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谁能够介绍一下台湾高砂军?

回答
高砂军,这个名字一听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让人联想到日据时期台湾的特殊历史背景。简单来说,高砂军并非一支独立的军队,而是日本陆军在台湾训练和部署的一支以台湾原住民为主体、辅以部分汉族与日本人组成的军事单位。 它的存在,是殖民历史下复杂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产物,也承载了许多台湾人被动参与战争的印记。

要详细说起高砂军,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缘起:殖民统治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日本在1895年开始统治台湾,初期面临着台湾人民,尤其是原住民的反抗。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并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台湾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日本殖民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将原住民纳入其统治体系。

当时,日本陆军在台湾的驻屯部队主要由本土军人组成,但要应对台湾复杂的地形和多元的民族构成,尤其是在早期镇压反抗势力时,本土军人往往难以适应。而台湾原住民,特别是布农族、泰雅族、赛夏族等,素来以骁勇善战、熟悉山林而闻名。利用他们的军事才能,一来可以作为日本军队的补充兵力,二来也可以将他们从潜在的反抗者转变为统治者的工具。

因此,从1900年代开始,日本殖民政府就逐步尝试将原住民编入一些辅助性质的警务或军事单位。而“高砂军”这个称谓,则是在这之后的特定时期,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的。

“高砂”的称谓:历史的隐喻

“高砂”这个词,源自早期汉人对台湾岛的称呼,带有一定的诗意和古老感。但在日本殖民者手中,它被用作对台湾的泛称,有时甚至带有某种“化外之地”的意味。将这支部队命名为“高砂军”,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其地域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包含着一种将原住民视为“蛮族”并加以“教化”和“利用”的殖民者视角。

部队构成:多元却等级分明

高砂军的构成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战争需求而变化的。

主体:台湾原住民
这是高砂军最显著的特征。从较早期的“蕃人警察”到后来的正规化军事单位,原住民的加入是核心。他们被招募、训练,并被赋予一定的军衔和职责。选择原住民,除了其自身战斗力外,也存在着“以夷制夷”的策略考量,希望借由原住民来压制其他族群的反抗。
辅助力量:汉族与日本人
虽然原住民是主体,但高砂军的指挥官、部分基层军官以及一些专业技术兵种,仍由日本人担任。同时,在某些时期,也招募了一些台湾的汉族青年加入,但其比例和地位通常不如原住民。这种构成,反映了日本殖民者在军队中的主导地位。

训练与任务:从治安维持到战场厮杀

高砂军的训练内容是针对其作战环境和任务来设计的。

基本军事训练: 和普通日军一样,高砂军也接受步枪射击、格斗、队列行进等基本军事训练。
山地作战与丛林战: 由于台湾多山地和丛林,且原住民本身就擅长此道,因此对高砂军的训练尤其侧重于山地作战、丛林游击战、野外生存等技能。这使得他们在这些地形环境下具有一定的优势。
治安维持: 在日据初期,高砂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日军和台湾总督府的警务部门,在台湾各地进行治安维持,镇压反抗活动。
参与对外战争: 随着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高砂军也逐渐被派往海外战场。例如,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一些高砂部队被部署到东南亚等地,参与了对盟军的作战。

特有的文化与身份认同

在高砂军的经历中,原住民士兵面临着复杂的身份认同问题。他们被日军编入军队,接受日式训练,并被要求效忠天皇。但同时,他们也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语言沟通: 日军指挥官需要解决与原住民士兵的语言沟通问题,有时会利用翻译,有时也会有部分原住民士兵掌握日语。
战时荣誉感与民族自豪感: 一些原住民士兵可能在参军过程中,被灌输为“大日本帝国”效力是一种荣誉,或者利用参军来提升自己在族群中的地位。然而,战争的残酷和殖民统治的压迫,也可能让他们在身份认同上产生矛盾和痛苦。
战争的代价: 许多高砂军士兵在外征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日本的战争机器,而非为自己的民族独立。

