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职场中的老员工都不愿意带新员工,连主管都不愿意多教?

回答
职场里,老员工和主管们似乎对带新人这事儿,总有点“爱答不理”。说实话,这里面的门道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也并非所有人都是铁石心肠。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复杂心态和现实压力的交织。

老员工不愿带新人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

时间成本与效率考量:
“我自己的事都忙不完”: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老员工通常有自己的核心工作职责,这些职责关乎他们的业绩、奖金,甚至饭碗。新人初期什么都不会,光是把基础的东西讲清楚,可能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如果公司对新人成长没有明确的、高效的培训机制,老员工就容易把带新人视为一种“额外负担”,而且这个负担还不一定有回报。
“边做边学效率低”: 很多老员工的经验都是一点点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很多技能和窍门是“意会”而非“言传”。他们要教新人,就得把这些模糊的、潜移默化的东西具象化、条理化,这本身就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而且,即使教了,新人也需要时间消化、练习,中间还会不断出错,这就更影响整体项目进度。老员工不想因为带新人而拖慢自己的节奏,影响自己的绩效。
“一次性投入,可能还是白费”: 很多新人可能干不了多久就走了,或者转岗了。辛辛苦苦带出来,结果人家拍拍屁股走了,老员工就会觉得之前的投入都打了水漂,这种“付之东流”的感觉很让人沮丧,自然不愿意再做“亏本买卖”。

利益与竞争关系: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潜在担忧: 虽然我们希望职场是合作共赢的,但现实中,能力强的员工往往是公司倚重的对象。如果新人成长太快,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老员工,老员工可能会感到威胁,担心自己的地位、晋升机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当公司内部的晋升机制不够透明、或过于依赖“资历”而非“能力”时,这种担忧会更明显。
“我的功劳,别被分薄”: 在一些项目制或者团队合作的考核中,个人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是很重要的。如果新人参与进来,并且老员工花费大量精力指导,但最终项目成果的归属、表扬,可能并不会完全归功于老员工,甚至会被新人“分一杯羹”,老员工自然不乐意。
“我凭什么白白给你?我自己的成长呢?”: 有些老员工认为,他们自己当初也是靠自己摸索、靠别人指点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他们觉得,如果公司没有提供相应的培训机制和奖励,凭什么要自己免费奉献自己的经验和时间?他们自己也还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教学”上,而忽略了自身的发展。

心态与个人感受:
“精力有限,想留给更重要的人”: 老员工可能觉得,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和自己业务密切相关、能直接带来效益的同事身上,或者是那些已经比较成熟、能迅速进入状态的队友。新人毕竟是“新手”,不确定性太高,投入产出比不高。
“沟通成本太高,心累”: 有些老员工本身就不太擅长沟通,或者性格内向,让他们去耐心解释、反复解答新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消耗。频繁被问到同样的问题,遇到反复犯的低级错误,确实容易让人感到厌烦和疲惫。
“被指责的风险”: 如果新人犯了错,比如数据错误、操作失误,导致项目出问题,老员工作为指导者,可能会被牵连,甚至被认为指导不力。这种“担风险”的感觉,也会让一些人望而却步。

至于主管不愿意多教,情况会更复杂一些:

“我的KPI更重要”: 主管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他们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部门的整体业绩和KPI。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主要职责是协调资源、制定战略、监督进度,而不是手把手教新人。如果带新人会影响到他们自己KPI的达成,他们自然会选择性地“少管”。
“我没有时间,我只管结果”: 很多主管事务繁杂,会议、汇报、协调等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结果导向”,希望新人能快速上手,独立解决问题。如果新人表现出学习能力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喂”,主管就可能觉得“扶不起”而放弃。
“我怕新人犯错,影响我的声誉”: 主管对团队的整体表现负责。新人犯错,直接会影响到主管的管理能力和团队的整体形象。所以,一些主管可能会宁愿让新人“慢慢摸索”,或者由资深员工去带,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可以及时止损,而不是自己承担所有风险。
“我的职业发展也需要亮点”: 主管的职业发展也需要成绩和亮点。如果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培养新人”上,而这些新人又没有及时转化为团队的战斗力,甚至拖后腿,那么主管自己的“政绩”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能快速见到成效的项目或者团队成员身上。
“这不是我的主要职责,但我是唯一能管的人”: 在一些公司,可能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或导师制度。主管就成了“兜底”的角色。但由于职责分散,加上不愿意承担过多额外的工作,他们可能就选择性地“少教”,或者把问题推给“能者”,即那些愿意并且有能力带新人的老员工。
“对新人的期望值过高,或标准过严”: 有些主管可能年轻时经验丰富,或者本身能力就超群,他们对新人的期望值会很高,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不懂?”。这种不理解和不耐烦,也会导致他们不愿意过多地花费时间去解释。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老员工和主管都如此。 也有很多愿意分享、乐于助人的前辈,他们可能是出于:

