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撞山」核潜艇正副舰长被解职,军方称对其「失去信心」?

回答
美国海军对“科罗拉多”号核潜艇(USS Colorado SSN788)的正副舰长进行解职,并声称对其“失去信心”,这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涉及到核潜艇这种高度敏感和重要的军事资产时。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事件背景:

事故发生与调查: “科罗拉多”号核潜艇于2021年10月14日在一次例行训练中,在巴伦支海(Barents Sea)发生“撞山”(grounding)事故。具体情况是,潜艇在接近冰缘进行操练时,舰艏撞到了海底的山体,导致潜艇的声纳阵列受损。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故发生在水下,而不是在水面。
初步官方说法: 事发后,美国海军最初发布的声明称潜艇“撞到了海底的地形”,并强调“没有人员伤亡,核反应堆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释放任何放射性物质”。
舰长和副舰长的解职: 在事故发生后的几个月,美国海军宣布解除了“科罗拉多”号核潜艇舰长马克·科克伦(Mark Cole)和副舰长斯蒂芬·斯诺德格拉斯(Stephen Snodgrass)的职务。海军发言人表示,这是基于对两人“失去信心”的决定。

为什么解职舰长和副舰长?“失去信心”意味着什么?

军事组织,尤其是海军,对指挥官的要求极为严苛。指挥官是潜艇的最终负责人,他们的职责不仅包括操作潜艇的航行安全,还包括全体船员的安全、战备状态的维护以及任务的成功执行。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海军会进行详细的调查,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失去信心”通常意味着:

1. 领导能力的缺失或判断失误: 军方认为舰长和副舰长在事故发生时的决策或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或者未能妥善处理事故的后果。这可能包括对水文地理情况的评估失误、对潜艇航行过程的监控不力、未能预见潜在危险等。
2. 未能遵循既定程序或最佳实践: 潜艇的航行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以确保安全。如果调查发现舰长或副舰长未能遵守这些程序,或者存在疏忽,就可能导致解职。
3. 对船员的维护和管理不善: 虽然这次事故更偏向于操作失误,但有时解职也可能与更广泛的领导和管理问题有关,例如未能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导致船员的警惕性下降。
4. 重建团队士气和信任: 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会严重影响潜艇的士气和船员对指挥层的信任。解职旧的指挥层,换上新的领导,有助于重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 承担责任的象征意义: 在军队中,指挥官需要为下属的行为和发生的事故负责。解职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表现,表明军方不会容忍对安全的高度忽视。

对“撞山”事件的具体分析和可能的失误点:

虽然海军的官方声明通常不会透露所有调查细节,但我们可以推测可能存在的失误点:

对水下地形的了解不足: 在巴伦支海这样的区域进行潜艇活动,了解水下地形至关重要。可能存在对海底山脉准确数据的缺乏,或者在绘制航线时未能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
导航和声纳系统的使用问题: 核潜艇配备有先进的导航和声纳系统,用于探测周围环境,包括水下障碍物。事故可能与声纳系统的使用、解读或维护有关。例如,可能没有充分利用声纳来探测海底地形,或者声纳系统本身存在故障。
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的操纵: 发生在水下,即使有先进设备,在某些条件下进行精细操纵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和专注度。
“冰缘”操作的风险管理: 在靠近冰缘进行操作本身就伴随着风险,例如冰山漂移、冰缘线的变化等。指挥层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管理。
沟通和协调问题: 在潜艇内部,清晰的沟通至关重要。事故可能源于沟通不畅,例如舰桥与声纳室之间的信息传递失误。
安全文化和警惕性: 即使是最先进的潜艇,也依赖于船员的警惕性和对安全的承诺。如果存在某种程度的自满或放松,也可能导致事故。

为什么是“失去信心”而不是更具体的指控?