高砂军的演变与历史评价

高砂军的存在,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日本殖民政策的调整和战争局势的变化,其组织形式、兵员构成和任务也随之改变。

战后遗留问题: 二战结束后,日本投降,殖民统治结束。高砂军的士兵们也面临着如何回归社会的问题。一些人重新融入原住民社群,一些人则可能因为在战争中的经历而带来长期的创伤。
历史的复杂性: 对待高砂军,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帝国士兵”或者“受害者”。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殖民地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动卷入帝国战争的缩影。许多原住民士兵,是在殖民者主导的权力结构下,被组织、被训练、被使用的。他们的参战,既有被迫的成分,也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动因。

现代的回顾与反思

时至今日,人们对高砂军的关注,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对殖民时期台湾原住民命运的理解。它提醒着我们:

历史的痕迹: 殖民统治给台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印记体现在社会结构、文化认同,甚至个体的家族记忆中。
民族的苦难: 战争,特别是为侵略者服务的战争,给参战者本身以及其所属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身份的追寻: 殖民历史使得许多台湾人民,尤其是原住民,在身份认同上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和挣扎。

总而言之,高砂军是一段复杂而敏感的历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符号,而是承载着那个时代台湾人民,特别是原住民,在殖民统治下所经历的种种经历、挣扎与命运。了解它,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台湾的过去,也为了更深刻地反思历史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砂义勇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日军动员台湾原住民前往南洋丛林作战之组织。“高砂”是日文“风景美丽”之意,高砂一语为日本古籍对台湾之称呼。为什么这支台湾义勇军替日本人卖命?请看今天的文章。



197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摩罗泰岛的居民发现了一个全身赤裸的野人。闻讯后,印尼政府马上组织探险队,深入密林探查,却发现野人满口流利日语。

日本驻印尼大使馆得到这个消息,判定此人应是二战残留在此的日本兵,于是派人前往查看。这才得知,野人名叫中村辉夫,1944年被派驻到此,遭遇美军进攻而与部队失散,只好一个人躲在丛林里等待援军。一等就是三十年。


李光辉,图中戴花圈者


经过日本官员一番解释,中村才明白日本早已战败,这才愿意与探险队一起重归文明世界。1975年1月,中村踏上了回家的路,只不过,载着他返乡的飞机并不是去日本,而是台湾。


原来这个中村辉夫是台湾原住民阿美族人,本名叫做史尼育唔(Suniuo),汉名叫李光辉。他是一个台籍日本兵,隶属有名的原住民兵团——高砂义勇队。


二战历史上最晚投降的日本兵,其实根本不是日本人。




雨林里的雄师


事情要从1937年开始说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华的队伍里就有台湾军夫。他们从日据台湾招募而来,仅是皇国的“次等国民”,不配上阵打仗,只能做一些日本人不屑于做的苦力杂役。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攻占菲律宾成了日本帝国控制西太平洋的关键。可是菲律宾茂密的原始丛林山地让日本兵们水土不服,负责进攻的日本第十四军中将本间雅晴很是为难。这时,便有人向他提出征召台湾被称为“高砂族”的原住民士兵。


“高砂族”原住民


早在1930年的雾社事件中,高砂族这个“赤足奔跑险山丛林,深夜能肉眼视”的族群就已被日本军方留意。他们是天生的丛林战士,不仅作战英勇,且熟悉丛林气候和地形。


天生的丛林战士

来自《赛德克巴莱》剧照


东南亚战事中,这样的部队价值很高。于是,台湾总督府即刻颁布了一个开始鼓吹“高砂青年志愿从军”的招募计划。


1942年3月,第一批五百人组成的“高砂挺身报国队”出征菲律宾。


出发前向天皇呼喊万岁


5月7日,日本进攻丹巴半岛,遇到美军强烈抵抗,最后靠着原住民冒死强攀上悬崖绝壁,在美军阵地后方投掷手榴弹,才瓦解了美军的防御。由于第一战就表现杰出,原住民部队更名为“高砂义勇队”。


