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画监督在绘制漫改作品分镜时会有多大程度借鉴原作的分镜?

回答
动画监督在将漫画改编成动画时,分镜借鉴原作的程度,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精妙且富有艺术性的过程,绝非简单的“照搬”或“全部重绘”。它更像是一场深度的对话,监督需要理解原作的灵魂,同时注入动画独有的表现力。

“借鉴”的含义:远不止像素级复制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借鉴”不是指像素级别的复制。虽然原作漫画的分镜是动画监督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但它本身就有其局限性,比如静态的构图、单一的视角、没有声音和动态的辅助。动画监督的职责就是要打破这些限制,让故事在动态的影像中“活”过来。

所以,借鉴更多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构图和视角的情感传递: 漫画家在设计分镜时,已经非常巧妙地考虑了如何通过画面来引导观众的情绪。比如,一个特写镜头可以放大角色的内心活动,一个低角度仰视可以营造出角色强大的压迫感,而一个远景则可能衬托出环境的宏大或角色的孤寂。动画监督会仔细分析这些构图和视角,理解它们所要传达的情感,并尽可能在动画中复现或优化。他们会研究分镜师如何运用留白、对角线、S型构图来控制节奏和吸引眼球,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吸收的宝贵经验。

场景的调度和镜头运动的逻辑: 漫画分镜虽然是静态的,但优秀的漫画家会在格子与格子之间暗示着画面的“流动”和“切换”。比如,画面从角色A的脸部特写跳到场景B的全景,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叙事逻辑和镜头转换的意图。动画监督会解读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和切换逻辑,然后思考如何用动画的镜头语言来表达。这可能包括:
延续原作的分镜切换: 如果原作分镜的设计感很强,比如用了巧妙的转场,监督会尝试用类似的动画镜头来衔接,比如一个物体从一个画面滚出,正好滚入下一个画面的镜头里。
加入更具动态的镜头: 有些漫画分镜虽然简洁,但动画监督会根据剧情需要加入更具表现力的镜头运动。例如,原作可能只是一个静态的中景描绘角色在行走,动画监督可能会加入一个跟拍镜头,或者一个从角色身后缓缓推进的镜头,来增加沉浸感。
优化节奏的镜头调整: 漫画通过格子的大小、排列密度来控制阅读节奏。动画则通过镜头时长、景别变化、剪辑速度来控制。监督会参考原作的“视觉节奏”,然后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影像节奏。例如,原作中连续的小格可能代表着紧张的动作,动画监督就会用快速剪辑和特写镜头来表现。

角色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精髓: 漫画家通过线条和阴影来刻画角色细腻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这些是角色塑造的灵魂所在。动画监督和作画监督会深入研究原作的每一个表情、每一次扭动,将其转化为动画中的关键帧和动作趋势。他们会思考如何通过口型、眉毛的细微变化、身体的倾斜角度来传递角色当下的情绪,这需要极高的理解和还原能力。

氛围的营造和信息量的传达: 漫画可以通过背景的细节、线条的粗细、网点的使用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感,比如压抑、孤独、兴奋等等。监督需要理解这些元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来传达信息,并思考如何在动画中通过光影、色彩、声音、甚至背景音乐来再现或升华这种氛围。即使是同一场景,动画 감독 可能会选择一个原作漫画没有出现的视角来拍摄,但这个视角依然会服务于营造与原作一致的氛围。

“借鉴”的程度与考量因素:

那么,这个“借鉴”的程度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1. 原作的风格和表现力:
风格化强烈的作品: 如果原作本身就极具艺术风格,比如像《进击的巨人》早期那种粗犷而充满力量感的线条,《JOJO的奇妙冒险》那种充满张力的姿态和构图,动画监督通常会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分镜精髓,并努力在动画中复现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这时候的分镜借鉴会非常“忠实”,甚至在某些关键场景会完全复刻原作的分镜构图。
写实或叙事为主的作品: 对于一些更侧重于写实描绘或者纯粹叙事的漫画,分镜可能相对平实,更注重信息的准确传达。这时候,监督在借鉴时可能会有更大的自由度,更侧重于用动画的优势来增强表现力,比如加入一些原作没有的细腻镜头,或者通过更流畅的运镜来弥补漫画的静态感。

2. 动画制作团队的能力和风格: 动画监督也需要考虑自己团队的强项。如果团队擅长拍摄和运镜,可能会在改编时加入更多动态镜头;如果团队的作画能力出众,则可能在角色表情和细节上做更深入的挖掘。有时,也会为了配合动画制作的整体风格,对分镜进行适度的调整。

