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德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候的德军?

回答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德国”以及“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期德军”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两个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德国?

1. 历史与文化积淀
悠久的历史:德国自古以来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中世纪城堡、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巴洛克建筑等),这些历史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统一的国家认同:1990年德国统一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整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统一后的德国在欧洲一体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国家形象被广泛认可。
哲学与思想的发源地:德国是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故乡,其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现代世界,尤其是对西方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贡献。

2. 现代德国的综合实力
经济强国:德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工业基础雄厚,汽车、机械、化工等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如大众、西门子、博世等企业)。
科技与教育:德国拥有世界顶尖的大学(如慕尼黑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科研机构,其科技创新能力(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能源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实在的,德国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社会福利体系、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均处于世界前列,吸引大量国际人才和游客。

3. 文化与生活方式
多元文化与包容性:德国是欧洲最包容的国家之一,对移民和多元文化持开放态度,其社会结构和法律体系(如反歧视法)在欧洲具有代表性。
美食与生活:德国的啤酒文化、美食(如香肠、面包、黑啤)和现代生活方式(如柏林的夜生活、慕尼黑的啤酒节)吸引全球游客。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环保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绿色经济”模式被国际社会广泛借鉴。

4. 国际地位与外交
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德国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是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其外交政策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全球影响力:德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如G7、G20、联合国等多边组织中,德国的立场和政策影响深远。



二、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二战时期的德军?

1. 历史的复杂性与误解
军事实力与战术:二战时期的德军(纳粹德国)在战争初期(如闪电战、装甲部队)展现了强大的军事组织能力和战术创新,如“闪击战”(Blitzkrieg)等战术被后世军事学者研究。
历史叙事的偏差:部分历史爱好者(尤其是西方国家)对德军的军事历史存在浪漫化解读,认为其战术、装备、训练水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例如,德国的装甲部队、空军(Luftwaffe)在战争初期的战斗力被认为具有“传奇色彩”。
影视与文学的渲染:电影(如《拯救大兵瑞恩》《战地风云》)和文学作品(如《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对德军的描述往往聚焦于其军事技术、战术创新,而忽略了其战争罪行和种族灭绝的黑暗面。

2. 对“军国主义”的误解
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淆:一些人可能将德国的军事传统(如二战前的军事扩张)与“军国主义”联系起来,认为德军是“强大而高效的军队”,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如纳粹主义)。
历史评价的片面性:部分人可能从“反战”或“历史研究”的角度,仅关注德军的军事能力,而忽略其战争的道德性(如二战期间的种族灭绝、战争罪行)。

3. 现代对历史的重新审视
历史教育的缺失:在某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历史教育可能对二战期间德国的行为(如集中营、种族灭绝)缺乏足够的批判性分析,导致对德军的评价存在片面性。
对“战争机器”的崇拜:一些人可能对德军的军事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产生崇拜,认为其代表了“高效、纪律严明的军队”,而忽视其战争本质的残酷性。



三、需要澄清的关键点
1. 德国与德军的区分:
德国是现代国家,其历史发展与德军(纳粹德国军队)属于不同历史阶段。二战期间的德军是纳粹政权的工具,其行为与现代德国的国家形象(如和平、民主、法治)截然不同。
现代德国的国家形象建立在战后重建、民主制度、人权理念的基础上,而二战期间的德军则与纳粹主义、种族灭绝等罪行紧密相关。

2. 历史的双重性:
德国在二战期间的军事行为(如入侵波兰、苏联、东欧)是战争罪行,但其军事组织和战术在历史上确实有其独特性。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评价”。
对德军的“喜欢”可能源于对军事历史的兴趣,而非对战争的盲目崇拜。

3. 文化与历史的关联:
德国的文化(如哲学、艺术)与军事历史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不能简单地将两者混为一谈。现代德国的国家形象与二战时期德军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历史维度。



四、总结
喜欢现代德国:源于其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制度等综合实力,以及战后重建的成就。
喜欢二战德军:可能源于对军事历史的兴趣,但需注意其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和道德争议。将两者混为一谈是不准确的。

