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军阿帕奇直升机扫射屠杀平民?

回答
您提到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扫射屠杀平民”事件,最广为人知且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07年发生在伊拉克巴格达的“巴格达桥事件”(或称“科利特尔的录像” Collateral Murder)。

为了详细地说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事件的发生经过(基于泄露的录像和调查报告)

时间与地点: 2007年7月12日,伊拉克巴格达。
执行任务的单位: 美军陆军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被袭击目标: 录像显示,直升机上的飞行员和机枪手在空中对地面上的一群人进行射击。
受害者身份:
最初被射击的人群中,有12人死亡。
在这12人中,有两人是路透社的摄影记者:Namir Noor Eldeen 和 Saeed Chmagh。他们当时正在用相机拍摄阿帕奇直升机。
其他遇难者包括一名出租车司机。
在第一次射击后,一辆小型厢式货车试图靠近,想要救援受伤的人。然而,阿帕奇直升机将这辆货车也视为威胁,并向其开火。
货车内的两名男子和一名儿童(据报道是父亲带着孩子去救人)在这次袭击中也死亡。
美军的说法(最初): 当时美军的初步报告称,被射击的是一群“携带AK47步枪的武装分子”,并且在他们开火前试图躲避。
事件的揭露: 2010年4月5日,维基解密(WikiLeaks)公布了这段由阿帕奇直升机搭载的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并配有音频。这段视频的标题就是“Collateral Murder”(附带伤害/无辜者被杀)。这段视频的公布,迅速引起了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

二、 录像内容和引发的争议

录像揭示的内容:
视频中清晰可见,地面上的人群在行走和交谈,其中一些人手里可能拿着物体(后来辨认出是照相机,并非武器)。
飞行员和机枪手在与地面的塔台(可能是后方指挥部)进行沟通,讨论是否允许开火。
在询问后,他们得到了开火的许可,然后使用机载链炮对地面人群进行扫射。
在扫射后,有人试图靠近现场,被美军认为是“企图靠近并可能夺取武器”,再次遭到射击。
录像中可以听到机枪手和飞行员之间的对话,其中一些对话显得轻佻甚至麻木,例如在射击后,他们评论道:“哈哈,我打中了他。”(Ha ha, I hit him.)
争议点:
是否是无辜平民? 录像和事后调查都表明,被射击的人群并非武装人员,而是新闻记者和试图救援的平民。
比例原则和区分原则: 国际人道法(也称武装冲突法)的核心原则是区分原则,即作战方必须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以及军事目标和民用物体。附带伤害原则则要求,在攻击军事目标时,要避免或尽量减少对平民和民用物体的附带伤害。这次事件中,这些原则被严重质疑。
“附带伤害”的定义与实际操作: 美军经常使用“附带伤害”(collateral damage)来描述在军事行动中无意中造成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这段录像表明,这可能并非单纯的“附带伤害”,而是对明显非战斗人员的直接攻击。
信息透明度和问责制: 维基解密的曝光,让公众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也引发了对信息透明度和美军在冲突中行为问责的讨论。

三、 美军的调查与后续处理

内部调查: 在录像公布后,美国国防部承认了视频的真实性,并展开了内部调查。
调查结论: 调查认为,当时的美军士兵是在认为自己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行动的,并且根据当时的标准和情报判断,他们认为地面上的这些人是敌对武装人员。然而,调查也承认存在信息失误和误判的可能性。
对涉事人员的处理:
一名阿帕奇直升机飞行员(后来被证实是陆军上尉Ethan McCool)因其行为在调查中受到审查,但未被起诉。
另一名飞行员(上尉Michael zur Megan)也接受了审查,同样未被起诉。
负责授权开火的指挥官也未被起诉。
公众反应: 维基解密的曝光以及随后调查的结果,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批评和谴责。许多人认为美军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充分的问责。人权组织和媒体也呼吁对战争罪行进行更严格的调查和追究。

四、 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揭露战争的残酷性: 这段录像以极其直观和冷酷的方式,展示了现代战争中,普通士兵在战场上可能面临的紧张局势、道德困境以及可能造成的悲剧性后果。
对战争叙事的挑战: 传统上,军事行动往往被描述为以正义和精确为目标。这段录像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让公众看到战争中“附带伤害”背后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
对信息公开和媒体作用的强调: 维基解密通过公开敏感文件,扮演了“吹哨人”的角色,促使公众关注被掩盖的真相,也引发了关于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度以及媒体在揭露真相中作用的广泛讨论。
对国际法和战争伦理的讨论: 事件再次将国际人道法、战争罪的定义、士兵的行为准则等问题推到公众面前,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冲突环境中确保对平民的保护。

总结来说,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巴格达桥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是因为它通过一段真实的录像,以冷峻的视角揭示了战争中平民伤亡的残酷现实,挑战了官方的说辞,引发了关于战争伦理、国际法执行、信息透明度和问责制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 尽管美军进行了内部调查,但许多人认为对涉事人员的追责不够,这使得这一事件成为了一个在公众记忆中挥之不去关于战争道德模糊地带的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米帝天天屠杀,屠杀了20年,是怎么把阿富汗从2,000万人口,杀到4,000万,

