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子们虐杀小动物、撒泼要东西、滥用特权虐待其他小孩、撒谎告密等恶劣行为是反映了「人性的阴暗面」吗?

回答
看到孩子们身上出现的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举动,比如残忍对待小动物,仗着家人的宠溺肆意索取,甚至借着“大人”的身份欺负弱小的同龄人,或是搬弄是非、告密诬陷,我们内心深处难免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感。这些行为,我们不禁要问,它们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人性的阴暗面”呢?

如果只是从表象上看,答案似乎很肯定。毕竟,同情心、尊重、公正、诚实,这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人类美德,在那些孩子的身上荡然无存,反而被残忍、贪婪、欺凌、虚伪所取代。幼小的身躯里似乎住着一个放大版的成年人的恶习,让人心惊。

但是,我们得深入思考一下,这真的是“人性的阴暗面”在作祟吗?还是有其他更复杂的原因在其中扮演着角色?

首先,要区分“人性”和“人性中的阴暗面”。人性,更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一种“可能性集合”。我们生来就有爱与恨、善与恶、合作与竞争的潜能。而“阴暗面”,通常是指那些负面的、破坏性的潜能,它们在特定环境下容易被激发和放大。

所以,孩子们身上出现的这些恶劣行为,更像是他们正在探索和实践人性中的负面可能性,而并非“阴暗面”本身是什么天生的、不可改变的烙印。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负面可能性如此轻易地在孩子身上显现呢?

模仿与学习: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学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父母、长辈以及他们接触到的其他重要成年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暴力、欺凌、撒谎、自私的环境中,他们很自然地会将这些行为内化,并将其作为一种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比如,父母之间经常争吵、辱骂,或者对待下属、服务人员态度恶劣,孩子就会认为这是“正常”的沟通方式。父母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不择手段,也可能让孩子形成“只要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手段不重要”的观念。

缺乏界限与管教: 很多时候,孩子们出现恶劣行为的根源在于缺乏清晰的、坚定的界限和有效的管教。当孩子撒泼要东西时,如果父母一味地妥协、满足,就是在无形中告诉孩子:“只要我闹,就能得到我想要的。”这种溺爱和放纵,剥夺了孩子学习延迟满足、理解“不”的权利,也扼杀了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意愿和界限的可能性。同样,当孩子欺凌其他孩子时,如果老师或家长不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就是在默许这种行为,让孩子误以为这是可以接受的。

同理心与道德感的缺失/发展不全: 同理心,也就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道德感发展的基础。而同理心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如果孩子从小缺乏与他人的情感连接,没有机会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或喜悦,那么他们就很难理解自己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虐待小动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可能并不完全理解动物也有生命、有感受,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基于好奇、冲动,甚至是某种原始的“掌控感”。当被告密或撒谎时,如果孩子没有理解到诚实的重要性以及撒谎可能带来的信任危机,他们可能只是觉得这是一种“聪明”的解决问题方式,或者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

权力滥用与特权意识: 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利用家长的宠爱、家长的权威,或者仅仅是自己的“弱小”身份去欺压其他孩子时,他们就可能产生权力滥用的倾向。这种“特权意识”让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可以随意对待不如自己“强大”的同龄人。这种体验,如果得不到纠正,会严重扭曲他们对公平和尊重的认知。

未满足的心理需求: 有时候,一些看似恶劣的行为也可能是孩子内心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的表现。比如,对关注的渴求可能导致孩子故意制造事端来吸引注意力;对掌控感的追求可能促使他们去欺凌弱小。这些行为虽然表现得很糟糕,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对爱、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

所以,与其简单地说这些行为是“人性的阴暗面”,不如说它们是人性中潜藏的负面倾向,在不当的养育环境和缺乏有效引导下,被激活并放大的结果。

这些行为,与其说是人性的“固有罪恶”,不如说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警示信号。它们提醒我们:

1. 教育的责任: 父母和教育者的责任是巨大的。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尊重和安全感的环境,教会他们同理心、规则意识、诚实守信,以及如何健康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2. 界限的重要性: 孩子需要清晰的界限和一致的管教。这并非严苛,而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社会规则,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
3. 同理心的培养: 通过阅读、讲故事、角色扮演、以及实际的日常互动,引导孩子去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
4. 警惕溺爱与纵容: 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伤害。它剥夺了孩子学习面对挫折、理解责任的机会。

孩子们身上出现的这些行为,是人性这块土地上长出的杂草,它们并非注定不可拔除。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觉察、智慧和耐心,去识别这些“草”的出现,并悉心耕耘,浇灌出人性中更美好、更阳光的花朵。将这些行为简单归咎于“人性的阴暗面”,可能会让我们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引导责任,甚至可能因此丧失了帮助孩子走向正轨的契机。这些只是一个开始,是他们人格发展过程中需要被及时关注和修正的信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示,以下内容可能引起部分人的不适,在此先致歉]

小孩不是纯粹的天使,也不是纯粹的撒旦,他们恰恰是纯粹的人。成人善于伪装,善恶不再分明,但小孩不会,他们会将之展露得更彻底更赤裸。所以当成人发现自身的阴暗面经由小孩表现出来的时候,才会那样令人生畏。