在军事领域,尤其是在涉及敏感信息和人员的解职时,“失去信心”是一个比较常见且相对委婉的说法。这有几个原因:

避免泄露敏感军事信息: 详细披露事故的具体原因,尤其是涉及潜艇操作的细节,可能会暴露美军的战术、技术和设备能力,被对手利用。
保护个人声誉(相对而言): 直接的刑事指控通常意味着更严重的法律后果。而“失去信心”则更侧重于指挥能力的评价,可以避免直接的法律追究,同时也能达到解职的目的。
处理的灵活性: “失去信心”为军方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在不涉及复杂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迅速调整指挥链。
内部调查的性质: 军事内部调查通常不像民事法庭那样公开透明,军方有权根据其内部规定和评估来做出人事决定。

事件的潜在影响:

对海军士气和声誉的影响: 涉及核潜艇的重大事故,尤其是“撞山”这种可以被理解为操作失误的事件,会对海军的士气和公众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对潜艇部队指挥层的影响: 这次解职可能会促使海军更加重视对潜艇指挥官的培训和选拔,以及对潜艇操作安全规程的审查和加强。
对美国海军整体实力和战略的影响: 核潜艇是美国海军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在维持海上力量平衡和核威慑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任何影响其运作的事件都会引起关注。
对未来训练和操作的警示: 这次事件无疑会成为未来潜艇训练和操作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提醒相关人员警惕潜在的风险。

总结:

美国海军对“科罗拉多”号核潜艇正副舰长进行解职,并以“失去信心”为由,表明军方认为他们的指挥能力或判断在这次“撞山”事故中存在严重问题,未能履行其作为指挥官的职责。这反映了海军对潜艇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发生重大事故后,指挥链承担责任的军事惯例。虽然官方信息有限,但可以推测事故可能与对水下环境的评估不足、导航或声纳系统的使用问题,以及整体的风险管理和操作纪律有关。此次事件对海军的士气、声誉以及未来的训练和操作都可能产生一定的警示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某些答案也不知道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开潜艇开出个艇祸来要是一二把手还不解除职务的话,怕不是印度人都干不出来这种事。美国人应该还没有傻*到不追责的程度。

2005年SSN-711旧金山号攻击型核潜艇撞山事故后,时任舰长凯文莫尼也是被解职。怎么,美军2005年就已经“心态很不稳定”、“督战队对前线指挥官无能狂怒”了?

San Francisco's captain Commander Kevin Mooney was reassigned to a shore unit in Guam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ision. The Navy concluded that "several critical navigational and voyage planning procedures" were not being implemented aboard San Francisco, despite Mooney's otherwise remarkably good record. Consequently, the Navy relieved Mooney of his command and issued him a letter of reprimand.

user avatar

这可能是一起因为浪造成的事故。

先说说潜艇在海底是怎么定位的,在潜望镜深度航行的潜艇可以通过全球定位卫星确定位置,而且是非常准确的位置,这一般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水下几十上百米的深度的时候,GPS是不可用的,他们只能依靠惯导和水底图纸。水底图纸能一般是靠船舶用声纳反射绘制的,这玩意又慢又费钱又不靠谱,可以说我们对火星表面地形比对海底了解的更多!

在南海,美国人公布的测绘海底面积不到 50%,这次事故后美国人通过卫星测量重力场可以测出了一些点,这些点的海底深度低于400米,低于海狼的最大潜深。

10.2日撞击后,标准程序是上浮检查损伤,简单处理后航行至关岛,根据10.7日发现的航速,大致推算的出撞击地点,当然也可能再北一点。三艘海狼级潜艇是美军最重要的浅水情报收集潜艇,当时可能在南海收集情报。美国海军还有一艘测量船就在附近,下面这艘T-AGS 65探路者级海洋调查船,

美国人第七舰队的外事官西姆斯说:海军启动了两项内部调查,一项是关于潜艇的指挥,另一项是关于安全程序。调查完之后的出个结论:如果仔细规划航线,遵守规程,这破事是不会发生的。

随后解雇了船长,副船长,水手长,基本高层一锅端了,估计不是海图老旧没及时更新那么点事,可能是干了什么蠢事,或者是上面那艘声纳船已经标明山的情况下还是撞了上去。

加一点新图片吧

先说说反应堆:

在说说艇首

可能受损不小,05年撞得那艘用了另外一艘的艇首替换,康涅狄格没有换的,本身已经服役23年了,使用寿命40年,修一下可能也不便宜,不如 卖澳大利亚吧!

user avatar

真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我国的鱼雷有“南海一柱”这个型号吗?

