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能看到这么一个电影,槽点多到我无从下嘴。(大概就是在电影院看《权力的游戏》第八季/《魔法禁书目录》第三季的感觉/微笑)
星战9最低!(以下涉及剧透)
帕尔帕庭没死??是tm反应堆不够热还是宇宙不够空?达斯维达白死了??
几十年1000艘帝国级歼星舰??全星战宇宙能造这船的造船厂就那几家,几十年造1000艘是开玩笑??每一艘还都有死星级武器我吐了
最后决战:太空接舷战,还骑马??
蕾伊:“我就是全部的绝地。”我笑了,宁配吗?
剧中不断出现的“萌物”和莫名其妙的笑点(尬点)令人找不到头脑,这是星战??
我寻思前两个三部曲没提过原力可以心灵感应、心灵控制、物质传送、肉体治疗啊,蕾伊何德何能一下开发出“原力的12种妙用”?
所以我发现这就是一个正治正确(女拳?)电影
全剧男角色:
黑人芬恩:傻“黑”甜、舔狗
飞行员波:懦弱、优柔寡断
秋巴卡:完全没有之前电影里的好帮手形象,这部里就是野兽
卢克天行者:tm宇宙英雄成了颓废大叔,还需要女主拯救
凯洛·伦:模仿达斯维达的中二病青年
歼星舰都下腹都带着一个大炮,打掉大炮歼星舰也就完了,这是不是代表着“某些癌”群体。电影中全部的歼星舰都被炸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对“X癌”的“反抗”?
女性角色高大伟岸,完全不需要队友(特指男性队友)。尤其是莉娅公主,几十年不见成了希拉里? 另外,这部电影还出现了女同性恋接吻的镜头呢!是不是这样奥斯卡就稳了?
对不起,这就是我的评价。胡乱消费情怀的电影。
权当补票好了
我还是爱星战三部曲和前传三部曲的!
(莉娅公主的演员2016年就去世了,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她了 )
女主角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但她无法控制这种能力,甚至失控误伤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她脑海中一直有不明的呼唤,于是她和没有超能力的朋友们踏上寻找未知地域的旅程。在路上,她认识了几个小萌物,其中一个带她到了人迹罕至的目的地,不仅解开了困扰自己的身世之谜,还发现这个国度从父辈开始的战乱,竟然来自爷爷设计的圈套。在解决问题后,她放弃高贵血统与能力带来的统治权,回到了自认为的父母的荒凉家乡。
没错,我说的是冰雪奇缘
哇其实真没想到,看完电影车上随手写的段子居然过千赞了,其实肯定是蹭ep9的热度,不过反正星战天天蹭别人热度这次我蹭一下也说得过去。然后就是我觉得电影上映这么久了,我也终于可以正经的说一下关于ep9或者说是关于星战的看法。
说先我写这个段子真的存粹为了好玩,没有任何黑ep9的意思,相反我其实对ep9还挺满意,如果要给后传三部曲排个名的话,我的排名应该是897这样。作为星战粉丝我入坑的契机应该是和大家都不太一样的,带我入坑的作品是《星球大战 克隆人战争》的动画电影和之后的六季动画,主意不是ep2《克隆人进攻》是那个动画电影。说起这个真的要感谢现在已经凉凉的乐视,当时不知道哪个字幕组搬运了全套动漫,可能是星球大战论坛?这就导致我对sw整体的影响和大多数人都不太一样,由于篇幅太大,虽然克隆人战争有主角,但他更像个群像剧,不同种族,不同身份,甚至有几集讲的完全是机器人的故事;整个动画的内容充实到爆炸,他给一个在看之前只知道星球大战有光剑的小男孩普及了一个完整的星战观,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克隆人战争是星战最优秀的作品没有之一。整个动画里有太多太多,有特点的人物了,有娶妻生子的克隆人士兵,有为了自己家园奋战的分离派议员,有为了子民付出太多的莎庭女公爵。所以对当时的我来说,星战绝对不是天行者家族一个家族的传说,他是个丰富的,无比真实的宇宙。
正好在基本看完动画全集之后我有了人生中第一个iPhone,有机会上百度贴吧,这才从浩如烟海的精品贴里一点一点了解星战电影系列。我看电影的顺序是先前传后正传,看完ep3之后就特别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结果ep4一开始那个歼星舰特效和扁平状光剑直接给我吓得直接关了电影(笑),大家别笑话我,说真的当时还觉得前传特效可以接受,但是正传直接emmmmmm。不过后来还是把正传三部曲看完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ep6,因为我觉得那一部卢克最帅。但说真的,我对正传的喜爱大部分来源于他是星球大战,如果换一个我没这么喜欢的IP,比如说ST,到现在原初系列我都看不进去,所以在大家指责ep9夸赞ep4到6的时候我是很不理解的,我接下来的话没有一点黑正传的意思,我是真的很喜欢星球大战的每部作品,我承认他开创了星球大战,但是你要和我说他的剧情有多么多么好,一个传统的农村小子救公主的故事,我并不认同这一点。以前看过关于星战的纪录片和贴吧知乎上南大他们的帖子和回答,我知道了星球大战的成功不但源于作品自身素质,也来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正传三部曲的辉煌是难以复制的,包括现在好多粉丝大肆吵闹着要翻拍正传,我个人觉得,就算拍出来了,反响可能都不如后传三部曲大。
