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测试负73.3℃下的材料性能并不愚蠢,反而是另一种推测性能的途径。就像房屋建筑行业的防水材料会检验100℃下的热老化性,这并不意味着防水材料会在100摄氏度环境下使用,而是近似检查材料的耐久性。
既然有合同约定且付了费,就该按别人的要求严格执行,擅自改动就是偷工减料。
我国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也并不匮乏,而且大都打出“只为来样负责”规避责任。意思就是万一别人抽检的结果跟你的检测报告不一致,那么就是别人换材料了,他们送到我这里来的材料就是这个性能,因为很多试验是破坏性的,有些材料也有保质期,追溯是否如实检测异常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来样负责”,是万能免死金牌。
最近又遇上了这样的事,正在建设的工程车库底板设计采用风化砂回填来抗浮,风化砂是花岗岩风化砂,干密度比较大,但是我们送检的土工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只有1.86g/cm³,跟常规的素土的土工击实试验得到的干密度值差不多。还能说啥啊,明显是监测单位按照通常的素土击实试验的结果给编了个数据出报告了。如果质量监督站要考察抗浮施工是否符合要求的话,按检测中心出的报告的这个数值去计算肯定无法合格的,设计计算好像是按2.2来的。
这种事情,我相信是极为普遍的。特别是山东,本地流传,山东产的塔吊根本出不了省,因为钢材有问题,事关安全,别人不敢用。本地质量监督只会做书面文章,根本不切实际,发生事故也只会更加严格和吹毛求疵地要求书面资料而已,实体根本不管。在这边,连符合国标要求的商品混凝土都买不到。
如果仔细看这个新闻的话,那么事情是这样的。
美国海军要求这个钢拆的测试是在负73度下测验。这个检测人员叫托马斯的认为很愚蠢。
出于减少工作量,或者是干脆为了反抗这个无聊制度的原因。
她随便写了一个“合格”。实际没有进行检测。
最后政府的检测也表明,潜艇的结构完整性没有收到损害。
从这个角度上,这个新闻与其说是一个丑闻,不如说是一次小小的意外。是足以让我们国内引以为戒的一件小事,而不是值得对美利坚冷嘲热讽的大丑闻。
当然,我对美利坚媒体没有信任感,对于军事也不了解,我所说的话,只是根据这个新闻做出的简单总结。
我对美利坚是有着很深刻的厌恶的。
但这种厌恶最简单的原因,在于美利坚无视真相和正义。
当下知乎也好,互联网也好,有很多以嘲讽美利坚获得流量的媒体。也有很多以嘲讽美利坚来发泄不满的朋友。
中美敌对,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是合理的。
但,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最关键的事情。越是在战争之中,越是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对手。
美利坚用不间断的谎言来发起对中国的攻击,在我看来,是对自身国民理智的一种伤害。不能成功,反而有害。国内某些媒体妄想用谎言来鼓励士气,也是如此。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当下中国有美利坚这个强大对手,尚且能保持许多的理性与克制。
所以我经常看蒋公的失败。。时刻警醒。。
谢谢大家的提醒,很多热心朋友发消息给我,说这篇文章被其他人搬运了。有的朋友已经帮我举报了,谢谢你们的关心,其实我并不是很介意这个事情,因为这个事情本质上也是我从老爷子那里搬运过来的。
在心里,我是希望他们用的。因为这个故事传播的越广,越能让更多人了解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不容易,了解国家的艰难,以及那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付出巨大牺牲的默默无名的英雄们。
这个故事不是我的,他是民族的,是国家的,是那些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的。希望大家以后看到了,不要去举报,相反我还希望你们随便用,尽量用,用的越来越多,传播的越来越广。这样,也算是为国家,作出的一点小小贡献了。
讲个笑话,我家楼下一个老爷子知道了这个消息,在那骂美国人,连续骂了好几天。
原来这老爷子以前是某钢的,参与过很多主力舰艇材料的设计工作。当年他们可是绝望的很。
自己家的材料性能,和隔壁美国的材料性能。差距大到绝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用尽祖宗八辈的力气,性能最多到美国佬的一半。他在这行干了一辈子,最好的成绩,某项材料性能,顶天了只能达到美国同行八层的水准。
就这样,他还得了一大堆嘉奖之类的。老爷子一辈子,入行到退休,一直在和材料打交道。
以前也不是没人提到过,美国人是不是数据造假了,不过这个说法一出来,那个人就被大家集体批斗了。很简单,因为大家认为,美国是第一强国,钱多,人才多,人家是有真本事。我们这么弱小,达不到美国那个高度,是很正常的。
据老爷子说,那个性能达到美国同行八成水准的材料,研发出来的那天。来了很多重磅领导,按理说整个气氛应该很高兴。但是现场一片愁眉苦脸。他们的意思是,美国人太强大了,我们辛苦了几十年,做出的东西,只能是美国的八成。
领导们也鼓励道,说要继续努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预算,更好的福利之类的。最后大家下定决心,一定要达到美国水平。
但是,但是,但是。。。
谁都没想到,老美那边居然造假了。。。造假了。。。造假了!!!