历史的评价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道德判断,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讨厌”来概括复杂的历史事件。对德国的现代国家形象和二战时期德军的评价应分别看待,避免混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战德军的战斗力长期在某些评价体系下因为部分资料未得到及时整理被严重高估了,吸引了慕强中二分子,再结合先入者优势以及苏联扑街,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直观表现在德军损失数字,得到德国官方认可的奥菲尔曼斯数据初版都20世纪末了,基于德军战时上报的事实上存在低估的十日报告数字的德军战史早就汗牛充栋了,有些刻板印象当然不可能迅速扭转

2008年再版的《Der Große Ploetz》(德国历史参考书、百科全书,经常再版,不断根据学术成果修订,至少在德国本国历史领域是权威著作),引用了奥菲尔曼斯的著作中给出的数字,认为二战德军死亡518.5万人。实际上奥菲尔曼斯的这一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他的博士论文)本身就是联邦德国军事历史研究所(MGFA)历史学带头人(相当于MGFA双首长之一)委任的,是与联邦德国官方版二战史并行的项目。实际上联邦德国官史第10卷也使用了518.5万这一数字,只算到1945年

而奥菲尔曼斯原文提到的德军二战死亡总数是531.8万人,但这并不矛盾,因为《Der Große Ploetz》中所列的是1939-45年的死亡数据,每年的死亡数字都和奥菲尔曼斯给出的数字相同。至于奥菲尔曼斯列出的1946年及以后死于战俘营的数字,则未被列入此处的“二战”死亡

因此2个说法本身是矛盾统一的

为2008年版《Der Große Ploetz》二战部分章节撰写文案的是Rolf-Dieter Müller,柏林洪堡大学名誉教授、历史博士、长期在MGFA任职,参与了联邦德国官方版二战史《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编写工作。附2008版前言:

如果要看完整的数据,则可翻阅奥菲尔曼斯原文。实际上可以手动累加得出精确到个位的数字,而原文对历年总数进行了概略化处理,只精确到千位,但这仍是同一份统计

那么原先的统计与奥菲尔曼斯有多大的差别?

按照奥菲尔曼斯的统计,截止1944年12月31日,德军陆军、党卫军在东线死亡(此处特指确认死亡的阵亡)133万人、失踪107万人(此处特指被登记为失踪的阵亡)、死于战俘营7万人、仍在战俘营被关押43万人,合计阵亡、失踪290万人

而战时的十日报告,因为是通过陆军军医给上级打电话的方式报告伤亡数字,因此被认为会在一些情况下遗漏,因此只上报了89万死亡(此处特指阵亡)、111万失踪(此处指所有被列为失踪的损失,包括阵亡、被俘等),合计200万

二者比较,战时报告漏报了90万阵亡、失踪。所以当然夸大了德军的战斗力,把德军阵亡、失踪290万才取得的战果美化为仅阵亡、失踪200万就取得

当然,奥菲尔曼斯的数据中,尤其对于一些战时遗漏的死亡,给出的具体死亡日期未必很准确,1944年底的死亡不排除混入少数实际损失于1945年的可能,但战时报告漏报严重是确凿的

不要说某些被围歼的防御战,1942年10月14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时,第6集团军日志中记录的第24装甲师伤亡只有16阵亡、31重伤、1失踪,而《跳马之死》一书引用了第24装甲师师日志等资料,认为跳马师当天伤亡为27死、42重伤、17轻伤

至于某些德军惨败的战役则更不用说了,格兰斯谈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德军损失直接表示“此次苏联估计战果数字较为准确”,而前文提到的缪勒,则直接硬点了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进攻战役中截止1944年7月初明斯克包围圈覆灭为止,仅阵亡、失踪就有35万人,比战时报告高了约10万