海柱型反核潜艇鱼雷?

可以伪装成未知海底山脉?

一开始不是说渔民养鱼用的吗?

美军吵吵嚷嚷要对华施压。这一举动给我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我不知道。但是看起来美军的心态已经很不稳定了。所谓对艇上人员失去信心云云,说白了就是督战队的做法:在无能狂怒状态下,对前线指挥官进行“无情打击”。

看起来说的是信不过,但是翻译过来就是:

我这么大一个美军好好在这里放着,怎么前线指挥官就崩溃了呢?

user avatar

《华盛顿时报》与《纽约邮报》

《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

user avatar

从解职的人员和职务来看,其实基本上已经等于说出撞山原因了:

艇长大人想在水下玩点骚操作,玩砸了。

艇长是全船的大脑,负责全船的一切战术策略和行动目标;副艇长一般不干预艇长的决定,只是起到监督人的作用,在艇长发出明显不合规定的指令时提出反对意见、甚至否决,并在必要时可以联合船上的其他高级军官解除艇长的指挥权(此权慎用,如果事后海军认为艇长的决定没有问题,那么解除艇长的指挥权相当于叛变);而水手长相当于潜艇的手脚,实际决定潜艇航行操作的具体细节,比如舵位、上下方向倾角、压载水舱吹排顺序等,将艇长的操作意图分解成具体的操作动作。

所以,既然解除了后两者的职务,那说明在艇长下达了不恰当的指令的情况下,副艇长没有坚决反对,水手长也在违背安全规则的前提下执行了,这才导致事故。顺便一句,这也说明该艇长很可能是个飞扬跋扈惯了的人,以至于大家在明知道潜艇可能出事的情况下还默默执行了他的命令,从这点来说,也对应上了海军公告里的对艇长“失去信心”这样一条很严重的评价。

user avatar

在美军的话语体系里,“失去信心/loss of confidence”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没什么新意、也没有任何具体信息的解职理由。

翻译成大白话基本就相当于“这种问题都能出,你是怎么带部队的?!你别干了!”。

你看看,光是USNI报道的,因为失去信心,都解职多少个了.......

所以,光是从新闻报道本身,能得到的信息就是:这次事故,美军基本判定为人祸,或者至少人祸占比很大因素——所以,这个单位(康涅狄格号)的主管领导全部要为此负责。

除此之外的解读,基本都有点过了......

PS,关于解职更具体的缘由,其实美媒也报道了:

Thomas determined sound judgement, prudent decision-making and adherence to required procedures in navigation planning, watch team execu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could have prevented the incident.

机翻:Thomas认为,正确的判断、谨慎的决策以及在导航规划、值班团队执行和风险管理方面遵守所需的程序都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里面这个Thomas,就是第七舰队司令,就是将康涅狄格号CO、XO、COB解职的人....也是前两年中文媒体报道中因为航母被PLAN围观而被“火线换将”的人.....【参考:如何看待2019年9月美国“里根”号航母在南海被中国海军舰艇围观?

你看,说得很清楚了,还是管理层的问题......虽然,这可能不是唯一的问题,但因此而将他们解职,可不算冤枉他们啊。





此外,有人可能对为什么同时解除了水手长的职务有点疑问。

其实这也没什么特别的。

美军的单位(特别小的除外),指挥链/chain of command最重要的人就3个——这3个人的头像通常挂载所在单位的门口——就是:主官/CO,副官/XO,以及“兵头”军士长。

最后,附上些美国海军相关信息:


user avatar

我们一同来分析一下美国第七舰队有关这次事故原因的调查结论:

