于自身在财富、科技和综合国力上的弱势)也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小国和弱小民族的声音确实是可以通过“联合国”等平台发出,因为各种“平台”也越来越多,但大国可以当做没听到,甚至在民间直接“你有啥糟心事儿说说让我乐呵乐呵”地开嘲讽。
疫情之下,基于历史传统不同和地缘利益不同的文化撕裂愈发明显,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大国的角度也日益“工具人”化,成为大国争霸相互指责时用的“名头”。
但高于国家和地区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比欧美“普世价值观”更有竞争力的意识形态,和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有竞争力的一整套游戏规则,现在仍没有成型。
所以,相对于直接引发国家间集团的热战冲突“世界大战”,或许不断摸索新发展模式和争夺话语权、解释权的新型冷战,更可能会通过疫情而加速出现吧。
没有。
能发生三战,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
1某五常大国国内矛盾特别严重,积重难返。
2 国内矛盾严重的某国选出激进派领导人。
3 外界条件突然灾变,成为压倒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个条件都具备,这种可能性才会爆发,少一个都不行。
少了第一个条件,敢随意跳脚,五常分分钟教做人。
少了第二个条件,组织不起来人和物,拿头打
少了第三个条件,就少了临门一脚的突变。
现在能达到的条件也就第三条还算,但是第一条和第二条还不够成熟。
指望拜登跟中国硬刚?拜登连伊朗都不敢收拾,还能干啥?靠一个年迈的老人去热血的开启三战,那也太高看拜登了,人年纪越大,就越想多活几年。
洗洗睡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