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画里每次有黑暗料理的桥段,为什么不先自己尝尝味道呢?

回答
关于动画里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确实有个普遍的疑问:为什么制作者们(或者说是品尝者们)从来不先尝一口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和常见的动画套路,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角色做出了看似奇怪、材料搭配匪夷所思的料理,但尝起来却意外地美味,那还有什么看点?动画的乐趣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角色的“作死”行为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当主角或者某个配角信心满满地端出“黑暗料理”时,观众的期待值已经拉高了:这玩意儿会是什么味道?会把人怎么样?

这时候,如果他们真的像我们现实生活中一样,先小心翼翼地尝一小口,然后根据味道做出表情反应(比如“嗯,这个味道有点特别,我得调整一下”),那会大大削弱故事的张力。动画追求的是一种夸张和即时性的冲击力。直接把成品端给别人品尝,然后看着对方被“毒”到,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才是制造笑料或者制造惊悚感的最佳方式。那种“一口下去,天崩地裂”的效果,远比“试吃后默默改进”来得有冲击力。

其次,这背后也涉及到角色的性格设定和剧情推动。

很多时候,做出黑暗料理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种“不靠谱”、“脑回路清奇”的设定。他们可能对烹饪一窍不通,或者拥有某种奇怪的烹饪理论,自认为自己做得是“绝世美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这种设定下,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先尝尝”。他们的逻辑是:“我照着这个想法做了,那就是对的。”而且,他们对自己的作品通常抱有极高的信心,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这种自信本身就是一种喜剧元素。如果他们稍微有点常识,会先试味,那这个角色的“迷之自信”也就不成立了。

再者,从剧情推进的角度来说,让别人替自己“试毒”也是一种巧妙的叙事手法。

一方面,这可以快速地向观众展示这个料理的“威力”。不用多余的解释,看到品尝者扭曲的表情、夸张的反应,观众立刻就能明白这料理有多么“灾难”。这比一段冗长的味觉描述要高效得多。

另一方面,这也可以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比如,被黑暗料理“伤害”的角色可能会因此产生一些特殊的经历或能力(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是没有),或者引发一连串的误会和尴尬事件。这一切的源头,都是那一口“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如果制作者每次都让角色先尝,那么这些“触发事件”的起点就会被大大削弱。

还有一种可能性,也是很现实的,那就是对“失败”的恐惧和逃避。

对于一些缺乏自信或者对自己技艺没有把握的角色来说,他们可能知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味道不会好,但又不想承认。让别人先尝,至少可以让他们在心理上与“失败”保持一点距离。一旦别人吃了,并且表现出不适,他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怪罪到“那个人品味不行”或者“食材有问题”等等,而不是直接面对自己烹饪上的失败。当然,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在动画里更多的是以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观众的观感习惯来理解。

看了那么多年动画,观众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当动画里出现这种奇特的食材搭配和烹饪过程时,大家心里已经默认了接下来的走向:这玩意儿肯定不好吃,而且会有人因此受苦。这种习惯性的期待,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娱乐性。如果动画打破了这个“套路”,反而会让人觉得有点“不习惯”。

所以,总而言之,动画里那些黑暗料理桥段不让角色先尝,并不是因为角色笨,也不是因为制作者想不到,而是为了制造更强的戏剧性、喜剧效果,突出角色性格,推动剧情发展,并迎合观众的观影习惯。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叙事技巧和娱乐元素,让这些看起来“离谱”的情节,成为了动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一个现实一点的情况吧。

一般来说黑暗料理,或者说做的难吃通常来说不是食材搭配有问题,就是调料有问题。说白了就是对味道的认知是错乱的。

比方说有段时间我味觉钝化了,倒不是失去味觉,是钝化了,需要去尝的味道总是把握有问题,那段时间我甜味和咸味都觉得特别淡,盐不下四五勺吃不出味道,如果是一个稍微专业一点的厨子还好,因为按照平时习惯加一勺或者两勺,但如果是一个不怎么做菜的人,让她尝是肯定会完蛋的。