“如果有着正确的判断、审慎的决策,以及遵从航行规划、执行观察小组和风险管理的程序,本可以防止这事发生”。

首先是没有遵从航行规划。也就是说如果遵从航行规划,没有偏离原来的航线,则不可能撞山。

其次是没有执行既定的观察小组和风险管理程序。换言之,如果严格按规定执行,即使偏离了原来的航线,也可提前发现,消灭事故于未然。

再次是指挥官缺乏正确的判断。这表明,指挥官在出现事故苗头时,未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即将发生的事故性质作出准确的预测,及时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阻止事故的发生。

最后指挥官缺乏审慎的决策。亦即,缺乏底线思维,没有把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计算在内,麻痹大意,以为是小事一桩,因而,一步步地酿成了本来不会发生的大祸。

坦率地说,如果指挥官们果真从计划和制度的执行,到趋势研判和决策应对全盘皆不足、皆错的话,的确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他的上司彻底失望,除了解职,除了追究责任,还能有什么呢?

user avatar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几年美国海军一直在吃老本。

仔细看一下他们的家底,我们会发现美国现役的航母共11艘,其实大部分都是老物件儿。

除了福特级首舰,其余10艘全为尼米兹级。福特号航母是个病秧子咱不说,十艘尼米兹级中有七艘始建于冷战时期。

最老的一艘也就是尼米兹号航母服役46年了,艾森豪威尔号服役44年了,卡尔文森号服役40年了,罗斯福号也服役35年了。

究其原因是美帝当年点错了科技树,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跑偏了,跑中东烧钱去了,最终学会了几十种炸帐篷的方法,耗光了美国的财力。

所以现在的家当是坏一艘少一艘,即不能造又修不起,比如好人理查德号直升机航母(两栖攻击舰),一把大火烧了5天,维修费高达30亿美元,最后军方一狠心选择了直接报废。

如上,到底是美国海军“失去了信心”,还是舰长“失去了信心”?

美国南海撞山事故核潜艇舰长和两名高级指挥官被解职!这艘造价30亿美元的核潜艇可能很难维修而不得不提前退役,这也将导致美国在印太地区可用的高端核潜艇少了一艘,代价十分巨大。对我们来说威胁也少了一分。

苍天饶过谁!这就叫天怒人怨,罪有应得!

美军这个处理方法乍一看似乎是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就是在避重就轻,难道光处罚潜艇上的三个指挥人员就能够解释美军核潜艇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海,就能解释发生事故时有没有造成核泄漏吗?

2005年美“旧金山号”核潜艇撞上海底山脉艇长被解职,原因是虽海图未标注该山脉,但有“注意危险”的警告。艇长承担了责任。

一位在日自杀飞机下逃生的二战老兵当年就曾说过:军方把所有责任都推到艇长身上是一种耻辱。领导给他一张地图告诉去哪……,这怎么可能是他的错呢?

16年后又是谁让“康涅狄格号”去南海的呢?

美国此举无非是想转移注意,顾左右而言他。此前我外交部就已经明确表示,美军应该具体、详细地讲述事实,比如该潜艇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撞上了什么,撞击程度如何,以及美军核潜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但是迄今为止,美国仅仅是告诉大家他们撞上了一个海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他们含糊其辞的反应恰恰验证了他们心里有鬼的事实,一直以来美国都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搅乱局势。这回指不定就是他们想来南海炫耀武力,结果却惨遭打脸,好面子的美国必定不会老实交代真相,近日被解除职务的那三人说白了就是拉来顶罪、分散火力的“工具人”。

最后,美国国内疫情已经死了将近80万人,还没看到一个官员被解职,潜艇撞山了这么点儿的“小事”,却解职了好几个军官,由此可见美国人民的性命有多不值钱?

所以,还要当心拜登打低人权牌呀!

