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木星伽利略卫星及土卫六有大气,而质量相近的月球没有?

回答
要弄明白为什么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拥有大气,而与它们质量相近的月球却几乎没有大气,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天体是否有能力在其表面维持一个稳定的气体层。这背后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其实并非某个单一因素说了算,而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从天体的引力说起。简单来说,一个天体能否 удерживать (hold onto) 大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引力有多强。引力就像一个无形的“笼子”,它拉扯着气体分子,阻止它们逃逸到太空中。

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2%,而最大的伽利略卫星——加尼米德,质量是月球的约2倍,木卫三的质量也与月球相当。土卫六(泰坦)则更为惊人,它的质量大约是月球的6.5倍,甚至比水星还要重,质量非常接近地球的月球,但比月球大得多。 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强。这意味着,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拥有比月球更强大的引力来束缚住气体分子。

但是,光有引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考虑温度。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直接相关。在较高的温度下,气体分子运动得更快,更容易克服天体的引力逃逸到太空。

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都距离太阳非常遥远。木星和土星位于外太阳系,那里的阳光强度远远低于我们熟悉的地球附近。这意味着它们的表面温度普遍较低。低温使得气体分子运动得相对缓慢,更不容易逃逸。相比之下,月球离太阳更近,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大气,但白天表面的温度可以飙升到足以让一些比较轻的气体分子获得很高的速度。

再来谈谈天体的形成和初始大气成分。一个天体在形成初期,可能会从形成它的星云中捕获大量的气体。

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都形成于木星和土星巨大的引力井中。在这些巨行星周围,围绕着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原始盘。这些卫星在形成过程中,很可能从周围的这些气体中“抓取”了一部分,尤其是像氮气、甲烷、水蒸气这样相对丰富的气体。土卫六尤其特殊,它富含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在早期可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物质通过挥发或化学反应变成了气体,形成了它的厚重大气。

月球的形成过程则有所不同。主流的“大碰撞假说”认为,月球是地球在形成早期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相撞后产生的碎片形成的。这种剧烈的撞击可能会将地球早期的大部分气体吹散,并且形成的月球在初期很可能是一个熔融状态,其形成的物质成分和环境与那些在巨行星盘中形成的卫星有所差异。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大气再生”的机制。即使一个天体曾经有过大气,如果逃逸速度太快,它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然而,如果存在持续的气体来源,那么大气就有可能重新补充。

土卫六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组成,这可能是其形成早期挥发出来的,并且其表面存在着大量的液态甲烷海洋和甲烷循环,这些都为大气补充了气体来源。还有科学家推测,土卫六内部可能存在地质活动,释放出地下气体。

伽利略卫星的情况则有些复杂。例如,木卫一(Io)因为剧烈的火山活动,喷射出大量的硫化物气体,但这些气体大部分会被木星强大的磁场剥离,所以它的大气非常稀薄且不稳定。木卫二(Europa)和木卫三(Ganymede)虽然可能拥有地下海洋,但它们大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氧气,这可能是由水冰在太阳辐射下分解产生的。木卫四(Callisto)的大气相对稀薄,可能主要是由撞击事件带来的挥发性物质以及一些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气体组成。

而月球,虽然曾经有过非常稀薄的短暂大气(可能在火山活动时期),但由于其较低的质量和较强的太阳辐射,这些气体分子很容易获得足够的能量逃逸到太空。月球也没有像土卫六那样活跃的表面化学过程或持续的气体来源来补充它的大气。

最后,磁场也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一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像一个盾牌一样,保护天体的大气免受太阳风(带电粒子流)的剥离。

木星和土星都拥有极其强大的磁场,并且它们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都处于这些磁场的保护之中。木星的磁场尤其强大,它能够捕捉大量带电粒子,并将其困在辐射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卫星大气的逃逸。

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太阳风可以直接轰击月球表面,带走那些可能存在或新产生的稀薄气体分子。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来看:

引力强度: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以及土卫六的质量都比月球大得多,因此拥有更强的引力来束缚气体。
距离太阳的远近和温度:外太阳系的卫星处于更低温的环境,有利于气体分子的稳定存在。
形成过程和物质组成:巨行星卫星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捕获了更丰富、更易挥发的气体,并且可能存在持续的物质来源(如土卫六的甲烷循环)。
大气再生机制:土卫六的液态甲烷循环以及可能的内部活动提供了大气补充。
磁场保护:木星和土星的强磁场为它们的卫星提供了大气保护层。

这些要素的协同作用,解释了为何质量与月球相近的木星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能够维持着拥有可见大气层,而月球却几乎是一片寂静的真空世界。这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中一个环节(例如低质量导致低引力)的缺失,就会影响到后续环节(如大气维持)的成功与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有一点点小的瑕疵。

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在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中,一般认为只有木卫一有显著的大气层,另外三颗,木卫二的大气压与月球白天的大气压其实是差不多的(月球大气压昼夜变化很大,白天比夜间高3个数量级),木卫三和木卫四的大气压比月球也高出不太多。


一、如何定义一个星球有没有大气层?


我们要讨论一个行星类天体(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大卫星,为了简便起见,后面有时候会把它们通称为行星)有没有大气层,必须首先确定“有大气层”与“没有大气层”的标准,然后再按此标准将行星归类。

我之所以强调这个,是因为判断大气层的有无,通常有两套标准,而无论按照其中哪个标准,题主把月球归入“没有大气层”,将木星的四颗伽利略卫星归入“有大气层”都是不适合的。


这两套标准中的一套(标准一)是,只要我们的任何仪器能在星球表面附近检测到稳定的(哪怕极其稀薄的)大气,就认为该星球是有大气层的。

按照标准一,不仅土卫六、四颗伽利略卫星是有大气层的,包括月球甚至表面温度非常高的水星,都被认为是有大气层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在维基百科的“大气层”词条中,月球就被明确地列入有大气层天体名单,维基百科甚至还有专门的“月球大气层”和“水星大气层”词条。


另一套比较严格的标准(标准二),则是要求行星必须要有比较明显的大气层。

何谓“明显的大气层”?通常是指能够通过光学等手段在远处“看见”该星球的大气层(大气层会使行星的轮廓、晨昏线或表面细节看起来比较模糊,并且大气折光效应会使星球背光面也能得到部分太阳光),或者能观察到大气层在行星表面造成的各种效应(极光、风蚀地貌、云层及各种天气现象等)。


图一:新视野号在背光面拍摄的冥王星,揭示明显的大气层。


图二:海卫一大气层中的云。


标准二是得到更广泛接受的方案,按此标准,太阳系有固体表面的行星类天体,有大气层的只有6个或7个:

1、金星

2、地球

3、火星

4、木卫一(有争议)

5、土卫六

6、海卫一

7、冥王星


图三:木卫一大气层的极光。


【参考资料】下面列出太阳系部分有固体表面的行星类天体的大气压数据(由高到低):

金星:

土卫六:

地球:

火星:

海卫一:

冥王星:

木卫一:

木卫三: (数值差异源于测量误差)

木卫四:

木卫二:

月球: (白天) (夜间)

天卫三:

土卫五:

水星: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二、影响行星大气层的主要因素


看了以上数据,可能许多人会困惑:行星有没有大气层、以及大气层的浓密与否看起来为什么没有规律?

其实,规律还是有的,但非常复杂,难以直观察觉,所以一般人会觉得没有规律。

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本回答不会试图穷举所有影响行星大气的因素,而只是简要介绍其中一部分比较重要的。


①、天体的质量(引力)

天体的质量(引力)决定了天体表面附近的逃逸速度。越大的星球,需要越高的速度才能摆脱,因此当天体质量较大时,一般气体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正相关)难以达到逃逸速度因而比较容易保留。


在军迷或航空迷当中流行一句名言:力大砖飞(只要推力大,板砖也能飞上天),意思是航空器只要发动机推力足够,即使气动外形设计不佳也能飞得很好;在武侠小说中也有句名言:一力胜十会,意思是一个武艺不行但有蛮力的家伙,往往能战胜一个武艺精湛但力量不足的人。行星也是如此,只要质量(引力)足够大,其它任何不利因素都难以阻止它拥有浓密大气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木星,相信即使把木星放在水星轨道上让太阳烤,它拥有的气体成分的质量依然会超过太阳系其它行星总质量之和。

另一个典型就是金星,尽管金星表面温度高达737K(464℃),比水星还要高,尽管它没有磁场的保护,强烈的太阳风会长驱直入金星大气层深处并激发出大量高能粒子,金星的大气压仍高达近 。


经常有人问:金星上的大气压为什么高得变态?