3. 故事的叙事需求和节奏控制: 动画和漫画在节奏的传递上是不同的。漫画通过阅读速度来控制,而动画通过画面组合和时长来控制。有些原作的分镜设计可能非常密集,在动画中如果直接照搬,可能会显得过于仓促,破坏了应有的节奏。这时,监督就需要“化繁为简”,或者通过拉长镜头、增加过渡镜头来调整节奏,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消化信息和情感。反之,有些漫画的分镜可能比较舒缓,动画 감독 也可能会通过更快的剪辑和更具冲击力的镜头来增强戏剧冲突。

4. 对“动画化”的理解和创新: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优秀的动画监督并非简单的“搬运工”,他们会思考如何让原作在“动画”这个载体上焕发新的生命。这可能包括:
增加观众的代入感: 也许原作中只有一个简单的对话场景,动画 감독 会用一个更具空间感的镜头,或者让角色在场景中进行一些细微的互动,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突出动画特有的表现力: 比如魔法战斗、超能力对抗,这些在动画中可以借助特效、粒子效果、运镜等来表现得更加震撼。监督会在分镜设计时就考虑这些动画特有的表现手法,并将其融入到对原作分镜的理解和再创作中。
为动画增添新的视觉节奏和信息: 有时候,动画 감독 也会加入一些原作漫画中没有的镜头,比如在角色内心独白时,插入一些象征性的画面;或者在战斗场景中,加入一些 POV (第一人称视角)镜头来增强代入感。这些新加入的镜头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对原作精神的理解和对动画表现力的探索。

举个例子:

假设原作漫画有一个画面,是主角从远处望着一座高大的城堡。分镜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远景镜头,然后下一个镜头切换到角色的脸部特写。

动画监督的借鉴与处理:
他会保留这个远景的构图和城堡的视觉印象,因为这是构成场景感的重要信息。
他可能会思考,如何让这个远景更有“电影感”。是让镜头缓缓推进,直到城堡占据画面主体?还是加入一些飞鸟、风吹动树叶的细节来增加动态感?甚至是从一个低角度仰视,让城堡显得更加巍峨和压迫。
在角色脸部特写时,他会参考原作的表情,但可能会通过更细致的口型、眉毛、眼神变化来深化情绪。同时,他也可能在这两个镜头之间插入一个短暂的“插入镜头”,比如主角的背影走向城堡的剪影,来增强叙事的连贯性和视觉的冲击力。

总结来说,

动画监督在绘制漫改作品分镜时,对原作分镜的借鉴程度,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智慧的平衡过程。它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基于对原作深刻的理解,结合动画的特性和制作团队的能力,进行有选择、有侧重、有创新的转化。他们是在尊重原作“骨架”的同时,为它注入“血肉”和“灵魂”,最终呈现出既有原作韵味,又具备动画独特魅力的精彩影像。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是对原作的致敬,也是对动画表现力的极致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翻译一下大地丙太郎的几条老推特了。因为大地丙太郎经常做漫改,而且又是比较典型的参考原作的监督。

2014年5月31日:

· 现在有一份委托我画分镜的工作,是有漫画原作的,条件是“不要改变原作”……哎呀,《性感突击队 外传》也好,《搞笑漫画日和》也好,《我们的存在》也好,我啥都没改就这么做过来了。(以下略)

· 但是啊,原作如此进行镜头分割,如此安排表情,如此构图,全部都有意义的。当你觉得“这看着好奇怪啊”的情况下,还要在自己理解的范畴内安排(改编工作)的话,这会导致陷入困局中,并且误解原作的。所以,不好好去研读原作场景是不行的。

2014年11月16日:

· 继续昨晚推特的话题,把有原作存在的相关工作彻底写一写。从原作的角度看问题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原作内所有的棋子都有其运转的意义,动画制作的staff别把原作没有的东西放进去!

