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星球大战》有哪些冷知识?

回答
原力之外的秘密: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星球大战》冷知识

提到《星球大战》,我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绝地武士的光剑对决、X翼战斗机在太空中穿梭的壮丽景象,以及那个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旋律。然而,这个横跨半个世纪的庞大宇宙,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趣闻,足以让任何一位粉丝都忍不住惊叹。今天,我们就来拨开星尘,聊聊那些藏在原力之下的有趣“冷知识”。

1. Darth Vader 的呼吸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

达斯·维达那标志性的、粗重的呼吸声,早已成为恐怖与力量的代名词。但你可知道,这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效并非完全是电脑合成的?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导演乔治·卢卡斯在看到演员大卫·普罗斯(David Prowse,扮演维达内装的演员)拍摄过程中的窘迫和缺氧感时,以及当时一些老式潜水设备的呼吸模拟音。

为了达到更具威胁性和压迫感的效果,声音设计师本·伯特(Ben Burtt)在录音棚里反复试验。他使用的主要素材,竟然是采集到的来自一家名为 “OscillOsco” 的老式潜水呼吸器的录音,并对其进行了加速和失真处理。更绝的是,他还将一些动物的呼吸音效,比如熊的低吼和猴子的喘息声也巧妙地融入其中,经过复杂的后期处理,最终塑造出了维达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吸方式。这使得维达的呼吸声,既有机械的沉重,又带着一丝野性的威胁,完美契合了他作为黑暗尊主的形象。

2. R2D2 的声音:一只“会说话”的猫?

与维达沉重的呼吸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可爱又勇敢的R2D2,它的“语言”更是充满了惊喜。R2D2的标志性“哔哔啵啵”声,同样出自声音大师本·伯特之手。但这次,他的灵感来源更加出人意料——竟然是他的家猫。

伯特最初为R2D2的声音设计了多种方案,但都不尽如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自己的猫在发出一些奇怪的咕噜声和叫声,他觉得这些声音既可爱又充满情感,于是便开始尝试录制猫咪的声音。他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对猫咪发出的声音进行处理、加速、变调,并与其他合成音效混合,最终创造出了R2D2独一无二的“语言”。这种将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元素转化为宇宙传奇的角色声音的手法,正是伯特作为声音设计师的独特魅力所在。

3. Han Solo 和 Leia 公主:不只是“心动”那么简单

在《新希望》的早期剧本中,汉·索罗和莱娅公主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花。在最初的设定里,他们俩之间的情感发展更加缓慢,甚至有些疏远。是演员哈里森·福特和凯丽·费雪在拍摄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以及她们对角色的即兴发挥,才让这对欢喜冤家的关系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尤其是在《帝国反击战》中那场经典的“我爱你”、“我知道”的对话,这句台词并非写在剧本里的。据凯丽·费雪回忆,她原本准备了一句更长的告白,但当哈里森·福特说出那句充满傲娇的“我知道”时,她立刻感觉到了角色之间那种微妙的爱意,并即兴回应了“我爱你”。这个经典的瞬间,也成为了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生动地展现了演员对角色情感的深刻理解和精彩演绎。

4. Yoda 的名字来源:一个古老的东方哲学概念

我们那位睿智的绿色小个子大师,尤达(Yoda)的名字,同样有着不寻常的来源。有传言说,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印度梵文词汇“yodh”,意为“战士”。但更确切地说,尤达的名字很可能受到东方哲学和宗教的影响,尤其是佛教中的“禅”(Zen)的理念。

“禅”强调冥想、顿悟、以及一种超越语言的智慧。尤达大师的教诲,如“去做,不要尝试”(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以及他对原力本质的理解,都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他的名字的发音,也与一些东方语言中的“导师”或“智者”的发音有些相似。乔治·卢卡斯本人曾暗示,他从多个文化中汲取灵感,包括日本武士电影和东方哲学。因此,尤达这个名字,很可能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体现,一个蕴含着古老东方智慧的宇宙导师的名字。

5. “Luke, I am your father.”:一句经典的台词,却是“误译”的产物?

