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谁能够评价一下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陆扬教授(研究员)的学术水平?

回答
陆扬教授(研究员)在中古史领域,尤其是在宋史研究方面,是一位值得深入探讨的学者。他的学术贡献并非停留在简单的资料梳理或观点陈述,而是展现出一种更具深度的学术思考和研究路径。

谈及陆扬教授的学术水平,首先要提及的是他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中古史,特别是宋代,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要从中辨析真伪、厘清脉络,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陆扬教授在这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功力,他对原始史料的敏感度极高,能够从看似琐碎的记载中挖掘出关键信息,并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他的研究并非拘泥于显而易见的史料,而是能够深入到一些相对偏冷门、不易获取的材料中,通过细致的考证,为我们呈现出更立体、更真实的中古社会图景。

更为重要的是,陆扬教授的学术研究并非仅仅是史料的堆砌,而是有着鲜明的理论视角和问题意识。他关注的并非是历史的“是什么”,而是历史的“为什么”和“怎么样”。在研究过程中,他善于从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多个维度进行切入,尝试理解中古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例如,他对宋代商品经济、国家财政、士人阶层等的研究,都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而是试图揭示这些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他能够将宏观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个体经验相结合,使得他的研究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人文的温度。

陆扬教授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跨学科的视野。中古史的研究早已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需要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对话。陆扬教授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优秀的才能,他能够借鉴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中古时期的历史现象。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他的研究能够跳出传统的史学框架,提供新的洞见和解释。例如,他在讨论宋代商业流通和城市发展时,就能看到他对经济学原理的运用;在探讨士人观念和行为时,也能感受到他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分析。

再者,陆扬教授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他并非满足于已有的学术成果,而是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问题。他对中古时期的一些重要转型,如从唐到宋的社会变迁、文官制度的演化、思想文化的辐射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他的研究成果,常常能够启发年轻学者,为中古史的研究开辟新的方向。

总而言之,陆扬教授是一位在中古史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卓越研究能力的学者。他的学术风格严谨扎实,视角开阔,理论功底深厚,并且始终保持着对历史问题的不懈探索精神。他的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古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也为中古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不想看下面的分析,我可以直接给出我的看法:在已出版的论文中,陆扬并未展现出他所自许以及被期待的历史研究能力

一陆扬求学任职历程:

1965年生。1984年至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本科。1987年至1990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藏学与佛教学研究系。1991年至1996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199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唐宪宗及其时代研究》。2011年至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2016年至今,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

二陆扬的论文与著述:以清流文化与唐帝国(2016)为例

01:西川和浙西事件与元和政治格局的形成。原题:从西川和浙西事件论元和政治格局的形成, 《唐研究》第八卷,2002年。(出自其博士论文

02:从新出墓志再论9世纪初剑南西川刘辟事件。原题:从新出墓志再论9世纪初剑南西川刘辟事件及其相关问题”,《唐研究》第十七卷,2011年。(出自其博士论文

03:9世纪唐朝政治中的宦官领袖-以梁守谦和刘弘规为例。原题:从碑志资料看 9 世纪唐代政治中的宦官领袖-以梁守谦和刘弘规为例, 《文史》2010年第四辑。

04:论冯道的生涯兼谈中古晚期政治文化中的边缘与核心。原题:论冯道的生涯——兼谈中古晚期政治文化中的边缘与核心,《唐研究》(十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05: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原题:唐代的清流文化-一个现象的概述, 收入《田余庆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 中华书局, 2014年。

06:上官婉儿和她的制作者。原题:上官婉儿和她的制作者, 上海书评,2014年3月27日版。

07: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原题: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08: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为中心。原题: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4期。(与主题无关)

09:西方唐史研究概观。原题:西方唐史研究概观, 收入《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专题及资源》 中华书局, 2010年。(与主题无关)

----------------------------------------

三陆扬的论文与著述:其他

01:陈寅恪的文史之学—从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入学试题谈起,《文史哲》,2015年第2期

02:把正文給我,別管脚注-评格拉夫顿和他的《脚注趣史》,《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03: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中国学术》,2006年

04:中国佛教文学中祖师形象的演变—以道安慧能和孙悟空为中心, 《文史》2009年第四辑

05:贵霜王朝与大乘佛教史新论平议, 《大陆杂志》,1995年第11期

---------------------------------------

四2010-2018年之间出版的中晚唐史专著(非完全统计):

2011年,李栖筠及其政治生涯,李文才

2012年,唐代政治经济史综论-甘露之变研究及其他,卢向前

2012年,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黄楼

2012年,历史社会与文学- 牛李党争研究的新视野,李润强

2012年,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王小甫

2012年,为士之道-中唐士人的自省风气,王德权

2013年,裴度集团平叛日历考,陈冠明

2014年,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孙英刚

2015年,危机与重构,李碧妍

2015年,唐代文宗武宗两朝中枢政局探研,黄日初

2015年,安禄山服散考,沈睿文

2018年,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仇鹿鸣

----------------------------------------

五不算评价的评价

陆扬在2011年以前的文章,以佛教为主;2011年回北大后的论文以隋唐史为主,大体都收录在《清流文化与唐帝国》一书中。2016年此书出版后,由研究员晋升为教授2015年发表《陈寅恪的文史之学—从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入学试题谈起》后,至今未有新的论文(如果我说错了,请指正)。总体来看,他目前的发表的论文比较少,《清流文化与唐帝国》一书是论文集并非专著。在1999年拿到博士学位至2011年回国这段时间,陆扬在美国高校担任助理教授。2010年曾被推荐去史语所,但没有被聘用。2011年回北大。


《清流文化与唐帝国》这本书出版后,有4篇学术书评,分别是:

1李鸿滨: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持肯定意见

2陈志坚: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持批评意见

3李碧研:新文化史视野下的中晚唐政治史研究-—评《清流文化与唐帝国》(陆扬认可

4李丹婕:后上官婉儿时代与冯道的历史世界(持批评意见

这本书其实是个混搭,因而,书评评论起来不太容易,既要照顾书中的每篇论文,又要把握所谓的清流文化。

陆扬想超出陈寅恪重新对唐代历史的总体进行解释。他的海外视野有助于吸收国外的学术成果,却不太注意吸收国内成果,这可能跟他不满于国内的现有研究格局和路径有关。但他又无法重新对中晚唐历史的人物事件逐一进行个案研究。

对比于2011年至今的中晚唐著作,陆扬的方法和视野并无优势。他在此期的论文,同这些著作相比,甚至有些单薄。

严耕望在《治史三书》中说到:一个人的研究重心范围不能太多,多则精力分散,工作不会能精要划定自己的研究范围,要对自己的学术生涯进行安排

最后衷心地祝愿他能够早日写出他在《清流文化与唐帝国》一书中所言的著作

之所以选2010年以后的著作对比,一是陆扬在博士论文中已经引证了1999年之前的相关研究;二是陆扬关于中晚唐的论文大多在此期间发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