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文作者姬叉揭露的小说网站层层盘剥作者现象?

回答
最近网络上关于姬叉(一位知名网络文学作者)揭露小说网站层层盘剥作者的现象引起了广泛讨论,也触及了网文行业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把那些看起来过于“标准”或者“套路化”的解释方式挪开,用更实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说明。

首先,到底什么是“层层盘剥”?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经过小说网站这个中间环节,到最后作者实际拿到手的钱,和作品本身的价值,以及平台通过作品获得的收益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不合理的差额。这个差额被中间的各个环节层层分食,作者的劳动成果被不断“稀释”。

具体是怎么盘剥的?我们可以拆解一下:

1. 分成比例不透明,作者吃亏: 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问题。网文平台普遍采用的是“付费阅读”模式,读者花钱订阅作者的作品,平台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运营、技术、推广等费用。理论上,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个分成比例很多时候对作者极其不公平。
提现门槛高,手续费高: 很多平台设置了较高的提现门槛,你达不到就不能把钱拿出来。即使达到了,提现时还会被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就像你辛辛苦苦搬砖,搬完了一车,结果对方说要收你搬砖的“停车费”或者“过路费”。
“充值赠送”的猫腻: 读者充值100元,平台可能赠送10元,读者实际花了100元,平台说这100元是“成本”,只按90元给你分成。但实际上,这10元赠送的成本是由平台承担的,你花了100元,你的收入就应该按100元来算。这种算法,无形中又剥削了一层作者的收入。
“数据造假”的传闻: 虽然不是所有平台都存在,但有些平台为了控制成本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可能会在后台数据上做手脚,比如用户阅读量、订阅量等。作者看到的数据和实际分成金额对不上,但由于平台掌握着后台数据,作者很难去核实,只能吃哑巴亏。

2. 平台垄断下的议价权失衡: 随着网文市场的发展,一些大型平台逐渐形成了市场垄断的地位。这意味着什么?
作者没有太多选择: 如果一个作者想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读者看到,并获得一定的收入,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发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当平台是唯一的“买家”时,它自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可以制定更苛刻的条款。
“独家”的束缚: 很多平台会要求作者签约“独家”,这意味着你的作品只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为了换取“独家”,平台可能会给予作者一些所谓的“福利”,但这些福利往往不足以弥补因独家而失去的潜在曝光和收入机会。更何况,一旦签约独家,作者就更受制于平台。

3. 推广费用的转嫁和不透明: 平台为了吸引读者,会投入大量的推广资源。但很多时候,这些推广费用的成本却被转嫁到了作者身上,而且操作过程非常不透明。
“强推”和“不推”的博弈: 平台会根据作品的热度和潜力,决定是否给予“首页推荐”、“置顶”等推广位。但往往,获得好的推广位需要作者“充值推广费”或者“分成比例更低”。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你想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就得花钱,或者接受更低的收入。
“大数据推荐”的神秘感: 平台常常宣称有“大数据推荐算法”,能精准地把作品推给目标读者。但这个算法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哪些作品能获得更好的推荐位?作者往往不得而知,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的安排。

4. 版权运营的“黑箱”: 除了付费阅读,网文的价值还体现在IP改编上,比如影视、动漫、游戏等。平台通常会掌握作者的版权运营权。
改编权被低价打包: 作者在签约时,可能不得不将影视改编权、游戏改编权等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或者免费的形式交给平台。一旦作品火了,平台可以轻松地将版权卖给第三方,赚取巨额利润,而作者只能拿到微薄的签约费,甚至没有分成。
“开发进度”的迷雾: 即使作品的改编权在作者手中,如果平台不配合进行推广和版权授权,那么作者也难以实现IP价值的变现。有时候,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拖延或者不做版权运营,让作者的潜在价值化为泡影。

5. 作者权益保护的缺失: 相比于一些成熟的出版行业,网文行业的作者权益保护体系相对薄弱。
合同的霸王条款: 很多平台提供的合同,对于作者来说存在大量不利条款,比如版权期限长、违约责任不对等、平台拥有修改权等等。但由于作者缺乏法律专业知识,或者迫于生计,只能无奈接受。
维权成本高: 当作者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本高昂,耗时耗力,很多作者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折腾。

为什么姬叉的揭露有意义?