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来都达不到美国人那个指标,因为美国人自己也达不到!!
想起个事情
一个国外的项目
电力行业上用的一个产品,之前客户是采购的欧洲的
那玩意儿,复杂也不复杂,就是常规开模+铸造,或者锻造也可以
我们国内也有类似产品
但是当我们拿到对方的技术文件的时候傻眼了
力学实验,破载(Breaking test),滑移(slip test)两项比我们要求高不少,尤其是滑移怎么设计和修改都达不到欧洲产品的参数标准。
要知道,中国的电力行业设计的安全裕度和技术全世界也算是顶级的了(同样的产品中国比阿三哥的重很多,因为中国从设计到生产都怕出质量问题,本来1.2的安全裕度,最后产品可能是要求的1.5。印度则是反着来哈哈哈)
完全想不到欧洲那边是咋弄的
最后没办法找业主弄了两套欧洲的产品过来
一实验,吐了,完全达不到他们自己实验报告上的要求
其实就是伪造报告,提高行业壁垒,阻止竞争对手进入
这样一想,美国佬是不是在很多行业也估计虚高设置行业标准
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竞争对手的参与成本?
美国的事当然要用“够干啥”理论,说难听的,才造假这一点,够干啥的?
再者你们想想,美国人用造假钢材造的核潜艇都威慑了世界这些年,当然是美国赢麻了。
你们懂不懂事?
问:什么时候武器参数造假才会被问责?
答:当对手掌握了这个参数的时候。
嗐,想起了一个新闻。
一个男的去彩票店总是不中奖,一怒之下报警了。
结果发现那个彩票店真是假的!
这个世界上离谱的事情太多了。
一个人牺牲,就换来了军工复合体找国会要钱造新船的理由。
这样的功臣怎么能判刑?得发个大大的奖章!
口嗨一下差不多得了,我们目前连这个直径的壳体还造不出来呢,还需要加长和龟背设计。
我们也不是天性就比美国人严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制造业相位滞后于美国几十年,目前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精力处于巅峰而已。
工作原因接触过不少军民融合企业,情况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乐观,企业高层年迈进取心不足、接班一代流失(被高薪环境好行业吸走),基层熟练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了。我们追赶美帝的时间窗口也是很紧迫的,等老龄化和去工业化大潮涌来,我们的表现未必赶得上这十年的日韩台。
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愿不愿意让你自己的孩子去读工科?想必各位对三十年后国内制造业的状况也心里有数了吧。军工并不神秘,它是根植于国内的基础科学和制造业水平之上的。
我看有回答说这事件小事,不测试并不影响日常使用,这充分说明了答者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关键,且一点都不了解军事。
军用钢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些指标不合格对日常使用不会造成影响,但在战争时期高强度损耗和对抗下造成的后果时不可估量的。
就好比你平时溜达可能没事,但让你去跳绳一下午膝盖可能就没了,这也是进行特种测试的原因:
之所以美国海军要在负100华氏度下进行测试,目的是搞清楚这些钢材在碰撞或某些“战时情况”条件下是否会出现问题。
而玛丽修改数据的理由仅仅是她觉得测试没有必要.....