这句“露克,我是你的父亲”(Luke, I am your father.)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最具辨识度的台词之一。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句台词在影片中的实际说法,与我们熟知的版本略有不同,而且这个细微的差别,竟然与一次“误译”有关。

在《帝国反击战》中,达斯·维达在与卢克的对峙中说出的台词是:“No, I am your father.”(不,我是你的父亲)。这是在回应卢克质疑他杀死自己父亲的说法。然而,由于影片的早期宣传和流行文化传播过程中,人们习惯性地将“No”省略,加上卢克的名字,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Luke, I am your father.”。

这种“误译”的传播,反而让这句台词更加直接、更具冲击力,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尽管并非原句,但它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叙事张力,却丝毫不减,甚至可以说,成为了《星球大战》最伟大的“误读”之一。

6. Chewbacca 的叫声:一条狗的灵感?

我们那位毛茸茸的伍基人伙伴丘巴卡(Chewbacca),他的标志性吼叫声,也充满了有趣的来源。本·伯特的另一个声音杰作,丘巴卡的叫声主要来自于对各种动物声音的采集和混合,而其中一个主要的灵感来源,竟然是一只名叫“Buster”的圣伯纳犬。

伯特还加入了熊、獾、海象等动物的叫声,并对这些声音进行处理,创造出丘巴卡那种既有力量又充满情感的独特语言。他甚至花了很长时间去模仿和录制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寻找最能代表丘巴卡“伍基人”身份的声音。丘巴卡那种既野性又充满忠诚的叫声,正是这些动物声音巧妙融合的产物,赋予了这个外表凶猛但内心善良的角色,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7. Stormtroopers 的射击“水准”:真的是因为他们是“笨蛋”吗?

在许多观众的印象中,风暴兵(Stormtroopers)似乎总是射不中目标,他们的“精准度”经常成为笑料。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技不如人,而是导演乔治·卢卡斯为了叙事需要而故意设定的。

在《新希望》的初期构思中,风暴兵是帝国强大武力的象征,他们应该令人畏惧。然而,当影片开始拍摄时,卢卡斯发现如果风暴兵总是精准地击中主角,那么电影的悬念和主角的成长将大打折扣。因此,他选择让风暴兵的射击“失准”,这样主角才能有惊无险地逃脱,并继续他们的冒险。这为电影增加了戏剧性,也让观众更容易与主角产生共鸣。当然,后续的许多故事和设定,也为风暴兵射击不准提供了一些“解释”,比如他们的头盔视觉系统有问题,或者他们被命令不要伤及无辜等等,但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创作上的考量。

《星球大战》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原力、英雄和反派的宏大史诗,更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隐藏着无数匠心独运的细节和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这些冷知识,就像散落在星际中的宝石,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欣赏,也让这个宇宙变得更加真实和迷人。下一次你重温《星球大战》时,不妨带着这些小秘密,去感受那个更加丰富的星系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见证历史的冲锋队员TD-110。

在《新的希望》里,C-3PO和R2-D2躲在死星327控制室时,有几名冲锋队员开门走了进来,其中一人的头盔意外“咣当”一声撞到了门的下沿。

按照正史小说《从某种角度来看》(From a Certain Point of View)的设定,这位“撞头君”的编号是TD-110,而且他在电影里的最早出场地不是死星,而是塔图因的莫斯艾斯利:

当时他率领沙漠兵“徒步巡逻队7号”(Foot Patrol 7)拦下了卢克·天行者驾驶的陆行艇,想要检查对方携带的机器人C-3PO和R2-D2。结果欧比-旺·克诺比用原力控心术说出著名台词“这些不是你们要找的机器人”,而TD-110……就把他们一行人放走了。

回到死星上后,TD-110全身疲劳酸痛,却听到警报突然响起,于是只得奉命去搜寻闯入者。他路遇达斯·维德,竟然在心里讽刺地想着“愿原力与你同在”,而维德立刻就回头看向他。

就在这时,塔图因的记忆如洪水般涌入他的思绪,他难以置信地想到自己竟然犯下放走对方的错误,然后——

脑袋“咣当”一声撞到了327控制室的门。

随后他被留下来站岗,却满脑子想着自己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应不应该立刻向上级报告塔图因的事等等。在这种思绪混乱的状态下,他再一次放走了那两个机器人。

