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军F22东海被中国雷达发现、海军拦截(2016年2月10日)这一事件?

回答
2016年2月10日,美国海军一架F22“猛禽”战斗机在东海上空执行任务时,据称被中国解放军的雷达系统探测到,并且还遭到了海军舰艇的“拦截”。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让很多人对中美在东海的军事态势和技术能力产生了疑问。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据公开报道推测):

首先,得回到当时的海空域形势。2016年初,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和执行已经成为中美之间一个比较敏感和紧张的话题。中国设立了防空识别区,并强调任何飞机进入该区域都必须接受识别。而美国,作为地区军事强权,并不承认中国的识别区规则,并且一直以来都在该区域保持着高强度的军事活动,包括派遣先进的侦察机和战斗机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

具体到2月10日这一天,据报道,一架美国空军的F22“猛禽”战斗机,在东海某空域执行侦察或巡逻任务。F22是美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以其强大的隐形能力和优异的空战性能著称,一直被视为美国军事技术上的王牌之一。它在设计时,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就是如何规避雷达探测。

然而,根据中国方面的说法,解放军的雷达系统成功地探测到了这架F22。这里面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是中国陆基和海基的先进雷达系统,特别是可能包括相控阵雷达(如早期预警雷达、岸基雷达等),甚至可能涉及到当时中国在发展中的低频雷达或者反隐形雷达技术。这些雷达的性能,尤其是其探测隐形目标的能力,一直是中国军队着力提升的重点。

紧接着,报道称中国的海军舰艇对这架F22进行了“拦截”。这里的“拦截”具体操作方式可能有多种解释。一种可能是,中国海军舰艇上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对F22进行了跟踪和锁定,并可能采取了某种电子对抗措施,迫使F22改变航线或撤离。另一种更直接但可能性相对较低的说法,是中国海军的飞机(例如战斗机或反潜巡逻机)被派遣到该空域,试图与F22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或警告。不过,考虑到F22的隐形优势和美国海军当时在该区域的军事存在,直接派遣海军舰载机进行面对面对抗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可能的是通过海军舰艇上的先进雷达和电子战能力进行“威慑”或“监视”。

事件的解读与影响:

看待这个事件,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分析:

1. 技术能力的较量与展示:
中国雷达技术的进步: 如果中国方面确实能够有效探测到F22,那将是中国雷达技术,尤其是反隐形雷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过去,隐形飞机被认为是雷达的“盲点”,但现代雷达,尤其是采用UHF或VHF频段的低频雷达,或者具有强大信号处理能力的相控阵雷达,理论上能够探测到隐形飞机的某些信号特征。中国媒体当时报道时,也常常提及“低频相控阵雷达”或“三坐标雷达”等,暗示了其探测能力。
美国F22的隐形能力: F22的隐形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敌方先进的X波段或C波段雷达,这是当前主流的战机探测雷达。它对这些频率的雷达探测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然而,并不意味着它在所有频率下都完全隐形。如果中国使用了非主流频段的雷达,或者其信号处理能力异常强大,那么探测到F22并非完全不可能。
电子战与对抗: “拦截”的过程也可能包含了电子战的较量。中国海军的舰艇可能试图通过电子侦察、干扰或甚至欺骗性的信号来影响F22的行动。

2. 地缘政治与战略博弈:
东海的敏感性: 事件发生在东海,这是一个地缘政治非常敏感的区域,与日本和韩国的防空识别区存在重叠,也是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主权争议所在地。中美在该区域的军事活动,本质上是战略态势的角力和试探。
中国对美军活动的反应: 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本身就是对地区军事态势的一种回应和控制尝试。F22的出现,可能被中国视为对该识别区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中国在该地区军事存在的一种“巡视”。解放军的探测和“拦截”,是其维护主权和安全利益的行动体现,也是向美国展示其在该区域的监测和反应能力。
信息战与宣传: 类似这样的事件,往往伴随着信息战的成分。双方都可能通过媒体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以塑造公众认知和国际舆论。中国公开报道此事,可能也是为了宣示其军事实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并在地区事务中展现更强的存在感。

