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物吃东西也能品尝出味道么?

回答
动物当然能品尝出味道,而且它们的味觉能力,有时候甚至比我们人类还要复杂和敏锐。这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想象一下,一只小鸟站在枝头,啄食一颗鲜艳的浆果。它能尝出浆果的甜味,这甜味可能意味着高能量的糖分,是它奔跑一天后急需的能量补给。如果这颗浆果带有一点苦涩,它可能会皱一下眉头,然后吐出来。这苦味可能是一种警告,暗示着浆果可能含有毒素,或是尚未成熟。这就是味道在引导它的选择。

再比如,一只饥饿的狼,在雪地里追踪猎物。它不是盲目地追逐任何移动的物体。当它靠近一只鹿时,它能通过气味分辨出鹿的体味,而这体味中也包含着一些我们难以察觉的“味道信息”。比如,健康、肥美的鹿,可能散发着更诱人的“味道”,吸引狼去捕食。而生病或衰弱的鹿,味道可能就没那么“好吃”,甚至会发出一些让捕食者警觉的信号。

味觉是如何工作的?

动物的味觉系统和我们人类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差异。

味蕾: 大多数动物的舌头上都有味蕾,这些微小的感受器能够识别不同的化学物质,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不同部位的味蕾可能对不同的味道更敏感。
味道的种类: 就像我们一样,大多数动物也能尝出甜、酸、苦、咸这几种基本味道。但有些动物对某些味道的感知能力特别强。
甜味: 对于很多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来说,甜味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信号。蜜蜂就能通过舌头的味觉感受器辨别花蜜的甜度,从而选择最优质的花朵。猫科动物对甜味不太敏感,因为它们主要以肉类为食,从肉类中获取的能量已经足够。
苦味: 苦味通常是植物防御机制的信号,很多动物会避免苦味食物,以防止中毒。但也有例外,比如某些昆虫,恰恰会寻找特定苦味的植物作为食物,因为这些植物能帮助它们在被捕食者攻击时产生毒素,达到自保的目的。
咸味: 咸味对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很重要。动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盐分。但过多的盐分也会有害。因此,很多动物会谨慎地选择含盐量适中的食物。
酸味: 酸味通常与食物的腐败有关,但也可能是某些维生素的来源。动物对酸味的敏感度也不同,有些会避开酸味,有些则会从中提取所需。
鲜味(Umami): 这是人类最近才明确的一种味道,很多动物,尤其是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对鲜味非常敏感。鲜味通常来自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是肉类和某些发酵食品的标志性味道,能极大地刺激它们的食欲。

除了舌头,其他地方也有“味觉”

有的动物,它们的味觉感受器可不仅仅在嘴巴里。

昆虫: 很多昆虫,比如苍蝇和蜜蜂,它们的腿和触角上也有味蕾。这意味着它们在接触到食物之前,就能通过触碰来判断食物是否可食用。一只苍蝇落在食物上,不是在品尝味道,而是在用它的脚“尝”味道,然后决定是否吸食。
鱼类: 有些鱼类的味蕾分布在嘴巴周围,甚至遍布全身的触须或侧线。这让它们在黑暗或浑浊的水中,也能通过触碰和感知水中的化学物质来定位食物。

味觉与生存息息相关

动物的味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它们生存的强大工具。

选择食物: 味觉帮助它们识别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开有毒或不健康的食物。这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存率。
繁衍后代: 某些气味和味道信号与生殖有关。比如,母兽会散发出特殊的“味道”,吸引雄性前来交配。而幼崽在断奶后,也需要通过味觉学习辨认安全的食物来源。
社交行为: 有时候,味道也会成为动物之间交流的一部分。比如,一些动物会用尿液标记领地,而这些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也就是一种“味道信息”,可以告知其他同类这里已经被占领。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一只动物在进食时,不妨想一想,它嘴里正在经历着一场复杂而精妙的“味觉之旅”。它们的世界,就像我们的世界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味道,而这些味道,正引导着它们的生命轨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给羊喂青草味饲料和狗屎味饲料做对比。