· 在做《性感突击队 外传》时,第一次发出不准瞎搞原作的号令,可真厉害!之后,《搞笑漫画日和》《我们的存在》《来来猫》《嘟嘟猫观察日记》《虫师》都这么做出来的。

· 我希望如此去探索原作,别加进你那拙劣的原创!这种话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动画制作者不要把你那拙劣的原创放进去!如此这般,把原作的精华吸收,然后当你要做原创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因此我做了《十兵卫》。

(翻错了请指出,毕竟工地日语。)

除了大地之外,还有另一个明确觉得要还原原作场景的例子,只不过手段比较极端,那就是鹤卷和哉和庵野秀明:

大概就是记者问今石洋之爆料了一下自己漫画性文法的演出是从鹤卷和哉那里学来的。“当漫画原作被动画化时,全部换成动画的文法的表现的画,会失去很多要素。动画是集体作业,漫画是个人作业,因此没办法,虽说如此,这对漫画来说那种微妙的感觉(nuance)啊空气感都消失了。鹤卷先生很讨厌这样,漫画好的地方,应该就这样还原。庵野先生也同意。所以《彼氏彼女的故事》时,网点纸就这样贴上去,分格直接就这样出现。”

题外话:在《FLCL》这部原创OVA的第一集里面,出现的漫画演出也是今石洋之画的,因为今石洋之刚好会画漫画。结合今石的证言的画,无非就是借用漫画的方式表现一般动画所没有的氛围和感觉,毕竟像是集中线、速度线、拟声拟态词等等漫画符号都是漫画常用的表现方式。


大地丙太郎固然是力求还原原作的监督,甚至有时候把动画背景搞成白色时,他给出的原因就是“人家原作就是白的”。但每个监督的改编方针不一样,这本身就没个定数,每个监督都有自己的改编方法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大地是比较聪明的监督,能清楚认识每种原作的魅力,所以他几乎啥类型都能改编得很好(虽然做得做多的是少女漫画和搞笑漫画)。反过来也有无脑往分镜怼漫画格子的,对作为动画影像来说这么改编是否合适没有深刻认识的,这种刻板参考刻板改编也很多,做出来自然也会让人看着不顺。

