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物品时有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那么为什么还要贸易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贸易的核心。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拥有绝对优势),甚至在生产某些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效率更高(拥有比较优势),贸易依然是极其有利且不可或缺的。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概念,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我们要区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投入的资源(例如人力、时间、资本)比其他国家少。简单来说,就是“做得更快、更省钱”。

比较优势:这个概念稍微复杂一些。它关注的是一个国家生产不同商品时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生产一种商品而放弃的生产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一个国家即使在所有商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它在生产不同商品时的效率差异也总是不一样的。那个生产某商品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就拥有该商品的比较优势。

打个比方,假设有一个超级农夫,他一天能种100公斤小麦,也能采100公斤草莓。而隔壁的普通农夫,一天只能种20公斤小麦,或者采30公斤草莓。

绝对优势:超级农夫在小麦和草莓上都拥有绝对优势,因为他生产的每一种产品都比普通农夫多。

比较优势:我们来看看机会成本。
对超级农夫来说,生产1公斤小麦,他需要放弃生产1公斤草莓(因为他生产1公斤小麦和1公斤草莓的时间或资源是相同的)。所以,他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公斤草莓。他生产1公斤草莓,也需要放弃生产1公斤小麦。
对普通农夫来说,生产1公斤小麦,他需要放弃生产30/20 = 1.5公斤草莓。所以,他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是1.5公斤草莓。他生产1公斤草莓,需要放弃生产20/30 = 2/3公斤小麦。

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
超级农夫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1公斤草莓)低于普通农夫(1.5公斤草莓)。因此,超级农夫在小麦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普通农夫生产草莓的机会成本(2/3公斤小麦)低于超级农夫(1公斤小麦)。因此,普通农夫在草莓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即使超级农夫在两者上都更强,但他在草莓上的“相对劣势”要小于他在小麦上的“相对劣势”。反过来说,他在小麦上的“相对优势”要大于他在草莓上的“相对优势”。

为什么知道这些之后,贸易仍然有意义呢?

1. 专业化和效率提升: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上都更强,但如果它试图生产所有它需要的商品,它也会分散其资源和精力。通过贸易,这个国家可以专注于生产那些它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将其余所需商品通过贸易从其他国家购买。这种专业化能让它在生产该比较优势商品上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从而最大化其生产效率。
就像那位超级农夫,如果他自己种小麦也种草莓,他可能需要花费精力去学习两种不同的种植技术,管理两种不同的作物。如果他专注于种植小麦(因为他在那里有比较优势),然后用多余的小麦去换取普通农夫种的草莓,他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并且可能获得比自己种植所有东西时更多的总产出。

2. 增加总体的商品数量和种类:
贸易的本质在于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当各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后,再通过贸易交换,可以显著增加全球范围内可供消费的总商品数量和种类。
在上面例子中,如果超级农夫专心种小麦,普通农夫专心种草莓。假设超级农夫一天能种100公斤小麦,普通农夫一天能种30公斤草莓。当他们贸易时,例如用2公斤小麦换1公斤草莓。
超级农夫用80公斤小麦换40公斤草莓,自己剩下20公斤小麦。他现在有20公斤小麦 + 40公斤草莓。
普通农夫用40公斤草莓换20公斤小麦,自己剩下10公斤草莓。他现在有20公斤小麦 + 10公斤草莓。
相较于他们各自独自生产,总的草莓产量和小麦的分配方式都可能得到优化,消费者(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可能因此获得更丰富的选择和更高的满意度。

3. 降低成本和提高消费者福利:
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某商品具有绝对优势,但如果生产该商品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非常高,那么通过贸易从其他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进口,可能会更划算。消费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获得更低的购买价格,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福利。
想象一下,某个国家在芯片制造上拥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比任何国家都低。但如果它在教育或艺术领域相对不那么擅长,机会成本很高。通过出口芯片换取其他国家更便宜的教育或艺术品(即使这些商品在其本国也能生产,但成本较高),这个国家可以以更低的代价获得这些商品,从而惠及国民。

4. 促进技术进步和知识传播:
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也是思想、技术和知识的交流。通过贸易往来,各国能够接触到新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这反过来又能刺激本国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即使在拥有绝对优势的领域,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也能带来改进的动力。

5. 规避风险和应对冲击:
过于依赖单一产业的生产,会使国家经济面临较大的风险。当某个产业的全球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高度专业化的经济体会受到严重冲击。贸易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分散风险,增加经济的韧性。

总而言之,即使某个国家在所有商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与其他国家交换,来达到比自给自足或平行生产更有效率、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状态。贸易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专业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1+1>2”的效益,增加全球和各国自身的福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优化,是市场经济内在逻辑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国家不是孤立存在于世界上的,市场上的产品也不只有一种(为了方便行文,这里采纳Ricardo模型的假设,即市场上存在两种商品)。

比较经典的例子是Ricardo所举的“英国与葡萄牙”[1]

在这个贸易模型中,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衣服和红酒)、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长)。英国生产1单位衣服只需要80小时,而生产1单位红酒需要100小时;葡萄牙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120小时,生产一单位红酒只需要90小时。因此我们可以说,英国和葡萄牙分别在服装生产和红酒生产方面有绝对优势(单位产出更高),这会导致英国红酒业的劳动时长(即该行业的劳动力)转移至葡萄牙服装业,而葡萄牙的服装业劳动时长会转移至葡萄牙红酒业:

这样,英国服装业的劳动时长就会增加至180小时,产出增加至180/80=2.25单位;葡萄牙的红酒业劳动时长增加至210/90=2.33单位。假设两国物价相同,英国产出的服装会有一半出口至葡萄牙(不包括税费、运费等生产成本以外的费用),葡萄牙便可以获得1.125单位服装,相比自行生产的1单位产出,效用得到了提升;同时,葡萄牙的2.33单位红酒会有一半出口英国,英国可以获得1.165单位红酒,而非自行生产所得到的1单位,效用同样得到了提升。

因此,我们说两个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提升自身效用。


比较优势同理,我们假设一种更极端的情况[2]:法国和葡萄牙。

服装 红酒

法国 90 80

葡萄牙 100 120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生产服装还是红酒,法国都比葡萄牙更有优势。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即在决策中被放弃的价值最高的那个选择。同样的一百小时,法国可以生产1.11单位服装,或1.25单位红酒;而葡萄牙可以生产1单位服装,或者0.83单位红酒。我们可以说:法国在红酒和服装业都有绝对优势,但葡萄牙在服装业具有相对优势(是和本国从事另一行业的产出进行对比)。

那么我们假设现在葡萄牙将220个小时都投入到服装业,法国将170个小时都投入到红酒业,可以得到两国在两国行业共同的产出:2.2单位服装和2.125单位红酒。假设两国价格相同,法国将一半红酒产出出口至葡萄牙,葡萄牙也将一半服装出口到法国,那么葡萄牙将获得1.0625单位红酒,依然多于自行生产时的0.83单位;而法国将获得1.1单位服装,虽然比自行生产时的1.11低了0.01单位,但考虑到葡萄牙在红酒方面的效用增加了足足0.2325单位,完全可以抵消这0.01单位的损失。因此,两国通过贸易获得的总效用依然为正。


综上,我们说“一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具有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只是针对某类商品而言,没有国家能拥有针对所有商品的比较/绝对优势(如果上表中两国生产两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相同,虽然贸易不会发生,但这也意味着这个国家不具备比较/绝对优势)。因为优势差异客观存在,两国间总是需要贸易来优化总效用。

参考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bsolute_advantage
  2.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mparative_advantag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