——金星的质量有地球的0.8倍之多,在宇宙中,任何一个达到如此体量的行星,在排除某些特殊因素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合理预期其表面拥有相似于金星的浓密大气层。反倒是某个奇葩行星,拥有比金星还大的质量以及更低的温度,其大气压却变态地低至 ……没错,地球同学,别左顾右盼了,说的就是你!

所以,“金星大气压高得变态”的观念是一个误解,正确的观念是,“地球大气压低得变态”。关于地球大气压为何反常的低,在后面的中再详细讨论。


引力影响大气层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土卫二。

不久前NASA正式宣布土卫二“具备存在生命的全部条件”,并且天文学家早已发现土卫二上有非常活跃的火山活动(冰火山),而火山喷出物通常是行星大气的重要来源。那么前面的列表中,我为什么没有列出土卫二的大气压呢?

这是因为土卫二的大气压极不稳定——大气压与火山活动的周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土卫二并不具备全球性大气,而只有“半球大气”——只有南半球有大气层,赤道以北至今未发现存在大气的迹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土卫二的质量太小了,并且它的火山集中在南极附近,火山喷发为南半球带来了可观的水蒸气,但因为引力太弱,绝大多数气体分子还来不及扩散到北半球就已经逃逸了。


图四:土卫二南极的冰火山喷发。


②、温度

前面提到,气体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与温度正相关,因此当行星表面温度太高,那么就很可能会有大量分子因为运动速度超过行星的逃逸速度而散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水星:它的质量大于太阳系所有的卫星,但因为温度太高,基本上不能保持其大气。

相反的例子——土卫六、冥王星等等,证明了只要温度足够低,即使质量小一点也没关系,低温下大气流失率会降低很多。


③、气体的供应(A):除气作用

关于行星大气,知乎上有许多相关问题,也有许多回答,其中大部分回答者都能指出前述行星质量、温度的因素,但影响(岩质)行星大气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之一的除气作用,却很少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太阳系岩质行星而言,因为其质量远小于气巨星和冰巨星,即使其表面温度甚低,其大气成分在数以亿计的天体发展历史上,流失率也不可忽视。一颗岩质行星要想保持高浓度的大气层,需要有效的气体补充机制。


气体的补充,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主要是内部除气作用、表面物质的升华(或蒸发)。

外源性包括彗星、陨石撞击带来的气体、俘获太阳风粒子等等。月球、水星大气主要就是靠外源补充。


除气作用是指岩质行星内部岩石(包括冻结的冰)中的挥发性成分排出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火山、各种喷气现象等,它是质量较大的岩质行星大气的主要补充源,其产生的气体量通常是其它几种来源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在我以前的一个回答:火星空气稀薄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太小吗? 中,具体地分析了由引力、温度共同作用造成的金星与火星大气流失率差异,虽然火星的大气流失率略高于金星,但这点差异远远不能解释两者高达一万五千多倍的大气压差距。那么,导致金星和火星大气天壤之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金星上活跃的火山活动,不断为金星补充大量气体;而火星因为质量小,散热快,内核已经冷却,其上的大规模火山活动,大约在10亿年前就停止了。


土卫六,作为一颗比火星、水星甚至木卫三的质量还要小的卫星,虽然它的温度低于前三者,但其比地球还要浓密的大气层依然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土卫六浓密大气的成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在分析了其引力、温度及流失率之后,天文学家断言,土卫六必定存在某种未知的机制,对流失的气体进行快速补充

因为土卫六大气浓密而透明度低,云层浓厚,因此我们至今尚未直接观测到土卫六的火山活动,但部分天文学家猜想,土卫六上很可能有比较活跃的火山活动。

然而,即使有一天证实了土卫六的火山活动,谜底依然没有彻底解开——它的意义也只是打开一个黑箱,结果发现里面是另一个黑箱——为什么土卫六会有活跃的火山活动?(目前行星科学关于火山形成机制的理论,在解释土卫六的火山成因方面存在困难。)