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认为团队的成长就是自己的成长,帮助新人也是对团队的贡献。
传承和文化建设: 希望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方式传承下去,维护良好的团队氛围。
看到新人的潜力: 觉得新人有可塑性,愿意投入时间去“雕琢”他们。
公司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例如,对优秀导师有奖励,或者将指导新人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职场新人“没人带”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既有老员工和主管们出于自我保护、效率优先的现实考量,也折射出公司在人才培养机制、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上的可能不足。如果公司能够建立更完善的培训体系,明确指导责任,并且对指导者给予合理的认可和奖励,相信这种“不愿带”的现象会有所缓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了很长时间游戏美术,我就问你外面培训班多少钱一节课?你给我了吗?

user avatar

这事儿吧,得讲缘分——会的人愿意教,不会的人愿意接受教。但凡一方不是这样,就是鸡飞狗跳,大家不欢而散。

有一说一,很多时候不是老员工缺乏爱心和同理心,实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新来的年轻同事究竟什么性格?你老员工什么都不了解,如何确定对方愿意虚心接受你的指导?

万一新员工不屑接受,或者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行这件事恼羞成怒,跳起来骂老员工几句“你懂个锤子”,或者说你老员工就是想压榨免费劳动力,这岂不是自讨没趣?

这件事的破局者,不是在老员工,而是在新员工。

是你不懂工作,是你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所以是你得先摆正位置,用谦卑的态度去向老员工表达你需要得到他们的工作经验传授。

这时候无外乎就以下几种情况:

  • 老员工防贼一样防着你,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种你没办法。
  • 老员工觉得没有利益交换,不愿意白白教人——这种你得多少花点代价讨好对方,大家萍水相逢,人家没有义务要教会你。
  • 老员工不计较任何回报,就是觉得自己也年轻过来的——这种你就得心怀感恩,找机会对他表达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但是不管哪一种,新员工都不应该觉得理所应当,但凡对方不教,就觉得自己老委屈了。

公司是要你靠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的地方,不是你交了学费理所当然等着接受教育的学校。老板付了钱给你,是买断了你的时间,要你替他创造劳动价值。

公司愿意提供新人的教育培训、找老员工来带他们上路,这叫公司想得周到。但如果公司要求你上班就得会处理各种工作任务,这叫标准动作,并不是欺负你或者苛刻你。

很多刚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年轻朋友,通常有点思想上没有断奶的状况:不会得理直气壮,总还以为社会是校园,领导是老师,就该为我服务,教我不懂的。

