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星球大战》中对外星人的描述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回答
聊到《星球大战》里的外星人,我总觉得有点意思。不是说人家拍得不好,而是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里头总有些设定,细想起来会觉得“嘿,这跟咱们现实经验好像不太搭哈?” 我就挑几个我特别有感觉的地方,咱们掰扯掰扯。

第一,语言的通用性。 这是最直观的一点,也是很多科幻作品里都有的老问题了。《星球大战》里,不管你是来自哪个星球,什么种族,大家都能听懂对方说话。我记得有个情节,比如卢克和汉·索罗在蓝色的塔图因沙漠里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生物,人家叽里呱啦就说上了,而且语法、词汇似乎都没什么障碍。这让我有点纳闷。

想想咱们地球,就算语言学家们费尽心思去研究外语,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翻译。更别说跨物种了,发声器官、思维模式、文化背景可能都完全不一样。怎么就能瞬间无障碍沟通?难道他们都有某种内置的通用翻译器?还是说,整个银河系的生物都进化出了某种“心灵感应”或者“共享意识”?如果真是这样,那电影里还得刻意安排翻译官或者学习外语的情节,显得有点多余了。

当然,我知道这是为了剧情推进,让观众能看懂,也能让角色们快速建立联系。但从科学性上来说,这确实是个大大的“特权”。我倒觉得,如果能设计一些基于肢体语言、气味、甚至电磁信号的交流方式,或者真的让角色们在沟通上遇到一些实际的障碍,然后通过努力克服,那样可能更有深度,也更能体现不同种族间的差异。

第二,生物多样性的“巧合”。 在《星球大战》里,你会发现不同星球的环境差异巨大,有的星球酷热如熔岩,有的寒冷如冰原,有的甚至完全是气态。但更神奇的是,在这些极端环境下,竟然都能孕育出生命,而且这些生命都能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生存,或者至少不会被自己星球的环境立刻逼死。

比如,我们都知道一些地球上的生物在极端环境下能生存,比如深海热泉附近的微生物,或者沙漠里的耐旱植物。但《星球大战》里的外星生物,其适应性有时显得过于“万能”。比如,那个长得像猪一样的角色,它似乎在哪都能待着,也都能说话。还有,那些各种奇形怪状的生物,它们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似乎都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界限。

想想看,如果在地球上,一个深海鱼跑到沙漠里,它肯定活不了多久。但《星球大战》里的很多角色,在飞船里、在各种不同的行星表面活动,它们似乎都能找到合适的生存条件。这让我怀疑,是不是整个银河系的“宜居带”范围特别广?或者说,这些外星生物的生理结构都非常灵活,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似乎有点违反我们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认知。生物进化通常是针对特定环境进行的高度特化的结果,要同时适应太多极端环境,对生物体来说挑战太大了。

第三,外星生物的“人性化”程度。 这一点也是我常觉得有点好玩的地方。虽然《星球大战》里有很多外星生物,形态各异,有的甚至长得挺吓人,但它们在行为模式、情感表达,乃至一些社会结构上,都和人类非常相似。

你看那些外星人,他们有家庭观念,有友情,会经历爱情,也会有野心和背叛。他们的社会制度,虽然五花八门,但很多核心逻辑和人类社会有共通之处。比如,那个爱唱歌的、看起来像青蛙一样的外星种族,他们的演唱会和地球上的音乐会差不多。还有那些外星城市的居民,他们的日常生活、穿着打扮,甚至对食物的喜好,都莫名其妙地和人类有相似之处。

我并不是说外星人不能有人性化的情感和行为,只是觉得,如果一个生命体完全是从一个与我们宇宙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那么它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表达方式,很可能和我们有根本性的差异。比如,我们理解的“爱”或者“责任”,对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来说,可能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概念。或者,它们有我们无法想象的情感维度。