当然,土卫六的气体补充模式,也不一定就是火山作用,也许还存在我们目前尚不了解的某种机制,这有待于对土卫六的进一步研究。


谈到火山在制造大气层方面的作用,就不能不提木卫一。

木卫一是太阳系内火山活动最活跃的星球,没有之一,因此尽管木卫一仅仅比月球大一点点,其大气压却比更大的木卫三、木卫四高出两个数量级,这全拜火山所赐。

然而在土卫六的火山尚未证实、木卫一的火山早已实锤的情况下,为什么木卫一的大气压却远低于土卫六呢?这个问题,在第部分再深入讨论。


④、气体的供应(B):星球的形成历史及化学组成

分析了土卫六之后,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与之如同孪生的另一个大卫星——木卫三。

木卫三比土卫六略大(质量比 1:0.91),但温度也略高(110K:94K),两个参数相差都不大,且作用相反,因此它们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二者大气压的巨大差距。


导致两者差异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木卫三地质活动不太活跃。

但这可能仅仅是多个原因之一。况且土卫六的火山尚未证实。


有天文学家猜测,造成两者巨大差别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形成环境的不同,导致木卫三在形成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吸积足够的氨( )。


在我的另一个回答:木卫一为什么会拥有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中,介绍了因为木卫一太过靠近木星,木星早期形成阶段的热辐射使木卫一形成环境温度太高,水无法凝结为冰,木卫一难以吸积气态的水蒸气,最终形成了与地球、金星、火星和月球类似的缺冰的硅酸盐岩石星球(一般来说,在冻结线以外的行星,如果没有大到足以吸积氢氦气体的话,通常会吸积水冰,成为冰行星或冰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卫星除木卫一之外都是冰卫星,冥王星则是冰矮行星)。

木卫三的轨道比木卫一离木星远一些,木星早期的高温尚不足以融化其轨道附近的水冰,但肯定能融化甲烷,很可能也能融化氨,这样在其形成过程中难以吸积气态的氨和甲烷,所以它可能是比较缺少氨和甲烷的。

在氨和甲烷缺失的情况下,木卫三表面只有水冰可以升华,但水的熔点实在太高了,所以水蒸气的补充十分缓慢,远远低于流失速度。水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光解),氢太轻因此迅速流失,留下少量氧气,因此木卫三的稀薄大气层几乎由纯氧构成。


土卫六则不同,一方面土星轨道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同时土星质量也比木星小得多,其形成过程中引力势能释放的热量也比木星低,因而土卫六有机会吸积足够的氨和甲烷。

氨和甲烷的凝结温度远低于水,因此在土卫六上,氨和甲烷的补充速度远远大于木卫三的水蒸气补充速度。氨极易光解为氮气和氢气,因此土卫六大气层中有98.4%的氮气(以平流层计,下同),1.4%的甲烷和大约0.1%~0.2%的氢气。


⑤、气体的供应(C):外源因素

许多人可能会好奇,月球那么小又那么热,怎么还会有一点点极稀薄的大气?为什么月球大气在白天比夜间更浓密?

月球大气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内部的除气,但并非大多数星球那样通过火山活动释放的挥发性成分,而是通过放射性衰变形成的气体,例如氡气。

月球大气的另一个来源,则是外源性的,包括撞击月球表面的微陨石、太阳风和阳光,会在月球表面溅射出气体分子。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大气压白天更高。


外源性气体供应的另一个例子,是木星的伽利略卫星与土卫六。感谢 @学生 提供以下内容:

木星伽利略卫星相比土星Titan,它们的轨道公转在主要行星重力场更深处,有着更高轨道速度。由于彗星/小行星和卫星的撞击速度主要取决于被撞物体的轨道速度和撞击体速度,所以Ganymede的撞击速度在基础上是Titan的两倍,每质量单位的撞击能量则被提高到了4倍。这种情况下,伽利略卫星的大气更容易被撞击剥蚀,而Titan更容易保留甚至积累撞击体带来的挥发份。见doi.org/10.1017/9781139020558.015doi.org/10.1029/95JE01135