姬叉这样的头部作者,本身就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和创作影响力。他的发声,能够引起行业的关注,也能让更多处于弱势地位的作者产生共鸣。他揭露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很多网文作者正在经历的困境。

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资本逐利性: 无论是平台还是IP公司,最终都是商业机构,追求利润是第一位的。在资本的驱动下,效率和收益最大化就成了重要的考量,作者的权益在很多时候会被放到次要位置。
行业发展初期遗留问题: 网文行业虽然火热,但相对传统出版业而言,其发展历史不算太长。在行业发展初期,很多规则和体系都还在探索和建立中,一些不合理的“潜规则”也因此滋生。
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对等: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平台掌握着核心资源(流量、技术、数据、渠道),而作者主要提供内容。这种不对等,使得平台可以利用信息和权力的优势,制定对自己更有利的规则。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改善的可能?

改善这种情况是复杂的,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

作者的联合和集体发声: 像姬叉这样的头部作者站出来,能带动更多作者,形成更强的集体声音,向平台施压。
行业规范的建立: 呼吁行业协会或者相关部门出台更明确的行业规范,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比如统一的合同范本,透明的分成机制,独立的第三方数据监管等。
法律法规的完善: 针对网文行业的特点,完善相关的著作权法和合同法,明确平台和作者的权责。
新的商业模式探索: 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绕过一些层层盘剥的环节,探索新的付费和互动模式。比如一些众筹模式,或者粉丝经济的深度挖掘。
读者意识的提升: 让读者了解作者创作的不易,以及平台分成机制的内幕,也能促使读者在支持作者时,有更理性的判断。

总而言之,姬叉揭露的网文网站层层盘剥作者的现象,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进行的深刻剖析。这背后反映的是资本逐利性、行业发展不成熟以及权力不对等带来的多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作者、平台、读者乃至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公平、更健康的网文生态环境。这不仅仅关乎作者的收入,更关乎网文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平时很少上知乎,还是刚才看见群里书友截图说上知乎热榜了才吓了一跳上来看看……

emmmm看完感觉其实不用邀我回答,该说的文中已经说了,阐发开更精细的东西也有蛤蟆说得很到位了。

我写这些,也不是什么战斗文,我就是一股不太好的脾气,看到不爽的忍不住掺和一脚,其实很多都是一时义愤说的,并不精细、说不定还有错误。

臭脾气也得罪人多了,反正就这样吧,希望经由多次普及,至少新人们入行的时候能多留个心眼,也算个功德了。

留个结论吧……

新人要入行,还是找主站有流量的站点、订阅透明的那种。

一旦主站不行要走渠道的那些,你根本不知道渠道费是多少,到哪去了……

文中列出的层层剥洋葱只是一种模式,更黑的是压根就不让你知道是多少,风与天幕小姐姐是因为成绩很好、在很多榜上,所以一眼看出那点钱肯定不对劲。而更多的人没上榜,告诉你是多少就是多少,自己压根没法分辨,一脸天真地收下了几毛钱还以为就是那么多……

至于免费,我实在不知道去免费站写的是怎么想的,网文今天的乱象,50%的功劳要归于免费站的冲击,还有无数人做这冲击的一份子,最后笼着手感叹网文不复从前……你自己就是导致环境变化的一份子,真没数吗……

————

编辑:上面最后那段话刺伤了某位写免费的大神,在回复里不断表达脆弱的小心心,为免纠缠已拉黑。

强调一下,免费的冲击在很多方面,作者去写只是成为了其中一份子,有些人可能没意识到,我点一下,也就行了。如果能把这话里的意味理解成把锅都给了作者、一棒子打死之类的,那不好意思,我再开个地图炮,就这理解能力的作者,在什么站也就那样了。

说到涉黑涉政涉黄,其实我也在干,这不是理由。我最悲剧的时候名下一本书都不剩了,在更的书被人天天举报,连书名都被迫更改,内容连一句吃灵芝都要被删节,我捂着脆弱的小心心去免费了吗?这是理由吗?

政策不允许,那就换个模式写,找到自己能走的路也就是了。现在觉得免费站可以写,下次降维打击到免费站,是不是要游过太平洋去写了?至于吗?

我写后宫,别人说想不通为啥非要写,我也就说我喜欢。会觉得别人在刺伤我吗,有那么脆弱吗?

