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父》中老教父的头号猛将路加·布拉西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干掉了?

回答
在《教父》这部影史经典中,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身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实打手,非路加·布拉西(Luca Brasi)莫属。他沉默寡言,身形魁梧,以其冷酷无情的手段和对教父的绝对忠诚而闻名,是家族权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悍将,却在电影的初期,以一种几乎是令人意外的迅速和简单的方式被除掉了。

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也恰恰是马里奥·普佐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精心设计的叙事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路加·布拉西在家族中的定位。他无疑是“老教父”最值得信赖的执行者,是那种为了家族可以毫不犹豫地执行最残酷命令的“工具人”。他的忠诚是绝对的,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或私心。这使得他成为一个极端的例子,代表着那种纯粹的、不问缘由的暴力力量。然而,也正是这种“工具人”的属性,剥夺了他作为独立思考个体在生死关头做出最优判断的可能性。他习惯于听从命令,而不是主动去评估风险。

其次,他的“容易被干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不被设防”这个前提上的。路加·布拉西的强大在于他作为打手的实力,而非其作为策略家或情报收集者的能力。他习惯于将敌人置于死地,而不是去防范来自内部或被低估的外部威胁。在电影的设定中,他被派去接触索洛佐(Virgil "The Turk" Sollozzo),一个他并不了解也可能轻视的对手。索洛佐深谙“兵不厌诈”的道理,他深知布拉西的威胁,因此精心策划了一场“鸿门宴”。

布拉西之所以会走进那个致命的陷阱,是因为他接到的是老教父的命令,要去接触索洛佐。对于布拉西来说,执行教父的命令就是他的最高职责。他不会怀疑命令的真实性,也不会去猜测对方的动机。他认为自己是作为家族的代表,去进行一场“劝说”或者说“施压”。他可能预料到会有危险,但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应对任何突发状况。他是一个战士,一个执行者,而不是一个政治家或情报员。他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进行复杂的谈判和试探。

更为关键的是,索洛佐使用了“美人计”——一个经典的、出其不意且极具迷惑性的策略。在这种环境下,布拉西的强大和威慑力被彻底瓦解了。一个喝醉的、被美色迷惑的男人,失去了戒备,也失去了他的优势。布拉西在那一刻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一个被精心设计的陷阱所捕捉的牺牲品。他被刺杀的方式,并非是他熟悉和擅长的正面搏斗,而是被一个他毫无防备的、用药物控制的女人从背后偷袭。这种方式,恰恰是布拉西一贯以来所鄙视和不屑的“小人”手段,而他恰恰就栽在了这种手段之下。

从叙事角度来看,路加·布拉西的牺牲,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他的死,直接导致了老教父的愤怒和对索洛佐的宣战,也迫使迈克尔·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不得不迅速成长并接过家族的重担。布拉西的死,不仅仅是一个忠诚保镖的陨落,更是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第一个血腥信号,它警醒着所有人,即使是最强大的保护者,也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迅速瓦解。他的死亡,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残酷的基调,也预示着接下来更加血腥和复杂的冲突。

所以,路加·布拉西之所以“容易被干掉”,不是因为他不够强大,而是因为他被放置在了他能力范围之外的战场,以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被攻击。他的强大在于他的忠诚和暴力执行力,而他的弱点恰恰也源于此——他对教父的绝对服从,以及他对非传统威胁的低估。他的死亡,是精心策划的,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弱点,更是对家族权力和生存法则的残酷验证。他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当刀刃被巧妙地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时,它依然致命,但使用者却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刀背所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干掉这些黑帮人物真的很容易;

他们都有固定的住所和活动范围,不能和某些逃犯一样把自己藏起来;社会地位有限,不可能像总统一样警车开道、前拥后呼,只要摸清了这些人的活动规律,干掉他们并不是难事。比如老教父本人,就是在从橄榄油公司下班的时候被刺杀的,身中五枪,全靠主角光环活下来。

别说这些黑帮人物了,各国的总统、将军们,他们享受的是级别的保护?