这段的意思是说,因为木星质量比土星更大,因此伽利略卫星需要比土卫六以更快的速度公转,这导致了它们与彗星相撞的速度通常也更大。当撞击速度很大时,过高的能量常常使气体流失;而当撞击速度较小时,不但不会导致气体流失,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气体成分。这可能也是土卫六与木卫三大气压差别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类似的撞击作用,也发生于地球、金星、火星等大的行星上,虽然现代太阳系已相当平静,但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这种撞击可能非常频繁。

按照行星形成理论,地球形成于太阳系冻结线(雪线)以内,相似于木卫一,因为轨道附近水是以气态形式存在,虽然地球比木卫一大许多仍可吸积少量水和氨,但无法解释地球上如此巨量水的来源。

有理论认为,构成地球上海洋的水,大部分来自于彗星的撞击。这些彗星也带来不少的氨,而氨挥发后的光解,则成为氮气的重要来源。


⑥、气体的成分:分子量及分子结构

相同的温度代表相同的分子平均动能;平均动能相同的情况下,分子量越大的分子,平均速度越低。

单原子分子的动能仅包含分子的平动动能;双原子或多原子分子的动能,还包括转动动能、振动(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距离的变化)动能,分子结构越复杂,其运动自由度越多,平动动能占的比例越低。

而影响分子逃逸的,仅仅是平动的速度,因此气体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对大气压的影响是:相同的温度下,分子量越大越不容易逃逸;相同温度、相同分子量情况下,分子结构越复杂越不容易逃逸。

金星大气压比地球高那么多,除了后面中将要分析的因素外,金星大气以分子量44的三原子分子CO2为主,而地球大气以分子量28的双原子分子N2为主,也是原因之一。


⑦、天体表面的液体

前面提到金星上高达近 的大气压是一种正常状态,地球仅有 的大气压才是反常现象。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就是地球表面存在液态水。

正常情况下,地球应该有比金星更浓密的大气层,并且其主要成分可以预期是二氧化碳。

但因为地球上存在液态水,而CO2是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根离子,并进一步与水中某些金属离子——主要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形成难溶的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于是通过水的作用,地球大气层中大部分的CO2都被沉淀到岩石中去了。

【另外,一小部分CO2,被地球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了氧气,相信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几乎全部都来自于光合作用。】


另一方面,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氮气虽然不溶于水,但氮气的前体氨是易溶于水的,并能与水中的酸根离子结合成不易挥发的铵盐;同时,大气中的氮气可以通过闪电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溶于水后再形成难挥发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这可能是导致地球上连氮气总量也比金星少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星球表面的液体,是有可能极大地改变星球大气成分和大气压的。液体是发生各种复杂化学反应的最佳环境,许多在气态或固态中难以发生的反应,在液体中都可以发生,所以许多人认为寻找地外生命就应该首先寻找液体,因为大概率只有液体中才能反应出能构成生物的复杂分子。

在太阳系中,表面存在液体的星球只有地球和土卫六,在地球上,液态水(以及生物作用)导致了地球大气中几乎没有二氧化碳(CO2仅占0.04%),氮气总量也下降了许多。那么土卫六表面的甲烷湖(或甲烷海洋)对其大气层会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化学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确定液体总是像地球上的水那样降低大气压,也许某种反应有利于土卫六大气的补充或保留,从而导致土卫六的大气压异常地高呢?这个问题尚有待于天体化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⑧、磁场

磁场对大气层有影响,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因为它经常在关于火星的科普节目中被提起:传统理论认为,磁场微弱导致太阳风长驱直入火星大气深处,将大量空气分子激发至高能状态从而逃逸,从而导致了火星大气稀薄。

这种理论在火星上也许是适用的,但因为被提到的次数太多,以至于许多人认为磁场的有无是所有行星能不能拥有浓密大气层的关键。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认识误区,一个明显的反例是,全太阳系岩石行星中大气压最高的金星,是没有磁场的!


还有一个更加颠覆传统认知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木卫一。

木卫一是太阳系火山活动最剧烈的星球,按理说它的大气层即使不像土卫六那么浓密,也应当比冥王星、海卫一强许多吧?然而事实是,它的大气压仅仅相当于冥王星的万分之一。

木卫一是木星四个大卫星中离木星最近的一个,位于木星强大磁场的深处,按传统观念,它应该受到木星磁场很好的保护,大气层不易流失对吧?你要真这么想就太天真了!