下面就说回后传,我觉得少部分人对9的指责其实是有些站不住脚的,包括什么,歼星舰一枪就炸,爆歼星舰速度惊人,原力万能等等等等。我看到这些指责第一反应是我和他们看的不是一个系列,要是真的较真去看每一部星战,那每一部都有问题。别的不说,就说真空里怎么能传声呢,是,最后是有设定说这是模拟的声音,但是这么勉强地解释大家不是也接受了吗;再说原力万能,原力这个东西在作品里本身的功能就是机械降神,是用来推动故事发展的,要是真较真,别的不说,凭什么你卢克就能用原力帮鱼雷瞄准,凭什么在旧正史里就能原力移黑洞,手撕歼星舰。在星战的世界里纠结这种东西毫无意义,更让我不解的是居然有人用爆歼星舰这个事怼人,而且最后还上升到很过分层面,用工科文科这样的分类来说话,这种行为就太过分了。说真的,星战自诞生到现在,有正传粉有前传粉而且也一定会有后传粉,因为入坑作品不同,肯定粉丝群体会有分化,但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人,真没必要因为喜欢的东西不同就相互攻击。说出“你喜欢ep9,不是脑残粉就是假粉。”这样的话就更立不住脚了,我们能接受现实生活中有不一样的人,怎么就不能接受喜欢不同作品的粉丝呢?而且我们难道不是一直都提倡多元化,难道粉丝多元化不也是很好很正常的一件事吗。或者说,星战要想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多元化是必须的,因为不能要求不同时代的人都喜欢同一个时代的东西,星战是流行文化不假,但我更希望的是,每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里,都有星战的一席之地。说真的,我喜欢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星战粉,不管是前传正传后转还是电影小说漫画,只要热爱星战,我就愿意和他们每个人交朋友。所以在看到大家因为ep9产生的种种言论,我是很不理解的,我印象里的星战粉,应该还是星球大战吧里那样,大神给小白扫盲,老人给新人解惑,大家没事要么开贴吐槽一下走天家族断手梗,要么给谁原力最强排个名,这才是我印象里星球大战的文化群体。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全是个人观点,再说一次我无意批评任何人或是给ep9洗白,这些全都是我个人的真实想法,如果大家不认可也请多多包涵,我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粉丝说点想说的话而已,然后大家想星战扩列的话,那我也真的特别荣幸,我还是那句话,我喜欢所以喜欢星球大战的人,不管你喜欢星球大战的什么。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机核的电台节目,请了嘉宾来聊后传三部曲,其中有好多观点我都特别认同,也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原答案。
----------------------------------------------------------------------------------------------
我叫帕尔帕廷,西斯尊主,银河帝国的皇帝,数以万计微型死星拥有者,电击者,66号发出者,绝地武士团覆灭的主谋者
在几十年前我被一个叫达斯维德的二五仔扔进了反应堆,他们都以为我死了,但我没有,而且还悄咪咪的结了婚,没想到吧,你们还有一位皇后。
为了复兴我的帝国,我潜心几十年,偷偷藏在一个鸟不拉屎的星球狂造歼星舰,准备把新共一波带走。但是我的儿子儿媳不同意我的计划,还偷偷带走了我的孙女。后来我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让她出现在我面前,我想让她杀死我,继承我的帝国,但她拒绝了我的好意,还和以前那个二五仔的外孙眉来眼去,我很生气,决定弄死他们两个,在我就要成功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不肖子居然有两把光剑,OMG,朋友们,你们知道有两把光剑的女人多么可怕吗,我被吓傻了,原力闪电也没用了,最后甚至电死了我自己,不过幸好我死得早,不然我就会看到他俩打啵,那一幕简直是二五仔在嘲讽我,不但我搞了你,我外孙还要告搞你孙女。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才是重点,现在为了重建帝国,我需要一笔资金,如果你现在给我打一笔钱,等我复国之后,我就封你做第二军团的最高领袖,决不食言!!