当然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因为动画中能够做出黑暗料理的人,往往都带有这几个特点,对食材和调味料的味道认知和一般人差别非常大(我的味觉钝化实际上也是对味道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或者很少做菜对食材了解不够多,所以那怕她尝了也会觉得还行。

以上是比较现实的情况,哪怕菜做的再难吃不至于看上去闻起来太惨烈,至于动画中那种黑暗料理就比较夸张了,从颜色卖相到气味都让人感觉十分危险。当然这确实是夸张的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什么呢?为了表现做黑暗料理的人的这方面感官很迟钝,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增加一个属性而已,你说为什么气味和颜色她都觉得没问题?这也是迟钝啊,在她的认知和感官中觉得没问题。所以个人认为,既然已经要添加这种元素了,那么实际上做菜的人尝了也不会发现有问题的。

我知道肯定有人要问了,那就是确实有角色做了料理但没吃,然后自己吃了之后发现确实难吃。实际上这和上述问题是一样的,“无论是气味还是颜色她觉得都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尝。

说了这么多,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一种夸张手法来给角色添加元素而已,也许她尝了,也许她没尝,但不管尝不尝,这只能证明一点,当事人对这方面认知跟一般人是不同的,她觉得没问题。现实中确实有类似的例子。

那也是我经历过的。

我炒了个青菜,看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妈吃完第一口“哇,巨咸,你自己都不尝尝味道的吗?”

我“我尝了啊,我觉得没啥问题啊。”