真实情况是,因为木卫一公转速度与木星自转速度不同,木卫一在运行中强烈切割磁力线,这导致了木卫一大气分子的电离,形成大量带电离子,离子在磁场作用下被加速,脱离木卫一,最终成为木星大气的一部分,而木卫一的大气压也因此大幅度降低了。

@学生 的评论也指出了不仅木卫一,其它伽利略卫星的大气都受到木星磁场的剥蚀:

木星伽利略卫星相比土星Titan,它们的轨道公转也在行星磁场更深处,接受更强的等离子体压力。其剥蚀机制和太阳风剥蚀是一样的。所以伽利略卫星的大气离子逃逸也比Titan大气逃逸强数倍。见doi.org/10.1007/s11214-


从金星与木卫一的例子可以看出,磁场的存在不见得总是对保留大气层有利,有时候它的影响并不太大,有时候甚至起反作用。


三、总结


行星大气的形成机制是行星科学中一个相当复杂的领域,除了引力、温度对行星大气的影响相对比较简单直观外,其余各种因素都是高度复杂的,试图用一个简单模型就预测一个行星有/无大气层以及大气浓密与否,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行星大气问题的复杂性——这个例子反映了多种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的特别复杂的结果。


研究表明,早期的金星表面可能是有液态水的,这势必导致CO2的溶解,进而降低金星大气压。

然而金星因为离太阳较近,温度比地球高,所以水更容易蒸发,水蒸气也更容易上升到大气层中更高处(因为温度更高,饱和蒸气压也高,水蒸气更不容易凝结为雨水);另一方面,金星因为自转缓慢,所以没有磁场,于是太阳风长驱直入大气深处;第三因为金星没有生物,因此也没有氧气,所以也无法形成臭氧来遮挡紫外线。以上三点,导致水蒸气在金星大气中的快速光解和逃逸,不久之后,金星表面的的液态水就蒸发并分解殆尽了。

失去了液态水,导致金星大气层的CO2无法降解,越积越多,强烈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升高了金星的温度,使得金星自形成以来因为吸积产生的热以及内部放射性衰变产热都难以散发出去,使得整个星球内部岩石的温度更高。