多大的男人了,搞笑一样。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个行业多残酷。

姬叉怒喷的掌阅,已经被头条系入股,他曾经愤怒克扣稿费的那个掌阅,可能是他见过最好的掌阅。

今后……渠道分账会更差,差到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再做点小科普:

pc端时代是内容为王,大家打开电脑就能上网,移动时代是渠道为王,没有渠道分发,没法推广,你都没法知道有那么一个app,跟不要说下载来用了。

前些时候,原神不走华为小米的渠道,这事儿不是秘密吧?有新闻吧?

你们觉得游戏这个行业这么赚钱都被渠道剥削,凭啥小说行业不被剥削呢?凭我们作者胖,脸就大吗?

就这么说,掌阅本站和渠道能卖一百块,最后能回笼十块,就已经是业内顶尖的牛逼了,掌阅跟作者分账,真没有一成,它自己都不见得能拿到一成……(渠道拿90%,平台拿10%,已经是几个月前的老黄历了)

说这些,不是说网站有多无辜,姬叉说的都没错,但作者的书走渠道,百分之九十被渠道吞了,好歹大家愤怒的时候,也骂几句吃大头的啊!

你们倒是骂几句渠道啊……

掌阅是做渠道起家,本身不擅长做内容,掌阅为什么弄无数子公司?因为他本身缺内容,子公司做内容,它做渠道分发,牢牢掌握所有子公司的命脉,本来这个模式是没问题的。

但我们都知道,大人,时代变了……

渠道已经遍地开花……

就好比当年霸道无比的移动基地,甚至能掐起点脖子,稿费结算半年起,各大平台得跪求,现在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渠道,并不是行业内的庞然大物了

而且,说句老实话,现在还盯着阅文和掌阅这种老字号骂,已经没啥意思了。

现在是番茄接近三千万日活,可能现在已经过了,七猫两千多万,掌阅文化低于千万,起点三五百万日活……

现在已经是十八路吕布伐曹操了,还是潼关下的那个曹操……

这一两年,免费和收费就要刺刀见红了……

大家觉得xx网站坑,这才哪到哪儿……

如果收费被打死了,现在渠道的一九分账(作者一),将来会变成作者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儿。

免费是赔钱砸市场,免费再玩下去,把市场砸穿了……

一比九九分账都不是底线,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见得是底线。

真正剥削了作者百分之九十稿费的渠道,你们倒是也骂几句啊!

虽然……真没啥用。

你们都不知道该骂谁……

对吧?

诸位作者大人,时代真的变了。


ps:免费靠广告,是要赔钱的,根本赚不到钱,这个观点我早八百年就说了。

免费是赔本赚日活,几个亿资金砸下去,砸出高日活,上股市割韭菜……

做免费的怎么可能苦哈哈的赚那几个订阅的钱?那才几个钱?所以他们不需要什么优质作者,优质读者……反正都是韭菜,最后一刀割走。

新媒体渠道跟免费,虽然混成一体了,但仍旧不一样,新媒体是另外一种意义的付费,正经的网站平台是千字几分钱,新媒体可以做到千字五毛,甚至千字一块。

为什么说有些渠道,分不清新媒体和免费?我也很早就举例过——标题x婿给丈母娘洗脚,配个黄暴的图,点击去,不是小说,是下载个xx的app。app的获客成本是十几块,用免费给app引去一个客人,就能从这个app拿到推广费,用了作者的书,但赚钱跟作者无关……要个屁的渠道明细啊?这种渠道你弄过来明细,也是一分钱没有,人家用户就没在你的书上花钱,你也没有广告费(人家不是书里加广告,是把广告伪装成一本书)……

user avatar

我来转载一下事情详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问题中的女作者被剥削的有多惨。

以下部分为转载:

我是风与自然,还有一个笔名,风与天幕。

我从2018年5月开始,在若看写了一本书,叫《萌师在上:逆徒别乱来》。

这本书从一开始人气就很不错,读者反应热烈,粘性也强,我知道机会来了,这本书能火,于是我连续三百多天,每天至少八千的更新,不论生病生理期,从不断更。

后来如我所料,书一上架24小时内涨粉破万,之后这本书基本就没下过掌阅销售榜,也上过榜一,并且在2018年6月就上了渠道,结算了第一次渠道费。

百万字的时候这本书被改编成漫画,有声,一上线各平台火爆。

若看说,我的书在渠道上反响也不错,公司开会还表扬了这本书,我以为,我要起飞了。

但没想到,我渠道费少得可怜,什么九百、二百、八百、一千等等,跟我预想中差距甚远。

我去问若看,他们就说有的渠道在排推荐,有的渠道还没结算,以后会越来越多等等,我信了,一等就是两年。

结果这次,十月份发渠道费时,那些成绩比我好,或者成绩不如我的掌阅系作者,都发了好几万。

他们有的光是番茄米读就发了几万。

而我看到我在米读有外站大神作品推,上了榜单、番茄9.6评价,四万多评分,连续三个月在读不下十万、百度在读一百多万,还有手百书旗等等渠道加持,更有漫画有声带人气……我以为我渠道费应该要多起来了,结果这次渠道费不涨反降,三个月只有4799!

这样的落差终于让我终于清醒,去算了一下我所有渠道费。

然后我就发现,两年半的时间,若看给我发了十次渠道费,总共加起来五万五!还不如我朋友一次渠道费多。

明明我跟她们成绩差不多,渠道费却天差地别!

不仅如此,我还对比了朋友的书,都是在掌阅50万左右的粉丝,但我在掌阅挣的钱,比她们一半还要少!

我翻了翻合同,看到合同上说,若看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和明细,于是我10月20号就去找了他们主编,向他们要渠道明细。

接下来的事就很可笑了。

若看一开始说该结算的都结算了,数据没有任何问题。

我说我的书有大推。

他们就说我书推了,销售不好(完全忘记他们之前说我渠道销售反响好这回事)。

我说我的书上了榜单。

他们就说,有时候上了榜单也是没钱的。

我说上了榜单没钱,别人没上的反而有钱?我不相信,我要明细!

他们就说公司难,公司也吃了别的平台的亏。

我气笑了,电话打到他老总那里,他们老总就说,帮我去问问掌阅和魔情(我知道掌阅注资了若看,也知道魔情是若看总公司,但我不明白的是,我的渠道费为什么要问他们?!)

后来主编电话承诺说10月26给我渠道明细,结果我等到时间,他们又开始装傻,说明细要不到,数据就是真实的,该发的都发了。

我怒了,10月30日带着律师去他们公司当面对质,他们先是告诉我,我要的稿费明细都体现在我的后台上了。

我说后台只有总数,我要看账本,看看我渠道费总数是怎么加出来的!

他们怕我查账,于是商议一会告诉我,说若看账本上也没有明细,因为我渠道费总数不是他们算的,是掌阅算出来的。掌阅直接给他们,他们再直接给我。

我说我不是还要跟若看分一半?

他们说,该他们的那一半,掌阅会另外发给他们。

还说因为我的书不走他们的账,所以我没资格看他们公司的账本。

他们几句话,就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我也是生平第一次听说,开小说公司的,账本上竟然没有作者的账!

掌阅这么大的上市公司,居然还有这个闲情逸致帮子公司算账?

若看也实在“单纯”,别人给多少是多少,不需要明细,佛系开公司。

可就是这个“佛系”的连明细都不要的公司,开站一年多就在长沙买了楼,果然信任别家公司做账可以挣得更多呢!

将近半个月,他们各种推诿,各种搪塞,已经让我心力交瘁。

我信了他们两年多,结果等来的却是这种结果。

甚至见面了,他们还说出这么感人肺腑的理由,这已经不是把我当软柿子了,而是把我当傻子!

既然他们不仁在先,那我就决定做渠道费维权第一人,起诉若看,查清楚我的渠道费!

我知道,作者是弱势群体,维权很难,遇到不公忍字当先,但从来如此,便是对么?

对或不对,打一场官司就知道了!

目前我已经委托律师写了诉状,他们很快就会收到法院的传票!

同时,我也需要大家的法律援助!

第一,我想请各位帮忙。因为我的书已经完结一年多了,热度褪去,除了明面几个大站,我也不知道我上了哪些渠道。

除了番茄、得间、百度、咪咕、书旗、追书、米读以外,如果大家在别的渠道看到我的书了,不论成绩,希望都能私信截图给我。

听说我的书还上了微信微博之类的渠道,如果大家看到了,也截图给我。

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证据,如果你们谁手里有证据可以证明若看渠道费有问题,如果你们谁知道内部情况,或者有哪个大佬愿意帮帮我,都可以私信告诉我!

