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将于5月1日前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后续会如何发展?

回答
看待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不仅仅是军事行动的收尾,更是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地缘战略和人道主义议题的交织。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为什么现在撤?这背后有什么考虑?

首先,美国撤军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考量和政治博弈。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战线拉得太长,付出的代价太高,而目标似乎也难以达成”。

“永无止境的战争”的疲惫感: 美国在阿富汗打了将近20年,投入了天文数字的军费和无数军人的生命。国内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厌倦感由来已久,大家都想把资源和注意力放回国内。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已经有撤军的意愿,拜登政府继承了这一计划,并定了最后期限。说白了,就是觉得这仗打不动了,也不想再打下去了。
战略重心的转移: 美国现在面临着来自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战略竞争,尤其是亚太地区的挑战越来越大。阿富汗战场虽然重要,但在宏观战略上看,它被认为不再是美国最核心的利益所在。把军事力量和资源从这里抽出来,去应对“更直接、更紧迫”的威胁,这是许多战略家的想法。
实际目标的达成程度存疑: 美国最初介入阿富汗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剿“基地组织”和推翻塔利班政权,阻止其为恐怖组织提供庇护。虽然“基地组织”的领导层被重创,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并且与“基地组织”的联系也并非完全切断。而且,阿富汗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建设也远未达到美国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驻军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
与塔利班的协议: 特朗普政府时期与塔利班达成了撤军协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拜登政府的选择。撕毁协议可能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甚至激化冲突。

撤军之后会怎么发展?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

撤军的后续发展,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

一、 阿富汗国内的局势演变:

塔利班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可能性。塔利班在阿富汗有其坚实的基层基础,并且在过去20年里,虽然被美国及其盟友压制,但其武装力量和影响力从未完全消失。随着美军撤离,其对政府军的压力只会增加。
军事冲突加剧: 预计塔利班会加大对政府军的攻势,控制更多地区。政府军虽然得到美国的训练和装备,但其士气、指挥体系以及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协调能力都存在疑问。缺乏外部空地支持后,政府军的抵抗能力会打折扣。
政治权力真空或被颠覆: 如果塔利班能够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优势,那么阿富汗很可能再次被塔利班统治,甚至可能回到20年前的那种政权形式。这也就意味着过去20年里在政治、社会和人权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可能化为乌有。
内部派系冲突: 即便塔利班取得胜利,内部的各个派系之间也可能因为权力分配和治理理念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人道主义危机加剧: 战乱持续、政权不稳定,最受苦的永远是普通民众。
国内流离失所: 冲突升级将导致更多人逃离家园,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
难民潮外溢: 如果局势失控,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难民潮,涌向邻国,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

民生凋敝与经济困境: 阿富汗本就是一个经济脆弱的国家,长期战乱更是雪上加霜。撤军后,外部援助可能会大幅减少,经济发展的希望渺茫。

二、 地区安全与地缘政治影响:

邻国的担忧与应对:
巴基斯坦: 作为阿富汗的邻国,巴基斯坦的感受会非常复杂。一方面,它与塔利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能希望借此机会增强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塔利班的强大也可能威胁到巴基斯坦国内的安全稳定,尤其是那些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有联系的组织。巴基斯坦可能会加强边境管控,并试图在阿富汗的权力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伊朗: 伊朗与阿富汗有漫长的边界,并且在阿富汗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会担心极端主义的扩散以及美国撤离后出现的权力真空可能被其他势力填补。伊朗可能会加强与阿富汗什叶派的联系,并关注地区稳定。
中亚国家: 像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会非常警惕阿富汗局势的恶化可能带来的边境安全问题,以及极端主义思想的渗透。它们可能会加强军事合作,并寻求俄罗斯等大国的支持。