而苏军就很不一样了,1945年6月交给斯大林的报告提到,战时部队报告累加得出的阵亡是514.1万人、失踪是119.6万人。二者累加也不过633.7万人。而这个统计因为苏联方面一直藏着掖着,导致最出名的版本是经过修订后大大增加的1144.41万死亡、失踪,其中对德战争期间阵亡、失踪就有9632119人,增加了330万

德军损失最著名的统计,是战时的十日报告,是真正意义上的最低版本;苏军损失最著名的统计,是战后几十年后修订发布的版本,而且还要被反苏分子称为最低版本,这就是区别


关于德军死亡再补充几图:

西线、东线、末日战斗(1945年西线、东线)、其它全部战区内的死亡,从上到下,确认阵亡、死于其它原因、阵亡但被登记为失踪或战时被漏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计算阵亡所占比例,东线占比将更高。可能是因为部分东线伤员死在东线以外

按入伍年份区分的死亡,左侧单年度右侧从上往下累加,仅区分国防军死亡德军入伍年份,非国防军死亡德军无具体死亡年份全部在最上行

按死亡军人籍贯划分。其中失去的东部领土指东普鲁士、奥德-尼斯、但泽,并入的领土指被划入帝国领土的阿尔萨斯、洛林、卢森堡

按所属单位划分。其中辅助人员指国防军辅助人员,(领取)供给组织指托特组织、帝国劳工组织、民族社会主义汽车军团、帝国铁路、帝国邮政等机关,但仅包括被收录的一小部分

按死亡登记类别划分。其中最后消息指战时漏报且战后也无法确认其阵亡,但根据研究认为死亡的部分,失踪指战时登记为失踪战后研究认为死亡的部分,阵亡数字大大超过战时报告给出数字显然含战后追认

按死亡战区划分

user avatar

德国是伟大的国家,但有的人喜欢的不是伟大的德国,而是那个肮脏的德国。

他们不喜欢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思想澎湃的德国。

他们不喜欢高斯、黎曼、伦琴、开普勒、莱布尼茨的,智慧云集的德国。

他们不喜欢贝多芬、巴赫、瓦格纳、门德尔松、勃拉姆斯、舒曼、海涅、歌德的,音乐与诗歌的德国。

他们不喜欢马丁路德、闵采尔、台尔曼、卢森堡、李卜克内西的,为真理、解放、正义而战的德国。

他们单单喜欢那个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的,血腥、肮脏、反人类的纳粹德国,居然还自以为德国因这一段历史而伟大!

他们崇拜着反万字旗的德国,对战后的德国充满鄙视。殊不知战后的两德国旗——黑红金旗帜正是诞生于农民战争之中,承载着真正的德意志精神的。然而有些人喜爱的宣传的都是美好事物的反面。然而这些反面不过是几百年历史中短短不到十页的篇章罢了,是世界人民都唾弃的历史了,它根本不配代表德国。


喜爱纳粹的人不配夸赞德国。

他们吹嘘道:纳粹的科学技术和严谨的工程举世无双!然而正是希特勒导致了德国科学的衰落。正是他的纲领,把一大批科学家赶到美国,让历史悠久的洪堡、哥廷根全都沦为空壳,甚至不如加拿大和澳洲的学校。

他们吹嘘道:纳粹的军装、仪式、军人精神举世无双!然而这些不过是普鲁士军事文化的延续,和纳粹没有任何关系。这些风貌从德意志帝国到国家人民军,我们都可以见到。但在这些人的嘴里却变成了纳粹独有。

他们被全民皆兵的民族梦幻陶醉,唱着所谓的《闪电部队在前进》(甚至连真正的纳粹军歌都没有听过),却未曾听闻《起来战斗》和《荒原战士》,不知道德国共产党员始终战斗在西班牙,战斗在集中营,战斗在苏军的阵线中。民主德国的领导人和将军们,都是从最黑暗的时代和最血腥的战斗中一路走来的。

德国,德国,是如何被这些东西代表了?如何被这样解构了?是如何被这样扭曲了?