这么大的事情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和测试,只是因为她觉得没有必要就取消了,这么些年还一直没有被披露出来。
纽波特纽斯是美军唯一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厂,好消息是在建设核动力航母之余它负责一半的核动力潜艇制造。
而且美国提康德罗加和阿利伯克是由英格尔斯厂和巴斯钢铁厂生产的,目前看不受影响。
坏消息是另一半核潜艇由通用公司制造,而通用也是涉案公司之一。
我们不妨看看1985年前后美国海军下水了多少航母和潜艇:
1、弗吉尼亚级和海浪全部都是85年以后开工,18艘俄亥俄级有9艘是1985年后安放的龙骨,1艘与1984年安放,时间非常接近。
意味着全部的攻击型和核潜艇和超过一半的战略核潜艇都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风险。
2、一共有6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在这个时间段内下水,几乎是美国航母的全部有生力量。
因为之前的四艘尼米兹级最长已经服役46年,最短的罗斯福号84年下水也服役了35年。
且不说根据著名的一只蟑螂理论可以推导出多少结论,单论这件事来说也足够骇人听闻了。
现在还有人觉得这是件小事吗?
X,刚刚从金属实验室出来,按ASTM规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以及pwps的要求,结结实实冷却到-40°C,这才开始DuangDuangDuang地冲击试验。
回头看到这个新闻,老米自己家的“国之重器”居然胆大妄为到这个地步了,情何以堪。。。。。
想起一个实验,测试毒气过滤吸收装置的吸附能力,标准要求在外界毒剂浓度达到1000单位(随口补充数字)时,维持帐篷内安全空气30min。实际上,怼在毒气罐喷口上,毒气浓度也只有700单位,是不是觉得这个测试也很蠢?
但是实际上这样测试只是为了节约时间,用极限值来反应产品质量,1000浓度撑过30min,那100浓度随便保证撑过300min。
看到一堆人纠结-70°C有没有必要……其实和上面那个实验一样的。氢脆现象是一个动态过程,氢原子迁移需要时间和条件,极低温下韧性达标,反应的是该批次产品内氢原子夹杂量合格,在一般工况下使用时,氢脆现象发生概率极低。而不是真的让你跑到-70°C的水里去开船。
综上,这女人的借口堪称荒唐。
建议你们去看nytimes的报道,披露了起诉书里更有意思的内容。
起诉书称,托马斯女士伪造的测试结果“导致美国海军支付了海军如果知道钢材的真实特性就不会支付的合同款项”。
可不只是认为-70℃做实验愚蠢,这位大妈还“would sometimes alter the first digit of the test results to increase weights by 10 or 20 foot-pounds on tests that determine the toughness of the steel and the “amount of dynamic force” it can withstand.”
我是不懂钢材测试哈,请问有没有大佬可以翻译翻译在这类测试中随随便便往结果里加个那么十几二十英尺磅会带来什么影响?
而且,“政府的测试没有表明任何潜艇的结构完整性受到损害”,这是被告和她的律师搞出来的声明。其中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你们自己去想。
反正实打实要开船的一等人是开始take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affected submarin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osts了。
那的确,毕竟在知乎口嗨“不就是个-70℃现实中哪儿有用到的时候”的中国网民又不用真的塞进铁罐头往水里沉。
来来来,喜事丧办地借着帝国一等人带来的热度看看能不能弄点话费钱:
这事儿2020年6月份就被俄罗斯卫星社报道过,不过当时只说是“丑闻”,也没在中外网上溅起来多大水花。
现在应该就是把“丑闻”捶死成了“认罪”,BBC在内的多家外媒也有报道。
至于如何看待,我只想说,自行搜索“弗吉尼亚+材料问题”有惊喜。你会发现从2007年开始这级艇的建造过程就没消停过。
以及从1985到2017,持续三十年不被发现也是够可以的啊?
我又想起著名的屋千蟑理论了……
建议这边顺便看看水面舰艇用钢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可千万要出点什么问题,年末的乐子可就靠你们一等人了。去年暑期档烧了条大的足够吸睛,今年也不能落下啊!
不是,这下面还有人说只是个小意外,不是什么惊天丑闻,什么标题党其实不是造假。麻烦看看这一段:
“报道称,托马斯建议,在某些情况下将钢材的测试改为及格,因为她认为海军要求测试在负100华氏度(约负73.3摄氏度)下进行是“愚蠢的”。”
不是,一个测试人员说改甲方要求的测试项目结果就改,你**谁啊?这不叫丑闻啥叫丑闻?海军测试项目难不成是拍脑袋定下来的?一个小小的测试人员拍脑袋又给跳过去了?还是说噢没沉就是胜利?