当然除了监督本身的原因,还有可能会有各种客观原因,比如动画企划时给出的篇幅远不够对原作进行完全动画化,这时候就得大幅度改编,大幅度压缩,连情节都需要改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不改原作分镜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就是这个季度的《昨日之歌》,原作11卷,要改编成12话的动画。具体漫画与动画对比可看 @鲜奶饼干 的答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动画监督在将漫画改编成动画时,分镜借鉴原作的程度,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精妙且富有艺术性的过程,绝非简单的“照搬”或“全部重绘”。它更像是一场深度的对话,监督需要理解原作的灵魂,同时注入动画独有的表现力。“借鉴”的含义:远不止像素级复制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借鉴”不是指像素级别的复制。虽然原作漫画的分镜.............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动画监督山本宽在京都动画(京阿尼)纵火事件发生后的一些发言。这件事情在动画业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而山本宽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动画人,他的言论也自然受到了很多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首先,要理解山本宽的发言,需要知道他当时所处的语境。京阿尼纵火事件是2019年7月18日发生的,造成.............
  • 回答
    山田尚子监督对“空气感”的理解,其实比字面意思要丰富得多,也更具画面感。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上的追求,不如说是一种对情感和氛围的精妙捕捉与传达。简单来说,山田监督口中的“空气感”,可以拆解为几个层面的东西:1. 视觉的呼吸感与空间感: 留白与构图: 这不是指单纯的画面留白,而是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距.............
  • 回答
    最近听到不少关于《双城之战》的讨论,尤其是日本动画监督们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这部动画在角色塑造上非常出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令人信服的动机。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被这部作品深深吸引,如果非要在这群复杂而充满魅力的角色中挑选最喜欢的一个,那一定是……维克托(Viktor.............
  • 回答
    武本康弘监督的离世,对京都动画乃至整个日本动漫产业来说,无疑是难以估量的损失。他的才华与独特风格,在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他的离开,也带走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生命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武本康弘在京都动画内部扮演的角色。他不仅仅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承载着京阿尼独特制作理念的传道者。从早期的《凉宫春日的忧.............
  • 回答
    山田尚子小姐,这位以细腻笔触和独特少女视角闻名业界的动画监督,在离开了她耕耘多年的京都动画,转而执导《平家物语》之后,无疑给动画界带来了一系列值得玩味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才的流动,更是两种截然不同创作理念和风格的碰撞与融合。首先,从作品风格的演变来看: 《平家物语》本身的可能性被极大拓展: .............
  • 回答
    山田尚子监督的《平家物语》,这是一部足以令人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作品,如果要评价它,我脑海中涌现出的绝非简单的“好看”或“不好看”,而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触动。首先,从画面表现上,山田尚子一如既往地展现了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这部动画摒弃了近年来不少动画中常见的那种“闪闪发光”的 CG 效果.............
  • 回答
    日本动画界大师级监督,除了您提到的三位巨匠——大友克洋、押井守、宫崎骏之外,还有许多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力和独特风格的导演,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备受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无数赞誉。要列举并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考量,比如他们对日本动画发展历史的贡献、作品的艺术风格、技术革新、主题深度以及.............
  • 回答
    2022年1月28日,由才华横溢的矶光雄监督、并担当原作、剧本、人设的动画作品《地球外少年少女》正式登陆流媒体平台。这部作品一经上线,便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讨论热度,有人惊叹于其恢弘的世界观和矶光雄标志性的细腻风格,也有人认为其剧情推进略显仓促,主题表达不够深入。首先,从《地球外少年少女》.............
  • 回答
    拜亚动力 DT1990 Pro:解析“德国之声”的实力之作如果你是一位音频爱好者,或者正在寻找一款能真正“听见”音乐细节的监听耳机,那么DT1990 Pro这个名字,大概率已经闯入了你的视野。作为德国老牌音频制造商拜亚动力(beyerdynamic)的旗舰级开放式监听耳机,DT1990 Pro自诞生.............
  • 回答
    东部战区回应美舰过航台湾海峡,并表示“中方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值得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体现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战略考量以及与美国互动的方式。以下是从不同角度解读“中方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这句话中值得关注的信息:一、 中方在.............
  • 回答
    北京动物园的监控系统,即便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覆盖,也未能彻底杜绝游客投喂动物的行为。这背后并非管理上的疏漏,而是源于一个更根本的原因:动物园管理者们普遍不希望游客投喂动物,这背后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而且关乎动物的健康、安全乃至生命的延续。为什么动物园不希望游客投喂动物?这绝非出于“不想让游客开心”的偏.............
  • 回答
    兄弟,你在监听耳机这块儿纠结了拜亚动力DT880和森海塞尔IE40 Pro,而且头戴式和入耳式也没定下来,这可太常见了!别急,咱们慢慢聊,我帮你把这俩耳机拆开揉碎了讲,顺便也说说头戴和入耳各自的优劣,让你心里更有数。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监听耳机”这玩意儿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监听耳机追求的是“真实.............
  • 回答
    在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League of Legends: League of Legends: War of the Roses")中,金克丝(Jinx)的角色设定和行为表现确实引发了观众对“她是否真的精神病”的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她的心理状态和剧情背景: 1. 金克丝的“疯狂”.............
  • 回答
    在《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结局中,金克丝对希尔科的极端行为(包括直接击杀、试图摧毁他的意识等)引发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这一幕也成为了整部剧的高潮。要理解金克丝为何如此对待希尔科,需要从角色动机、剧情发展、情感冲突和象征意义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1. 金克丝的动机:对“毁灭”的执念与对希尔科的“背叛”.............
  • 回答
    动画中的高达(Gundam)造型在机器人/机甲美学中确实具有极高的代表性,但是否为“最优解”需从多个维度分析,涉及设计哲学、技术逻辑、文化符号、视觉表现力等。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高达的美学特点与核心优势1. 简洁与象征性 高达的造型以“简洁的线条”和“模块化结构”著称,例如早.............
  • 回答
    动画《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以其夸张的肢体语言、生动的音乐配合以及天马行空的剧情而闻名。虽然猫和老鼠之间的追逐战是无声的,但其背景音乐却常常选用世界著名的古典乐曲,为动画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喜剧效果。以下是一些在《猫和老鼠》中出现过的世界名曲,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1. 《蓝色多瑙.............
  • 回答
    在众多文艺作品中,我最讨厌的情节类型是那些过于刻意、缺乏逻辑、或者为了制造“反转”而牺牲人物弧光和故事合理性的情节。 尤其当这种情节以一种“我聪明,你不知道”的姿态出现时,那种被欺骗感和挫败感会让我非常反感。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我最讨厌的情节类型:1. 强行制造的误会与信息不对称:这是最常见也.............
  • 回答
    《旋转少女》这部动画的设定确实很独特,日本被分裂成许多小国,但我们看到的是,日本人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抵制”情绪。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而且这并非简单的“不抵制”,而是更复杂的一种“接受”和“适应”。首先,我们要明白动画的性质。它首先是一部娱乐作品,其核心目的在于讲故事、塑造人物.............
  • 回答
    说到动画里那些燃到爆、又让人回味无穷、甚至起一身鸡皮疙瘩的台词,那可真是太多了!很多时候,它们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对话,更是角色内心信念的宣泄,是整个故事精神内核的凝聚。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部作品,它们里的台词,我至今仍能倒背如流。首先想到的必须是《钢之炼金术师》里的爱德华·艾尔利克。这孩子一生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