第二,若看的作者,请看过来。

如果你对渠道费有质疑,如果你们的书高维了结果一次渠道费只有几百。

如果你的书改编了漫画有声但是一直没给你结算钱。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私信我!我们打联合官司!

你们人不用来,写委托书给我及律师就好,律师费我出,开庭我去!你们谁想要赔偿,只要出一笔诉讼费给法院即可。

诉讼费是按你想讨回来金额的比例收取的(10万元以内,按2.5%收取,10万到20万的部分,按2%收取,20万到50万元的部分,按1.5%收取。)

例如:想讨回1万就收取250元的诉讼费。打回来的钱,你们和律师分成,我不参与。

目前,我已经联系到几位小伙伴了,但还不够,我们需要团结起来!

最后,我想说,如今都是信息时代了,渠道费费却始终不透明。

我们作者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写字,却连自己卖了多少钱的知情权都没有!

我想问作者真的有人权吗?

作品不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吗?

人家种菜的把菜放到商贩那里卖,商贩都需要告诉种菜的,他们的菜卖了多少钱,一笔一笔,账目清清楚楚。

而我们把作品拿给网站卖,却连它卖了多少钱都没资格知道吗?

这符合国法,符合道义吗?

所以我决定打官司,因为我们有理!

他们不给明细违约在先,我们有权去告他们,要回应得的钱,并解除这份不平等合约!

如果有在长沙的若看作者愿意出庭作证的,也请私信我。

之前努力推动网文法律的大佬们,也希望你们可以专注这场官司!

也好让社会大众知道,没有完善的法律去约束某些网站,作者的下场有多凄惨。

以上,就是我需要的法律援助。

本人即将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官司,说真的,我也很害怕。

请律师确实要花不少钱,但我相信邪不压正!相信错的就是错的!

他们从上到下,拼命捂着账本,那么我非要揭开看看,里面有什么!

我也真的很需要各方面的援助,拜托大家了!!