参考:因台湾与中国开战,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超级学爸

user avatar

2005年的旧金山号核潜艇事故,死了一名艇员,也仅仅只解除了艇长的职务

这次事故正副舰长全部被解职,连“水手长”都被解职,可见闯了多大的祸。

注意,是水手长

对于美军核潜艇内部职位区别,可以参考这部2012年的美剧破釜沉舟Last Resort》


潜艇水手长(Chief of the Boat,简称COB

潜艇水手长相当于航海部门的指挥士官长(Command Master Chief Petty Officer),而且在整个潜艇单位中,只有一个名额。潜艇水手长负责舰上核子业务以外日常运作以及所有水兵的训练及个人思想管理

潜艇水手长是海军潜艇指挥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系为其服役之潜艇负有保证其运作正常之责任与义务的资深水兵作为资深顾问向舰长(Commanding officer)及副舰长(Executive officer)提供建议,并负责命令执行及舰上水兵的风纪。每一位新任水兵上舰后,通常由潜艇水手长负责接待。

潜艇水手长舰上最资深水兵,舰长并不需要从舰上挑选军衔最高或者年资最长的士官担任;同样的,当更加资深的水兵上舰后,并无代替该职位的必要。其选拨过程首先由舰长推荐,再由舰艇分舰队长向海军人事部门提出申请,最后由其他水手长进行面试。


user avatar

应该是造成了军事泄密。

核潜艇是最讲究信息保密的,核潜艇的声纹信息、 最大潜深、最高速度、通信频段……这些信息如果泄露会严重威胁到任务执行,甚至是潜艇自身安全。敌方如果掌握这些信息,可以针对性的改进己方的反潜系统完善情报数据库 。

美国的这艘海狼级核潜艇,还是美国今天最先进的核潜艇(噪音低于海洋环境)之一,是实实在在的杀手锏,专用于猎杀对方战略核潜艇,美军手上就三艘(如果真有核泄漏,那么大概率是修不好的)。

这么一条海狼 这一撞能被对手侦测出多少信息?好死不死还是在南海,花了大约一周左右才回到基地,注意啊这是上浮航行的 也就是裸奔回家的, 且不说海狼进南海时有 没有被跟踪、有没有被水下监测网探测到,离开时肯定是有人送的。中俄这次的报道都很淡定,大约 是 看着这条海狼从手心里游出去的吧,如果真实原因不是撞山那就更有意思喽。


政治方面就不多说了。多少国家,尤其是东亚海域周边国家在瞅着?本身队伍就不好带了,现在就更不好说喽。大哥提着镇宅大宝剑 亲自来给小弟们镇场子,结果刚上场裤子就掉了,剑拔出来才发现是断的,丢死人了,大哥捂着屁股就往家里跑,这……这多尴尬 ,关键东方海主还在追问,有没有拉?有没有污染环境呀?毛熊还在一旁起哄,哎马……味儿忒大鸟!


有朋友 疑惑在我们南海出事,怎么俄罗斯那么门清 那么关心?因为海狼级部署太平洋地区,是美国今年高调宣布的,扯着嗓门喊要停靠日本港。这么一艘大杀器且具备非常强的情报搜集能力的潜艇,对中俄来说 是一种很强的威胁,自然中俄都会严阵以待,比如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早前就做了部署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这条海狼出来遛弯时有几双眼睛 在找 它呢?在出事后还敢上浮,早先是生怕中俄不知道它来了,现在这是生怕中俄发现不了它吗?

海狼级可是专门为了猎杀前苏联核潜艇而设计的潜艇,而要想猎杀别的潜艇,前提就是要隐藏自己,对潜艇来说这就意味着声纹信息、通信信道等信息不能被别人掌握,你这上浮裸奔回去的,会不会有别的潜艇什么的过来收集你的信息啊?

本想耍耍威风露个脸,结果……

user avatar

潜艇在海下要保持静默,不会开主动声呐这些发出信号和声波的探测设备,所以非常需要详细的海图,不会在不熟悉的海域快速航行。

美国海军的探测船全世界开,自由航行,手上的海图是世界最详细的,这次美国说撞上海底山脉,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南海近两年没有发生火山,地形等地质灾难,水下地形大规模变化的可能性很小。