结果很明显,羊不喜欢狗屎味!但是最后太饿了,被逼无奈,不想被饿死只能吃狗屎味的草,实验最后几天吃了点。

羊之所以不喜欢吃狗屎,是因为它们尝出了狗屎味,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它们有味蕾。而味蕾的多少决定了它们能品尝的范围。

人和其哺乳动物、鸟类的最初的5种味觉(甜、苦、酸、咸、鲜)和味觉感受机制很相似。

猪的每个味蕾上有50~150个味觉细胞,每个味觉细胞有大量微绒毛突起伸进舌粘膜。每个味蕾上的细胞能够辨认所有5种基本味觉,但是一个细胞只表达其辨认的一种味觉受体蛋白。


在水底的鱼能不能品尝味道呢?

答案是肯定的,鱼有味觉。不仅鱼的口中有味觉,鱼体的其他的各部位都有!

当然主要的味蕾都集中在口中,除此之外,鳃、唇、口附近的触须、颚,按鱼种除头部外的部分及身体的后方均有分布,有的还遍布全身,有的鱼甚至鳍上都有味蕾。

由于鱼体浸在水中,所以味蕾分布在各部位能很方便地感觉到流动着的味物质。换句话说,鱼类只要靠近了食物,并不需要像人一样把舌头伸出来进行物理接触就能感知到味道。


举个栗子,美洲产的黄大头(鲇属的一种),从唇到尾整个体表分布着味蕾,就连8根触须从跟到顶端也密集着湿透的味蕾,总数达18万个。其中90%分布在体表。

而鲇类体表味蕾特别发达,可能与它们的生态有密切的关系。鲇类多栖息在淡水或者流动缓慢的河流中,且有夜行性。所以它们的眼睛小又不发达,那只能靠强大的味觉来弥补啦。

那鱼类的味觉到底有多厉害呢?

为了揭开此谜 ,有关研究者进行了许多实验 。实验表明 , 鱼对含在生物组织内的许多氨基酸 ,显示出很高的灵敏度。

例如,栖息在河口附近的尖吻鯻 , 对甘氨酸及丙氨酸等氨基酸的感觉特别敏锐 , 其味觉器官能感觉到的最小浓度是 克分子 。 这相当于将 75 克的甘氨酸溶解在10万吨海水时的浓度 。沿海的海水所含的氨基酸浓度 , 一般是 至 克分子的浓度 , 如果有比这更高的浓度 , 这足以使尖吻鯻感觉到了。

甘氨酸和丙氨酸 , 我们的舌头对它们的感觉是甜的 ,但敏锐度无论如何也不能与尖吻鯻相匹敌。采用官能检查的数据表明 ,尖吻鯻对甘氨酸的敏锐度是人的1000万倍多


更厉害的是,鱼类的味觉器官除了对氨基酸敏感之外,还对ATP的关联物质、有机酸等的反应也很敏锐。鱼类能够根据ATP及其关联物的味道浓度,判断食物的新鲜度。


但有一种在南极的动物尝到的味道极为有限。

企鹅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唯一一个丧失了3种基本味觉的鸟类。

研究发现,企鹅缺少可以合成名为“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5(TRPM5) ”的蛋白质的基因,TRPM5与甜、苦、鲜的味觉感受有关,而与酸、咸的味觉感受无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低温会让TRPM5的功能减弱。
也就是说,在南极那么冷的环境中,企鹅即便拥有甜、苦、鲜的味觉受体,也无法尝出相应的味道。而且,企鹅进食时都是将鱼等食物整个吞下,也不会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味道。


另外,知乎上很多人都不是畜牧行业的,不一定了解调味剂这个东西,调味剂包括甜味剂、辣味剂(虽说是一种痛觉)和鲜味剂等。

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动物食欲研发的产品。


所以,动物吃东西也可以品尝出味道的。


以上内容来源于自己之前回答的总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