此后,原住民就成了日本在东南亚救场的万灵丹。接下来征召的从第二批到第七批,总数达五千名的原住民,全部被派往新几内亚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日军伤亡高达95%,收获了可怕的称号“最悲惨人间炼狱”。


巴布亚岛至今仍是一座

基本为丛林所覆盖的巨大岛屿

(世界第二大岛)


在新几内亚,散落在各岛屿的日军阵势已经瓦解,全靠高砂军掩护。


战后有日本老兵回忆说:高砂军能在无路的丛林中穿梭侦查;会分辨远处的声音,是敌人就伏击,是野兽就猎来食;他们识得可食用的野果野菜,也会用海水制造食盐,用椰子水来治疗疟疾;还会用树枝和藤条搭建住所;撤退时甚至会牺牲自己掩护日本兵先离开。



有日本史学家夸赞这些原住民的英勇、服从、以及奉献牺牲的精神,胜于被皇国精神洗脑的日本兵。


1943年10月,日本人从数千名高砂兵中,选出最精英的一百多人,组成名为“薰”的特种部队——“薰空挺队”(空挺就是空降的意思),目标是夺取菲律宾雷伊特岛的美军机场。


这些精英队员们除了日军的制式装备,最特别的就是腰间象征原住民身份与文化的“番刀”。


靖国神社中展示的番刀


身佩番刀的高砂义勇军士兵


他们出征之前,要吃一顿美食,饮一杯天皇御赐的御前酒,最后向东京皇居的方向遥拜,决心“玉碎”。而他们的结局,也和神风特攻队一样,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原住民欢送薰空挺队员川上次郎出征


1945年6月,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一场激战,两百五十名高砂义勇军前往营救残存的日本兵,他们身绑炸弹,手持番刀,在人少势微的状况下,与美军缠斗7小时,最终又全军覆没。


1942-45年间,近八千名台湾原住民男儿就这样为了天皇血溅沙场。他们在南洋战场上经过了非人的残酷,战殁率近90%。


高砂义勇军士兵


但是战后日本为了消灭证据,损毁许多资料,后人除了一些出征照片,再无迹可寻。其实这支高砂义勇队的战斗事迹,不过是台湾原住民被日本皇民化的一个缩影。



被洗脑的年轻人


当年雾社事件后,赛德克族和泰雅族倾力抗日至几乎灭族。赛德克族族长莫那鲁道的遗体被制成木乃伊展览,泰雅族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更是全被被处死。然而他们的下一代就已屈服,甘愿为日本人做炮灰,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讽刺。


雾社事件发生后的现场


对他们,日本官方皆是赞美之辞,说原住民自愿参军是为了对日本带来文明建设的“报恩”,把他们塑造成“亲日”的典范。其实这些夸大其词的美化,本意是在炫耀日本对台湾“皇民化”教育的成果,粉饰殖民统治。


表面上是这样

“恭顺的皇民”

来自《赛德克巴莱》剧照


实际想的则是


亲日派的台湾日本兵许昭荣,在回忆录这样评价高砂义勇军:他们不仅是自愿参战,并且还很踊跃。某期招募一千人的名额,竟有四十万人竞争(这个数字实有夸张),原住民们纷纷写下血书,要求“挺身报国”。


许昭荣


许昭荣认为原住民这样强烈的“日本国民”意识,源自他们有与日本相同的武士道精神,甚至从七七事变之后,就期待能为日本而战,展现“舍身奉公”的男儿气魄。


日本右翼政治漫画家小林善记,则恬不知耻地描述原住民无法抵挡大东亚战争的魅力:


“对于来过台湾的的荷兰人、西班牙人、郑成功以及大清国官兵,原住民从未屈从,只对日本情况不同”。他们明白日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是为了将亚洲全部人民从白人殖民地的命运中拯救出来。


