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拜登反悔,并称「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

回答
拜登政府关于“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战略威慑、核不扩散以及国际安全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立场,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具体含义、可能的影响以及各方反应。

一、 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

首先需要明确,美国在“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 NFU)的政策上,一直存在内部的争论和政策的调整。

“首先使用”政策的渊源: 在冷战时期,美国及其盟友(尤其是北约)长期奉行“有限战争”和“大规模报复”战略。面对苏联数量上占优的常规军事力量,美国担心在欧洲战场上遭受常规攻击时无法有效抵挡,因此保留了在遭受大规模常规攻击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以阻止对方进一步升级冲突或保护盟友的权力。这种政策的核心是为了弥补常规军力上的劣势,通过核威胁来威慑潜在的对手。
政策的摇摆与内部讨论: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国内关于“首先使用”政策的讨论从未停止。
支持NFU的论点: 一方面,许多核不扩散倡导者、一些军事和外交专家认为,美国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有助于降低核战争的风险,防止核武器的扩散,并与其他核大国(如中国)的政策保持一致(中国明确承诺“不首先使用”)。他们认为,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可能会被误解,增加误判和意外升级的风险。
反对NFU的论点: 另一方面,一些美国国防和战略界人士认为,放弃“首先使用”的选项,将削弱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威慑力,尤其是在面对拥有强大常规军事力量或可能使用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生化武器)的对手时。他们认为,保留这一选项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工具。
特朗普政府的调整: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曾更新其《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其中就包含了关于“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表述,强调在特定情况下保留使用核武器的选项,而非完全承诺不首先使用。

二、 拜登政府的表态:具体含义与解读

拜登政府的表态,即“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是在此前的政策基础上进行的重申或澄清,而非全新的政策突破。其具体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解读:

1. “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定义模糊性: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受争议的部分。
可能包括的攻击: 这种攻击可能指的是对美国本土、关键军事设施、盟友的严重网络攻击,导致大规模停电、通信瘫痪、金融系统崩溃等,虽然没有使用核武器,但其破坏力和战略影响与核攻击相当。也可能包括大规模的生化武器攻击,或者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毁灭性常规打击,足以威胁到美国的生存能力。
战略意图: 这种表述旨在涵盖那些可能动摇国家根基、造成无法承受的战略损失,但又不直接涉及核武器的攻击类型。其目的是保留一种“对等报复”或“升级威慑”的选项,以防止对手认为可以通过非核手段对美国及其盟友发动毁灭性攻击而不会招致核回应。

2. “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 这句话的核心是保留使用核武器的选项,而非承诺一定会在遭受此类攻击时首先使用核武器。
威慑的灵活性: 保留这一权力,使得美国在面对潜在对手时,不至于被锁定在只有常规手段回应的框架内。它为美国提供了一种战略灵活性,可以在极端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
威慑的有效性: 支持者认为,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威慑。对手无法确定美国在何种情况下会使用核武器,从而在发动任何大规模攻击时都会更加谨慎。

3. 与“不首先使用”(NFU)的对立: 这一表态明确了拜登政府没有采纳“不首先使用”政策。这与一些倡导者的呼吁背道而驰。

三、 可能的影响与考量

这一政策表态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 对俄罗斯和中国等核大国的影响:
威慑效果: 拜登政府认为,保留这一权力能够有效威慑俄罗斯和中国等对手,防止它们发动大规模常规攻击,因为它们无法完全排除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与俄罗斯的战略稳定和与中国的竞争背景下,美国可能认为这是维持优势的关键。
加剧不信任: 另一方面,这一表态也可能被俄罗斯和中国视为挑衅或不信任的表现,可能导致它们加强自身的核力量,并同样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和战略不确定性。中国在明确承诺NFU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美国此举感到担忧。

2. 对核不扩散的影响:
削弱核不扩散努力: 许多核不扩散倡导者认为,主要核大国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不利于推动全球核不扩散进程。它可能为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提供理由,认为拥有核武器是应对大国威胁的唯一手段。
模糊核武使用界限: 这种模糊的表述也可能进一步模糊核武器使用的界限,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从而增加核战争的风险。

3. 对盟友的安全承诺:
加强威慑: 对于一些受到核威胁的盟友,如韩国、日本、波兰等,美国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可能被视为对它们的安全承诺的加强,因为美国在受到严重攻击时,其核报复的选项更广。
引发担忧: 然而,对于一些盟友来说,美国这一政策也可能引发担忧。如果美国在极端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可能导致其盟友卷入不必要的冲突,或者面临对方的报复性核打击。