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了解和热爱——德国在数百年历史中历经沧桑,缔造辉煌,岂是你纳粹一家的抹黑和污点就能掩盖的?我们大多数人,还将继续去向德国学习。

我们心中永远铭记的是无数思想飞扬的头脑,是无数美好的诗歌与旋律,是无数自由与解放的热血。我们牢记马克思的启迪,哼唱贝多芬的旋律,哀悼卢森堡的牺牲,不会忘记黑红金的涵义。我们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然后去实践,去战斗,去热爱我们的生活。

德国是伟大而美好的。正如翻过那最肮脏卑劣的一页,就是废墟上崛起的柏林。但谁想给那耻辱柱上的一页赋予伟大的意义,那他最应当尝尝斯塔西的铁拳,那他最应当戴上德国警察的手铐。

我们永远要消灭法西斯。



—————————————————————

user avatar

非常讽刺的是,在中国最有人气的希特拉主义即使从德国右翼意识形态理论史来看,也是最缺乏理论基础,最野蛮落后,最低效的一种。

赫斯的老师,Lebensraum的发明者豪斯霍弗是这样评价希特拉的: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德国右翼的反希特拉主义运动是非常激烈的。其激烈程度绝不比德国泛左翼和中间翼更弱。

保守主义革命运动,或者说德国保守主义最正宗的后继者的相当一部分代表人物都对希特拉主义表示批判。

《普鲁士的精神与社会主义(Preußentum und Sozialismus)》的作者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对希特拉的反犹主义也表示唾弃:

在一个缺乏能力的家伙的反犹主义背后隐藏的是多么极端的嫉贤妒能!如果一个人宁可摧毁产业和学术也不想看到犹太人跻身于其中,那他就是一个空想家,一个民族的危害。愚蠢透顶。
——斯宾格勒的私人文件
在十年内,德意志帝国就会不复存在!
——1936年春,临终前的斯宾格勒给汉斯·弗兰克的信

而德国民族布尔什维主义的宗师恩斯特·尼基斯则公开地斥责希特拉缺乏社会主义,这将导致其政权缺乏竞争力、效率和民众的支持,尤其是比起苏联来说——作为“学习俄国计划经济协会(ARPLAN)”成员,1932年,尼基斯访问了苏联。可悲的是,乌里扬诺夫和朱加什维利的五年计划正是学习了德二技术官僚拉特瑙的经验,然而这种在异国得到成功的理论却在故土被愚蠢地抛弃了。也正是在1932年,尼基斯写下了一部反NSDAP的作品《希特拉——德意志民族的灾难(Hitler - ein deutsches Verhängnis)》。

值得一提的是,尼基斯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格雷果·施特拉塞,一个叫奥托·施特拉塞

这样的反希特拉右翼还有很多。

恩斯特·荣格尔(Ernst Jünger)为了反对NSDAP的“血缘与土地”政策,在1927和1933年两度拒绝了NSDAP的Reichstag议席,在德三治下他的家被盖世太保多次查抄。

托马斯·曼(Thomas Mann)流亡海外,甚至在BBC上向德国人号召反希特拉斗争。

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在1934年前短暂地支持了希特拉,但在希特拉开始迫害路德宗,鼓吹雅利安理论后,尼莫拉也走向了希特拉的对立面,并被投入了集中营,在战后写下了我们熟知的那段话。

但真正做出了最为壮烈行动的是保守主义革命运动在军队中的学生们,比如克劳斯·冯·斯陶芬伯格。他们蛰伏了下去,直到1944年7月20日,他们做出了最为英勇的反击,尝试在最后关头之前拯救这个国家——即使这将给他们带来的是叛国者的污名

Fritz Stern高度评价了7-20行动。正如他所说的那样:

“(这次行动)是对保守主义革命运动纯真的精神品质的致敬。‘第三帝国’黑暗的现实把行动者们推到了它的对立面,这个过程有时是无声的,但更多时候却是代价惨痛的。在1944年7月,在反对希特拉的最终政变之中,一小批前保守主义革命运动成员们不惜生命的代价,以牺牲自我的方式,为他们最初事业的纯真理想而殉难。”