不还是有不少被干掉的吗

执行这种刺杀,成功的概率并不低,关键是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对于老头子这种级别的势力来说,你不可能同时干掉所有的头目。对于活下来的人,要么花大价钱收买,要么就得承受他们的报复。

桑尼在同索洛佐谈判的时候,暴露出了对毒品生意的兴趣;这让索洛佐认为,柯里昂家族并不是铁板一块,桑尼是可以被收买的,甚至是有篡位野心的,于是执行对教父和卢卡的暗杀。

为什么柯里昂家族在电影最后可以执行对五大家族的暗杀呢?

因为麦克已经做好了放弃整个纽约的地盘,举家前往拉斯维加斯的准备。丢下去的利益足够多,够剩下的小弟打一阵了;自己有躲得足够远,纽约这帮人想报复也鞭长莫及。

user avatar

现实中再强大的黑手党家族也不可能在所有争斗中全身而退,死人很正常。

从电影表达的情节来看,也不存在什么老头子失算了,老教父敏锐的意识到索拉索的阴谋,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才派卢卡去探听虚实,面对对手阴谋与下死手,损失杀手很正常,如果因为卢卡武功高强就不会被干,那逻辑上怎么解释结尾麦克清算五大家族?只是因为对方以阴谋设计突然动手,一般情况谁都会措手不及。