影片质量:3/5
不推荐观看
有剧透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几乎是本能地在豆瓣上打了四颗星,但却没有四颗星的喜悦;想趁热留下几句新鲜的评语,但却顿觉乏善可陈,只能在四颗星上留下两个字:“保守”。回到家中,越想越郁闷。在看了一集《曼达洛人》,打了一段《星球大战绝地:陨落的武士团》后,我怒气冲冲地回到豆瓣上,手起刀落——把四星改成了三星。
还是没忍心下死手哇。
以上,就是一个铁杆星战迷真实的心路历程。
我对《星球大战9》不满吗?
是的,我很不满。《星球大战9》一出,后传三部曲立刻变成了最糟的三部曲;而《星球大战9》则是最糟的一部后传——因此可以说,它也是最糟的一部星战。
为什么说后传三部曲是最糟的三部曲?我们来比较一下。
(1)正传三部曲
《星球大战》的起点,是1977-1983年上映的所谓“正传三部曲”(第4-6部只不过是后来赋予的序号)。这套三部曲,在今天看来,似乎只是一个平庸的少年冒险故事。
但它首先胜在用划时代的技术把这个故事搬到了太空。把一个故事换套皮,这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阿凡达》也不过是把《与狼共舞》搬到了太空而已,依然备受赞誉,不知道四十年后它会不会落得与正传三部曲一样的窘境?所以说,脱离时代来讨论电影都是耍流氓。
其次,正传三部曲虽然故事套路,但主题还是有一点高端的,比如它利用了“弑父”这一西方文学中的常见主题,营造出了极佳的戏剧效果。当年达斯·维达斩断少年卢克的胳膊后那一句“我是你父亲”惊掉了多少单纯观众的下巴?
之前,老狐狸克诺比一直在向卢克强调维达于他,有杀父之仇;而两人又恰好分属善恶两大阵营,可谓不共戴天。而这句台词的妙处就在于它在一瞬间模糊了前面的剧情奋力建立起的泾渭分明的敌我、善恶界线,为父子在三部曲终章的对决增加了复杂性与无形的压力:两人都需要打败对方,但他们都不想伤害对方。两人也不再是前两部所表现出来的单纯的善与恶的化身;在决战中,善恶同时存在于两个人的心中。最终,少年既战胜了父亲,又拯救了父亲,并告诉我们:你的选择定义了你这个人。
世界也许复杂而丑恶,但我却选择简单与美好。这种乐观主义是那个时代的人会相信的;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有感染力。
(2)前传三部曲
1999-2005年的前传三部曲为了衔接正传,讲述了共和国蜕变为帝国、英雄陨落为反派的故事。得益于更充足的资金、更先进的技术,前传三部曲展示的世界远比正传三部曲宏大、登场人物也更多,完全是一出具有神话史诗气质的悲剧:一个政治腐败、贫富分化的共和国正走向不可避免的没落,分裂与内战随之而来。斗争的各方英雄辈出,却回天无力,反被小人所利用。战争成了独裁者上位的帮凶,主角们为了理想与爱情,在夹缝中挣扎,却不可避免地迎接自己的悲剧宿命。
前传三部曲充满现实性、黑暗性与悲剧性,与正传三部曲的气质截然不同。
这种主题的转向当然也与时代不无关系,观众们拒绝再相信那种单纯的“好人打坏人”的故事。就在同时期,奇幻领域中,“旧史诗奇幻”也开始向“新史诗奇幻”转向,《指环王》那种善恶对决模式被抛弃了,《冰与火之歌》的“人性”主题开始获得追捧。这与《星球大战》内部的主题转向何其相似。
当然有粉丝对前传与正传差异过大表示不满,但不可否认的是,前传三部曲大大拓展了“星战”故事的边疆,一个例子就是后来口碑逆天的动画连续剧《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它拓展了前传的历史,并对体制与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探讨。
(3)后传三部曲
后传三部曲基本上复刻了正传三部曲,特别是J.J.艾布拉姆斯导演的7和9(8我们一会儿另说),只不过是把少年冒险故事变成了少女冒险故事。
如果有人认为,星战粉丝就应该看这些与时代严重脱节的老套路,谓之“致敬情怀”,那我无话可说。
但问题是,这个照着老套路抄的后传三部曲,却比正传三部曲还要差,毫无情怀可言。
故事,都是老套路,这个二者算打了个平手;那么主题呢?把“我是你爸爸”变成了“我是你爷爷”,这有任何意义吗?西斯皇帝帕尔帕廷的设定就是伏地魔、索隆那样的邪恶代言人,他与孙女之间会有什么情感纠葛?最后还不是比谁拳头大、原力猛?又回到最单纯的善恶对决上去了,而且比正传还要单纯。
所以千万别说《星球大战》就是老套路集合,后传三部曲这才叫老套路集合,四十年前的正传三部曲的手法都比它先进。
后传三部曲这么糟,我们得来分分锅。先说结论,这个锅,9>7>8。也就是这三部曲中,我认为8拍得最好——有趣的是,也有很多粉丝最讨厌8。但我们还是从7说起吧。
(1)《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三部曲的首部很重要,它奠定了整个三部曲的基调。可以说,这个“复刻”的基调,就是这一部定下来的:反抗组织和第一秩序分别复刻了正传三部曲的起义军和银河帝国。往后再怎么演,也逃不出这个框架。