4. 国内的批评与争议:
战略风险: 国内许多专家和政治家批评这一政策过于冒险,增加了误判和意外升级的风险。他们认为,美国应该在不损害威慑力的前提下,向“不首先使用”方向迈进。
道德考量: 一些人也从道德层面质疑,在非核攻击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是否符合人道主义原则,是否会造成不可接受的附带损害。

四、 拜登政府的辩护与潜在动机

拜登政府之所以坚持这一立场,其潜在动机和辩护理由可能包括:

维持威慑的有效性: 核心目标仍然是维持强大的战略威慑。美国认为,放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选项,会显著削弱其威慑力,尤其是在面对可能采取大规模、高烈度攻击的对手时。
应对新兴威胁: 随着网络攻击、电磁攻击以及先进常规武器的发展,美国认为,需要保留更广泛的应对选项,以应对那些虽然是非核性质但具有战略毁灭性的攻击。
战略竞争的现实: 在与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可能认为,示弱或限制自身战略选项,不利于其在长期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占据优势。
国内政治考量: 在美国国内,对强大的国防和威慑力的支持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大幅度调整核政策可能会面临国内的政治阻力。
与盟友的协调: 虽然有些盟友对此政策有疑虑,但美国也需要考虑其在北约等联盟内的角色和责任。在北约的战略构想中,核武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威慑组成部分。

总结:

拜登政府重申“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可以被理解为美国在当前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为了维护其国家安全、战略威慑以及应对潜在威胁所采取的一种谨慎而保守的立场。这一表态并非突兀,而是对过往政策的延续和在特定语境下的重申。

然而,这一政策也充满了争议。它可能加剧大国间的战略不信任,削弱核不扩散的努力,并可能对盟友的安全带来不确定性。未来,这一政策的实际影响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其他国家对此的反应、美国如何界定“严重非核战略攻击”,以及国际社会在核武器使用政策上的进一步博弈。这一议题将继续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焦点,其演变值得密切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和俄罗斯早就心照不宣了

彼此接受了对方的价码

鹰酱:你只许拿回乌克兰 我只要赚钱钱

毛熊:我只要弄死乌克兰 不管你赚钱钱

然后双方的重点无非是两个

一是努力拿到双方谈好的东西

二是共同把这出戏演完 演好

眼下拜登逢一三五说反对俄罗斯

逢二四六说绝不会派一兵一卒进入乌克兰

就是在演戏

目的是麻醉乌克兰好好做炮灰

user avatar

关键句子是:拜登的核政策官员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他不想显得软弱。”

你看,拜登只是不想显得软弱而已。说白了,这是他的表演项目,是演给选民看的,演给盟友们看的,演给那些天真的小弟们看的。

泽连斯基,千万别激动,觉得大哥要亲自下场来救你了,你拜登叔说话有时候没有遮拦,毕竟他嘴巴比脑袋快,你是演员出身,可以赞赏一下同行的演技,但是别被演技给骗到了。

就像昨天拜登在北约大会上发言,慷慨激昂地说:“看在上帝的份上,这个人(普京)不能继续掌权”。

这句话让很多人激动了一下,也让无数人紧张不已。美国国内很多智库和官员也直接反对。

白宫不得不赶紧下场救火,来挽救局面。一位白宫官员明确表示,拜登总统并没有呼吁在俄罗斯进行“政权更迭”的意思。

拜登年纪大了,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喜欢信马由缰,或者他有时候表演的过火了,但是其他人还要好好过日子啊,所以就老得出来给他擦屁股。