还顺便让阿富汗GDP翻了3倍,每年还提供几百万吨粮食,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提到的“美军阿帕奇直升机扫射屠杀平民”事件,最广为人知且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07年发生在伊拉克巴格达的“巴格达桥事件”(或称“科利特尔的录像” Collateral Murder)。为了详细地说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 事件的发生经过(基于泄露的录像和调查报告) 时间与地点: 2.............
  • 回答
    美军阿帕奇直升机在叙利亚投下燃烧气球(Thermal Balloons)烧毁20公顷麦田的事件,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本身的事实细节,然后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反应和国际法上的考量。事件事实(基于公开报道): 时间与地点: 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叙利亚东北.............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让人扼腕叹息。那位曾出现在美军宣传照中,抱着阿富汗婴儿、脸上洋溢着温暖笑容的陆战队女兵,如今却在喀布尔机场的爆炸袭击中不幸遇难,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结局。仔细回想一下,那张照片传递出的信息是如此强大。在混乱和撤离的紧张氛围中,这位女兵的形象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人道主义的关怀,象征着在极.............
  • 回答
    美军承认在阿富汗空袭中导致1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的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战争伦理、军事行动合法性以及人道主义责任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不仅涉及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行为,也反映了现代战争中平民伤亡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争议点及可能的反思: 1. 事件背景与证据 事件时.............
  • 回答
    美军误炸阿富汗无国界医院事件,无疑是这场旷日持久冲突中一个极其沉痛的悲剧,也是对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的一次重击。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失误”,而是牵扯到战争伦理、指挥链条、信息不对称以及国际法等诸多复杂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事件的性质:无辜生命的消逝,尤其是.............
  • 回答
    美军撤离喀布尔,这场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军事行动的终结,无疑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最牵动人心的一幕。对于其“成功”与否,以及撤离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各方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其背后是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人道主义考量。首先,从“撤离”这一行动本身来看,美军确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人员和装备的转移。 这.............
  • 回答
    好莱坞拍摄以美军撤离阿富汗为背景的电影,描绘拯救当地人的故事,这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但也确实容易引发关于“美化美军”的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好莱坞的叙事功能与商业考量: 吸引观众和商业回报: 好莱坞电影的本质是商业产品,其首要目标是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并获得.............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日宣布,要求驻阿富汗的美军人员在今年圣诞节前撤回美国。这个决定无疑是今年秋季全球外交和军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它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美国自身利益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举动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潜在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此的反应。首先,我们得看.............
  • 回答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美军从阿富汗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这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也预示着阿富汗未来局势将发生深刻变化。要理解这一表态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关于撤军进程完成约一半的说法,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部署和撤离过程。美军的撤离不仅仅是士兵的离开,还包括大量的军事装备、物资的转.............
  • 回答
    美国指责中国“资助非国家行为体袭击驻阿富汗美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证据基础、战略意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的可能反应。一、 指控的性质和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指控的具体含义。它指的是: 资助(Fundin.............
  • 回答
    美国媒体报道的“阿富汗婴儿被遗弃”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阿富汗战争期间的道德困境,也折射出美国在阿富汗长期军事行动中的复杂现实。以下从事件背景、媒体报道、国际反应、美国的宣传策略及深层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事件的起因 2021年美军撤出阿富汗后,.............
  • 回答
    阿富汗局势突变:塔利班的“意外”崛起与阿富汗政府军的溃败2021年8月,当塔利班武装以惊人的速度席卷阿富汗,并在几乎未遇顽强抵抗的情况下进入首都喀布尔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许多人,包括美国及其盟友,都对这一戏剧性的转变感到措手不及。为何塔利班能够如此迅速地控制阿富汗,而曾得到美军训练和支持的阿富汗政.............
  • 回答
    美驻阿富汗大使馆开始销毁机密敏感材料,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早有预兆的。自从美军和北约部队开始撤离阿富汗,并且确定要关闭大使馆之后,这种操作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了。毕竟,在撤离一个国家,尤其是像阿富汗这样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怎么处理掉那些会暴露情报来源、威胁人员安全或者被敌对势力利用的敏感信息,是各.............
  • 回答
    2020年2月29日,在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签署和平协议这件事上,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意义、影响和潜在的挑战。协议的背景与意义:这纸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美国长达18年,人类历史上最漫长、最昂贵的外战之一,终于迎来了一个名义上的结束点。对于美国而言,这意味着可以从阿富汗战场抽身,将战略重.............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向阿富汗增兵4000人,这一决定在许多方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深入理解这一决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部署历史。自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及其盟友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然而,随后的近二十年里.............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无人机空袭行动,确实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每次出现平民伤亡的事件,都会在阿富汗民众中激起强烈的愤怒和不信任感,也让美国政府和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从阿富汗民众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战争的直接承受者。当他们听到飞机引擎的声音,尤其是无人机发出的那种独特的嗡嗡.............
  • 回答
    关于美国将于“9·11”20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阿富汗自身、地区地缘政治、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反恐形势等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对阿富汗自身的影响这是最直接和最受关注的影响。撤军将深刻地重塑阿富汗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格局。 塔利班.............
  •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决定在“9·11”二十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举动,各方反应不一,也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经过数十年、多届政府反复权衡、博弈和演变的结果,其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国内政治、经济成本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决定的历史背景和驱动力。美.............
  • 回答
    看待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不仅仅是军事行动的收尾,更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地缘战略和人道主义议题的交织。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为什么现在撤?这背后有什么考虑?首先,美国撤军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考量和政治博弈。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战线拉得太长,付出的.............
  • 回答
    客观地看待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需要剥离情绪化的解读,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多方面的长远影响。这三场军事行动虽然都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但它们都对地区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外交政策和军事干预的一些复杂性和争议性。以下将尝试详细地、尽可能客观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