这种复刻,其实决定了整个三部曲的故事应该是悲剧性的:仔细想想,三十年过去了,银河系还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三十年前英雄们的努力全部白费,这不悲剧吗?
当然,更悲剧的是主创们太懒,不愿意像前传三部曲那样挖掘创新点。
但不管怎么说,《星球大战7》上映前后,一系列相关的正史小说、漫画出版,都力图对历史的这种不断悲剧性重演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起义军改组的新共和国厌倦了战争,采取绥靖政策,力求与第一秩序相安无事,只有一些有远见的人士以私人身份组建反抗组织与其对抗。总之,平庸的依旧平庸,邪恶的依旧邪恶。
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其实也未尝不可。但《星球大战7》中对这些并无提及,只是安安稳稳地复刻了一遍《星球大战4》,一点儿也没让观众多想。那时我还天真地以为,这只是个开始,更宏大的世界会在后面展开。
(参考阅读:【影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银河,你往何处去?)
(2)《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星球大战8》的导演,换成了莱恩·约翰逊。他今年的《利刃出鞘》备受好评,但当年的《星球大战8》可没少给他招黑。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部作品确实有很多情节上的问题,二就是它与《星球大战7》的气质迥然不同——有点类似于前传与正传的那种不同,更现实,更黑暗。就连这一部里卢克的形象,都更接近前传末期他那即将黑化为维达的父亲安纳金的形象。这是很多粉丝无法接受的(这其实就见仁见智了)。
此外,它也像前传一样,有对社会背景的展示(如坎托湾的贫富分化),有对制度的思考(如绝地制度),还有对个人英雄主义、二元是非观等的批判(如DJ说“好人,坏人,都是编的”)。
约翰逊确实是一个很会将星战与现实结合的导演。他还为小说《星球大战:血脉》提供了很多想法,而这是一部描写新共和国议会党争的小说。
在电影中,凯洛·伦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他大胆地声称:“杀死过去。”这句话颇有一语双关的感觉,既点出了他堕落为反派的原动力,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银河系几十年的恩怨;又表明了导演推陈出新的决心。
所以,《星球大战8》纵然在情节上有很多问题,但它至少试图去给后传三部曲提供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故事背景,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而不是单纯地闷头复刻、复刻、复刻。就冲这一点,它就比7和9要强。
(参考阅读:【影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杀死过去)
(3)《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
重新拿回导筒的艾布拉姆斯,没有继续走约翰逊开拓出的路线,而是继续回到他的复刻老路上。所以说他导的两部电影,《星球大战7》照着《星球大战4》抄,《星球大战9》照着《星球大战5》《星球大战6》抄,一点也不夸张。说实在的,抄一次就算了;抄两次,只能说是懒。除了迪士尼赚钱,对艺术、对产业、对大多数观众没有产生任何益处。
还有人说是8的存在影响了9的发挥,这就更可笑了。如果8也是艾布拉姆斯拍,他只会把9的这一部复刻拆成两部,后传三部曲就彻底是复刻三部曲了——那我觉得还不如来个8调剂一下。
星战电影重启后,已经拍了三部后传、两部外传。最糟的已经说过了,下面说说我认为最好的。
《侠盗一号》。
其实它的策略与《星球大战8》类似,都是在承接前作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时代性的现实因素。比如《侠盗一号》中,重要角色们不再出身显赫,而是底层摸爬滚打的小人物;义军不再是白莲花,有的派别简直就跟搞恐怖主义一样;即使义军正统的很多斗争手段都处于灰色地带,很难说清善恶。
(参考阅读:【影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孤帆星海尽,谁记英雄名)
一个系列要持续发展,肯定是要像这样与时俱进的。单纯的故事变成复杂的故事,贵族的故事变成平民的故事,这是时代潮流,很简单。单纯地抱残守缺,冠以“致敬情怀”之名,也许能套牢最狂热的粉丝,但能在新时代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吗?