原文链接:m.weibo.cn/detail/4566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关于姬叉(一位知名网络文学作者)揭露小说网站层层盘剥作者的现象引起了广泛讨论,也触及了网文行业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且需要把那些看起来过于“标准”或者“套路化”的解释方式挪开,用更实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说明。首先,到底什么是“层层盘剥”?简单来说,.............
  • 回答
    “狗娃子天一”事件,也就是网络作者“天一”因编写、销售淫秽书籍被判刑十年半,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神经。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并且也牵扯出一些关于网络创作、法律边界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确事件的核心:“天一”因为编写和销售淫秽书.............
  • 回答
    关于网文作者平均收入5133元的这个数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首先,得明确一下,这个“平均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是所有网文作者加在一起的总收入除以作者总人数吗?还是说,是针对某个特定平台、某个特定时间段的统计?不同的统计口径,结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得先问清楚背.............
  • 回答
    网文作者拖更断更,这事儿啊,就像咱们追剧追到关键时刻,突然发现下集遥遥无期,那滋味,真是五味杂陈。对于读者来说,这可能是最令人抓狂的事情之一。但要我说,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读者这头的苦,那真是说不完。你想啊,咱们追一本好书,那是投入了感情的。从一开始被吸引,到后面每天守着更新,甚至.............
  • 回答
    “网文作者月入五六万不如事业单位月薪三千五险一金”——这种说法,就像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放在天平上硬生生比较,看似引发讨论,实则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更像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稳定与不确定、自由与束缚、个人成就与社会认可等多种矛盾心理的纠结。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把这两种.............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好端端的作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突然被不明人士“染指”,内容被篡改,最要命的是,作者本人因此感到“万分惭愧”,最后选择停更。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止是技术层面的盗号那么简单,更触及到创作的初心、读者的信任,以及作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咱们先从“被黑客大佬盗号改文”说起。.............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好几个在公众号上追着看的网文作者,他们笔下的故事,有时会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又会让人愁肠百结。公众号连载网文,这事儿,真不能简单地说它好还是不好,或者是不是唯一的出路。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怎么看待在公众号连载网文的作者?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挺“接地气”且灵活的.............
  • 回答
    睡前消息第122期关于网络小说作者“流浪的蛤蟆”的内容,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一些关于网络文学创作、作者生存状态以及平台生态的深层问题。要详细看待这一期节目,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节目切入的角度和人物选择:睡前消息选择以“流浪的蛤蟆”(以下简称“蛤蟆”)作为切入点,我认为是具有一定代.............
  • 回答
    5月5日,网络文学圈里爆出了一件大事:数万名网文作者集体罢工,停止更新作品,以此来抗议平台所谓的“奴隶合同”。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反映出了很多深层的问题,也触及了整个网络文学产业的根基。咱们先来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多人参与?“数万”这个数字可不小,这说明被“奴隶合同”困扰的作者绝对是大多数,不是.............
  • 回答
    关于息壤是趁网文作者和起点决裂发展起来的这种说法,咱们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网文行业那几年的大环境、作者和平台之间的博弈,以及息壤自身的发展策略。首先,咱们得说起点。起点中文网在网文界那绝对是老大哥的角色,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之所以能这么牛,一方面是.............
  • 回答
    唐家三少关于起点新合同的言论,以及他呼吁网文作者相信腾讯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最近网络文学圈里一件相当有分量的事情。要理解他的观点,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唐家三少是谁? 他是网络文学界毋庸置疑的头部作家,可以说是“现象级”的代表。他的作品销量、影响力都达到了一个普通作者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意味着他的话语.............
  • 回答
    唐家三少直播秀码字手速,一小时8000字,这事儿在网络文学圈里绝对是引发过不少讨论的。怎么看?怎么看待唐家三少直播秀码字手速?首先,这是一种营销策略,而且是相当成功的营销策略。 展示“勤奋”和“效率”: 在一个以“量”取胜,日更万字甚至更多是常态的网文世界里,展示高超的打字速度,是在向读者传递一.............
  • 回答
    这事儿,还真是挺让人唏嘘的。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说是有毒小说网因为和资方闹翻了,导致不少编辑和作者都选择离开,这对于一个内容平台来说,无异于是要了半条命。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捋一捋。首先,为什么是“有毒小说网”?这个名字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带着点儿反叛、带着点儿不羁。通常这类名字背后,往往代表着平台在内容.............
  • 回答
    网上流传的“无门槛加到高学历优质男方法”——通过检索论文并以学术讨论为由索要微信的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现象反映了部分人对社交关系的功利化追求,同时也涉及伦理、法律和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行为的合理性、潜在风险及社会影响: 一、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逻辑1. 目的性明确 .............
  • 回答
    这件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背后牵扯到的责任和原因却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捋捋事情的经过:一位网友在下厨房app上看到一个菜谱,原菜谱是用荷兰豆做的。这位网友不知道怎么想的,把菜谱里的荷兰豆换成了豆角。结果可想而知,豆角没烧熟,这位网友因为食物中毒进了医院。更戏剧化的是,事情还没完。这位网友把自己的.............
  • 回答
    阅文作者遭遇网络暴力,这实在是个让人心痛又复杂的问题。说实话,我看到这样的事情,心里是挺不好受的。毕竟,写小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才把一个个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原因有很多,得一件件掰扯开来看。首先,网络舆论的放大镜效应是绕不开的一点。在互.............
  • 回答
    关于许多公众号作者声称发布涉及“屏蔽网址链接被要求限期整改相关”的文章会遭遇腾讯封杀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1. 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与政策导向: 腾讯作为内容平台,拥有强大的内容审核能力和规则体系。 微信公众号作为腾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发布受到严格的.............
  • 回答
    J.K.罗琳(J.K. Rowling),那位创造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作家,如今正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导火索是她对跨性别者权益的一些公开言论,这些言论在她看来是基于科学和常识的讨论,但在许多人,特别是支持跨性别群体权益的粉丝眼中,却是充满歧视和伤害的。随之而来的,便是两家主要的《哈利.............
  • 回答
    杨建东建立以作者为主的大说网,这一举措在网络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模式的意义和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核心理念、潜在优势、挑战以及它可能为整个网络文学生态带来的变革。一、 以作者为主的理念:核心驱动力杨建东构建“大说网”的核心,在于将作者置于整个平台的中心位置。这与当前.............
  • 回答
    关于抖音网红高盖伦被指控洗稿抄袭知乎作者邢二狗文章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核心指控: 核心指控: 最主要的指控是高盖伦发布的内容,在核心观点、叙事结构、甚至部分表述上,与邢二狗在知乎上发布的文章高度相似,存在“洗稿”甚至“抄袭”的嫌疑。 时间线: 大部分指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