牛*啊美利坚。
来来来,给你们上BBC的报道原文,别问我舰艇在什么条件下才会需要到-70℃的环境中运行,去问已经因为这事儿支出额外成本保证舰艇运行安全的美国海军。维基百科里HY-80钢与HY-100钢的美军标PDF我打不开403错误,有兴趣的自己去找。
A metallurgist in the US state of Washington has pleaded guilty to fraud after she spent decades faking the results of strength tests on steel that was being used to make Navy submarines.
Prosecutors say Elaine Marie Thomas, 67, gave false positive readings for strength and toughness tests in at least 240 cases between 1985 and 2017.
Authorities did not disclose which vessels were affected.
But there was no indication that any submarine hulls had failed.
Ms Thomas, of Auburn, Washington, was the director of metallurgy at a foundry in Tacoma that supplied steel castings used by Navy contractors to make submarine hulls, the US Attorney's Office for the Western District of Washington said in a statement.
The foundry was acquired by the manufacturer Bradken in 2008, according to the indictment.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was aware of the fraud until May 2017. At that time, prosecutors say, a lab employee found out that test cards had been altered and that other discrepancies existed in the records.
Prosecutors said the falsified tests "represent[ed] a substantial percentage of the castings Bradken produced for the Navy". In 2020, Bradken agreed to pay $10.9m (£8m) as part of a settlement.
The Navy has take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affected submarine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osts,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去问the Navy吧,毕竟他们都没知乎的评论区用户懂,知乎用户说没关系那就是没关系,你还increased costs个**?)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falsified results, Ms Thomas suggested that in some cases she gave metal positive results because she thought it was "stupid" that the Navy required the tests to be conducted at -100F (-70C), the Associated Press reports.
John Carpenter, a lawyer for Ms Thomas, said in a statement filed in federal court on Monday that she "took shortcuts and made material misrepresentations."
"Ms Thomas never intended to compromise the integrity of any material and is gratified that the government's testing does not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any submarine was in fact compromised," he said.
"This offense is unique in that it was neither motivated by greed nor any desire for personal enrichment. She regrets that she failed to follow her moral compass - admitting to false statements is hardly how she envisioned living out her retirement years."
Ms Thomas faces up to 10 years in prison and a $1m fine. She will be sentenced in February.
事很大……
多大呢?
因为这件事情涉及的厂商(通用电船和纽波特纽斯),是美国现役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主要制造方。
也就是说,如果这批材料是提供给潜艇的话,那么大概率是提供给弗吉尼亚级潜艇。
况且早在07年,弗吉尼亚级就出过材料问题的幺蛾子,所以这事曝光等于说是,整个现役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有概率有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有多大,只能看材料问题有多严重吧。
哦,对了,补充一句,那个纽波特纽斯,也是美国唯一一个现代航母的制造厂……所以说,美国海军最好祝愿出事的只有核潜艇,而不会波及自家航母。
至于说这事会不会和前段时间的潜艇撞击联系在一起……
这就得看到时候美国国防部的调查结果了。
不过就现在美军的尿性来看,我觉得调查结果也够呛。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
按照现在美军的尿性,鬼知道这玩意到底是孤立事件还是冰山一角。
新闻其实没怎么写清楚具体做了什么测试,我努力翻了翻,只能依据自己浅薄的经验胡乱猜测,如果搞错了,权当博君一笑,望各方大佬多多斧正。
0、相关实验猜测
低温,冲击实验、压力容器(潜艇本质上可以看做压力容器),这三个关键词新闻是给了出来
那么美国人在测试时会参考的标准必然是ASME[1] ASTM[2]体系(事实上ASME大量直接引用了ASTM标准,很多时候工程方面对二者没做特殊区分),在这ASME第II卷A篇铁基材料中与前两个关键词相关的测试应该是A370中的夏比冲击和E208的落锤试验。
而在压力容器领域这二者之间又很微妙的联系,如果图省事,从实验复杂程度来讲个人有理由怀疑Elaine Marie Thomas应该是一起把二者都省略掉了。
1、落锤试验简介
这个测试应该是低温落锤冲击实验,主要依据标准ASTM E20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nducting Drop-Weight Test to Determine Nil-Ductility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Ferritic Steels
这个标准的起源在E208第一段就有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研究所NRL的W.S.Pellini、P.P.Puzak等人开创。
This drop-weight test was developed at the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in 1952 and has been usedextensively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initiation of brittle fractures in structural steels.