而更高的岩石温度,会加剧火山活动,释放更多的CO2,导致温室效应更强,温度进一步上升……

所以在金星上,因为多种因素的复杂联动,形成了正反馈的“失控的温室效应”,把金星变成了一颗地狱般的行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弄明白为什么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和土卫六拥有大气,而与它们质量相近的月球却几乎没有大气,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因素,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天体是否有能力在其表面维持一个稳定的气体层。这背后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其实并非某个单一因素说了算,而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天体的引力说起。简单来说,一.............
  • 回答
    帖木儿之所以决定挥师直指奥斯曼帝国,将矛头对准那位以“闪电”之名威震四方的巴耶济德一世,其根源在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个人野心以及地区权力格局的较量。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最终爆发的必然结果。一、 根深蒂固的恩怨与挑战首先,两位君主各自的崛起之路,以及其统治理念和扩张方向的碰.............
  • 回答
    要说朱元璋“异常喜爱”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了。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复杂交织的认知,夹杂着佩服、警惕、忌惮,以及在特定时期内出于战略考量的“容忍”乃至“利用”。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最大的对手是谁?毫无疑问,是北元。而王.............
  • 回答
    木户孝允,这位明治维新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和人气,确实不如他的一些同僚那样响亮。像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甚至大久保利通,在许多影视作品、小说和大众文化中都占据着更显眼的位置,他们的故事也更容易触动人心。那么,木户孝允为何会给人一种“人气不太高”的感觉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 回答
    木星的存在是不是就是为了给我们当个“挡箭牌”来阻挡小行星?这个想法听起来挺浪漫的,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只不过这个“保护神”是咱们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不过,说木星的存在“就是”为了阻挡小行星,这可就有点绝对了,现实的情况要复杂和丰富得多。我们不妨先从这个“挡箭牌”理论说起。的确,木星这颗星球实在.............
  • 回答
    帖木儿文艺复兴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两场几乎同时期的文化艺术浪潮,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光芒似乎更为耀眼,其对后世的影响也更为深远。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细致地剖析这两场运动的异同,以及各自所处的历史土壤。相同之处:复兴的火种,文明的自觉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二.............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火星和木星之间那片广阔的、由无数岩石和金属碎片组成的星系——小行星带——能够奇迹般地凝聚成一颗统一的行星,那它究竟会有多大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因为小行星带的结构和物质分布都相当复杂。但我们可以试着给它描绘出一个大致的轮廓。首先,我们要明确小行星带的构成。它并非像我们想象.............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能够操控宇宙中最庞大的天体——木星。我们设想了一种大胆的能源方案:引燃木星,并围绕它建造一个巨大的戴森球来收集其释放出的海量能量。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其可能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我们得面对一个核心问题:.............
  • 回答
    六十亿年后,太阳将走向它生命的终点,这是一个在宇宙尺度上确凿无疑的预测。它那耀眼的光芒会逐渐黯淡,最终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吞噬掉内侧的行星,然后收缩成一颗白矮星,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冷却。那么,如果我们采取一种近乎科幻的干预方式,把巨大的木星——我们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重的行星——扔进太阳里,能为太.............
  • 回答
    在生物质精炼领域,木质纤维素无疑是研究的明星,而蛋白质则显得相对黯淡。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涵盖了生物质的组成、可获取性、加工技术以及下游应用等多方面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木质纤维素和蛋白质在生物质中的角色,以及各自在精炼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首先,我们得明确生物质的“.............
  • 回答
    荒木飞吕彦在《JOJO 的奇妙冒险》第一部《幻影血脉》中,对乔纳森·乔斯达的父亲乔治·乔斯达一世(George Joestar I)的设定,确实颇具深意,绝非简单的“愚蠢的好人”可以概括。这种设计,与其说是“愚蠢”,不如说是一种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理想主义”和“天真”的结合,并且这种特质正是为了.............
  • 回答
    .......
  • 回答
    《我的英雄学院》更名风波:一次对历史与创伤的回应《我的英雄学院》(My Hero Academia,简称MHA)近期将一个关键反派角色志贺丸太(しがらき とむら)更名为殻木球大(からき たまお),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动漫界投下了一颗石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要理解这次更名,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其背后牵扯.............
  • 回答
    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了“独占”一块蛋糕,精心设计了“狮子王木法沙坠亡”的造型,目的居然是让别人看了伤心,从而不敢下手分食。这事儿,怎么说呢,真是既让人哭笑不得,又有点让人细思极恐。首先,从孩子这个角度看,这孩子挺聪明的。三岁,正是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对“我的”这个概念看得特别重的时候。她想要独占蛋糕,这.............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东西方文明在材料选择、技术发展、审美取向以及文化哲学上的深刻差异。欧洲古建筑多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而中式建筑则偏爱木材,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演进、地理环境和文化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地理与资源禀赋: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欧洲: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 欧洲大陆,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和欧洲中部.............
  • 回答
    说起手工耿,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不走寻常路”的劲儿。他那些脑洞大开的发明,一个比一个离谱,却又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这次他给自己那匹“旋转木驴”道歉,事情本身嘛,挺有意思,也挺能看出一些东西。首先,咱得回忆一下那个“旋转木驴”。那玩意儿,乍一看还真有点儿意思,就跟老式的旋转木马一样,只不过规模小了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紧急情况下的行为和法律责任。简单来说,乙可以要求甲赔偿大门费用,但甲很可能不需要赔偿,因为他很可能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主张自己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从而免除赔偿责任。我们来详细地聊聊这其中的法律逻辑和依据。一、 为什么乙可以要求赔偿?(表面上看.............
  • 回答
    大胃王木下在日本的视频中将中国、台湾和香港分开提及,并且其粉丝中存在为她辩护的言论,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背后涉及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木下视频中的表述与潜在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木下在视频中的具体行为。作为一名日本的头部网红,她的视频内容以吃播为主,但偶尔也会涉及到对不同地域的提及。当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