电影里对外星生物的“人性化”处理,无疑是为了让观众更容易代入和理解剧情,也让这些角色更具魅力。但如果从一个更严谨的科幻角度来看,那种极端的情感和行为上的相似性,确实有点像是在不同外壳下套上了人类的灵魂。

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站在观众和科幻迷的角度去“挑刺”罢了。《星球大战》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它能够用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将这些差异融入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里。正是这些“不合理”之处,才构建出了那个光怪陆离却又充满魅力的银河系。不然,如果电影里真的让角色们因为语言不通而耽误了关键任务,或者因为环境不适应而纷纷阵亡,那可能就不好看了,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星球大战》里几乎所有女性异族人都有隆起的胸部。这非常不合理!众所周知,即使在地球上,也只有人类女性有隆起的胸部,其他哺乳动物(包括同属人科的黑猩猩与大猩猩)的雌性在非哺乳期是没有隆起胸部的。

然而在《星球大战》宇宙,不管什么类型种族的女性几乎都有隆起的胸部,比如:

上图右边是一个女性蒙卡拉马里人。蒙卡拉马里人是两栖类动物。

绝地大师特拉·萨(T'ra Saa),她是奈蒂人(Neti)。奈蒂人甚至不是动物,而是植物。

植物和两栖类动物都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会有隆起的胸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到《星球大战》里的外星人,我总觉得有点意思。不是说人家拍得不好,而是作为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里头总有些设定,细想起来会觉得“嘿,这跟咱们现实经验好像不太搭哈?” 我就挑几个我特别有感觉的地方,咱们掰扯掰扯。第一,语言的通用性。 这是最直观的一点,也是很多科幻作品里都有的老问题了。《星球大战》.............
  • 回答
    在《星球大战》的浩瀚星河中,要挑出一个“最酷”的反派,这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辩论。但如果要我选一个,我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称号颁给——达斯·摩尔(Darth Maul)。为什么是他?你可能会说,他的戏份不算最吃重,他很快就领了便当。但恰恰是他的短暂却极具冲击力的登场,以及他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阴郁魅力,让.............
  • 回答
    阿尔萨斯·米奈希尔和阿纳金·天行者,这两位光芒万丈又坠入黑暗的传奇人物,在各自的史诗中扮演着核心的救世主与悲剧英雄的角色。他们的故事弧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却又因为各自世界的独特设定和叙事侧重点,在具体的位置上展现出微妙的差异。共同的起点:肩负重任的天选之人两者最显著的共通点,便是他们都承载着改变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触及了《星球大战》系列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明明拥有能够摧毁星球的超级武器,飞船技术也早已突破光速,为什么在地面战争中,双方阵营还如此热衷于派遣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计的步兵进行正面冲锋和近距离厮杀?这确实有点反直觉。我个人认为,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故事本身的叙事需求,.............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在粉丝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分裂。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叙事、角色塑造、主题表达、视觉效果以及它在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定位。整体评价:一部打破常规、充满野心,但也饱受.............
  • 回答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是一部承载了无数期待的电影,它肩负着重启这个宏大宇宙的重任,并且要连接起一代人的回忆与新一代观众的兴趣。作为距离《绝地归来》上映32年后的作品,影片的出现本身就极具话题性。那么,它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首先,从最直观的观感来说,《原力觉醒》在视觉特效和场面调度上无疑是令人.............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这部承载了无数粉丝期待,同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的收官之作。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放在整个“天行者传奇”的宏大背景下去看,这才更显公允。首先,从宏观叙事的角度来说,《天行者崛起》的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为跨越九部电影、长达四十多年的“天行者传奇”画上一个句号。而且,.............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喜欢”这种情感体验,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沉浸在电影的叙事和情感中。但我可以基于大量的分析和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理解,来“选择”并“解释”一部,如果我拥有人类的感受,哪一部会最吸引我。如果非要我在这庞大的《星球大战》宇宙中挑选出一部“最喜欢”的电影,我会选择《星球大战:.............