不过当年我在上重做实验的时候,就对这个实验很有兴趣,因为他和其他所有的力学测试都不一样,带有极强的未知性,就多问了几句。力学室的一位老同志给我讲的就很有趣了,据说当年美军在通过白令海峡时,总是会出现船舶受冰山撞击后出现断裂的现象,但是依据当时的强度校核理论,这些材料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于是在深入研究材料低温性能后,发现了冷脆现象,并据此建立了落锤试验,以期找到无塑性转变温度NDTT。
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类似的测试技术,制定标准GB/T 6803,铁素体钢的无塑性转变温度落锤试验方法
2、冷脆/无塑性转变温度
上文提到两个术语,一个是冷脆,另一个是无塑性转变温度,这两个名词相信材料的同学肯定都比较熟悉,可以直接划过了,下面是对非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做的一点介绍。
(待复制)
3、落锤试验测试方法
太多了,我再慢慢翻译下,发现以前做的还是有一些野路子,怕误导大家,先看完标准再写吧。
4、落锤试验的特殊性
一般情况下的力学实验都是考察材料的某个特性,比如强度、硬度、韧性等,但是落锤试验和其他实验力学实验,比如拉压弯扭冲击硬度等等实验所不一样的地方,落锤试验是在寻找一个“温度值”。
设计方给出的设计采购规范里面通常会写NDT不得高于XX值,这个实验看起来和摆锤的夏比冲击实验很相似,但是起实验目的却相差很多,这也是我一开始十分迷惑的地方,为什么要重复做两个很接近的实验,于是才有了和上面那位老同志的对话。
此外,实验中温度的初始值选取十分重要,在测试方法中可以看出来,如果第一个温度没有选好,那么很容易出现该实验反复测试的情况,甚至会尴尬的发现试样不够了,还需要重新加工,乃至重新取样(这也是很多设计方在采购规范中要求两份以上备件的原因之一)
5、落锤评判准则
这个图基本上解释了设计准则,先放这里,后面再解释,直接说结论
NDT<工作温度,此时高应力区的小裂纹处不会造成脆性断裂;
NDT+33℃设计标准:对结构钢而言,FTE≈NDT+33℃,适用于原子能反应堆压力容器标准;
NDT+67℃设计标准:适用于全塑性断裂,在塑性超载条件下,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抗断能力,也适用于原子能反应堆压力容器标准。
6、该实验应用场景
ASTM的标准很多被ASME大量直接引用,这其实也间接的说明了该测试其实大量应用于各种压力容器,核电、船舶、化工、火电,压力容器之外我查了下文献,发现也有很多应用。
一边写一边改,估计一个月能填坑就不错U•ェ•*U,有很多资料是英文的,后面再慢慢填坑,反正热度也过去了,我慢慢写,您有兴趣就慢慢看
研究了一下这个造假的美帝企业,堪萨斯城的Bradken 工厂。资料上说它是通过ISO 9001:2008规范的全能力的钢铁铸造和机械加工公司。可以生产重量不超过 65,000 磅(30吨)的碳钢、低合金和不锈钢铸件,10,000 磅(5吨)的镍基和特种钢铸件、以及机加工、大型/重型制造所需的耐磨材料铸件(这应该指高锰钢等材料),公司专注于高度工程化的大型复杂任务的关键铸件。
Bradken 1922从澳大利亚悉尼起家,来回兼并折腾以后,现在是一个跨国企业,名下有3825家公司(严重怀疑是总雇员数量,但是原文是公司,Bradken应该没那么大),美国的堪萨斯城的工厂是它旗下的一个大型的铸造厂,2003年成为Bradken的成员(之前几十年这个厂应该就在了,但找不到更多的信息),现有1015个雇员,年销售额大概2.2亿美元(大概13亿人民币),这个厂今年8月还拿到DDG125(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大订单,完全不受2017年造假事件的影响,证明这是美帝关键的机械加工企业,军舰和潜艇中的大型铸件都还得靠它。
当然,工业能力美帝是拉胯的,德阳二重产值大约200亿,人数大约13000人,其中的铸造分厂大约1500人,劳动生产率算下来比美帝的这个铸造工厂更高,而且我们的技术水平更高,二重的最大的铸件都到600吨了。