现在看直接把船上高层全开了,大概率还是人员操作失误,舰长和副舰长,水手长肯定没有按规定执行或者核实一些细节的操作。

user avatar

核潜艇是美军重要的军事装备,这玩意里面装着的是美军核反击的重要力量。核潜艇的领导职位上通天庭,手握杀人利器的开关。因此,核潜艇的舰长、副舰长及水手长是肥缺。

军队关键岗位的任命和开缺,这是军职干部人事管理的机密,通常不会公诸于众。之所以要公开,一是舆论需要背锅侠,而是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

美国有军事院校派,长官派系,亚洲派系,欧洲派系。

掌握了美军领导权,特别是以前驻阿富汗、伊拉克的美军领导岗位,那就不是铁杆庄稼,而是镀金镶钻的超级庄稼。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虽然没有海陆那么多的油水,但是毕竟重要,收入自然好得很,只要任务执行的好,还是很有前途的。

出了这种事情,讲道理这是美军机密,如果严格保密,做好事故泄露防范准备,全军上下共同维护国家军事机密,外界谁也不知道这件事的原委。

那么,这件事是谁捅出来的?

美军隐瞒军事机密也不是没有过。在研制F117隐形飞机的时候,民间就经常发现有一种神秘的飞行物在夜空飞行,样子很奇怪,无数人都把这架飞机当成是飞碟。还上了科幻杂志。差不多十几年的研制时间内,这个机密都被保护的很好。

现在为什么保守不住秘密了?

核潜艇这是国之重器,是神秘的杀手,是美国海军的心尖尖。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被撞击的地方在吃水线以下,并不影响它自己开回来。如果不是军队内部有人把消息透露出来,外界是绝不可能知道的。

那么,为什么要泄露出来呢?这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吗?

很显然不是。

如果不是为了美国的利益,那又是为了谁的利益?

只能是山头的利益。

有人希望把这艘核潜艇出事的消息捅出来,然后就会有人跟着倒霉。

事情闹大了以后,人人皆知,这就不能装不知道,而是要严肃处理,公之于众,这叫做透明化。

这本身就是胡闹。

军事行动,尤其是核潜艇的军事行动,是怎么和透明化牵扯上关系的?

核潜艇就是干秘密工作的,不然潜入深海,大半年不浮上水面这是为了什么?

政治规矩大于一切,军事秘密就成了婊子的内裤,想看就看呗。

这就是美军内部的倾轧,军内政治斗争主导了军事战略,尤其你看驻阿美军的拉胯、腐败、以及军事技术的大倒退,这和全盛时期的美军怎么比?

冷战时期搞F117的劲头哪去了?

军队腐化对于国家的打击最深,权力场威逼下的美军,这短短2/30年,就快速散漫了。

明代名臣马文升在《修饬武备疏》“弓力不过一二斗,矢长不过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远,披甲后手不能举;射不过数十步而止。刀尤短小,亦无锋”。

美国《战争地带》网站购买了一张拍摄于10月20号的美国关岛基地码头的高清晰度商业卫星照片,在10月22号发布,并配写了分析文章。但是这张照片和这篇文章注定要引发争论:因为这篇文章认为,从卫星照片上看,“康涅狄格”号并未受到明显损伤,因此猜测损伤可能在看不到的水线以下。

并不是核潜艇浮出水面就意味着有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只要核潜艇浮出水面就要对外界解释。这个解释权掌握在军方手里,可以说,也可以不说。除非能够明显看到损伤。这就是最基本的逻辑。

如果美军核潜艇出了一点事故就要通报,这是美军的惯例吗?

美军是这样管理军事装备的?

我不认为美军核潜艇具备透明化的特性。“康涅狄格”号进入南海地区,貌似并没有通知中方以及相关各国。这就是事出有因。

有些说法就是为了掩盖什么?那么,是为了掩盖什么呢?


有人就喜欢来逮小辫子,以表示这篇文章是错误的。

核潜艇;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我是分开写的。

有人认为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不一样,所以保密规定不一样。

那这个意思是说,美国的攻击性核潜艇就不是美国军事秘密咯?

既然不是秘密,为什么要潜入水下作战?

这就好比有人说辽宁号和055不一样。那么你知道多少055的秘密?