这一次的核武器言论,其实就是他表演的一部分,毕竟这一个月被俄罗斯压着欺负,在小弟面前丢了很多面子。

现在放点狠话,看看大家的反映。如果俄罗斯不甘示弱,战争有失控的风险,那么不出意外的话,白宫很快会有一个澄清的声明。

其实啊,核武器虽然恐怖,但却是个变相的祝福。它让所有的国家都能在疯狂的边缘冷静下来。没有了核武器,这个世界不知道早已经陷在多少战争泥潭里了。

user avatar

俄罗斯表示,在受到安全威胁时可能会使用核武器。

知乎某些人:俄罗斯屡次搞核讹诈,其国内形势或已成强弩之末,不日即将战败/崩溃/内战。

美国表示,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

知乎某些人:俄罗斯要用化学武器了,美国站出来维护世界和平,吓止俄罗斯出格行为。

所以结论是,都是俄罗斯的错,而事实是,美国在没有面对明显外部军事压力下,升级自己的核政策,无非是为了掩盖自己在俄乌战争中拒绝履行向乌克兰许下诺言的不作为罢了。

user avatar

我已经不想再复读了。

面对美国这种对手,你可以说“不能硬脱钩”、“中美要保持合作”、“世界经济已经很难”、“中美不存在竞争关系”、“中美不要做对手”,但是请真的不要因为自己在念叨这种话,就妄想美国人真的能时刻保持理智

不要新冷战,好,这句话尽管念叨,但问题是这念叨也好愿景也好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要想一个巴掌能拍响,那是你能一巴掌扇美国人脸上啪啪脆响。

那咱的巴掌呢?现在手臂都只能牢牢护头呢,哪儿来的伸出去的巴掌。

还是那句话,物理上毁灭整个西方世界的能力是基石……

user avatar

冷战的时候

美苏的核武器预计投放地点都是西德……

user avatar

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的新闻么,知乎上有题的:

如何看待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称「如果国家面临『生存』威胁,俄罗斯就可以使用核武器」?

这次采访与炒作,其实是今天拜登讲话的铺垫。

而其新闻的真相是:不是俄罗斯想要怎么样,而是CNN的记者先问俄方是否排除使用核武器。

俄方能怎么回答?

当然是坚持原有准则,没什么变化。搁哪个国家不是这样?难道要告诉你“原子弹我看心情扔”?

这一切都是被动的回答,并非一次有预谋的核讹诈。

甚至暗示记者想知道更多可以直接去看文本。但即使他们去看了文本,西方媒体的标题还是能惊悚得表达出“俄罗斯要扔原子弹”的氛围来。

经过几轮不看新闻文字的评论后,奇怪的网络评论家自然能表达出“俄罗斯要毁灭世界”的西式战略焦虑,以及“怎么打乌克兰都要用上核武器了?”的中式反思。

而实际上人家一直如此,反倒是拜登对待核武器的使用上总变来变去的。

本来美国和俄国一样,也是在一些自己定义的极端情况下可以主动使用核武器。估计是冷战时期为了匹配前苏联的威慑度而定。

然而拜登竞选时,曾力推把核武器限于“阻止”或“报复”对方的核打击。听起来似乎是为了匹配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而制定的,毕竟中国也是“不主动核打击”嘛。

这样一来,拜登看上去比起特朗普来更安全,让人觉得他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管控核战争风险。会显得非常理智。

但现在不行了,按照今时今日的需要,竞选承诺要拿来献祭一下了。

可他又不能自己先变卦,那样太唐突,坏人得留给别人做。

在核问题上俄罗斯已经是坏人了吗?不好说。

他们可以把之前战略威慑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的行为解释成面对北约的自保。毕竟当时2月26日的消息称北约调集了快反部队,2月27日俄罗斯才有此反应。

那就需要让俄罗斯在核武器的使用上显得更主动一些。干脆下个套吧。

尽管西方社会确实从俄罗斯那里确实感到了来自核力量的不安,但没有口实,这次就给他们坐实口实。让媒体问他们到底排不排除核武器使用,让他们自投罗网。

俄罗斯当然看得出来,可俄罗斯是战争状态啊,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威慑度,明知是圈套也不能避而不谈。那接下来等着俄罗斯的,是铺天盖地的报道。

于是乎,铺垫完成了。

拜登现在的变卦在世人看来就不是变卦了,而是被动应对。变成一点责任都不担的白莲花。

想想没有把控话语权的我们,如果今天放弃不主动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舆论会是什么样子?

看懂他们的玩法了么?对比过我们的处境差别了么?