至于这个工厂犯的错误,是铸造材料的低温韧性实验造假,铸造必须融化金属,原材料及工艺过程都可能产生氢,被材料吸收以后,包括铸铁,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甚至钛合金都可能产生氢脆,而且是强度越高的材料越严重,氢脆可能导致强度,韧性,疲劳强度等几乎所有的力学指标下降。对于小型普通铸件,可以通过退火消除氢脆,超大型或者薄壁等特殊铸件就不行了,所以应该在铸造完成之后用同一炉的材料试样进行力学试验,保证这个铸件没有超过标准的氢脆现象。
氢脆发生的温度是-100到200摄氏度,越低越容易发生,但由于有氢原子聚集的过程,常温下不会立即发生氢脆,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在不那么冷的时候,也可能因为氢脆发生诸如疲劳断裂等严重问题,尤其是船舶。泰坦尼克撞冰山断裂,原因就是钢材韧性降低,无法承受冰山的碰撞(设计是可以依靠水密舱扛住的,但焊缝断裂),要知道海水最低温度也低不到-5度吧。
新闻里说美国海军要求测试在-100华氏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这个对于核潜艇或者军舰来说,这都是历史教训凝结成的规则,而这个负责测试的工程师(女性)居然觉得海军这个要求是愚蠢的,因此就全部造假,而且造假几十年无人发现,直到快退休有人接班才发现,真尼玛心大,美帝这些老工厂的管理也真是烂的很啊。
最搞的是这工厂的管理层连鞠躬都不用(日本好歹领导鞠躬道歉了),直接取消负责测试的老太太退休金,抓起来判10年,反正有错怪员工不是。嗯,最新的伯克级的铸件,继续让这厂子干,要不给这厂子,大概就只能交给中国人干了(Bradken在徐州真有一个独资的铸造厂)。
记得以前流传过据说是美军里的一句话:你手上的武器是由报价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
只是我也没想到,85年美国的承包商就卷成这样了?
程序出问题了,怪测试人员造假。。
真以为开发人员没事?
报道中的最后一条需要引以为戒:
作为检测人员,按照检测标准进行检测是工作的本分,至于这个标准是否有问题,是否是“愚蠢的“,不是由检测人员来判别的,不说检测人员有没有这个技术水准来挑战标准,就是他真的具备了这个能力,真的认为标准有问题,正确做法是上报,讨论新的标准制定问题,而不是绕过标准,按照自己理解的标准来放松。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就是照图施工,我们虽然也怕责任心不强的施工人员没有理解透彻图纸而施工错误,但最怕的是那种专业水平半吊子,施工过几个工程就觉得自己是专家,现场主动不按照图纸施工,而是凭借以前做过工程经验来偷偷修改设计的所谓”有经验施工管理人“。前一类人造成的错误是零星局部的,容易被发现也容易纠错,但后者按照自己意图发挥而不照图施工的,造成的错误往往是系统性错误,隐藏的深,不易发现,而且一旦发现,纠错的代价也更大。
因此在做设计交底工作时,遇到施工单位说”我们以前是怎么怎么做的,也都没问题“这样的人,要格外小心,因为这样的人去管理施工时,更容易按照自己想法随意修改设计,还很难发现。我们更愿意与施工单位中毕业不久但很有责任心的年轻人沟通,虽然他们问的问题多,但他们真是严格照图施工,施工时遇到一点与图纸不一致都要较真,他们看管的工程,往往比那种有工作经验,喜欢”抓大放小“的管理者,更有质量保证。
再次强调,设计人员、检测人员、施工人员,按照规范、图纸执行工作是本分,不要加入你的主观思考,有时候做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更能保证工作质量。
根据经典的蟑螂理论,当你发现核潜艇有一处造假,拿说明还有成百上千的地方造假。托马斯说,不好意思,我已经从1985年开始造了240种钢材的假,遥遥领先同行。专注钢材数据造假30年,给你不一样的美国核潜艇,日本看了直呼内行,一开口就老钢材仙人了。
对此,日本表示:
神户竭诚为您提供钢材数据服务。
三菱竭诚为您提供油耗测试服务。
斯巴鲁竭诚为您提供里程数服务。
东丽竭诚为您提供橡胶材料服务。
森永竭诚为您提供食品饮料服务。
小林化工竭诚为您提供药品服务。
日产竭诚为您提供专属质检服务。
高田竭诚为您提供军车气囊服务。
东芝竭诚为您提供财务结算服务。
东洋竭诚为您提供防振缓冲服务。
我认为,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宽容的国家,对托马斯准备实行最高10年监禁和100万美元罚款实在是太过于严厉,应该要让托马斯鞠躬谢罪,将功补过才符合美国的精神。托马斯只不过犯了一个企业员工都会犯的错,又何必对此大动干戈?