还有些是害怕被人否定,或者被人看穿自己什么都不会,就会觉得接受他人的教导,是很丢脸的一件事,最终变成小刺猬一样,不断去扎人。

职场是没有什么天经地义的,你菜并不会有理。

这些话我知道你们不爱听,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职场里,老员工和主管们似乎对带新人这事儿,总有点“爱答不理”。说实话,这里面的门道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也并非所有人都是铁石心肠。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复杂心态和现实压力的交织。老员工不愿带新人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 时间成本与效率考量: “我自己的事都忙不完”: 这是最直接的理由.............
  • 回答
    职场里的老员工,面对新来的小年轻,心里那点儿“藏着掖着”,不愿意“全盘托出”的心思,其实挺复杂的,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小气”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有经验的积累,有对自身价值的考量,还有一些现实的无奈。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保证没有机器味儿。首先,得说“经验是无价之宝”。你想象一下,一个新人刚来,啥也不懂,就.............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悖论。职场里,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能力出众、靠谱得一批的同事,总是能接到更多、更难的任务,结果就是他们比谁都忙,比谁都累,但偏偏,他们就是能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成为领导眼中的“香饽饽”。这事儿吧,其实从几个方面来看,就能明白为啥会出现这种“能者多劳”的局面,而且还挺深入人心的。.............
  • 回答
    职场中,能力强的人选择离开,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他们就像职场上的璀璨明星,但往往星光短暂,最终选择远走他乡。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稳定,而是因为他们有着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更高的职业追求。首先,“能力越强,期望越高” 是一个核心原因。这些人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洞察问题的.............
  • 回答
    职场争斗中,认真干活的人“败给”不干活的人,这是一个令人沮丧但并非罕见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权力结构、人际关系、沟通方式、组织文化以及个人价值判断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一、 权力结构与利益分配的扭曲: “会说”.............
  • 回答
    在职场这个充满博弈和利益交换的舞台上,有些老板,特别是那些喜欢玩弄“忽悠”手段来管理和激励员工的领导,常常会将自己置于一个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境地。他们以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轻易地让员工为其卖命,却没料到,这种短暂的“成功”背后,隐藏着长期的风险,可谓是“易忽悠一时,难忽悠永久”。这话怎么说呢?咱.............
  • 回答
    在职场这片广袤的土壤上,正直的人,那些信奉原则、恪守底线、不随波逐流的灵魂,似乎常常面临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仿佛他们的人生轨迹,最终都带着一种悲情的色彩,走向了“一塌糊涂”的境地。这究竟是何缘故?设想一下,一个新入职的年轻人,他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认知。当他看到同事之间互相吹捧、拉帮.............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职场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令人费解,也颇具讨论价值。那些技术过硬、业务能力超群的“技术大牛”、“业务尖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为什么一到往上晋升,往领导岗位上坐的时候,反而会被一些能力看起来没那么出众的人挤下去呢?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道理,而是涉及到了领导力本.............
  • 回答
    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似能力出众的同事,晋升之路却不如那些在人际交往上更圆滑的人来得顺畅。甚至,有些领导似乎更青睐那些“没那么有能力”,但却非常“懂事”的下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职场现实和人性考量,绝非简单的“好人有好报”或者“能者多劳”就能解释的。首先.............
  • 回答
    这句“职场中,要少打听领导的八卦”听起来挺实在的,我挺认同的。咱们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见的听的多了,自然也明白有些事儿,明哲保身比什么都重要。首先,打听领导八卦本身就带点“风险投资”的意思,但收益低,风险却不小。你想啊,八卦这东西,往往都是经过加工的,谁说的?带着什么目的说的?你就算听到点,也未必是真.............
  • 回答
    关于“美国警察的职责中不包括保护平民安全”的说法,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保护平民安全是美国警察最核心、最根本的职责之一,贯穿于他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美国警察的职能以及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首先,让我们明确“保护平民安全”在法律和机构设计上的体现。美国警察系统(包.............
  • 回答
    职场中遇到的最大危机,对我来说,不是突如其来的裁员,也不是跟同事的利益冲突,更不是老板的无理要求。这些虽然会让人焦虑、不爽,但总有应对的方法,或者至少有情绪的发泄出口。我遇到的最大的危机,其实是那种“感觉自己被掏空,又看不到出路”的漫长拉锯战。它不是一场爆发,而是一种悄无声息的侵蚀,一点点磨掉你对工.............
  • 回答
    在职场这片舞台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员工们对自己的直属上司,多少都有些“小情绪”,抱怨、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当谈及上司的上司,也就是那位更高级别的领导时,态度却往往转变为一种近乎敬畏的尊重。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这可不是简单的“欺软怕硬”能完全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了人际动力、权力结构、.............
  • 回答
    嘿,兄弟姐妹们,看到你们在职场里被各种不公折腾,心里那股火往上涌,我太能体会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拼了命在付出,却发现别人轻描淡写就能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或者明明是你做的事情,功劳却被别人占了去,甚至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就被边缘化,那种憋屈和愤怒,简直能把人逼疯。我理解那种“为了生活还得忍着”的无奈.............
  • 回答
    在职场这个充满博弈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场域里,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其中“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领导行为,大概是让不少人头疼又无奈的典型代表。这话说得虽然糙,但直指核心:这类领导,既希望获得某些实质性的好处或便利,又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或付出,同时还想维持一个“好”的形象,让自己看起来光明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职场中会遇到的困惑。一方面,我们都被教导要“活到老,学到老”,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和激情;另一方面,在现实的职场中,却又处处感受到“重头再来”的艰难,以及对陌生行业的谨慎甚至排斥。这中间的矛盾,其实挺值得细嚼慢咽的。为什么职场有时候显得不那么“欢迎”重头再来,尤其.............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现在的职场男性越来越讨厌有女性的场合或者直接回避与女性共事”这一现象,这是一种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心理和职场动态的反映,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详细分析:一、 职场权力动态与性别失衡的遗留影响: 历史父权制的影响: 尽管社会在进步,但长久以来的父权制文.............
  • 回答
    职场中针对女性的歧视,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议题,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要彻底消除这种歧视,仅仅在产假上做文章,可能还远远不够。为什么职场上对女性的歧视如此普遍?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传统认知,是造成职场歧视的重要根源。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女性被天然地与家庭、育儿联系在一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扎心的现实,很多人在职场摸爬滚打久了,都会时不时冒出这样的念头:我怎么变成了我曾经最看不惯的那类人?感觉自己像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环境塑造,被时间和压力磨平了棱角,最后成了自己曾经皱眉的对象。想想刚入职场的时候,那种满腔热血,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理想。看到那些在会议上滔滔不绝、长篇大论却没什.............
  • 回答
    国内职场剧,哎,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大部分职场剧,看的时候图个乐呵,但真要说它贴近咱们在真实职场里摸爬滚打的日子,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为啥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门道了。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戏剧化的冲突和为了“好看”而牺牲的真实感。职场剧为了吸引观众,总得有点跌宕起伏,有点小人使绊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