随后我自己吃了一口觉得是没问题,但实际上确实咸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动画里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料理,确实有个普遍的疑问:为什么制作者们(或者说是品尝者们)从来不先尝一口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和常见的动画套路,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角色做出了看似奇怪、材料搭配匪夷所思.............
  • 回答
    最近听到不少关于《双城之战》的讨论,尤其是日本动画监督们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这部动画在角色塑造上非常出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令人信服的动机。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也被这部作品深深吸引,如果非要在这群复杂而充满魅力的角色中挑选最喜欢的一个,那一定是……维克托(Viktor.............
  • 回答
    既然是七个人一人一个的T恤图案,那就要考虑既要个人特色鲜明,又要整体协调,有点“一家人”的感觉。而且,既然是宿舍的,就免不了有点青春、自由、甚至带点小搞怪的风格。我给你们想了几个方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宿舍的“气质”来挑:方向一:动物组合 守护与陪伴这绝对是最经典的组合方式了,动物自带辨识度,而且可.............
  • 回答
    .......
  • 回答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焦虑和担忧。孩子小小年纪就对动画片如此着迷,以至于对其他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别着急,咱们一步步来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您的孩子重新找回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欲。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沉迷”动画片。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可以.............
  • 回答
    假如动画的每一帧都做到插画那么精美,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吸引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挑战的设想。它将彻底改变动画的制作流程、观看体验、行业生态,甚至可能影响我们对视觉艺术的认知。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可能发生的一切: 一、 极致的视觉盛宴与无与伦比的沉浸感1. 视觉效果的飞跃: 惊艳的画面细节: 想象一下.............
  • 回答
    关于《宠物小精灵》(Pokemon)动画女主为何每季更换,而小霞(Kasumi)却能陪伴小智(Satoshi)两季,这确实是很多老粉丝心中的一个经典疑问。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创作上的考量,也有时代背景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为什么小霞(Kasumi)能跟两季?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宠物.............
  • 回答
    想聊聊日本动画片儿,尤其是那些非“泡面番”——也就是咱们说的正常长度的动画剧集,为什么大部分都卡着24分钟左右这个时长吧?这背后啊,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不是随便定个时间就完事儿。首先,咱们得从最基础的“播放载体”说起。早些年,电视广播是绝对的主流。一个电视台黄金时段的节目,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广告位。.............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我们看着国漫一部部崛起,质量也越来越高,但说到更新模式,确实和隔壁日本的《海贼王》们不太一样,总是一季一季的,感觉有点意犹未尽。为啥国漫不学学人家《海贼王》那种每周一更的“长线作战”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行”,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
  • 回答
    说起“第一眼惊艳”,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绝对是《千年女优》里的藤原千代子。刚开始看这部动画的时候,我还没到能理解什么“艺术”、“人生”的年纪,但千代子小姐,那种,怎么说呢,带着点忧郁、又带着点倔强,眼神里好像藏着故事一样的感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她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说出“漂亮”的类型,更像是那种.............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灌篮高手》里那支让人心驰神往的陵南·翔阳联合队,如果他们真的有机会跟号称“日本第一”的山王工业碰一碰,胜算究竟有多大?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这支联合队是怎么来的,以及他们自身的实力构成。陵南和翔阳,这两支队伍虽然都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但最终都没能冲出.............
  • 回答
    《食戟之灵》动画中充满了令人垂涎欲滴的创意料理,许多都以夸张、戏剧化的方式呈现。然而,抛开那些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料理确实具备高度的可行性,并且反映了现实烹饪中一些基本且重要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在《食戟之灵》动画中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详细讲述的料理:1. 幸平创真的“飞鱼卷寿司” (Fly.............
  • 回答
    在日本三国动画作品中,确实存在朱儁被“黑化”或形象被刻意弱化、扁平化的情况,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历史解读、日本动画的创作倾向、以及观众接受度等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解读与日本受众的偏好: “忠义”主题的日本式解读: 日本三国文化深受《三国演义》影响,而《三国演义》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忠.............
  • 回答
    《名侦探柯南》作为一部拥有超过千集长寿动画作品,其中确实诞生了许多被粉丝奉为经典的集数。这些经典集数往往在剧情、推理、人物刻画、情感深度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能够深深地触动观众的心弦。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集我认为值得被称为经典的集数,并尽可能地进行详细的讲述:1. 雪山篇(集数:1112集,199.............
  • 回答
    在《精灵宝可梦》动画的世界里,喵喵之所以能开口说人话,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独特的设定,也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这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技能,而是喵喵自身经历和付出的结果。我们得把时间倒回到喵喵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的它,和现在一样,只是一只普通的喵喵。然而,和大多数宝可梦不同,它有着一颗不甘平凡.............
  • 回答
    你现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沉迷于一部动画,甚至因此感到生活迷茫和焦虑,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信息爆炸和精神需求复杂的当下。这说明你对动画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投入,但同时也暴露出你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别担心,这并非绝境,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分析,找到解决之道。下面我会从几个方面详细地为你.............
  • 回答
    凉宫春日系列动画里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其实与其说是“公式”本身,不如说更多的是一种概念的具象化,是用来烘托凉宫春日强大而又无法预测的能力,以及故事中那些奇特、超乎寻常的现象。这些公式的出现,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独特的科幻色彩和哲学意味。咱们一个个来聊聊,尽量说得通俗易懂,没有那种“AI味儿”。1. 薛.............
  • 回答
    《千与千寻》里的水上列车,那种在辽阔的水面上,静静地行驶,车厢仿佛漂浮在海面上的感觉,实在是太美了,也太梦幻了。现实世界里,有没有这么一种列车呢?坦白说,要找到一模一样的,能在茫茫大海或者无边水域上如此“随心所欲”地行驶的列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电影里的场景,很大程度上是宫崎骏导演对于一种极致宁静、.............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中“青梅竹马总是输给天降”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它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可以深入聊聊。这不仅仅是观众的一种感觉,背后其实牵涉到创作的技巧、观众的心理以及时代的变化。“青梅竹马” VS “天降”:一个古老的叙事模式首先,我们得承认,“青梅竹马”和“天降”这对CP的对立,在日本动画(甚至是更.............
  • 回答
    关于未来世界是否会出现科幻动画里大家普遍依赖飞行器进行远距离代步的设想,以及石油为何尚未被电力完全取代,这背后牵扯着技术、经济、能源基础设施和社会接受度等诸多复杂因素。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番。飞行器代步的未来:憧憬与现实的鸿沟科幻动画中那种个人化的飞行器如《天空之城》中的飞艇、《千与千寻》中的交通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