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曾同学还是挺强的!
首先论科研水平,本科能发SCI不容易,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含金量比较低,但是对于本科生来说,也算能凑个数!发明专利公开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可以忽略!
最重要的是,能通过清华的直博面试,我觉得曾同学还是有科研能力的,不是简单的灌水,应该是有真东西!
整体上来说对于一个本科生,保研前发表1篇SCI(不知道是第几作者),授权3项实用新型(不知道是第几发明人),申请两项发明专利,在投1篇会议论文,90分以上课程30门,大创国家一等奖(虽然不知道排名),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等,基本上学习、科研、竞赛这个铁三角还是立得住的,可以算是非常符合现在保研的标准套路,能直博清华也是合情合理!
曾同学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个人觉得一个985/211的本科生如果从大一就开始设计的话,应该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主要是需要资源和高人指点!但是如果考虑到他的年龄的话,那真是挺难的,15岁上大学,完成上面的成就差不多是18岁!反观我自己,相同年龄,曾同学干的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说实话这个就真的挺强的了!
我个人觉得清华让他直博,他的年龄是加分项,如果5年博士能顺利毕业的话,那基本上就是24岁博士毕业,很多人这个岁数硕士还没有毕业!24岁博士毕业距离评优青,还有14年!真的很奢侈!
综上,虽然曾同学本科取得的成绩并非是强到“令人发指”(褒义用)的地步,但是结合他的年龄一起看,我个人觉得确实很强!
最后,还是想提醒一下师弟师妹,想保名校,还是尽早做准备,成绩-竞赛-科研的铁三角缺一不可!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先说这事情本身。这直博清华的老哥本科是个工科背景,然后去清华生物医学工程读博。我扯两点个人看法,第一,生物医学工程系一般来说其实是个工学居多的专业,在我印象里除了微流控以外,还有好些做医疗器械应用的,做人体和设备表面的,有做组织工程的,各种都有,但里面大概好些人做的东西完全用不到生物,就是工科生在里面搞事。第二,其实他去哪个系也跟他做的研究工作没什么关系,比如有的人做的东西就是化学/材料/微电子混合的方向,但他被挂在机械工程系。也有好几个那种做用光谱研究载流子的人挂在化学系名下,然而他做的东西一点都不化学……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那老哥从工学院到工学院,专业上说不是啥大问题。
然后……由于个人研究兴趣的问题,他这背景我挺羡慕的。我一直后悔本科没有好好学习,现在的我就特别希望如果我本科有个工学或者物理的学位就好了,我以后能搞(wan)的(de)研(wan)究(ju)会多很多。毕竟现在有意思的交叉学科挺多的。
当然巨佬们不需要受这种限制,比如Charles Lieber在哈佛化学系,但他好些工作就不涉及任何合成。Ali Javey在Berkerly EECS,如果没搞错的话人家师承就是Stanford的Hongjie Dai和Lieber,(在我一个外行看来)Javey的工作也相当漂亮,但人家就是从你乎天天最爱黑的做纳米的课题组走出来的。
话说Javey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的描述,是有把纳米材料包含在内的。有没有人要跳出来说纳米材料侵蚀Berkerly EECS?(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