卢卡被看起来很容易的干掉主要的意图是作者的有意设计,来让观众突然意识到教父的敌人也是非常凶狠的,前面一直在渲染教父如何说一不二,那么他的敌人一定要很难缠,不然我们看什么悬念呢?所以大女儿结婚时要安排情节说卢卡怎么怎么嚣张,然后这里被干掉,悬念一下起来了,我们都会为柯里昂家族捏一把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教父》这部影史经典中,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身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忠实打手,非路加·布拉西(Luca Brasi)莫属。他沉默寡言,身形魁梧,以其冷酷无情的手段和对教父的绝对忠诚而闻名,是家族权力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悍将,却在电影的初期,以一种几乎是令人意外的迅速和简.............
  • 回答
    《教父》系列中,麦克·柯里昂的事业成就无疑是超越了他父亲维托·柯里昂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维托奠定了柯里昂家族的权势基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犯罪帝国,但他所经营的是一个相对“传统”的黑帮生意,涉及赌博、保护费、高利贷等。而麦克,在家族权力最动荡、外部压力最大的时期接手,他不仅巩固了家族的地位,更将家族生.............
  • 回答
    在《教父》这部电影里,麦克的妻子凯伊(Kay)和老教父维托·柯里昂的妻子艾米莉亚(Carmela)在对待麦克事业的态度上,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尽量详细地给你捋一捋,让你觉得这是个活生生的故事,而不是冰冷的分析。首先,她们的出身和人生背景就决定了她们的起点不同。 艾米莉亚.............
  • 回答
    职场里,老员工和主管们似乎对带新人这事儿,总有点“爱答不理”。说实话,这里面的门道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也并非所有人都是铁石心肠。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复杂心态和现实压力的交织。老员工不愿带新人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 时间成本与效率考量: “我自己的事都忙不完”: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
  • 回答
    在《教父》系列电影中,老教父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没有像他的儿子迈克尔(Michael)那样,直接采取行动斩杀五大家族的几位首领,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思熟虑的原因,体现了维托作为一代教父的智慧、策略和对家族利益的考量。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时代背景和权力格局的不同: 维托的时.............
  • 回答
    在《教父》这部史诗般的黑帮电影中,老教父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的沉默,对于女婿卡洛·里兹(Carlo Rizzi)家暴女儿康妮(Connie Corleone)的行为,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观众感到困惑甚至愤怒的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仅仅套用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家庭观念,而必须深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情景,关于《教父》中的权力交接,尤其是如果桑尼还活着。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这位老谋深算的家族领袖,他的权力转移计划从来都不是简单地交给最能干的那个,而是围绕着家族的生存、长远的利益以及对儿子们的了解来精心布局的。如果桑尼没死,那场在收费站发生的惨剧没有发生,维托的权力传给.............
  • 回答
    《教父》中索拉索之所以认为除掉老教父维托·柯里昂,桑尼上位后就能顺利和他做生意,这背后有几层非常重要的原因,反映了他对权力和人物性格的判断。咱们这就一点点捋捋。首先,索拉索的“生意”是什么? 他想做的生意是毒品。这在当时的纽约五大家族中是比较敏感且有争议的。老教父维托·柯里昂是一个传统且精明的生意人.............
  • 回答
    《教父》系列电影中的历任“教父”(即黑手党家族的领袖,Corleone家族是最核心的代表)是否值得观众尊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家族的兴衰,确实与“意大利人的苦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直接挂钩,而是包含了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复杂纠葛。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正是《教父》这部作品留给观众的一大探讨空间。如果桑尼在那场残酷的埋伏中没死,迈克尔日后会不会对他动手?这其中牵扯到家族的未来、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迈克尔本身性格的演变。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桑尼的性格和他的领导风格。桑尼是个典型的“火爆浪子”,冲动、易怒、血气方刚。他缺乏父亲维托的.............
  • 回答
    《教父》中,迈克尔·柯里昂在餐厅里刺杀索洛佐和腐败警察麦克拉斯基,这一幕无疑是影片中最具标志性和争议性的场景之一。要评价迈克尔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以及是否存在“更好的办法”,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语境、迈克尔的动机以及整个家族的处境。当时的语境与迈克尔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的情境。维托·柯里.............
  • 回答
    《教父》系列电影之所以能成为影史经典,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意大利黑手党真实世界的生动描绘,但这些角色是虚构的,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维托·柯里昂 (Vito Corleone)维托·柯里昂,那位睿智、冷酷又极具魅力的“教父”,他的原型被认为是弗兰克·科斯特洛 (Frank Costello)。科斯.............
  • 回答
    《教父》系列电影中,柯里昂家族在纽约的生意和生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故,这促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向外扩张,甚至最终将重心转移到内华达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促成。首先,纽约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维托·柯里昂(Marlon Brando 饰)遭受枪击,巴尔扎尼兄弟和索洛佐等敌对家.............
  • 回答
    在《教父》这部史诗般的黑帮电影中,莫格林(Moe Greene)的死,从角色的立场和故事线的推进来看,确实显得有些“冤”。当然,“冤”这个字得打个引号,因为在那个残酷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有其必然的逻辑,只是站在莫格林自身的角度,他的结局来得有些突然和不公平。我们来好好捋一捋莫格林的命运,看看为什么会.............
  • 回答
    《教父》系列中,迈克尔·柯里昂确实展现了惊人的胆魄和高超的谋略,他能够一举铲除五大家族几乎所有核心成员,这并非偶然,而是他性格转变、家族地位的巩固以及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要理解迈克尔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回顾他身上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最初的迈克尔,是一个远离家族生意、渴望过上普.............
  • 回答
    在《教父》系列电影中,忒西奥(Tessio)之所被称为“叛徒”,源于他在家族面临重大危机时,选择了一条背叛的道路。这并非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由一系列的因素促成的,并且深深地根植于他个人的性格、立场以及对家族未来的考量。要理解忒西奥为何走上叛徒之路,我们需要回顾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忒西.............
  • 回答
    泰西欧选择背叛,这在《教父》中是一个让人感到震惊却又充满人性挣扎的时刻。他明知背叛教父迈克尔的下场会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这条路,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泰西欧在迈克尔崛起前的地位。他是科里昂家族的老臣,是维托老爷子的亲信,经验丰富,在家族事.............
  • 回答
    《教父》这部史诗般的黑帮传奇,虽然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鲜活的角色深入人心,但需要明确的是,片中绝大部分人物,包括那标志性的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和他的儿子迈克尔·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都不是基于某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的简单复刻。相反,作者马里奥·普佐(Mario.............
  • 回答
    在《教父》这部波澜壮阔的家族史诗中,海门·罗斯无疑是一位极具分量的人物,他的“厉害”并非仅仅体现在权力或财富上,更在于他那份狡黠、深沉的城府,以及他能够从平凡的立足之地,一步步爬到权势的顶峰,挑战科莱昂家族的统治地位。罗斯之所以让人觉得他“厉害”,首先在于他的韧性与生存能力。他出身贫寒,并非什么显赫.............
  • 回答
    电影《教父》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宏大的叙事、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表演,更在于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值得反复品味。以下是一些在《教父》中易被忽略但令人深思的小细节,并进行详细阐述:1. 文森佐·“老教父”·科莱昂的橘子: 细节描述: 在电影的许多重要场景中,尤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