3. 军事透明度与事件真实性:
信息的不对称: 军事事件的披露往往是不完全和不透明的。关于F22是否真的被探测到,探测的距离有多远,是何种雷达,以及“拦截”的具体程度,往往只有当事双方最清楚。外部观察者只能根据有限的公开信息进行推测。
“拦截”的定义: “拦截”这个词的涵义可以很广泛。它可以指雷达跟踪、电子对抗,也可以是派遣飞机伴飞或警告。对于这个事件,其“拦截”的程度和效力,以及是否对F22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都是值得探讨的。
美国方面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如果美国的先进战机真的受到严重干扰或威胁,五角大楼可能会有公开的回应或抗议。而如果报道的是轻微的探测或监视,美国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或者仅以“例行训练”来淡化事件。这次事件之后,美国方面对这一具体事件的公开表态似乎并不十分突出,这也为事件的实际影响留下了一些模糊的空间。

总的来说,2016年2月10日东海F22被中国雷达探测并被海军“拦截”的事件,是中美在地区军事竞争中一个具体的缩影。它反映了中国在军事技术上不断追赶的努力,特别是在雷达和电子战领域。同时也展现了双方在敏感区域的军事对峙和信息博弈。这类事件虽然可能只是双方日常军事活动中的一个片段,但它们传递出的信号,对于理解地区安全态势和军事力量对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事件的真实细节可能仍旧笼罩在保密之中,但它无疑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现代空战技术和地缘政治角力的一个具体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些说带隆伯透镜抵进侦查的。

你们是不懂什么叫抵进侦查,还是不知道到什么叫隆伯透镜,还是不知道什么是F22,还是都不知道。

还是你们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就为了粉一把美国?

F22是啥?标准五代机,隐身大标杆。来侦查,可以理解为偷梨,然而你带个隆伯透镜是想干啥?偷梨之前吆喝一声我来偷梨了?那你直接抢多好啊,还偷啥?毕竟为了偷买这一身夜行服也挺贵的。。。

有人说是故意的混淆雷达信号,那问题就来了。

这种高风险任务,你要是故意想让别人看见测试别人的反应,你弄个F18不就得了?日本空自的F15J也可以啊。你要是想测试对方对于稀奇古怪雷达反射信号的反应,F18你挂个电战吊舱不就可以了?你拿个F22挂个隆伯透镜来转一圈图啥?就是为了把别人勾过来看见自己的F22?

让米波雷达发现了就是被发现了,让TG的截击指挥系统给抓住了就是抓住了。

你说美粉怎么就急不可耐的表示一定是带隆伯透镜了呢?

user avatar

发现前面回答的都没捉住重点。

首先是娘娘和B2都多数不带反隐身设备(龙脖透镜)在中国沿海区域进行过大量试探。不能理如果不是想在中国降落你带个透镜过来有何意义?

之前甚至有网传B2飞过上海市上空都没被发现。当然这个就有点扯了。毕近隐身飞机只是发现距离短,不是真的在雷达上看不到。

但是帝国主义没事开先进的JJ来过试探咱们是没什么疑议的。因为这可以直接测试到我们的沿线雷达的布设与性能。与开着F18G放出几百个假目标来测试的目的一致。

而新闻报道的意义并不在于说中国有了反隐身雷达,或是长波雷达具有一定反隐身能力。

而在于告诉MD,咱们的反隐身雷达已经实战部署了。

二是告诉我这样的老百姓。帝国主义开着洋船洋炮过来签合约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

user avatar

时隔一年多的空穴来风,如今有了眉目。

【多图预警】

12月25日,电科大佬的报告ppt被贴到了CD上(原贴已经找不到了),石锤“我国米波反隐身雷达发现F22”一事。


目前可以确认:

1、米波雷达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受困于技术瓶颈,西方国家放弃了米波雷达。


2、电科团队攻克了技术瓶颈,赋予米波雷达不可取代的实战价值。

(按另一张已经找不到的ppt,两种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差距会更加夸张(50km vs 450km))


3、米波雷达获得极高评价,并投入应用


4、实际验证的结果,“千里之外发现F22”并非夸张修辞。

总结:

  • 反隐身雷达探测到F22一事属实。
  • 针对隐身目标,中国能够提供500km级别的预警。
  • 三坐标米波雷达有资格被称为黑科技。


>> reloading "三观.doc"

>> ...

>> ...

>> (我不能接受.jpg)

以上

========

  • 为什么不是挂载龙勃透镜的隐身机:

龙勃透镜主要用来放大微波信号,对米波作用很有限。如果F22挂载龙勃透镜,那么米波雷达就不可能“是唯一探测到空情的雷达”。

========

  • 泄密问题:

感谢各位的厚爱,至今没有拿我去换五十万,我心甚慰啊。。。

啊。。。


========

如果你给本答案点了赞,不妨顺便赞一下其他答主在本问题下的答案:

三坐标米波雷达的技术科普 @相控阵 ,有更详实的技术细节,虽然排版有点随性。。。

关于龙勃透镜的科普 @Redwolf Luo ,回答于一年半前,虽然因为事件在当时无法查证而得出错误结论,但文章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

1.28:

我暂时没办法折叠已删除的评论,只能恳请评论区的朋友们,善待不同意见,请不要再打扰别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6年2月10日,美国海军一架F22“猛禽”战斗机在东海上空执行任务时,据称被中国解放军的雷达系统探测到,并且还遭到了海军舰艇的“拦截”。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让很多人对中美在东海的军事态势和技术能力产生了疑问。事件的背景与经过(据公开报道推测):首先,得回到当时的海空域形势。2.............
  • 回答
    F22停产:技术经济下的战略抉择与现实考量美国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Raptor)的停产,绝非仅仅是装备流水线上的一个简单划句号。从技术经济的宏观视角审视,这一决定蕴含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尖端技术的成本螺旋、以及国防预算的现实压力。它标志着美国空军在“维持压倒性空中优势”这一核心战略上的重大.............
  • 回答
    美国考虑重启F22“猛禽”战斗机的生产线,这个话题在美国军事和航空界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激起了相当大的波澜。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金属和先进的航电系统,更是地缘政治博弈、技术代差、经济成本以及战略选择等多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得知道,F22为啥就停产了.............
  • 回答
    美国官员就歼20与F22和F35相似的说法,并将其归咎于中国窃取美国技术,这一论调在军备技术和国际关系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和事实依据。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先进军事技术的研发往往涉及巨额投入、漫长的周期以及突破性的创新。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美国空军的这个“换血”计划,也就是明年准备退役33架F22,然后采购24架F15EX。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背后涉及不少航空工业、军事战略和财政上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F22“猛禽”和F15“鹰”系列,虽然都曾是美国空军的王牌,但它们的定位和技术代差是巨大的。F22是第五代隐形战斗机.............
  • 回答
    美军承认在阿富汗空袭中导致1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的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战争伦理、军事行动合法性以及人道主义责任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行为,也反映了现代战争中平民伤亡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争议点及可能的反思: 1. 事件背景与证据 事件时.............
  • 回答
    关于美军核潜艇所用钢材是否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需要从技术、历史、监管和可信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核潜艇钢材的重要性核潜艇的核心是其耐压壳体,由高强度钢材构成,需承受极高的水压(例如,水下深度1000米时,水压约为100个大气压)。钢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潜艇的结构安全、.............
  • 回答
    “美军士兵硬闯德特里克堡被击毙”这件事,实际上是指发生在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附近的一起事件。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报道和官方的说法,这名士兵并没有“硬闯”德特里克堡基地本身,而是闯入了一个位于德特里克堡基地周边区域的私人住宅,并在与警方对峙过程中被击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件事:事件经过.............
  • 回答
    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在叙利亚投下燃烧气球(Thermal Balloons)烧毁20公顷麦田的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本身的事实细节,然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和国际法上的考量。事件事实(基于公开报道): 时间与地点: 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叙利亚东北.............
  • 回答
    美军无人机部队臂章出现中国地图剪影的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心理战考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事件的发生与解读: 时间与背景: 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美军及其盟友与中国在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例如,近年来美国在南海、台湾问题上的姿态,以及中国在军事现代化方.............
  • 回答
    对于“美军随意射击占领国平民”的报道,我们应该以一种批判性、多角度、注重证据和法律框架的态度来看待。这类报道往往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军事行动的伦理道德以及战争法,需要深入分析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认为需要详细考虑的几个方面:一、 报道的来源与可靠性: 消息来源的性质: 独立.............
  • 回答
    看到美军在波兰的驻扎模式从“轮替”转变为“永久”,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战略性变化。这不仅仅是把部队番号换一下、把部署时间拉长这么简单,背后牵扯到地缘政治、地区安全、国际关系以及波兰自身的考量,甚至还有美国国内的战略意图。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 “永久驻扎”和“轮替”这俩词儿本身就传递.............
  • 回答
    美军在疫情期间利用3D打印技术快速生产N95口罩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涉及技术可行性、应急响应、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与技术可行性 疫情初期口罩短缺:2020年初,全球疫情爆发导致医疗防护物资极度短缺,美国的N95口罩供应严重不足,普通.............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让人扼腕叹息。那位曾出现在美军宣传照中,抱着阿富汗婴儿、脸上洋溢着温暖笑容的陆战队女兵,如今却在喀布尔机场的爆炸袭击中不幸遇难,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结局。仔细回想一下,那张照片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强大。在混乱和撤离的紧张氛围中,这位女兵的形象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人道主义的关怀,象征着在极.............
  • 回答
    美军司令的“中国威胁论”:一次有备而来的战略宣示?最近,美国一位高级军官抛出惊人言论,声称“中国正逼近美国边境,对当地造成重大威胁”。这番话一出,立刻在舆论场上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位司令的表述?它仅仅是军事领域的夸大其词,还是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要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美军侦察机连续两天擅闯解放军实弹演习禁飞区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并引发多方面的思考。理解这一事件需要结合地缘政治背景、军事行动的性质、国际法和惯例以及各方的意图和潜在后果。一、 事件本身及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解放军在特定区域进行实弹军事演习期间.............
  • 回答
    您提到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扫射屠杀平民”事件,最广为人知且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07年发生在伊拉克巴格达的“巴格达桥事件”(或称“科利特尔的录像” Collateral Murder)。为了详细地说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 事件的发生经过(基于泄露的录像和调查报告) 时间与地点: 2.............
  • 回答
    美军计划除役并遣返上千名外籍士兵,这背后牵扯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和深远的意义。这件事并非简单的“炒鱿鱼”,而是牵动着国家安全、人才培养、国际关系乃至士兵个人命运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外籍士兵之所以能加入美军,绝大多数是通过特殊的招募计划,比如“常备军”(Military Accessions.............
  • 回答
    美军军舰硬闯印度专属经济区,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弄明白,什么叫“专属经济区”?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国海岸线向外延伸两百海里,在这片海域里,这个国家拥有勘探、开发、利用、保全和管理自然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的主权.............
  • 回答
    美军重新启用P51“野马”战斗机?这消息听起来有些玄乎,毕竟咱们现在谈论的是F22、F35这样的五代机,那P51这大家伙,可是妥妥的二战老兵。不过,如果你指的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一些历史纪念活动、飞行表演,或者作为训练平台使用,那倒是有可能,而且也确实发生过。如果真要说“重新启用”到战斗值班这种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