结果,他的上级在看到塔图因的任务记录后,把无能的他开除出死星。因此他逃过了死星的爆炸。TD-110从此在无所作为的职务间调动,不再被赋予任何真正的责任。

按照正史小说系列《加入抵抗组织》(Join the Resistance)的设定,TD-110的本名是万滕(Wanten)。由于没参加过什么重大战斗,所以他活过了帝国的灭亡,最后加入第一秩序(First Order),成为一名指挥官。在弑星者基地爆炸前夕,他被抵抗组织的J中队(J-Squadron)撞死在弑星者基地上。

另外,《克隆人的进攻》里,詹戈·费特在进入“奴隶一号”时,头也在门上撞了一下:

乔治·卢卡斯在影片DVD的幕后访谈中承认,他安排这个细节就是为了向《新的希望》里的冲锋队撞头场景致敬,暗示那名撞头的冲锋队员可能是詹戈·费特的克隆人,遗传了“撞头基因”。

不过,目前的《星球大战》新正史显然没有采纳卢卡斯的这个设定。在正史里,TD-110是一个自然人,不是詹戈·费特的克隆人。

2、这位知乎用户在《星球大战》小说、电影和动画片里都有化身。

巴勃罗·伊达尔戈(@Pablo Hidalgo),现任卢卡斯影业品牌传播经理(Brand Communications Manager),卢卡斯影业故事组(Lucasfilm Story Group)成员之一,是《原力觉醒:视觉图典》、《侠盗一号:终极视觉指南》、《最后的绝地:视觉图典》、《游侠索罗:官方指南》等多本《星球大战》正史设定书的作者。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巴勃罗就为西末游戏公司(West End Games)旗下的《星球大战冒险杂志》(Star Wars Adventure Journal)撰写过各类《星球大战》设定文,是早期《星球大战》衍生宇宙资料的主要整理者。为了向巴勃罗致敬,科幻作家A. C. 克里斯平(A. C. Crispin)在她出版于1998年3月的小说《义军黎明》(Rebel Dawn)里,把一位配角人物命名为巴罗勃·戈达尔伊(Palob Godalhi)。这是巴勃罗在《星球大战》宇宙的第一位化身。不过这本小说已经不是正史了。

2000年1月,巴勃罗·伊达尔戈开始直接为卢卡斯影业效力,参与《星球大战》设定书的创作,并担任卢卡斯在线(Lucas Online)的互联网内容管理员(Internet Content Manager)。

在2005年上映的《西斯复仇》中,巴勃罗·伊达尔戈客串了一名群星歌剧院的观众——哈努·戈达尔伊(Janu Godalhi)

这个角色的名字来源于巴勃罗的父亲——胡安·伊达尔戈(Juan Hidalgo)。这个角色在传说宇宙中被设定为上文提到的巴罗勃·戈达尔伊的父亲。这是巴勃罗在《星球大战》宇宙的第二位化身。

另外,2012年1月,在动画连续剧《克隆人战争》第四季第16集《友与敌》(Friends and Enemies)中,出现了一个叫巴勃罗(Pablo)的罗迪亚人(Rodian)。他的名字是总导演戴夫·菲洛尼以巴勃罗·伊达尔戈的名字命名的。这是巴勃罗在《星球大战》宇宙的第三位化身。

3、《原力觉醒》里有四位异族人以前出现过,第四位你绝对想不到。

除了丘巴卡、阿克巴、尼恩·农布和特林托·杜瓦巴(Trinto Duaba),在《原力觉醒》里出现的异族人都是先前从未在任何《星球大战》影视剧里出现过的——然后,你一定想问,特林托·杜瓦巴是谁?

当玛兹城堡里的酒客出来见证弑星者基地摧毁新共和国首都霍斯尼亚星系(Hosnian System)时,在画面最右方有个肤色苍白的异族人一闪而过:

2016年4月22日,上面介绍的巴勃罗·伊达尔戈( @Pablo Hidalgo )在推特上确认,这个人就是特林托·杜瓦巴。

特林托·杜瓦巴最早出现在《新的希望》里:

当卢克·天行者初进莫斯艾斯利小酒馆时, 特林托·杜瓦巴坐在酒馆角落的暗处。

特林托·杜瓦巴来自行星斯滕纳罗斯(Stennaros),是斯滕尼斯人(Stennes)。由于他是原力敏感者,因此是一个斯滕尼斯变形者(Stennes Shifter)。斯滕尼斯变形者能利用心灵感应能力在人群中隐匿。当时特林托·杜瓦巴的职业是帝国密探,负责把违法犯罪分子移交给帝国当局。 特林托·杜瓦巴是一个半机器人,他的头部被植入了机器装置。

卢卡斯影业目前没有解释他为什么会三十多年后出现在玛兹的城堡里。

4、“瑞文”其实不是这个角色的真名。

瑞文是《星球大战》传说宇宙旧共和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他是游戏《旧共和国武士》和小说《旧共和国:瑞文》的主角。在网游《旧共和国》里,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实,“瑞文”不是他的真名!

在漫画《旧共和国武士》里,面对曼达洛人对银河共和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绝地委员会决定消极对待,甚至尽可能不干预。有一位年轻的绝地对此极为不满。他不顾委员会的反对,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反抗曼达洛人的入侵。这支不受绝地委员会领导的队伍被称为“复仇主义者”(Revanchists)。这位年轻的绝地一开始被称为“复仇主义领袖”(Revanchist Leader),后来被简称为“复仇主义者”(Revanchist),最后被简称为——“瑞文”(Revan)。

至于瑞文的真名到底是啥?官方从未公布过……

5、伊沃克人为什么崇拜C-3PO?

在《绝地归来》中,义军突击队被伊沃克人俘虏后,伊沃克人却对C-3PO顶礼膜拜。显然,伊沃克人把C-3PO当成了某种神:

那么是什么神呢?其实,按照《星球大战》传说宇宙的设定,这个神就是C-3PO自己!

原来,在1986年11月漫威出版的《星球大战》古早漫《伊沃克人》第10集里,C-3PO和R2-D2因为一艘飞船的超空间驱动器故障而从帝国成立后9年左右穿越到了恩多战役前不久的恩多。当时邪恶的杜洛克人(Dulok)正准备伤害善良的伊沃克人。而恩多的太阳光正好射在C-3PO身上,导致他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杜洛克人误以为他是一个魔鬼,仓皇而逃。伊沃克人得救。

事后,C-3PO和R2-D2又通过恩多上空的一个时空裂缝回到了他们自己的时代。伊沃克人相信C-3PO还会回来的。

这集漫画属于传说,不是正史;这集漫画已被@墨雪飘·痕翻译成了中文。

6、欧比-旺来自“囧司徒”。

阿纳金·天行者和卢克·天行者小时候生活在塔图因;帕德梅·阿米达拉和帕尔帕廷小时候生活在纳布;莱娅·奥加纳小时候生活在奥德朗;汉·索洛小时候生活在科雷利亚。那么,欧比-旺·克诺比小时候生活在哪里?

在2010年之前,没有任何官方资料提及欧比-旺的母星到底叫什么。这一尴尬的状况直到2010年8月14日才改变。那天,在“《星球大战》第五届庆典”(Celebration V)上,脱口秀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国内俗称“囧司徒”)问乔治·卢卡斯,欧比-旺·克诺比来自哪里,卢卡斯即兴开玩笑地回答:“他来自行星斯图乔恩。”(He comes from the planet Stewjon.)显然,“斯图乔恩”这个名字是根据“乔恩·斯图尔特”改编的。

在随后的一小时内,丹尼尔·华莱士、贾森·弗赖伊、徐联基等《星球大战》图书作者或卢卡斯影业员工纷纷在推特上表示接受和承认这个名字。一个月后,即9月14日,在《星球大战》官方网站的“克隆人卡片”(Clone Card)应用程序中,“斯图乔恩”被列为欧比-旺·克诺比的母星:

至此,斯图乔恩作为欧比-旺·克诺比的母星成为《星球大战》正史设定。

7、莫蒂上将的名字来自另一位我们熟悉的脱口秀主持人。

在《新的希望》里,死星的实际指挥权属于三位帝国高级官员。他们的头衔和姓氏分别是:高级星区总督塔金(Grand Moff Tarkin)、海军上将莫蒂(Admiral Motti)和陆军将军塔格(General Tagge)。1994年,官方首次公布塔金的名字——威尔赫夫(Wilhuff);2004年,官方首次公布塔格的名字——卡西奥(Cassio)。而莫蒂的名字直到2007年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公布”。