USA should give him a second chance.对,给托马斯二十年,还美国一艘神奇的核潜艇,好战舰,要用心造,值得等待。
本次事件,实际上是我划水协会打入美国的一盘大棋,划水协会北美分会将通过部署划水大军来削弱美国,Yellow doctor is watching you。这是一场圣战,我划水协会愿意为此负责,欢迎美国政府来我国制裁我划水协会。
来,侃侃美国的贫富差距。美国其实贫富差距非常大,如果不大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多人去领救济,和一周生活的费用都拿不出来。这种贫富差距出现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制定政策都是站在有钱人立场的。第二个是美国的大量印钞,导致钱都流到富人那里去了。第三个就是美国的教育模式,有钱人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导致穷人更难翻身,无法从事高薪行业成为中产阶级。上述内容请下下面视频解说↓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1903837045387264视频搬运自抖音教育学者韩秀云讲经济(ID:hxyjjj2020),这是一位讲宏观经济的财经博主,系统讲解楼市,黄金之类的专题,让你受益匪浅。
简单看了看新闻,小火车托马斯应该是耍了一个小聪明,她应该是在一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实验项目中直接伪造了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测试数据结果,比如文中举例说的要求测试钢材在负100华氏度(约零下73.3摄氏度)的强度和韧性测试,根据统计目前海上地区的测试到的几个最低温度一个是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的气温,这个是在海上,实际上由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地球的整体温度一直都在上升,所以说这个温度测试应该是一个超极限的测试了,我觉得如此低温测试美国是想要在北冰洋地区针对苏联,我原来玩钢铁雄心的时候,喜欢用国军,因为从1936的剧本开始,陆地上击败了日本,打败了苏联、统一了欧洲后,最终的BOSS就是美帝国主义,但是我的海军基本上约等于无,而美国有几百个编队航母、海军群,于是我就是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办法,从西伯利亚的白灵海峡偷渡运输部队到北美大陆,由阿拉斯加进攻加拿大,然后南下一举击败美国。
说了海上,在说海底,海水温度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能达到2°—-1℃,而根据统计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潜艇数据,俄罗斯的阿库拉最大潜深是600米;阿尔法则可以达到700米工作潜深,1000米最大潜深;奥斯卡最大潜深可以达到500米以下;而弹道导弹核潜艇,无论是德尔塔还是台风,还是最新的北风之神,潜深一般都有500米左右,美国的洛杉矶最大潜深在450米左右;海狼可以达到600米,是美制最深的,弗吉尼亚的潜深在500米左右,而三叉戟弹道导弹核潜艇潜深在400米左右。目前的下潜深度记录:在役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为750米,是俄罗斯的塞拉-2级;退役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为1000米,是俄罗斯的M级;通过这个就可以看出来,潜艇也不可能受到这个环境的测试。
这就好比以前国王和阿凡提的故事,国王为了刁难阿凡提就问:“你给我说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说不出来我就杀了你!”国王自以为聪明的觉得谁也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但是阿凡提脱口而出“十万八千六百四十三个,不信你去数一数。”因为这个数字谁也数不出来,国王也哑口无言,小托马斯和这个事类似,因为她测试的都是一些非常极端的数据,即使这么多年编造200多个假数据根本不会有人发现。
当然科学还是要保持严谨的,美国确实有这个物质条件达到精益求精,他们的军事技术一直是全球最领先的,测试最极端的数据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的宏伟目标是保卫地球,将来需要进入太空,对抗的也可能会是外星人,外星的环境可不比地球,为了我们人类的明天还是要未雨绸缪,小托马斯必须为她的小聪明受到惩罚。
往好处想想,船还能开,又不是不能用。
建议立刻修正数据标准,只要标准修正的及时,就一切都是可控的、合规的。