不管如何,我们要注意“承诺”这种东西的廉价性。几次超低成本的舆论把戏,就可以把核规则这种影响人类社会存亡权重极高的事宜,玩弄在股掌之中。

我们不可不重视。

还有,核相关的承诺,在目前这种规模的规模冲突面前尚且可以玩弄,真要开启世界大战会怎样?你怎么保证所有国家是冷静的,记得自己说过什么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固然再逼不得已也不至于像拜登一样把核武器使用规则在两年之内变两次。但我们只要一次漏算,几十年的发展可就全完了。

user avatar

法国前一天刚试射了一枚没装弹头的核弹。

拜登毕竟老了,虽然提前看了剧本,但抢戏方面总比马克龙慢一截。

本质上还是拜登那套“炒作威胁(前几天热炒毛子核威胁),然后站出来说老子能平定威胁的造牌操作。

欧洲那边不用管,日本最近上窜下要搞核共享,这才是我们要盯住的

user avatar

传统艺能,假意…然后反悔

解释解释,什么叫有弹性的底线?

user avatar

很多人批评,讽刺,这个真没必要。

会有哪一个国家,为了一句承诺,而放弃“国家利益”?

放弃幻想吧。

user avatar

美国人的承诺现在是可以看也可以不看,因为他们承诺和狠话的目的和他们承诺与狠话本身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包括他们的这个总统那个总统都是一样的。

就像这个核武器。

他承诺不用,并不是他真的不会用,而是他需要在道德上拔高自己,以到达塑造自己光辉形象的目的。

那他放狠话说可能会用,也并不是他真的会用,更多的是要向盟友展示一种强硬的态度,并且给自己国内民粹主义泛滥的选民群体一个交待。

所以我才说,他们说的东西和说的事情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

说句实话,美国这种国家的道德底线根本就是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

电影里又是重拳出击外星人,又是拯救地球于水火的,只怕外星人来了他们比谁投的都快。

而且当他们的统治集团利益可能归零且避无可避逃无可逃的时候,比如碰巧遇到不可抗力的巨大天灾瞬间会毁灭美国的时候。

那你放心就行了,电影里那个博爱伟大光明救世界人民于水火的美国一定会把他全部的核武器满世界发射拉全世界人类与他同归于尽。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

我是想告诉大家,美国这个国家,只要他的统治阶级,不管是各类阴谋论里的那些大家族大财阀也好,还是明面上这些政治家族和政客也好。

只要他们的利益还能得已保留,只要他们还有退路,那他们就不会跟一个旗鼓相当的核大国对着扔蘑菇。

同样,也不需要别人侵略他,更不需要别人对他们使用他们嘴里使用核武器的那些前提条件里的东西,比如什么化学武器,比如什么核打击这些东西。

只要他们的统治阶级切身利益不保,那他们就会想着拉全世界给他们陪葬。

这才是他们这个民族伟大而平凡的民族性。

当然也不确切,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那种因一时得势成了天下第一就会产生自己天下无敌其他人都是下等人的可笑的种族主义情节。

所以,即使他们确实作恶多端,我也只能说,美国人民还是好人民,只是他们这个民族的统治阶级在和资本主义结合以后就会变得失去人性。

所以,美国使用核武器的条件,跟他们的国家利益无关,和他美国老百姓的安危也无关,只和他们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有关。

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

如果以前有些人在美国收买的耗材们和被它洗脑的邪教徒们的吹捧和蒙骗下还会对美国存在一些美好的想象。

那我现在劝劝这些人,该醒醒了。

所以呢,我们一定要有确保相互摧毁的能力,但也不要整天里为美国政客的一两句狠话而提心吊胆。

毕竟你拜登就算嘴里能射出核武器,可我们的日子也还得过,对吧。

user avatar

俄罗斯为什么要打乌克兰?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思考,俄罗斯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乌克兰。

答案很简单:如果乌克兰加入了北约,俄罗斯就不能打乌克兰了,为啥?因为一旦乌克兰加入了北约,那么打乌克兰就等于打美国以及欧洲,俄罗斯确实打不动。

所以俄罗斯必然要在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前打乌克兰,而北约这时候是没有法理上的义务保护乌克兰的。

然后,一方面俄罗斯排出核力量,告诉北约,你别来掺和,你敢来就上核力量,这属于对北约在乌克兰动用常规武力的威吓。

与此同时,拜登也提出“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的权力,其实也是对俄罗斯进一步战略扩张的威吓。

美国这方面的威吓大概有两层含义。

一,你好好在乌克兰境内打,别发疯打到外面来。

二,虽然我台面上不出兵帮乌克兰,但台面下我在信息战情报战等方面支持乌克兰,你俄罗斯最好捏着鼻子受着,你忍不住打我我就要上核力量反击。

前者很好理解,后者则是美国想要在俄乌战争中的非常规战争中持续切香肠的战略保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