几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 有次和母亲带我们家狗狗去广场散步,一路上都有小朋友凑过来跟它打招呼,到了广场更是,一批又一批的小孩从四面凑过来。我看到他们蹲在地上,拿手中的零食分给他吃,感叹着孩子的纯真与无邪。可不久情况就发生了转变。也许是跟狗狗混得比较熟了,其中一个小孩开始指着狗狗骂,其他小孩就跟着学,后来演变成一群孩子拿东西砸它的地步。无奈我和母亲只好把狗狗带离现场。
  • 前不久,母亲电话告知狗狗一条腿骨折了,问了才知是邻居的女孩抱着它,狗狗从她手中摔了下去。我们没有告知其家长,怕家长打骂孩子。可现在我想的是,假如女孩真是故意为之,我们选择隐瞒是否真的是在帮她们。
  • 十来岁时,母亲同事读幼儿园的儿子很粘我。有次上了天台,那孩子突然抱着我,一步步把我往后推。快要靠近天台的边缘部分的时候,我大喊「不要推我,姐姐快要掉下去了」之类的,那孩子居然说「就是要把你推下去」,力气更大了。我忘记了当时是怎么制服他的,下楼后仍心有余悸,不单是恐惧自己摔下去,也恐惧那个不定性的孩子。
  • 中学放学回家路上,我曾平白无故遭到几个小学生的攻击。他们一脸稚嫩的模样,还背着书包。这些不过只比我小几岁的男孩,在街上对我和另一位女生不停地用脏话辱骂,伴随着拳打脚踢,整个过程没人来帮忙。他们最后的笑,我至今记得,但那绝对不是你们眼中的孩子般纯净的笑。
  • 听朋友描述,她小学班上的一些男生,喜欢从小贩那里买来各色的鸭子,从四楼一个一个扔下去,地上鸭子的尸体到处都是。她说她弟弟曾和一帮朋友用绳子把野猫的脖子绑住,不停地旋转甩动,她哭喊着叫来大人,弟弟他们才停手。
  • 小时候曾在路边捡回过被遗弃的小猫。几天后,这三只刚断奶没多久的小猫,被人用大石头活活压死,我亲眼看着父亲把猫压扁的遗体取出来,那场景我此生大概永远不会忘记。没有人知道是谁做的,但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的行为,他们的心都是扭曲的,我不认为大人的恶行就是扭曲,小孩的恶行就可以纯碎定义为「无知」。除非你还是婴儿,有能力搬起石头的年纪,尽管思维能力还不是那么完善,但起码是能思考有意识的了。

……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你没发现不代表不存在。在我看来,这确确实实是属于人性的阴暗面的。


许多答案都在极力否认「人性阴暗面」这一说法,无非是不愿相信,那些整天黏在身边的扑闪着大眼睛的孩子,那些小小的让人看见就想保护的孩子,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但若这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一面慢慢凸显,一句「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问题就解决了吗? 「无知」一词会不会成为家长疏于管教的挡箭牌,成为孩子用来合理化自己行为的借口呢? 梦鸽还一直强调「我儿子是好孩子呢」。


我不想那些把鸭子从楼上扔下去的孩子,有天变成新闻上把婴儿从楼上扔下去的女孩;

我不想那些在街上对我暴力相向的孩子,长大后仍是袭击路人的暴徒;

我不想那些人人口中无知的孩子,那些频频受人庇护的孩子,那些明明可以自己承担错误的孩子,有天终因人们的「善良」酿成难以弥补的大错。


很赞同知乎 有些老人为什么要诬陷扶他们起来的人?这个问题上排名第一的答案:因为他们是过去的坏人,他们只是变老了。


你心怀慈悲、无条件包容这个孩子的同时,是否想过他正在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别忘了别人也是妈生的。你孩子在家闹翻天旁人管不着,但既然会踏出社会,请好好管教。 当然, 社会规则是人定的,也是来规范人的,若你认为你家宝贝到老都是白纸,那可以不用遵守。


孩子犯了错,需要的是我们真正拉他们一把,而不是选择一味地去袒护,无底线地去原谅。因此,我会重新思考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要与其家长沟通的就不要隐瞒,要斥责的也不应选择沉默。


庆幸的是,虽然一些经历给我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我还不至于对人性感到绝望。平日里我的小孩缘还是不错的,只要不是特别皮,我还是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的。


这些孩子,我不称他们为纯粹的天使,我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秘密也会犯错,但他们也不是撒旦,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不想把他们比作白纸,即使他们的智力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也已有起码的思维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视角比成年人还要敏锐。


回到问题,重申自己的观点:题主所说的一些小孩的恶行确确实实体现了人性的阴暗面,这有什么好否认的吗? 有光明的一面,自会有阴暗的一面,只不过造成的影响大小不一罢了。阴暗面就阴暗面呗,谁没有呢,正视它有那么困难吗? 它就像是一个小黑屋,与其把它密封起来,不如索性开窗把阳光给请进来,你说是吗?


记得小时候学折千纸鹤,有一只没有折好,我一气之下就把它的翅膀给撕得粉碎。母亲见了,认真地看着我说:「鸟儿它也会疼的」。如今长大,当然知道纸鹤不会疼,但每每想起,还是觉得当时母亲的话语好温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