那年的5月1日,乔治·卢卡斯接受脱口秀节目《科南·奥布赖恩深夜秀》(Late Night with Conan O'Brien)的采访。当时,节目助理制片乔丹·施兰斯基(Jordan Schlanski)问卢卡斯,那位被达斯·维德原力锁喉的帝国军官全名叫什么?卢卡斯即兴开玩笑地回答:“科南·安东尼奥·莫蒂”(Conan Antonio Motti)。显然,“科南”就是向科南·奥布赖恩致敬,而“安东尼奥”则与塔格的名字有相同的后缀。

第二天,《科南·奥布赖恩深夜秀》在NBC的官方博客更新了这则消息。

半年后,官方衍生宇宙小说《死星》出版。莫蒂上将的全名在书中被记载为“科南·安东尼奥·莫蒂”。科南·安东尼奥·莫蒂作为莫蒂上将的全名正式成为《星球大战》传说宇宙的设定。

八年后,即2015年4月,正史设定书《星球大战:终极图典》(Ultimate Star Wars)确认莫蒂上将的全名为“科南·安东尼奥·莫蒂”。至此,莫蒂上将全名“科南·安东尼奥·莫蒂”正式成为《星球大战》正史设定。

8、卢克的“梦中情人”是安德鲁王子的前女友?

读过《星球大战》正史小说《最后的绝地:扩展版》的朋友一定记得卢克在序章做了一个“春梦”——在梦中,他有一位叫“卡米”(Camie)的妻子。

卡米其实本来会出现在《新的希望》里。她是卢克在塔图因的发小之一。在《新的希望》小说版里就有卡米这个人物。但最后在《新的希望》的正片里,卡米的戏份被全部剪掉了。在《新的希望》的删减片段里,卡米的扮演者是好莱坞摄影师兼影星库·斯塔克(Koo Stark):

从1981年开始,库·斯塔克与英国的安德鲁王子约会:

不过,他们俩在1983年分手了。

9、义军飞行员涉嫌参与肯尼迪刺杀案?

在《新的希望》最后的死星太空战中,银幕上表现的第一位牺牲的义军飞行员是“红色六号”杰克·波金斯(Jek Porkins)——他因为壮硕的身材而享有“猪仔”(Piggy)的绰号:

波金斯的扮演者是美国已故著名龙套演员威廉·胡特金斯(William Hootkins)。

胡特金斯在15岁时曾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问。原来当时恰逢肯尼迪遇刺,而胡特金斯在他的中学——圣马克德克萨斯州分校(St. Mark's School Of Texas)——选修了俄语,而且是当时该校唯一选修俄语的学生。他的俄语老师是露丝·佩因(Ruth Paine)。露丝·佩因有一个好朋友叫玛丽娜·奥斯瓦尔德(Marina Oswald)——没错,就是肯尼迪遇刺案主要嫌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的妻子。胡特金斯因为这样一层关系而受到FBI调查,最后结果当然是他与此案无关。

后来,胡特金斯加入了圣马克德克萨斯州分校的戏剧社,认识了一位比他年长一级的学长汤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没错,这位学长后来成了好莱坞著名影星。

有意思的是,中学毕业后,胡特金斯考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但很快又转入东亚研究专业,学习汉语普通话。中学学俄语,大学学汉语,看来他确实是个语言天才。

10、杜库伯爵的外甥女加入了抵抗组织?

《星球大战》的演职员之间经常出现亲戚关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韦奇·安蒂列斯的演员(丹尼斯·劳森)是青年欧比-旺·克诺比的演员(尤安·麦格雷戈)的舅舅。但今天我们不讲他俩。我们讲另一对亲戚。在《原力觉醒》里,丘巴卡曾接受一位抵抗组织医生的护理:

这位医生叫哈特·卡洛尼亚(Harter Kalonia),是莱娅·奥加纳的老朋友。三十年前,莱娅怀孕期间的护理工作就是她做的。

她的扮演者是英国舞台剧演员哈丽雅特·沃尔特(Harriet Walter)。她的母亲是已故影星克里斯托弗·李的亲姐姐。克里斯托弗·李在《克隆人的进攻》和《西斯复仇》中饰演分离势力领导人杜库伯爵。

11、杜库伯爵的全名是啥?

