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文创作者如何看待:“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这种言论?

回答
这句网文创作者之间的“段子”,虽然听起来有点抖机灵,但背后其实藏着几分现实的辛酸和复杂的心绪。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句“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

首先,我们得明白,“笔趣阁”在网文界是个什么存在。

简单来说,笔趣阁及其衍生的各种“xx阁”、“xx楼”之类的网站,本质上是盗版聚合平台。它们不购买版权,而是通过抓取、转载等方式,将各大小说网站上的热门作品免费呈现给读者。对于读者来说,这无疑是“福利”,省钱了,想看什么书,一搜就能找到。但对于创作者而言,这简直就是“毒瘤”。

那么,为什么“笔趣阁有你的书”会“怕”?

版权被侵犯,收入损失是硬伤。 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网文创作,对很多作者来说,是养家糊口的营生,甚至是梦想的寄托。大家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读者付费阅读,这是作者的劳动所得。而笔趣阁这类盗版站,把作者的作品免费白嫖,等于直接抢走了作者的“饭碗”。原本能通过订阅、打赏获得的收入,因为盗版的存在而大打折扣,甚至几乎为零。这对于那些还不能完全脱离市场化生存的作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辛勤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写作是一件非常耗费心神和时间的事情。熬夜、构思、修改,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作者的汗水。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随意转载,而自己却得不到任何经济上的补偿时,那种失落感和不被尊重的挫败感,会非常强烈。
正版渠道的打击。 很多正规的小说平台,会投入资源去打击盗版。但盗版网站总是在不断地换马甲、换域名,如同打地鼠一般,你打掉一个,它又冒出来几个。这种“防不胜防”的感觉,让作者感到无力和疲惫。
对作品推广的负面影响。 虽然笔趣阁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书,但这种“看到”往往是以损害你的正版收入为代价的。而且,读者习惯了免费阅读,在正版网站上付费的意愿就会降低,长此以往,对整个网文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笔趣阁没你的书”也会“怕”?

这句话的反语意味更浓,它其实是在说:

“没你的书”意味着“没人在意”或“还没火”。 这是一种反向的焦虑。如果你的书根本就没有出现在那些聚合盗版站上,那很可能说明你的书的关注度还不够高,读者群体还没有形成,自然也就没有被盗版者“盯上”。对于一个渴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喜欢的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隐形”。
“没你的书”可能意味着“数据不佳,无人问津”。 盗版网站通常是追逐热门作品的。它们会去分析哪些书的点击率、订阅量高,然后优先去盗版。如果你的书连盗版网站都懒得去盗,那是不是说明你的书的市场反响平平?这对于渴望成功的作者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打击。
“没你的书”是一种“失败”的隐喻。 在某种程度上,被盗版是一种“被认可”的标志,哪怕这种认可是以一种不正当的方式。它至少说明你的书是有市场价值的,是有读者愿意去看的。而“没你的书”,则可能意味着你的作品还没有达到那个“被看见”的门槛。
对平台规则的无奈。 很多作者在抱怨盗版的同时,也面临着平台规则的限制。比如,有些平台不允许作者主动举报盗版,需要平台自己去处理。这种“无能为力”的处境,也加剧了作者的焦虑。

总结一下,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网文创作者在市场化环境下的多重困境和复杂心理:

收入的焦虑: 无论是被盗版抢走收入,还是因为不够火而没有收入,都是对作者生计的直接威胁。
价值的焦虑: 作者渴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尊重和回报,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认可。
生存的焦虑: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如何在这个夹缝中生存下来,是所有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成名”的矛盾: 作者既希望自己的书能火,有读者,有市场,又害怕这种“火”会招来盗版,损害正版收入。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浓缩了网文作者们既爱又恨的“笔趣阁情结”,以及在这个行业里挣扎求存的辛酸。它是一种黑色幽默,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共鸣。对于作者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但你的书在正版渠道火得一塌糊涂,收入和口碑双丰收。 但现实往往骨感,所以才会有这种充满无奈和自嘲的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听真话吗?