毕竟,作为粉丝,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喜欢的作品被更多人喜欢,而不是渐渐沦为在小圈子里树立虚妄的优越感的工具,对吧?
今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我们钉死了牛顿的棺材板,把爱因斯坦的大脑锁进钛合金超重型装甲保险柜,让所有物理学家放假并fuck themself,然后一起到电影院观看了毛泽东思想教育片:《星球大战最终章:自由属于人民》
以下包括大量锯透。
电影告诉我们毛主席的思想永放光芒。
1、支部建在连上。
不把党组织建到连队,不落实政治建军的方针,就会出现大量叛逃、脱队与间谍。平时不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就会出现抓不住队伍、管不住武装、打不起硬仗的情况。帝国军队不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导致大量人员脱离了队伍,当然有帝国军队实施残暴统治不得人心的因素,也有组织建设上的缺陷,大批人员脱逃反叛,整个连队逃离,甚至出现了高层军官充当敌方间谍的情况。而叛军队伍中始终把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农村包围城市。
叛军队伍巧妙的将自己隐藏在农村中,密切联系群众,藏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是叛军力量虽然弱小,但是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而帝国军队不能团结群众,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力量虽然强大但是无处藏身,最终必然面对失败。
3、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革命工作要大胆发动群众,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叛军敢于发动群众,让群众认识到帝国以及第一秩序(first order)统治的反动性和致命缺陷,让群众对革命工作有信心,最终才能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作为反革命势力,帝国和第一秩序都不能够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反而用残酷的手段镇压群众的革命斗争,最终也会被群众所打败。脱离群众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抛在后面,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永远站在革命的潮头。
好了,不开玩笑。
《星球大战》终结了。
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从1977年拍起,一直到2019年,40多年过去了。40年,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中国整个面貌都焕然一新。世界也在星球大战系列中,经历了沧海桑田,如火如荼的冷战,“星球大战计划”,苏联解体,海湾战争,“911”,金融危机,中国崛起,无意之间,一部电影见证了那么多历史。
伴随着星球大战,我也从一个小萌娃长成了一个糙大叔。
今天坐在电影院里的只有我一个人,整个电影院空空荡荡,拉萨的12月并不是一个美妙的季节,因此显得格外的冷。
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这些熟悉的人物逐次登场,莱娅公主、卢克.天行者,C3PO,R2D2,韩.索罗,帕尔帕廷皇帝,还有蕾伊趴在地上挣扎的时候以背景音出现的那些人,尤达大师,欧比旺大师,以及所有的绝地武士,我却觉得满脑子都是讽刺。
尽管《星球大战》说到底仅仅是一部日本武士为主角的美国西部片,然而最终章却精准的落进那个老人的预言,一字不差,亦步亦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要反抗,就得按照他说的规律来。不管你是谁,不管故事在哪里发生,不管你自己怎么想,最终你就是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美国最终赢得冷战是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星球大战计划”,这个计划的名字就是来自于《星球大战》电影。苏联与美国展开了全面的军备竞赛导致国民经济崩溃,最终解体收场。乔治.卢卡斯当然是根正苗红的美国人,现在也是个资本家,然而就算是他自己编造一个关于反抗与斗争的电影,都不得不按照这个老人说的来。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老人的思想,然而冥冥之中剧情就是会这么走。
没有办法,这就是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