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多少人造假,也不知道多少项目造假,如果85年-17年这三十年不光是潜艇钢材造假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阿利伯克几乎全都是这个时候生产的,美国现役航母也基本上都是——85年以前的几艘已经快退役了。
我现在倒是能想清楚美国的船为什么老是一撞就出问题,甚至老是撞了……
如果钢材有问题,那说明雷达可能也有问题,雷达有问题,那声呐说不定也有问题,声呐有问题的的时候,武器系统说不定也问题大,那这一连串下来,哪都可能有问题。
美国80年代之前研发和制造之所以NB,是因为当年是二战结束后掠夺那一批底子还在,90年代又靠吃苏联尸体苟了三十年,现在是终于把一切都露的底朝天了。
朱姆沃尔特、弗吉尼亚、伯克3、咖啡杯这些都不是一个独立事件……
站在现在角度回顾那个年代,发现真NM是在比烂呢……
这美苏争霸互相也是草台班子,就离谱……
零下73.3℃试验绝非愚蠢。
从网上查询了一点资料,稍微汇总了下:
用于建造潜艇耐压壳体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不仅高强度抗压,还要高韧性抗爆。
潜艇的工作环境是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南北极温度低,赤道温度高,温度的波动为-34~49℃,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潜艇用钢必须具有良好的韧性;潜艇用钢的韧性要求,比一般的结构钢要严格得多,特别是在潜艇遭受水下爆炸载荷攻击并产生相当大的塑性变形时也不允许产生脆性破坏,因此还要求有良好的抗爆性能。
钢材都有一个韧脆转变温度,当温度低于某一界限时,钢的冲击吸收功大幅度下降,从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一温度常被称为韧脆性转变温度或脆性转变温度。
所以为保证潜艇的安全可靠性,潜艇用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还要有55℃以上的韧性储备。以美国潜艇用钢为例, 在-84℃的低温下,潜艇用钢的冲击韧性应高于8lJ。
一般军事武器设计的安全裕度都是比较大的,而现在又没有进行战争,所以这些钢材的问题不会突显出来,到退役也不会被发现,但是真正面临大国战争时,可能你信心满满能够扛过这波攻击,结果被材料坑了,死翘翘了。
这事情最哈拉秀的地方在于:
也不是公司为了偷工减料授意她造假,
也不是她想要偷梁换柱中饱私囊造假,
她纯粹就是觉得甲方是傻叉所以造假。
这就很摇滚了,我敬她是条女汉子。
她的思路也没大毛病,船在水里跑,即使是盐水冰点低一点,温度最低也不会低于零下几度,你要测零下七十度的性能作甚?钱多耍猴吗?
水面舰船可能水上结构温度更低一点,但你造的是潜艇,整条船都泡水里的,哪儿会接触到零下七十度的工况?
但仔细想想,甲方这个要求好像也对。
美国的潜艇,是需要从北极冰盖下面冲上来的。大冬天,上层结构在冰块和北风的猛烈攻击下,可能真有接近零下七十度的工况。这时候对材料低温强度就有要求了。如果潜艇浮上来,艇身、瞭望塔、升降舵这种位置被冻脆,这时候被攻击来不及下潜,上部结构被反潜机轰到,那罪过就大了。
甚至下潜的时候一个不注意,把升降舵撞在冰块上撞断,也不是不可能。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潜艇的作战性能。
所以虽说这位大妈非常摇滚,但最终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中国:卧槽!美国牛逼!我们得摸着美国特种钢的指标过河!
中国(努力了十几年):唉,没想到这么难搞。勉强弄出指标差不多的了。没想到美国几十年前就有了,还是美国牛逼啊!
(美国被暴出核潜艇钢材指标造假)
中国:卧槽!那老子这十几年,都是摸着啥玩意儿过的河?!
乖乖,-70度下保持强度。这个规定很严格。这个极端温度地球上很难找。但是她没有权力自己自作主张更改测试结果。海军要求这么严格,也是为了应付极端情况。至于是否科学,那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该不会又是星球大战计划的一部分吧?!
坑人啊!
关键词:
1.《绣春刀2:修罗战场》。
2.《宝船监造纪要》。
3.北斋先生。
“静海和尚说了,收了东林乱党字画的都是好人”。
……
所有人都搞错了一点,美国所有的先进武器都是用来威慑大国的,因此要尽可能的堆指标,就算达不到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威慑对方又不是真的要打你死我活的战争,差不多就行了,殴打小国也用不上。
如果高层真的想打,那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军舰突然起火了,航母官兵突然新冠了,核潜艇突然就撞山了,刚整修完毕的航母突然就动力有问题了,超音速导弹试射各种失败等等。
拿着高工资,偷石油赚外快,美军基地附属国的女性随便上,这样的美国军队是真的不想跟中国军队打,因为真的会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