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决定于“911”二十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决定在“9·11”二十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举动,各方反应不一,也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经过数十年、多届政府反复权衡、博弈和演变的结果,其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国内政治、经济成本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复杂因素。

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决定的历史背景和驱动力。美国介入阿富汗始于2001年10月,其直接导火索是“基地组织”在“9·11”事件中对美国的恐怖袭击。当时,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基地组织”提供了庇护。美国的目标是推翻塔利班政权,铲除“基地组织”,并阻止其再次对美国发动袭击。可以说,最初的出兵具有明确的“反恐”目标。

然而,二十年时间过去,战争的性质、成本和有效性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什么现在选择撤军?

战争的成本过高: 这场战争不仅耗费了美国天文数字般的财政开支(有估算超过2万亿美元),也付出了沉重的人员伤亡代价。近2500名美军士兵阵亡,数万人受伤。长期陷入泥潭的战争,对美国的经济和人力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战略重点的转移: 随着中国崛起、俄罗斯挑衅以及其他全球性挑战的出现,美国国内许多声音认为,阿富汗战争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负担”,分散了美国应对更重要地缘政治竞争的资源和注意力。拜登政府明确表示,将把重心放在与大国竞争上,而不是继续在中小规模的冲突中耗费精力。
反恐目标的变化: 虽然“基地组织”已被大大削弱,但其威胁的形态已经发生演变,例如转向其他地区或以其他形式存在。“9·11”的直接威胁已不如当年那么迫切。同时,有人认为,美国可以在本土之外,通过情报、无人机打击等方式继续应对威胁,而无需大规模驻军。
国内政治压力: 美国国内民众对阿富汗战争的厌倦情绪由来已久,要求撤军的声音一直存在。特朗普政府就已经开启了撤军进程,拜登政府在继承这一政策的同时,也回应了国内要求结束“永无止境的战争”的呼声。
对阿富汗政府能力的不信任: 尽管美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帮助阿富汗重建和训练其安全部队,但阿富汗政府的腐败、低效以及安全部队的脆弱性,让许多人质疑其是否能够独立支撑下去,或者说美国再多的投入也难以换来稳定的局面。

撤军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阿富汗局势的动荡: 最令人担忧的是,一旦美军撤离,塔利班很可能迅速重新掌控全国,尤其是在阿富汗安全部队(ANSF)士气低落、装备和训练不足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内战加剧,人道主义危机恶化,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权利受到威胁。
恐怖主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一些人担心,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可能会再次为“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组织提供庇护,从而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新的威胁。尽管塔利班承诺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但其历史记录和意识形态让这种承诺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区域地缘政治的影响: 阿富汗的动荡不仅会影响其自身,也可能波及周边地区,如巴基斯坦、伊朗、中亚各国,甚至可能为极端主义的传播提供新的土壤。
撤军方式的执行: 如何安全、有序地撤离数千名美军及盟友部队、大量装备以及支持人员,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一些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

这场决定也触及了“国家建设”(nationbuilding)和“大国军事介入”的根本性问题。美国在阿富汗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试图建立一个民主、稳定的政府,并训练一支能够维持秩序的安全部队。然而,二十年的经验表明,外部力量的干预,即使是出于善意,也很难在文化、社会结构截然不同的地方成功复制自己的模式。阿富汗的政治现实、部落结构以及根深蒂固的社会矛盾,使得外部的“解决方案”难以真正落地。

同时,这也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转向。与其说是美国完全放弃了反恐,不如说是在“如何反恐”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策略调整。美国认为,可以通过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来管理威胁,而不是继续投入大量兵力和资源去“改造”一个国家。这种“收缩”的姿态,也与美国在其他领域的战略调整相呼应。