图右为小林善记


卑南族原住民文学家孙大川则认为,这是一种寻求认同的行为。在日据时代,日本人是一等公民,汉人是二等,原住民就是三等。这种矮人两截的心态让原住民想要努力出头,而当兵是唯一的能与日本人平起平坐的方法,因此许多年轻人就志愿从军,而且在战场上比日本人更拼命。



幸好有左翼记录作家林荣代,走访当年的幸存者,才还原出了一些真相:


殖民政府先是日常教育栽培“效忠皇国”的观念;利用电影等文化洗脑,鼓动年轻族群参与战争;又允诺应征去菲律宾是做后勤工作,并承诺给予高薪,占领菲律宾后更可分得土地。就这样半哄半骗,将无知的年轻人变成了战争奴隶。


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

他们只是炮灰

来自《赛德克巴莱》剧照


利益加洗脑,才是日本控制原住民战士的秘诀。


这些原住民生时被日本人当作奴隶,死后依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囚徒。他们的日文名字至今仍停放在靖国神社的牌位上,冤魂难昭。


为高砂军举行神道教慰灵仪式




皇民化的后遗症


在台湾,高砂义勇军之事,罕有人提起。


直到1975年李光辉重返家园,才激起了民间对这段历史的重视。而后日本和台湾民间纷纷捐款,在新北市乌来修建高砂义勇军纪念公园。内有纪念碑、战殁名单、名人题词等等。


纪念碑上矗立着原住民战士面向南太平洋,下方有李登辉题写的“灵安故乡”四字,和日本海军大将(第十八任台湾总督)长谷川清的题写的“镇魂”二字。之后,很多日本老兵都前来此参观,并且赠送各种石刻的赞美之词。



但这些纪念物的主题,都只是一边倒地歌颂原住民对天皇的“忠诚”。过于浓烈的亲日色彩,让这里被称为“小靖国神社”。让殖民者窃笑的,是原住民在得知了那些血泪斑斑的历史真相后,竟然在自己的土地上,用军国主义的方式悼念先祖的亡灵。



不过这是汉族人的思维方式,拿来套原住民不免有失公允。他们的时空视野,实则与汉族大不相同。


1895年日本窃台后,对原住民实行种族隔离的政策,严禁他们与汉人往来,并禁止他们学习自己的历史。更有,为了便于操纵原住民的思想,日本教育当局还禁止他们接触有智慧的知识。这导致很多人成年之后都仅有七、八岁小学生的知识水平。


从小就是一个“劣等人”

来自《赛德克巴莱》剧照


在铺天盖地的皇民化教育之中,先代抗日之苦难和外界所受之侵略,原住民青年一代完全不得而知。


如此的精神操控下,纯良的青年一代就被驯养成乖顺的奴隶。男人被骗去战场送死,女人则被迫成为慰安妇。然而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依然认同日本,效忠天皇,也仅会用军国主义的思维模式,来怀念和祭奠战争。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皇民化之鬼魂依然在乌来飘荡。


1977年,曾有泰雅族代表10人前往靖国神社,要求归还神社内的原住民祖先的灵位,但是被日本政府拒绝。由此,原住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归还祖灵”运动。


近年,又有泰雅族女儿高金素梅,多次前往靖国神社和联合国总部抗议,要求归还祖灵,以及道歉和赔偿。



高金素梅(拿麦克风者)


2003年,高金素梅带领一百多个台湾人组成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亚洲诉讼团”前往日本,提出要求取消靖国神社对原住民牌位的供奉。


以上抗争行动虽然都未成功,但“归还祖灵”已成为原住民反省战争的重要方式。现在的原住民后代,一直在试图洗刷日本奴化思维,重新寻找民族尊严。这应当可以被视作是他们作为被殖民统治过的人们,为冤死的祖先寻回正义的一场自我救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