恐怖主义死灰复燃的风险: 尽管美国声称已经重创了“基地组织”,但撤军后,一旦阿富汗再次成为恐怖分子的“安全港”,这些组织可能会在那里重建和发展。
“伊斯兰国”(ISIS)的扩张: 在阿富汗,ISIS的呼罗珊分支(ISISK)一直在与塔利班争夺地盘和影响力。如果塔利班无暇顾及,或者无力镇压ISISK,该组织可能会趁机壮大,成为新的地区威胁。
其他极端组织的汇聚: 随着美国力量的撤离,一些被视为“被打散”的极端组织可能会重新聚集,甚至从其他地区(如中亚、中国新疆等)吸引成员前来。

大国博弈的再平衡: 美国撤军会为地区其他大国,如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中国: 中国最关心的是边境稳定和新疆的安全。它可能会加强与巴基斯坦等国的合作,并尝试通过经济和政治手段在阿富汗发挥影响力,以防止极端主义外溢。中国也在考虑是否以及如何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或参与阿富汗的重建。
俄罗斯: 俄罗斯可能会视美国撤军为自身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机会,并可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以应对地区不稳定。
印度: 印度一直对阿富汗的稳定非常关注,并曾与阿富汗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美国撤离后,印度可能会寻求与一些反塔利班力量保持联系,并警惕巴基斯坦在阿富汗地位的提升。

三、 国际社会的角色与责任:

人道主义援助的持续性: 即使美军撤离,国际社会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的责任仍然很重。如何确保援助能够真正到达有需要的人手中,并避免被塔利班或腐败官员截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政治斡旋与和平进程: 国际社会仍需努力推动阿富汗内部的和平进程,鼓励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以及其他政治派别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但这需要各方有政治意愿,并且外部力量的协调一致。
反恐合作的模式调整: 美国可能仍然会保留在区域内进行反恐情报收集和远程打击的能力,但其前沿部署和直接干预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与阿富汗政府或塔利班在反恐方面的合作,也将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

总结一下:

美国撤军是结束一场“失控”战争的努力,也是战略重心的调整。但问题在于,从阿富汗撤军,就像在一次大火扑灭了一半的时候把消防员撤走,留下的是一个仍有潜在燃烧点,并且已经严重被破坏的现场。

后续的发展非常不确定,最有可能的 сценарий(场景)是:阿富汗国内安全局势恶化,塔利班可能重新掌握大部分权力,人道主义危机加剧,地区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并可能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国际社会将面临是否以及如何继续援助阿富汗、如何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稳定局势的难题。

这不仅仅是美国的事,更是整个地区乃至世界安全格局的连锁反应。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但预感会是一段相当艰难和动荡的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着险棋,下又下不得,又不得不下,下了还不知会得了什么结果。

表面看起来是一支养尊处优的资本密集型军队遭遇了资金瓶颈,无力再投入,被迫放弃了一块战略市场。这个市场成为真空,自我重组,还是可能招致一支仍处于劳动力密集型军队的介入,或者职业培训学园的“帮助”,从而彻底改观,可能会决定那一大片区域的国际走势,无人知晓。

宏大史地观而言,这次20年阿富汗战争的落幕,恐怕是海权对陆权的一次重大惨败。相对于越南战争这种边缘陆权的争夺挫败,这次是即便攻克,也无法征服,而且背后并无明显强势对手的支撑,长达二十年,足以毁灭浅尝辄止的快速干预的战略雄心。

阿富汗长期受伊朗的精神启发,所以伊阿问题是有连接的,因此针对招数同时出来;俄欧都有打算,都难以打算;中国应该准备不充足,仍会战略犹豫;印度心有余力不足。

但最有机会的还是中国,用什么样的玩儿法,完全在考验着下一步的大尺度战略,这可真是张謇以后,两千年未有之大格局啊,想想都兴奋,出国出亏了。

出兵有很多种,明目张胆是比较亏的那招,志愿军曾经是个传统。招商引资,开办矿山工厂都需要保安部队吧,机场电站运输线也都要维护治安吧。一点点跟着厂子进去,步坦协同也可以步厂协同嘛。然后,5G基站一架,北斗一罩,就统一口令了。当然我们是爱好和平不干涉内政的,经济一起步,塔利班一高兴,中伊阿一家亲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