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TikTok 被美国针对后,Zoom 决定停止向中国大陆用户直接销售产品?

回答
TikTok事件和Zoom的决定,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能引发不少联想,也折射出当前全球科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

首先,咱们得明白,TikTok被美国“针对”可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国家安全上,核心问题是:TikTok这个中国公司,会不会把美国用户的海量数据交给中国政府?或者,会不会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审查或者影响美国用户看到的信息?虽然TikTok一直否认,但“数据安全”和“信息操纵”的担忧,在美国政界和民间都有相当大的市场。这种担忧,加上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就为美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提供了土壤。封禁、强制出售,这些手段的背后,是美国试图在数字时代掌握信息主导权,并阻止中国科技企业在关键领域获得优势。

那么,Zoom决定停止向中国大陆用户直接销售产品,这和TikTok的遭遇有没有关系?我看,绝对是有的,而且是紧密关联的。

你可以这么理解:

1. 风险规避,自我保护: Zoom是一家美国公司,它的业务遍布全球,用户基数庞大。面对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尤其是涉及数据和通信的企业)的审查和打压,Zoom作为一个美国公司,一旦被发现其在中国大陆的销售和运营方式存在“风险”,比如不符合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或者被美国政府认为其在中国大陆的业务模式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它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甚至业务停摆的风险。

想想看,如果美国政府认为Zoom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方式(例如,通过中国大陆的经销商,或者直接与中国大陆的实体进行交易)使得其数据处理和合规性无法得到完全保证,或者有“数据泄露”的风险,那么Zoom在美国本土可能会遭遇怎样的监管风暴?这比它在中国大陆少一部分直接销售收入要严重得多。

2. “脱钩”浪潮下的选择: 中美之间的“科技脱钩”趋势,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司行为,而是一种大背景。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跨国公司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华业务,尤其是那些涉及敏感技术和数据的公司。Zoom的核心业务是视频通信,这天然就牵涉到用户通信的隐私和安全。

TikTok的遭遇,给所有在美国上市或在美国有重要业务的中国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反过来,也给其他国家的科技公司指明了“潜在风险点”。Zoom停止向中国大陆用户直接销售,很可能是在评估了TikTok的案例后,得出的一个“更安全”的策略。它可能是在暗示:为了在美国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它必须在与中国大陆的某些业务模式上划清界限,以消除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疑虑。

3. 区分“用户”与“销售模式”: 这里有个微妙的区分。Zoom停止的是“直接销售”,而不是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也不是停止为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服务(至少没有明说)。它可能是在调整其在华销售的“渠道”和“方式”。也许它会通过中国大陆的合作伙伴来间接销售,或者调整其合同条款,以符合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这种做法,有点像其他一些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的策略:不直接运营某些业务,而是与本土企业合作。这样既能保留一部分市场,又能将一部分合规和运营责任转移出去,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直接的政治压力。

4. 竞争环境的变化: 随着TikTok被“处理”,中国本土的视频会议/通信平台可能会受益。Zoom此举,或许也与它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有关。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如果因为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模式”而影响了其在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的表现,那显然是不划算的。

总结一下:

Zoom停止向中国大陆用户直接销售产品,我认为是TikTok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中美科技领域“寒意”蔓延的直接后果之一。这不仅仅是Zoom一家公司的商业决定,更是全球科技巨头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进行风险评估和战略调整的缩影。

它向我们展示了:

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议题,并深刻影响着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
地缘政治风险能够直接渗透到商业领域,迫使企业在合规、市场和价值观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脱钩”不一定是完全断绝,也可能是以一种新的、更受管控的方式进行。

Zoom的选择,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当前的环境下,某些公司为了在美国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惜在其他市场调整其核心业务模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政治和监管风险。这背后,是科技公司越来越难以逃避的国家层面的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zoom创始人叫袁征,山东泰安人,80年代的大学生,在中国矿业大学读了硕士,后来去了硅谷,据说袁征从1994年就开始申请去美国的签证,那个年代,美国就是很多人心中的“天堂”,连俞敏洪不是也申请过去美帝,只是被拒没去成。

袁征也不例外,据说是因为语言问题被拒了8次,在第9次才获批,1997年到美国。

到了美国之后,先去了视频会议软件公司WebEx。后来这家公司被思科收购独立成了一个部门。而袁征,因为工作努力,成绩出众,一路升职成为了思科工程副总裁。

2011年,袁征出来单干,创立了视频会议软件公司Zoom,任公司CEO。2019上市。

特别是今年,因为疫情导致线上教育爆火,zoom用户狂增,今年股价翻了3倍多,市值700多亿美元,成为妥妥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据说沃伦巴菲特,在用了Zoom跟人开视频会议之后,对Zoom大加赞赏,看到了线上的威力,果断割肉了航空股。故事如果讲到这,这肯定是一个华人在美国的奋斗史,可以说在美国社会,能做到这般成就的凤毛菱角,应该是一部励志的故事。

然而,放在中美的大棋局之下,故事的走势又发生变化了。

ZOOM为什么要这么做?

