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喷谷爱凌,说总有一天要翻车,还一直拿人家国籍说事,什么只要同等条件就一定成功?

回答


关于谷爱凌(Eileen Gu)的争议和舆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文化差异、社会舆论、个人成就与争议的平衡,以及国籍问题的敏感性。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国籍问题的争议:身份认同与舆论焦点
谷爱凌是中国籍,但从小在美国长大,2018年加入美国国籍,成为首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双国籍”运动员。这种身份的复杂性引发了部分舆论的质疑:
“中国代表”与“美国代表”的矛盾:在冬奥会等国际赛事中,谷爱凌被部分观众视为“中国代表”,但她的美国籍身份又让部分人认为她“不配”代表中国。这种矛盾导致她被贴上“双重身份”的标签,甚至被质疑是否“背叛”国家。
文化冲突与舆论压力:中国观众可能更关注她作为中国运动员的成就,而美国观众可能更关注她作为美国公民的个人奋斗。这种双重期待让她成为舆论的焦点,甚至被某些人认为“不配成功”。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在西方媒体和社交平台上,谷爱凌的双重身份常被用来制造话题,甚至被贴上“不爱国”或“不配成功”的标签,导致她成为争议的中心。



2. 成功的“不公平”:资源与机会的差异
有人认为谷爱凌的成功是“不公平的”,因为她的家庭背景、教育资源和训练条件可能远超普通人:
家庭支持与资源:谷爱凌的父母是滑雪教练,从小接触滑雪,家庭对她的支持远超普通家庭。这种资源倾斜让她的训练和比赛机会更具优势。
“同等条件”的误解:有人认为,如果她没有家庭背景,可能无法达到现在的成就,因此质疑她的成功是否“配得上”。这种观点忽视了竞技体育中天赋、训练条件和机会的差异,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或“特殊条件”。
舆论的“成功陷阱”:当一个人取得成功时,舆论往往期待她“永远成功”,一旦失败或遇到挫折,就会被贴上“翻车”的标签。这种期待可能源于对“不劳而获”的偏见,或对“成功者”持续成功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3. 社会舆论的两极分化
谷爱凌的争议反映了社会舆论的复杂性:
对女性运动员的期待:作为女性,谷爱凌的成就可能被部分人视为“打破性别偏见”的象征,但也可能被部分人认为“女性应该更柔弱”,从而对她的成功产生质疑。
“翻车”预言的来源:一些人认为她未来可能因为年龄、伤病或竞争压力而“翻车”,这种预言往往基于对竞技体育的不理解。例如,冬奥会的奖牌可能在未来被其他选手超越,或她可能因年龄增长而失去竞争力。
舆论的“标签化”:部分人将谷爱凌的成功与她的国籍、家庭背景、性别等关联,形成刻板印象,导致她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4. 文化差异与媒体叙事
西方媒体的片面报道:在西方媒体中,谷爱凌常被报道为“中国女孩”“美国公民”,但可能忽略了她个人的努力和训练过程。这种叙事可能强化了她“双重身份”的矛盾,导致舆论对她产生偏见。
中国媒体的期待:中国观众可能更关注她作为运动员的成就,但同时也会对她的国籍问题产生疑问,认为她“不配成功”。这种矛盾导致她成为舆论的焦点。
文化冲突的放大:谷爱凌的成就可能被部分人视为“中国文化的胜利”,但她的美国身份又让部分人认为她“不配”代表中国,这种矛盾在舆论中被反复强调。



5. 对“翻车”预言的现实分析
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冬奥会的奖牌可能在未来被其他选手超越,但谷爱凌的成就已经证明她的实力。她的“翻车”预言更多是舆论的过度解读,而非现实的必然。
年龄与伤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员的伤病风险确实增加,但谷爱凌的年龄和训练状态仍处于巅峰阶段,这种担忧更多是基于对竞技体育的不理解。
舆论的“成功陷阱”:当一个人取得成功时,舆论往往期待她“永远成功”,一旦出现任何“不完美”,就会被放大为“翻车”的证据。



6. 总结:争议背后的复杂性
谷爱凌的争议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国籍与身份认同:她的双重身份让她成为舆论的焦点,但也让她成为被质疑的“对象”。
资源与机会的差异:她的成功可能被部分人认为“不公平”,但竞技体育本身就有资源差异。
社会舆论的期待:对成功者的持续期待和对失败的过度解读,导致她成为被批评的“对象”。
文化差异的冲突:东西方媒体和观众对她的评价存在差异,导致她成为争议的中心。