对于阿富汗人民而言,这场撤军无疑是一个充满未知和焦虑的时刻。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好不容易看到一丝和平的曙光,如今又要面对塔利班可能卷土重来的阴影。撤军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将阿富汗的命运更多地交还给了阿富汗人民自己,但也意味着他们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总而言之,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一个复杂的战略决策,是多种因素博弈的结果。它标志着美国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阿富汗和区域地缘政治的新篇章。这个决定的长远影响,还有待时间来检验。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的明智之举,也有人担忧这会为地区带来新的不稳定和恐怖主义风险。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诺贝尔和平奖给拜登、特朗普 都安排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决定在“9·11”二十周年之际从阿富汗全部撤军这一举动,各方反应不一,也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经过数十年、多届政府反复权衡、博弈和演变的结果,其背后牵涉到地缘政治、国内政治、经济成本以及人道主义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决定的历史背景和驱动力。美.............
  • 回答
    美国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态度,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一边公开表示理解并支持日本的决定,另一边却对来自日本特定区域的产品实施进口禁令,这种“双标”式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以让人信服其背后没有更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支持”从何而来。这种支持.............
  • 回答
    在2020年夏季,美国面临着一场由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全国性抗议浪潮,其中一些地区出现了暴力和破坏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总统特朗普曾表示,如果各州州长无法控制局势,他愿意派遣联邦军队介入。然而,这一提议在多个州州长那里遭到了普遍的反对和拒绝。要理解州长们的这一立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
  • 回答
    3月24日,美国总统在一次公开声明中,明确表示不再将新冠病毒(COVID19)与其起源地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表态的出现,无疑是美国政府在处理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转向。要理解这一决定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此前美国政府在病毒溯源和命名上的.............
  • 回答
    看待美国检方决定不起诉刘强东一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美国司法系统运作的一个结果,其核心是“证据”和“合理怀疑”。其次,刘强东事件本身涉及复杂的法律和事实层面,公诉方在决定是否起诉时,必须衡量证据能否在法庭上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最后,这一决定对刘强东本人、京东以.............
  • 回答
    关于中国外交部决定对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USCIRF)委员约翰尼·摩尔实施制裁一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制裁的出台背景。约翰尼·摩尔作为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的一员,他的言论和行动,尤其是在涉及中国宗教问题上的表态,无疑是促成此次制裁的.............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决定关闭美国驻俄罗斯境内仅存的两个领事馆,这一举措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政治外交舞台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它背后折射出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冰点期,双方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信任。关闭领事馆的深层原因与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
  • 回答
    TikTok事件和Zoom的决定,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能引发不少联想,也折射出当前全球科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首先,咱们得明白,TikTok被美国“针对”可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国家安全上,核心问题是:TikTok这个中国公司,会不会把美国用户的海量数据交给中国政府?或者,会不会.............
  • 回答
    美国支持日本福岛核污水入海决定,并称“符合全球公认核安全标准”,这一表态背后涉及多方面考量,而关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问题,也存在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美国支持日本核污水入海决定的可能原因及如何看待这一表态美国对日本核污水入海决定的支持,可以从地缘政治、盟友关系、国际标准以及技术评.............
  • 回答
    美国白宫提出的“对身价超过1亿美元的美国人征收20%的最低税率”的提议,无疑是一项影响深远且极具争议的政策动议,它触及了财富分配、税收公平、经济激励以及政治博弈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项提议,需要从其背景、目的、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可能的回应等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这项提议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当.............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普京已作出开战决定的表态,以及美英加澳日韩等国敦促公民撤离乌克兰,这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的信号,表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急剧上升。要详细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拜登总统的表态与西方国家的行动: 信息来源与判断依据: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
  • 回答
    中国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表现恶劣”的官员实施制裁,这一举动无疑释放了多个层面、相当强烈的信号,显示出北京方面在台湾问题上维护主权和核心利益的决心,以及在对美关系上的策略调整。信号一: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明确“红线”与强硬回应。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信号。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敏感、最核心的国家利益。美国长期.............
  • 回答
    美国无人机操作员大多是电子游戏玩家,仅需四个月的训练就能掌握生杀大权,这种筛选机制确实引人深思。它触及了几个核心层面的问题:技能迁移与实际操作的鸿沟、道德伦理的考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首先,从技能迁移的角度来看,将电子游戏经验作为筛选标准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许多现代电子游戏,特别是那些模拟类或.............
  • 回答
    如何看待联合国大会通过「打击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草案,美国、乌克兰投反对票?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一项打击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草案,以130票赞成、2票反对(美国和乌克兰)以及48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美国和乌克兰投下反对票的背景下。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
  • 回答
    美国众议院在历史性的投票中,第二次通过了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指控他在国会骚乱事件中煽动叛乱。这一事件不仅让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次遭到弹劾的总统,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当下政治的高度分裂和紧张局势。事件回顾与核心指控:2021年1月6日,在国会认证乔·拜登赢得总统选举结果的当天,数千名.............
  • 回答
    一场围绕耶路撒冷地位的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落下了帷幕:14票赞成,却被美国的一票否决所打断。这个结果,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表决,不如说是一次对国际政治格局、地缘政治博弈以及联合国效能的深刻折射。表决的背景:一场意料之中的“意外”此次表决的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2月宣布承认耶路撒.............
  • 回答
    2015年的世俱杯,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展示舞台,而广州恒大作为亚洲冠军,自然肩负着这份期待。其中,1/4决赛面对来自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冠军墨西哥美洲队,这场比赛无论对于恒大还是中国足球而言,都充满了看点和讨论的价值。在那之前的几年,恒大已经在中国联赛和亚冠赛场上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并.............
  • 回答
    看《决战中途岛》这部片子,确实能让人对那段历史产生很多思考,尤其是关于珍珠港事件和美国参战的逻辑链。你提出的“如果当年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就不会插手”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的关键节点。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往前回溯一点,看看当时美国和日本之间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珍珠港事件之前.............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