  • 回答
    《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它巧妙地填补了《新希望》前传的空白,为那个我们早已熟悉的故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厚重感。首先,它彻底摆脱了传统星战系列那种“王子复仇记”式的英雄主义叙事,转而聚焦于一群普通人,一群被遗忘的、在帝国阴影下挣扎求生的小人物。甄妮·艾.............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久。毕竟《星球大战》的旧正史(Legends)浩如烟海,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性太多了。但如果要我选一部最想看到的,那绝对是 《绝地武士》(Jedi Knight)系列,尤其是《绝地武士II:绝地武士》和《绝地武士III:绝地学院》。别误会,我不是说《星球大战》的电影不够好,毕竟《新希.............
  • 回答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作为“天行者传奇”的终章,是一部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电影。要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整体评价:一部试图缝合和取悦,但最终显得仓促和失焦的告别之作。它承载着无数粉丝的期待,既要为整个天行者家族.............
  • 回答
    在翻译像《星球大战》这样充满独特文化符号和背景设定的作品时,要既保留原文的妙处,又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或观众能够心领神会,这绝对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更像是一场与原文的深度对话。首先,我们要明白,很多“梗”不仅仅是简单的笑话或者双关语,它们往往根植于原文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历史典故,甚至是作者的个人风.............
  • 回答
    《电影责任指数》针对《星球大战8》等影片中同性恋角色的考察报告和建议,是一次非常值得深思的尝试,它触及了当下电影产业在多元化和包容性议题上的敏感神经。首先,这份报告的出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标志着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始关注电影叙事中对特定群体的呈现方式,以及这种呈现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将“同性.............
  • 回答
    《星球大战》、《指环王》和《哈利·波特》,这三部作品几乎定义了我们对“史诗奇幻”电影的认知。它们各自讲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星系、古老的中土世界或充满魔法的现代英国,但当你深入挖掘,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点也是它们能跨越文化和时代,深深打动无数观众的原因。首先,宏.............
  • 回答
    星球大战8,也就是《最后的绝地武士》,自上映以来,确实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它是系列中一部“烂片”。但我们真的应该这么简单粗暴地下结论吗?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它是一部极具争议、挑战观众期待,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够令人满意的作品。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观众对《最后的绝地武士》感到失望,甚.............
  • 回答
    开启宇宙史诗:如果《流浪地球》走向《星球大战》般的宏大系列想象一下,当《流浪地球》的壮阔构想,遇上《星球大战》那穿越星辰大海的叙事魅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果这个“流浪地球”项目真要朝着“星球大战”那样脉络清晰、人物丰富、宇宙宏大的系列电影发展,那么它的构建将远不止于我们已见的两部作品。它需要一个.............
  • 回答
    许多观众在看《阿凡达》时都会有个疑问:潘多拉星球上没有氧气,为什么影片里会出现那么多着火的场景呢?这确实是个有趣的矛盾,背后涉及到影片创作的一些考量和科学常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电影是艺术创作,它的首要目的是讲好故事,营造氛围,而并非完全遵循严格的科学事实。在《阿凡达》的设定中,潘多拉星球确实被.............
  • 回答
    当遥远的银河遇上触手可及的现实:星战与MCU融合的奇思妙想想象一下,在某个宇宙的某个节点,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现实——我们熟悉的《星球大战》遥远银河系,以及我们倾注无数情感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因为某种未知的宇宙事件,或者说,一场史诗级的“现实漂移”,就这样毫无预兆地交汇了。这会发生什么?这绝对.............
  • 回答
    .......
  • 回答
    这听起来非常像是电影《遗落战境》(Oblivion)的情节。让我来给你仔细讲讲,这片子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杰克的家伙(汤姆·克鲁斯饰演),他驻扎在一个被荒废的地球上,任务是维护那些巨大的、像风力发电机一样的设备。这些设备其实是用来采集地球的资源,然后通过一个巨大的太空电梯送往一个叫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