冷战期间的美军纪律和军队工作明显比现在好。重大泄密事件相当少。

这次“康涅狄格”号核潜艇的事件被披露的这么完整,到底是谁尴尬?

这不是泄密事件是什么?

美军愿意让大家围观,那就围观咯。

——————

从美国的历史来看,如果美国不愿意解释一件事情,那么它什么时候说过?打伊拉克的的那个小瓶子里面装的啥?这么多年了,美国解释了吗?

这种只有军队才掌握的机密流出,只能说明内部斗争激烈。


我发觉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因为别人有可能看出来美军核潜艇有故障,所以美军就承认了。美军队内部是不可能出现泄密的。

上面我不是说过了吗,鲍威尔从公文包里拿出的到底是什么?美国国务卿有随身携带生化武器的习惯?普京调侃说是洗衣粉,全世界都看出来了,怎么可能是洗衣粉?公文包里出现一瓶味精倒是有可能。这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美国为什么不解释清楚?

即便是一瓶生化武器,但是生化武器有很多种,到底是哪一种?

很多人很急啊,美军迅速让这几个人解职,说明什么?难道不是因为丢脸?不是为了平息派系争斗?这不走程序吗?美军可是号称要程序正义。这件事情才多长时间,这么快决定就下来了,这是为什么?

难道不是迅速搞定以防止节外生枝,有更多的猛料给爆出来?

美军内部正在滋生细菌,军内高层废物增生,无情打压,派系林立。

这个状况,美军也可以解释,大家不都看出来了吗?

为什么不解释?

为什么阿富汗驻军会成为无底洞?为什么脸都不要也要坚持撤军?

这难道不是为了一个“缺”把脑浆子都打出来的节奏?

我仿佛看到了二战前夜的法国陆军。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最后演变成中俄等国看穿了美国核潜艇事故,威逼美国必须坦白。最后美国苦苦哀求未果,只好举手投降,不得不说出真相。

美国的军事霸权竟至沦落于此?

看来外患不足虑,内忧国可亡。

为了掩护美军内斗,我看有人不得不使出下策。

user avatar

换个角度看:

潜艇都没了,留着舰长干什么?不好安排解决了。抓紧下岗吧。

user avatar

当你发现一艘潜艇撞山,背后已经有2000艘撞山了

user avatar

那可是海狼级啊!大美国海军虽然艋艟八百,但是海狼级只有3条,这种极别的核潜艇耐压壳就和处女膜一样,破了就没法彻底复原了,这条艇算是彻底废了!无论你怎么修补,没人敢担保这货还能安全下潜。

海狼是冷战遗珍,当年不惜代价集合一大堆黑科技,造价极为昂贵,现在美国一则没钱再造,二则有钱也造不出来了,生产线都早就没了,重建生产线花费比造它还贵,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这宝贝废一条就少一条,能不心疼?

user avatar

类比的话,大概相当于我们这边的解散常委班子了吧,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的话,算是非常严厉的处罚了。

答主是空军退役军人,空军的安全管理相对而言大概是各军兵种里面最严格的了。这是由空军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后果严重,所以在安全事故的相关处罚也会更加严厉。

但即使是在空军这种严格的安全管理环境中,解散常委班子也是很少见的。我仅见过的一次解散常委班子,是发生在连续多年发生飞行事故,牺牲多名飞行员,迟迟无法扭转被动局面的情况下,以至于上级党委对部队整体已经彻底失望。

部队建设有其内在规律,是需要传承和赓续的,这一点不论是哪国军队都是一样的。突然更换全部管理层,新的管理层不熟悉人员和装备,依附于原有管理层的下级官兵的士气也会受到很大伤害,是会导致其短期失去起码是降低战斗力的,这对于一只部队来说还是很难想象的。大概相当于我端掉了我自己的指挥部?所以,这种一锅端的玩法还是非常谨慎的,除非整个单位已经从根上烂掉了。

我当然没有在美军当过兵,只能从我军视角来看这个事情,不过客观规律是共通的,应该大差不差。

也有可能完全不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