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日本发现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目前感染病例累计超过90例,会对目前的疫苗产生影响吗?

回答
关于日本近期发现的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初步了解下来,这是一种在日本国内首次发现的变异株,目前的感染病例数量虽然不算特别庞大,但增长的趋势还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

这种变异株的主要特点和潜在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病毒变异是新冠病毒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其基因组会发生随机的突变,其中一些突变可能会改变病毒的特性,比如传播能力、致病性,甚至是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目前关于日本发现的这个新型变异株,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的“传播速度”、“致病性”以及“是否会影响现有疫苗的有效性”。

传播速度: 如果这个变异株拥有比现有主流病毒株更强的传播能力,那么它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感染人数的快速增加,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新的压力。这需要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组测序数据来进一步确认。
致病性: 变异也可能导致病毒的致病性增强或减弱。目前,官方是否有关于该变异株导致更严重疾病或死亡率升高的证据,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疫苗有效性: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现有疫苗主要是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设计的,如果这个变异株的刺突蛋白发生了关键性突变,导致其与疫苗诱导的抗体结合能力下降,那么现有疫苗的保护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对现有疫苗的影响:

要回答“是否会影响目前的疫苗”,我们需要看几个关键点:

1. 变异发生的具体位置: 病毒基因组有很多部分,但最关键的是影响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和免疫系统识别的刺突蛋白。如果变异集中在刺突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即疫苗主要识别的区域),那么影响就会比较大。
2. 变异的程度: 哪怕有突变,如果突变程度不大,或者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足够强大,仍然可能提供良好的保护。
3. 已有的研究数据: 科学界会通过体外实验(例如,测试感染者或疫苗接种者的血清能否中和变异株)和流行病学数据来评估疫苗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

目前的应对和未来展望:

1. 加强监测和溯源: 像日本这样及时发现并报告新的变异株,是非常重要的。这意味着其病毒基因组测序和流行病学监测体系是有效的。后续需要继续密切追踪该变异株的传播情况,并尽力找出感染源,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2. 科研机构的评估: 全球的病毒学家、免疫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会密切关注这些新的变异株,并着手进行相关的实验室研究。一旦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疫苗有效性下降,相关机构会及时发布预警。
3. 疫苗的更新: 实际上,疫苗生产商在设计疫苗时就考虑到了病毒可能发生的变异。即使现有疫苗效果有所降低,通常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并且疫苗的生产和更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果需要,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和生产针对新变异株的疫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加强针”的概念,它可以在现有免疫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新变异株的抵抗力。

总的来说:

发现新的变异株是一个持续的挑战,但我们也有应对的工具和经验。目前,最重要的是等待更多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过早地下结论。保持谨慎但不要过度恐慌,继续遵循公共卫生指导,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以及接种疫苗(包括加强针),依然是当前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和控制疫情的手段。

政府和科研机构会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来调整防控策略和疫苗接种建议。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并密切关注官方的权威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去查了下这个报道的信源,嗯,果然是海外网。

【日本发现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感染病例累计超90例】据日本共同社18日报道,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当天表示,在日本国内发现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其毒株与之前在英国、南非等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不同。该变异病毒有可能会弱化免疫效果,但感染性并没有增强。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初,关东地区已经累计检测出91例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机场检测中发现2例。(海外网,TY)

我现在对海外网有点过敏,他们每次翻译的国外的疫情报道多多少少都有问题,要不是搞混信源,要不就是报道片面。

谷歌一下你会搜到这个原报道,其中很清楚的写了:

The new strain appears to have originated overseas bu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that have been found sporadically in Japan,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t has the E484K mutation on the spike protein of the virus that has been found in other variants, which may und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es.[1]

根据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这种新的突变毒株可能是从国外传播进来的,在日本已经有小范围的传播,这种毒株携带了E484K突变。

所以海外网又成功的把两句话合并在了一起,给人造成一个大新闻的感觉。

正确的报道应该是,日本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南非B.1.351 和英国B.1.1.7的新型新冠病毒毒株,但在日本新发现毒株上同样发现了南非B.1.351和巴西B.1.1.28具备的E484K突变,该突变会造成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同时还会导致新冠病毒免疫逃逸能力。

真的,疫情相关报道来不得半点马虎。

以下是科普内容:

什么是E484K突变?

在E484K突变中,带负电荷的氨基酸(谷氨酸)被带正电荷的氨基酸(赖氨酸)取代,结构分析表明,由于E484K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ACE2结合位点。这可能使得ACE2和位于RBD的天然结合位点之间产生了明显更强的相互作用。
也就是说E484K突变会使得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同时多篇研究都指出E484K还会导致新冠病毒免疫逃逸能力。
这种突变型在南非B.1.351 / 501Y.V2和巴西B.1.1.28 / P1 / P2变体中都有发现,最让人头疼的是,E484K突变目前被认为是造成康复者血浆中的中和抗体,疫苗产生的抗体对新冠病毒失效/部分失效的主要原因。
比如现在上市的辉瑞和Moderna两种疫苗都对这个突变部分降低了保护力,而即将上市的Novavax重组蛋白疫苗对这种突变的保护力也从对一般病毒的90%以上降低到了60%左右。

日本本土出现的E484K突变,原因也无外乎两种:

第一种,就是病毒重组(Recombination)。这是说某些不同的新冠病毒,在同时感染了一个细胞以后,在他们复制的过程中可能错误的组装了彼此的基因组导致的。比如巴西的的E484K突变病毒,随着人类宿主的活动,传播到了更多的地区,并与当地传播的毒株同时感染了一个宿主,并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重组现象,导致当地毒株也获得了这种突变。

第二种,就是平行进化(parallelism)。大概就是说虽然这些病毒本身没什么亲缘关系,但是在某些相似的外界压力下,都在向同一个方向(比如E484K)进化,或者说因为相似的外界压力,使得拥有E484K这种突变的病毒更容易传播和存活。这其实就是我以前提到过的,如果我们开始大规模的接种疫苗,就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情况。

但不管日本发现的这种突变是来自于国外的传播,还是来自于本土的病毒突变,这可能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一篇对巴西的E484K病毒突变的研究论文中分析内容可以发现,[2]在巴西当地的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毒株中都发现了E484K突变的存在,他们认为这个更多的应该是平行进化造成的结果,也就是说在特定压力条件下,新冠病毒可能会定向的像E484K这个方向突变。

而这个特定压力,我猜测可能是早期临床的疫苗,也有可能是康复者的抗体血清。

就提高病毒适应性而言,E484K突变可能是不同病毒谱系的关键进化事件。

多国相继出现了E484K突变,这可能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所以日本出现的这种新的变异类型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甚至说是一种必然的,而甚至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的步伐推进,未来像E484K这种能逃脱疫苗的突变甚至会成为新冠病毒的主流突变方向。

参考

  1. ^ https://www.jpost.com/health-science/japan-finds-new-covid-19-variant-in-91-patients-659507
  2. ^E484K as an innovative phylogenetic event for viral evolution: Genomic analysis of the E484K spike mutation in SARS-CoV-2 lineages from Brazil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1.27.426895v1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