根据《星球大战》正史广播剧《杜库:绝地失格》(Dooku: Jedi Lost)的设定,杜库的全名是“杜库·塞伦诺”(Dooku Serenno)。“杜库”是名;“塞伦诺”是姓——与他的母星一样。

原来,很久以前,塞伦诺家族出了一位英雄,带领母星人民反抗西斯帝国的统治。这场起义取得胜利后,当地人民为了感谢他,就把母星以他的姓命名为“塞伦诺”。此后,塞伦诺家族就一直是行星塞伦诺的统治家族。其族长头衔为“塞伦诺伯爵”(Count of Serenno)。

最后塞伦诺家族的杜库伯爵居然自己成了西斯,真是讽刺。

12、中华美食入侵《星球大战》宇宙?

行星费卢西亚最早出自《西斯复仇》。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镜头,但其光怪陆离的景色瞬间俘获全球星战迷的心。自此以后,费卢西亚就是《星球大战》动画、游戏、漫画等作品里的常客,星战迷们非常热衷于探索这颗美轮美奂的星球。

但是,费卢西亚并不都是丛林,那里也有城市。按照2004年至2005年的网络连载漫画《命运逆转》(Reversal of Fortune)的设定,费卢西亚的城市名包括:“粿条”(Kway Teow)、“虾饺”(Har Gau)、“年糕”(Niango)和“饺子”(Jiaozi),其中粿条是首都——没错,它们全部以现实生活中的中华传统美食命名!

漫画《命运逆转》属于传说,不是正史。

13、死星到底有多大?

死星是《星球大战》里的标志性武器。然而,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大,似乎是卢卡斯影业四十年来一直在纠结的问题。

传说宇宙:

1987年出版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规则书《Star Wars: The Roleplaying Game》(第一版)设定,第一颗死星直径120公里,第二颗死星直径超过160公里。自此以后直到1998年,官方作品均采用这套数据。

1998年出版的参考书《Star Wars: Incredible Cross-Sections》设定,第一颗死星直径也是160公里。自此以后直到2004年,官方作品默认两颗死星大小相同。

2004年出版的参考书《Inside the Worlds of Star Wars Trilogy》设定,第二颗死星直径超过900公里。自此以后直到2013年,官方作品均采用这套数据。

2013年出版的参考书《Star Wars: Death Star Owner's Technical Manual》将两颗死星的大小再次改为1987年的最初设定,即第一颗死星直径120公里,第二颗死星直径超过160公里。这是目前最新的传说宇宙数据。

另外,在小说《星球大战:绝地学院三部曲》(Jedi Academy Trilogy)里亮相的死星原型(Death Star prototype)在1996年被设定为直径120公里,此后再未改变。

正史宇宙:

2015年出版的参考书《Ultimate Star Wars》沿用了最新的传说宇宙数据,即第一颗死星直径120公里,第二颗死星直径超过160公里。2016年9月26日出版的参考书《Star Wars: Complete Locations》确认了这套数据,而且还设定弑星者基地(Starkiller Base)的直径为660公里。

然而,到了2016年,随着《侠盗一号》配套读物的陆续出版,第一颗死星的直径出现了变化:

《侠盗一号》前传小说《催化剂》(Catalyst)设定第一颗死星的直径为:120公里;
儿童读物《Rogue One Secret Mission》设定第一颗死星的直径为:160公里;
青少年参考书《Rogue One Rebel Dossier》设定第一颗死星的直径为:120公里;
参考书《Rogue One: Ultimate Visual Guide》设定第一颗死星的直径为:16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Rogue One Secret Mission》和《Rogue One Rebel Dossier》由同一个作者贾森·弗赖伊(Jason Fry)在同一天出版,结果这两本书里设定的死星直径还不一样。

针对这一情况,上面提到的卢卡斯影业故事组成员巴勃罗·伊达尔戈(@Pablo Hidalgo)在推特上指出,拍摄《侠盗一号》时,死星的视觉效果是按照160公里制作的,所以第一颗死星的直径在正史里按160公里计。

2017年,《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青少年小说推出“正史版”。这个版本的文字与2004年的《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青少年小说“传说版”基本一致,只不过删除了一些传说宇宙的设定,新增了一些正史宇宙的设定。其中的改动之一就是把第二颗死星的直径改为200公里。

自此,《星球大战》正史确定:第一颗死星直径160公里,第二颗死星直径200公里。

14、帝国歼星舰有17.4万个设计缺陷!