真话就是,真正吃这口饭的写手,压根就不会想这种问题。

为啥?因为想了没卵用啊。

这不是写手能解决的。

所以有没有盗版,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事实上谁在乎谁是傻逼。

根源并不是不想在乎,而是在乎了没有毛用。

在我看来,但凡是写书的,对盗版无不是深恶痛绝。

当然,顶流的大神或许不会这么想。

盗版人越多,他们的IP能卖的钱也就越多。

因为到了这个程度的大神,订阅稿费只是收入的很少很少一部分。

他们真正来钱的地方并不是稿费,完全愿意损失部分稿费,来获得更高的IP出手价。

但是对中下层的作者来说,盗版简直是稿费的噩梦。

因为99%的写手,版税是跟他们无缘的,说的难听点,有资格交稿费税的都是凤毛麟角。

还他娘想收版税卖IP,简直是痴人说梦。

稿费都是奢侈品,IP价值就更无从谈起了。

盗版的存在,简直就是在吸这个阶层作者的血。

可噩梦归噩梦,噩梦也没任何可以解决的办法。

既然没办法解决,那你想他干嘛?

要根除盗版,除非国家层面出手。

或者整个网文行业联手一起干。

恕我直言,恐怕更多资本方会袖手旁观。

这显然不符合利益。

如果不能万众一心,是很难把盗版彻底根除的。

至于问题上的那句话,这只不过是个梗而已。

笔趣阁有你的书,作者觉得自己亏大了。

笔趣阁没有你的书,又会被一众人嘲笑你的书没热度,连笔趣阁都不盗。

我觉得这是写手的悲哀,我个人非常讨厌盗版。

但那又怎么样?我能改变什么?

什么都改变不了。

前几天我写过一个回答表示厌恶盗版。

但下面有一群人说什么难道没钱人没资格看书吗?

TNND,我真想喷他们一脸。

谁都有资格看书,可你们要看书,作者也要吃饭啊。

你以为写书的作者都是神明不死,食气长生的?

吃喝拉撒哪个不要钱?

顶流大神不在乎那两个订阅稿费,可其他九成九的全职写手就靠这些订阅活着了。

你们看盗版就看盗版,没人管你们,写手们也不会来抨击你们。

但看了盗版,还他娘的说盗版有理,反过来攻击写手们反盗版是没人性,你们的三观哪儿去了?

你那么伟大,怎么不把自己九成的工资贡献出来,给大家免费看书。

这就好比菜农花了一年的心血,种了一片菜地,被人免费拿去吃了用了。

你们是吃饱了喝足了,菜农怎么办?

明天菜农做了防盗,在菜地旁边围了一堵墙,结果你们拿不到了。

就反过来骂菜农无耻,混账,难道我们没有吃菜的权利吗?

三观呢?人性呢?