如果有必要,这些先行者将是我的榜样。如果我们真诚的理想和信仰将成为堕落者、背叛者和野心家的工具,那就让我们,最后的政治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来捍卫它吧!

user avatar

我有个同事,按照新加坡的人种分类法是“欧亚人”。名字取得很特别,叫马里奥。胖成球,从远处的确像超级马里奥。

马里奥的祖母是新加坡马来人,祖父是德国人。

元首要打仗了,就把他祖父从东南亚召回了德国。

过一段时间,消息传过来,马里奥的祖父为第三帝国捐了躯。

马里奥的祖母往后整个余生都在骂德国人,“stupid”。

不知道这个“stupid”骂得是不是元首。我看不像,元首手伸那么长,把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小汉斯抓去参加侵略战争,怎么看都是很精明的。

所以老奶奶骂的就是有家有室,还爱国心爆棚,跑回欧洲为国服役的德国小哥了。

的确挺蠢。

回到问题,很多人看到二战德国的制服和军乐,战绩和威风就被鼓动了,但隔了半个世界,很难感受到造成的人间悲剧。对于为帝国付出一切却一无所得的人,没有代入感。

(我是由另一个新加坡家庭的故事联想到此的:zhihu.com/question/2267

user avatar

找了那么多“德粉”群,就么的一个知道君特格拉斯(一个例子)

所谓的德粉没有人关心德国其他时段历史,所以我建议题目改为

“为什么有那么多申必人喜欢德三?”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青岛人,首先对于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岛下水管道排水系统来说一下,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青岛曾经被德国侵占过很长一段时间,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掠夺什么的,德国人在青岛留下的痕迹对青岛人来说 受益很长很深。就拿下水道排水系统来说,青岛的下水道 可以自由地跑吉普,跑汽车啥的没有问题。其实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要建城,先建地下排水等一些列工程,这是最主要的,这次北京被淹就是例子,第一,北京周围没有河没有海。第二哪,那就是认为的排水问题啊。而且在德国刚刚侵占青岛的时候,就对青岛的城市规划做出了很明确有理的部署,现在青岛各区都有明确的分工,就拿四方区和李沧区来说,青岛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现在已经转去黄岛)主要集中于此,所以青岛之前比较有名的老工业区,象青岛葡萄酒厂,国棉五厂、三厂很多都集中于此(不一一细数),而且工厂周围 都有相配套的宿舍 公寓 房子的格局也很不错。而且现在青岛的很多有特色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德国人留下来的,比如栈桥,还有红瓦绿树,其中红瓦就是指德国人在沿海一线建造的观海小别墅,到现在为止那些房子都很好住,很有欧洲特色。


回复楼上关于青岛下水系统的评论

我也是青岛人,麻烦楼主不要人云亦云。100多年前的下水道现在还能用?即使有的话这不需要我们市政部门的维修养护?而且德占时期青岛市的范围才多大楼主知道吗?现在的东海路,香港中路当时都是郊区。诚然德国人对我们青岛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关德国人的这些个“神话故事”实在是太经不起推敲了。至于你写的青岛无内涝,那是因为青岛市政每年在排水管道上投入巨额资金,而且青岛本身靠海,又是丘陵地形。本来不想评论,但是你用“作为一个青岛人”开头,同样是青岛人的我就不得不评论了。

user avatar

大家知道我们从小就喜欢开脑洞,而德国人的脑洞就开得很有个性

挂个脑洞患者。

一战德国没败?原来德国人民不知道德国没战败所以发动起义?原来基尔港的水兵认为他们还可以出海一战?原来反扑一把就被协约国逆推打成狗,从前线到后方食物都供给不上再拖个把月就得吃人了还叫没败?最后原来签署了一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让军队调转枪口镇压自己人民的叫“很照顾老百姓感受”?德国人也许脸皮厚点,但我觉得还没有厚到某些德棍这般厚颜无耻的程度。

WHAT?原来一战和二战是全世界在跟火星人打?我们学了假的历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