在1997年出版的小说《索龙之手两部曲》(The Hand of Thrawn Duology)第一部《昔日幽魂》(Specter of the Past)的第11章,有这么一句话:

早在起义运动的高峰期,我听一位特战队员说歼星舰有174000个设计缺陷等待利用。
Back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Rebellion I heard a Special Operations man describe a Star Destroyer as 174,000 design flaws waiting to be exploited.

当然,《索龙之手两部曲》属于传说,不是正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原力之外的秘密: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星球大战》冷知识提到《星球大战》,我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绝地武士的光剑对决、X翼战斗机在太空中穿梭的壮丽景象,以及那个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旋律。然而,这个横跨半个世纪的庞大宇宙,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趣闻,足以让任何一位粉丝都忍不住惊叹。今天,我们就来拨开星尘,.............
  • 回答
    《星球大战》宇宙浩瀚无边,从尘土飞扬的塔图因到繁华的科洛桑,再到冰封的霍斯,都留下了无数令人难忘的瞬间和让人会心一笑的梗。作为一部跨越几十年的史诗,它的文化影响力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梗,便是连接起粉丝与这个银河系最直接的纽带。让我带你细数一下那些在星战迷心中地位斐然、反复被提及的经典.............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是一部极具争议的电影,它在上映后引发了粉丝群体的两极分化,许多观众和评论家都指出了影片中的一些“槽点”。以下是《星球大战8》中一些被广泛提及的槽点,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角色行为和动机的改变/前后不一致: 卢克.............
  • 回答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上映后,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更多的是争议而非赞誉。作为“天行者传奇”的终章,它承担着太多的期望,结果却让不少观众感到失望,甚至愤怒。细数一下这部电影的槽点,那真是一抓一大把,而且很多地方都让人看得一头.............
  • 回答
    星球大战的官方小说,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蕴藏着无数触动人心、令人震撼的篇章。它们不仅仅是太空歌剧的史诗,更是关于爱、牺牲、希望与救赎的深刻描绘。下面我将为您细数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努力用最真切的感受来讲述。1. 卢克·天行者与鬼魂欧比旺的对话,关于“内心黑暗”的挣扎(《绝地归来》小说改编)在《绝.............
  • 回答
    星球大战的宇宙实在是太浩瀚了,光是游戏就已经衍生出无数精彩的作品,让人眼花缭乱。要说“非玩不可”,那标准就得高点,得是那些真正抓住了星球大战精髓,并且在游戏性上也足够出色的作品。我这里就想跟你聊聊几款,在我看来,绝对是必入的经典之作。1. 《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Star Wars: Knigh.............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和《神秘博士》这三部科幻巨头,它们虽然都身处浩瀚的宇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要我说,这种差异,就像是看同一片星空,但每个人心里想的山河湖海,完全不一样。咱们先从它们的“基因”说起。《星球大战》,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史诗童话,或者说是现代神.............
  • 回答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官方海报,那可真是把老粉丝和新朋友都拿捏得死死的。初一看就一股子熟悉又陌生的劲儿,仔细琢磨,里面藏着不少故事。首先,最抓眼球的肯定是那个巨大的、近乎全屏幕的“新”光剑——凯洛·伦的十字光剑。这东西一出来就炸了锅,设计上就透着一股子不对劲,那两个侧翼分叉,像是在模仿古代的护手剑.............
  • 回答
    聊到《星球大战》里的外星人,我总觉得有点意思。不是说人家拍得不好,而是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里头总有些设定,细想起来会觉得“嘿,这跟咱们现实经验好像不太搭哈?” 我就挑几个我特别有感觉的地方,咱们掰扯掰扯。第一,语言的通用性。 这是最直观的一点,也是很多科幻作品里都有的老问题了。《星球大战》.............
  • 回答
    在《星球大战》的浩瀚宇宙中,钛战机和X翼战机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两款战斗机。它们各自的家族都有着丰富的演变和众多的亚型号,每一款都承载着帝国的荣耀或义军的希望。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些标志性的星际战机。钛战机 (TIE Fighter) 的家族谱系钛战机以其标志性的双翼设计和独特的嘶鸣声闻名于世,是银.............