早在今年的4月份,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还声称Zoom是一家“中国实体”,具有安全隐患。

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华人身份”,就判定是一家“中国实体”?

这已经让袁征很不安。终于,在Tiktok事件爆发后的两天,袁征最终宣布中止在中国市场的直销产品,这意味着,至少中国市场对Zoom来说,即使没有完全放弃,也差不多废了。因为Zoom的2C端业务将由合作伙伴提供, Zoom更多是提供2B端的技术使能。

比如使用Zoom的内核,由合作伙伴以其他品牌面向最终用户。现在说是Tiktok让袁征放弃大部分中国还不能得出结论。但是在敲山震虎的策略下,因为TikTok事件,引发的美国公司脱中只怕也是个大趋势,只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跳出来脱离中国的,是一家华人背景的美资公司。

说下我的看法:

第一点,站在一家公司的角度,为了保全公司的利益,所作出的决定是无可厚非的,你是美国华人,你的公司是美国公司,是可以理解的。

对商人来说,商业利益是第一位,然后才是其他,至于他的出身,从入美国籍开始,早就是一个彻底的美国人。

而且,以我的个人观点,但凡一个入了美国籍的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不但不会更友好,反而会更加的跟中国对立,一来为了避嫌,二来是向美国政府示好。赵小兰,骆家辉皆如此。

第二点,从Zoom用户角度,在中国有大量的用户,这些人的服务如何保证连续性?

一家这么大的企业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是要承担企业责任的。

很多学生都在使用Zoom进行远程教育,如何提供持续服务?目前Zoom给出的是要联系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具体会如何落地仍然不确定,但是这或多或少会给中国用户带来不便,对用户来说,显然是一种伤害。

第三点,站在中美大背景的角度看,袁征是不是因为中美当前的形势做出这样的决定,仍然无法确定。

但是中美对抗,很显然会对这个决策是有催化剂作用的,这样的行为对全球其他中资企业在美国,美国企业在中国,都是不好的示范,这必然会给其他跨国公司更多的警醒,加速跨国企业的中美脱钩。

反过来说,中美加速脱钩,对中国的伤害比对美国的伤害更大,你看看各自的态度就会明确,我们现在还在拥抱外资入华,稳外资是六稳的关键工作,因为我们现在还相对是弱势一方,还需要欧美跨国企业的产业链。

比如,歌尔需要苹果,新能源需要特斯拉,小米,OV还需要高通。

后面如果示范之下,继续有欧美企业要离开中国,这其实对中国都是不利的。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产业和公司。

毕竟Zoom走了,腾讯和阿里钉钉要笑了,他们的产品可能差一点,还能有替代。

特斯拉走了,很多公司要遭殃。不管Zoom和华人袁征出于什么考虑,放弃最主要的直销业务,对我们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可以搜索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樱桃小财女。

user avatar

创始人说了,Zoom是一家美国公司!

首先还是要佩服Zoom的大无畏精神,比起Tik Tok的左右为难,Zoom竟然果断的抛弃了中国市场。当然这里说抛弃或许有些不合适,因为Zoom的产品仍然会在我们国内出现,同时国内用户也能享受到一些服务,但这些都是Zoom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

其实Zoom离开中国市场是早有先兆的,在今年5月份,Zoom便关闭了个人用户免费注册的权限,用户如果需要使用Zoom,那么必须是企业里的员工才行。此外,在发生了监管风波后,Zoom强硬的回复以及做法也暗示着这家视频会议独角兽企业或许早已无心恋战。

“我于2007年7月成为美国公民;自1997年以来,我一直快乐地生活在美国;Zoom是一家美国公司,成立于加利福尼亚,总部设在特拉华州,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Zoom同时还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21个办事处,其中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和其他地方。我们超一半的员工都在美国工作;跟许多跨国科技公司一样,Zoom在中国也有业务和员工。跟许多跨国科技公司一样,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是由美国母公司的子公司运营。我们的工程师是通过这些子公司聘用的。我们不存在隐瞒的现象。相反,我们会在我们的公开文件中适当披露这类信息。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跟在中国运营和拥有员工的美国同行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在我们17个全球数据中心中中国有一个。这个数据中心则是由澳大利亚一家领先的公司运营。它的设计确保了中国大陆以外用户的会议数据不会被中国大陆以外的用户访问。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财富500强客户,他们在中国有业务或客户并希望使用我们的平台跟他们联系。”

这个数据可能更直观一些......

在今年年前,非游戏iOS应用程序的单个季度下载量就超过5000万次,在第二季度从Google Play商店的下载量有所增加,从4月到6月的三个月中,Zoom被安装了超过3亿次,位居第一位。

所以大家对于Zoom的离开不必嘘声,一切只不过是资本的游戏罢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