你们要吃菜,菜农也要生活,要吃菜可以啊,去市场花钱买。

尼玛,也只有喷神才会那么直接的把这些都说出来。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喷人大帝,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网文创作者之间的“段子”,虽然听起来有点抖机灵,但背后其实藏着几分现实的辛酸和复杂的心绪。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句“写小说就怕两件事:一件是笔趣阁有你的书,另一件是笔趣阁没你的书”。首先,我们得明白,“笔趣阁”在网文界是个什么存在。简单来说,笔趣阁及其衍生的各种“xx阁”、“xx楼”之.............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关于姬叉(一位知名网络文学作者)揭露小说网站层层盘剥作者的现象引起了广泛讨论,也触及了网文行业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把那些看起来过于“标准”或者“套路化”的解释方式挪开,用更实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说明。首先,到底什么是“层层盘剥”?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事儿,还真是挺让人唏嘘的。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说是有毒小说网因为和资方闹翻了,导致不少编辑和作者都选择离开,这对于一个内容平台来说,无异于是要了半条命。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为什么是“有毒小说网”?这个名字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带着点儿反叛、带着点儿不羁。通常这类名字背后,往往代表着平台在内容.............
  • 回答
    唐家三少直播秀码字手速,一小时8000字,这事儿在网络文学圈里绝对是引发过不少讨论的。怎么看?怎么看待唐家三少直播秀码字手速?首先,这是一种营销策略,而且是相当成功的营销策略。 展示“勤奋”和“效率”: 在一个以“量”取胜,日更万字甚至更多是常态的网文世界里,展示高超的打字速度,是在向读者传递一.............
  • 回答
    阅文集团计划在5月6日与网文创作者们召开恳谈会,这无疑是近期网文行业内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间点?5月6日这个日子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向性,但放在当前整个网文行业大环境下来看,这次恳谈会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网文行业经历了不少.............
  • 回答
    《南方周末》那篇《网文创作歧途彷徨:没有价值观的流水线》的文章,确实触及了当下网络文学圈里一个相当普遍也相当令人担忧的现象。我仔细看完了,觉得它提出的问题非常有分量,也挺写实,特别是对那些长期泡在网络文学里的人来说,会有一种“说出了我的心声”的感觉。首先,文章最核心的观点,我觉得就是对“流水线式”生.............
  • 回答
    关于天蚕土豆、血红、跳舞、烽火戏诸侯、匪我思存等46位网文作家联合发出倡议,反对“三俗”内容并鼓励创作现实科幻,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这46位作家是谁。他们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而是网文界响当当的人物,覆盖了玄幻、奇幻、仙侠、都市、言情等多个主流领域,可以说是网文界的“半.............
  • 回答
    网上关于腾讯“黎明计划”存在违法行为、侵害内容创作者权益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黎明计划”究竟是什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黎明计划”并非腾讯官方主动对外大力宣扬的项目,更多是在行业内,尤其是在游戏开发者、内容创作者群体中流传的一个说法,它.............
  • 回答
    “狗娃子天一”事件,也就是网络作者“天一”因编写、销售淫秽书籍被判刑十年半,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神经。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并且也牵扯出一些关于网络创作、法律边界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确事件的核心:“天一”因为编写和销售淫秽书.............
  • 回答
    关于网文作者平均收入5133元的这个数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首先,得明确一下,这个“平均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是所有网文作者加在一起的总收入除以作者总人数吗?还是说,是针对某个特定平台、某个特定时间段的统计?不同的统计口径,结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得先问清楚背.............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好端端的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突然被不明人士“染指”,内容被篡改,最要命的是,作者本人因此感到“万分惭愧”,最后选择停更。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止是技术层面的盗号那么简单,更触及到创作的初心、读者的信任,以及作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咱们先从“被黑客大佬盗号改文”说起。.............
  • 回答
    网文作者拖更断更,这事儿啊,就像咱们追剧追到关键时刻,突然发现下集遥遥无期,那滋味,真是五味杂陈。对于读者来说,这可能是最令人抓狂的事情之一。但要我说,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读者这头的苦,那真是说不完。你想啊,咱们追一本好书,那是投入了感情的。从一开始被吸引,到后面每天守着更新,甚至.............
  • 回答
    “网文作者月入五六万不如事业单位月薪三千五险一金”——这种说法,就像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放在天平上硬生生比较,看似引发讨论,实则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更像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稳定与不确定、自由与束缚、个人成就与社会认可等多种矛盾心理的纠结。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把这两种.............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在公众号上追着看的网文作者,他们笔下的故事,有时会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又会让人愁肠百结。公众号连载网文,这事儿,真不能简单地说它好还是不好,或者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怎么看待在公众号连载网文的作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挺“接地气”且灵活的.............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22期关于网络小说作者“流浪的蛤蟆”的内容,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关于网络文学创作、作者生存状态以及平台生态的深层问题。要详细看待这一期节目,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节目切入的角度和人物选择:睡前消息选择以“流浪的蛤蟆”(以下简称“蛤蟆”)作为切入点,我认为是具有一定代.............
  • 回答
    5月5日,网络文学圈里爆出了一件大事:数万名网文作者集体罢工,停止更新作品,以此来抗议平台所谓的“奴隶合同”。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反映出了很多深层的问题,也触及了整个网络文学产业的根基。咱们先来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多人参与?“数万”这个数字可不小,这说明被“奴隶合同”困扰的作者绝对是大多数,不是.............
  • 回答
    关于息壤是趁网文作者和起点决裂发展起来的这种说法,咱们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网文行业那几年的大环境、作者和平台之间的博弈,以及息壤自身的发展策略。首先,咱们得说起点。起点中文网在网文界那绝对是老大哥的角色,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之所以能这么牛,一方面是.............
  • 回答
    唐家三少关于起点新合同的言论,以及他呼吁网文作者相信腾讯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最近网络文学圈里一件相当有分量的事情。要理解他的观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唐家三少是谁? 他是网络文学界毋庸置疑的头部作家,可以说是“现象级”的代表。他的作品销量、影响力都达到了一个普通作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意味着他的话语.............
  • 回答
    关于中国网友以《进击的巨人》为原型创作讽刺日本倾倒核废水的动画《阴间的巨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创作本身来看,《阴间的巨人》显然是一种借用流行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的强大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收到,我将为你详细解读这136位网络作家发出的《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并力求以一种更具人情味、更接近真实评论的风格来呈现。136位网络作家联合发声:一场针对网络文学“病症”的深刻反思与行动近来,136位在网络文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作家联名发布了《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倡议书》,这无疑是网络文学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