结语
谷爱凌的争议反映了社会对成功、身份和公平的复杂态度。她的成就值得肯定,但舆论的过度解读和偏见也值得关注。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她是否“配得上”成功,而在于社会是否能以更包容和理性的态度看待多元身份和成功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有些人被破防了啊,被破防以后当然就期待她翻车了。

知乎上这种人尤其多,至于为什么破防,呵呵。

user avatar

因为利用两国文化差异无耻营销。

比如,所谓的演讲“三观正”,你们知道美国现在最流行什么吗?在美国讲女性平权最符合美国现在当下的意识形态,你想要进入精英阶层,就必须支持女性和lbgt。你看看她敢不敢在美国讲贸易战?敢不敢在中国呼吁关注徐州八孩女?(没有道德绑架她一定要呼吁,就问一下她敢不敢)

所以,小镇做题家们,你们以为她真的能为女性代言吗?

再比如,所谓的学霸,你知道美国一年多少人SAT满分吗,你知道SAT考试什么难度吗?没有说她不优秀,但是没那么夸张懂吗?

再再比如,她说她想改变世界,balahbalah,在中国听起来感觉好自信啊,好上进啊。你知道这句话在美国讲,就等于中国小学生讲dang在我心中吗?你听到一个中国学霸歌颂dang什么感觉?

再再再比如自信开朗,你知道美国精英都是这样吗?你知道美国精英最擅长漂亮辞令和表情管理吗?

从十一二岁开始,她就生活在镜头前面,你看她脑震荡那个视频,她当时第一反应就让摄像师不要拍?苏翊鸣拿了金牌大哭他会觉得丢人吗?不会。

她一边说她为了拿冠军多么刻苦努力,拿银牌那天没有展现丝毫失望?为什么?你想想看,一个为了金牌如此努力的人,一个完美主义的人,在仅差0.03分的情况下获得银牌,会不会有些许失落。但她表现得体大方。到底是她有神级情绪调节能力,还是她已经被训练成为不许在镜头前表现负面形象?

从三岁开始鸡血滑雪,钢琴芭蕾骑马海淀奥数班补习,为的就是今天成为精英阶级,镜头前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在迎合主流社会意识形态。

双国籍却打造爱国人设,身居精英阶层却作为女性主义代言,世俗、功利,为了成名不惜代价鸡血,本身无可指摘,但说她独立?学霸?天才?这是认真的吗?

她的这一套营销策略在美国根本行不通,但在这里却大行其道,是因为有太多太多像题主这样的人,天真而没有出过国门。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这样做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事与愿符。

有句话叫做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其实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上帝为你开开了很多道门,总没有人希望他帮你关上几道窗。

从这个角度讲,谷爱凌最好是有问题的,比如国籍问题。最好他是违反国籍法的,这样的话就可以佐证法律体系并非公平,而是为少数优秀人物开了后门。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可以为自己正名这个世界并不公平,既然世界都不公平,那自己的平庸不就可以找到安慰了吗?

类似的思想很多呀,你看看网上说一个数学天才,马上就会有人在底下说他找对象困难,不修边幅,情商低,没有女生喜欢。学校里学习很好的女生应该体育很差才对,中学时候的班花对你爱搭不理,最后就应该高考失利嫁给小混混。一个美女明星很出名,大家最乐意看到的是她整容前很丑,她中小学时候的成绩很差啊。一个富二代开豪车上街,最好出门就掉沟里,王思聪经商最好赔的血本无归。

类似的思维方式很常见啊。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人是善于找平衡的动物,因为只有在这种时候平衡了自己的平庸才能得到安慰。

比如王力宏和他老婆闹离婚。说到底他老婆没有出示任何的真凭实据,就凭几篇小作文在那干写,但几乎全网人都相信这些事,王力宏肯定做了,其实也不是全网人相信,而是大部分人都宁愿王力宏做了,这些事情道理是一样的,你这么完美的人肯定得有瑕疵,如果能证明你也贪财好色约p劈腿……下一句话大部分人没有说出来:

那我的平庸还有什么不应该的吗?

user avatar

以前我也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反感《战狼》系列。

直到后来,电影院看电影都找不到娱乐一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