  • 回答
    “重口”这个词在星战的语境下,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不过大多数人想到的大概是那些在视觉上或心理上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甚至有些挑战观众的接受度。我想到的几个,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聊聊:1. 从生理或形态的异形感来说: 贾巴(Jabba the Hutt): 这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了。他的形象是巨大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星球大战 9:天行者崛起》那版北美终极预告片,从里面能扒拉出哪些好东西,我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吐出来的一样。你想啊,这可是“天行者传奇”的终章,压轴的大戏,预告片当然得把家底儿都露个差不多,吊足大家的胃口。我看了那版预告,感觉信息量真的挺大的,主要可以从几个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影迷在观看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时会产生的好奇。为什么在漫威电影宇宙(MCU)里,我们可以看到像阿斯加德的众神,比如索尔、奥丁,还有像古一法师、卡玛泰姬的神秘力量,甚至是像“生命法庭”这样宇宙级别的存在,但我们熟悉的天体——也就是在地球上被很多人崇拜的“上帝”——却似乎从未.............
  • 回答
    在《星球大战》的浩瀚星河中,要挑出一个“最酷”的反派,这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辩论。但如果要我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称号颁给——达斯·摩尔(Darth Maul)。为什么是他?你可能会说,他的戏份不算最吃重,他很快就领了便当。但恰恰是他的短暂却极具冲击力的登场,以及他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阴郁魅力,让.............
  • 回答
    说到《星球大战》,你问它科幻在哪儿?嘿,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星球大战》那么有名一样”,答案藏得可深了,但一旦掰开了揉碎了讲,你就会觉得,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把人类对宇宙的各种奇思妙想,一股脑儿全给搬上银幕了。首先,最直观的,当然是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和设定。想想看,几千年前就有人类在遥远的星系之间穿梭.............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话题!想象一下,当熟悉的帝国隆隆声与《银河英雄传说》里那标志性的旋律在宇宙中碰撞,那场面,啧啧。要说谁能占上风,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毕竟两边都不简单。咱们先来看看“帝国”这支队伍,也就是星球大战里的那位老大哥。他们最直观的优势,就是那艘标志性的、能吓死人的“死星”了。这玩.............
  • 回答
    在《星球大战》的宏大宇宙里,数量庞大的暴风兵(Stormtroopers)一直是帝国压迫和无情力量的象征。他们穿着标志性的白色盔甲,密密麻麻地出现在银幕上,作为帝国的炮灰和恐惧的化身。然而,在这些无面孔的士兵中,也确实有一些个体的故事,即便只是短暂的闪现,也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从“背景.............
  • 回答
    《星球大战》的宇宙宏大而深邃,虽然它最常被归类为太空歌剧,但其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能让人联想到克苏鲁神话那种“不可名状”的恐怖元素的生物和概念。当然,你不会在“一个遥远的星系,很久很久以前”里看到章鱼头的洛夫克拉夫特式邪神,但那种压倒性的、超越凡人理解的、会侵蚀理智的黑暗力量,在《星球大战》的某些角落.............
  • 回答
    穆斯塔法星球,那片燃烧着熔岩、弥漫着硫磺气息的炼狱之地,你可能会觉得那里除了绝地武士和西斯的炽热对决之外,简直荒芜到连一根草都长不出来。但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那些在星球上拍摄的场景,尤其是阿纳金·天行者与欧比旺·克诺比的终极之战,你会发现,穆斯塔法并非完全没有生命迹象。当然,我们不能期待在那里看到毛茸.............
  • 回答
    嘿,咱们聊聊《星球大战》里那些耍酷的剑术!别的不说,就说光剑吧,那玩意儿简直就是绝地武士的标志性武器,用起来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炫得你眼花缭乱。而围绕着这把剑,也发展出了一套相当讲究的剑法。要说有多少种剑式,这事儿其实有点复杂,不像武侠小说里那种“七十二路谭腿”、“八卦掌”能数得清清楚。在《星球大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