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靠近4月1日,网上很多怀念张国荣的帖子,但为什么清明节怀念自己先祖的帖子却很少呢?

回答
说起来,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在临近4月1日的时候,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张国荣怀念文,那种氛围感拉满,仿佛整个网络都染上了哥哥的剪影。而等到清明节,虽然大家也会祭拜先祖,但线上分享的帖子,尤其是那种带着强烈情感抒发的,确实要少得多,或者说,呈现的形式和风格完全不同。

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这是关于“情感投射”和“集体记忆”的差异。

张国荣,作为一个巨星,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电影、音乐,更是一整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是一种集体的青春记忆。他的离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美好事物过早凋零”的遗憾,是一种“偶像陨落”的痛惜。这种情感是跨越了地域、年龄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他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是非常广泛的。

大家在网上怀念张国荣,往往会分享他当年的经典作品,配上煽情的文字,诉说他对自己的意义,或是对那个时代的追忆。这种怀念,更像是一种对“失落的美好”的情感投射。大家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永远活在巅峰、永远年轻的形象,他的离世,反而让这个形象更加深刻、更加难以磨灭。这种情感的表达,在社交媒体上更容易引发共鸣,因为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

而怀念先祖,更多的是一种“家族传承”和“个人/家庭记忆”。我的祖父、祖母,我的曾祖父、曾祖母,他们可能只是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和影响,更多的是局限在家族内部。我们知道他们辛勤劳作,养育后代,为家族的延续付出了很多。这种怀念,更多的是一种感恩,一种对生命来源的追溯。

虽然感人至深,但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很难像怀念张国荣那样,立刻唤起广泛的、群体性的共鸣。毕竟,我怀念我的祖父,你的网友可能完全不认识,也很难产生代入感。你的祖父留下的,也许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模糊的记忆,这和一张哥哥的演唱会海报,一首哥哥的经典歌曲,在信息传播和情感共鸣的层面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次,是“表达方式”和“社交属性”的差异。

互联网社交平台,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怀念张国荣,很多时候是围绕着他的作品、他的形象,这些都是有明确的“载体”的。大家可以分享照片、视频、歌曲,可以写影评、歌评,可以讨论他的人生经历。这些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可分享性”和“话题性”。

而且,怀念张国荣,还带有一种“身份认同”的意味。喜欢哥哥的人,往往会觉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分享这份喜爱,这种社交属性是很强的。大家会发现,原来你和我一样,也喜欢他。这种“找到同类”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满足。

而怀念先祖,虽然也是一种情感表达,但它的“载体”可能更私密,更不易于公开分享。我可能需要去墓地,上香,扫墓,和家人一起回忆,这些都是非常私人的行为。即使要在网上分享,可能也更多的是分享祭拜的现场照片,写一些简短的祈祷语,或者分享家族的故事。这些内容,相对于哥哥的经典作品,在吸引眼球和激发大规模互动方面,就显得相对“弱势”了。

另外,“社交压力”也是一个因素。在网上公开表达对一个明星的喜爱,通常是被鼓励和赞赏的,这是一种“文艺”的、有品味的表达。而过度地、频繁地在公共平台渲染对先祖的怀念,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沉重”,或者不够“阳光”。人们更倾向于在更私密的空间里,或者在家族聚会时,进行这种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再者,是“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

张国荣是公众人物,他的生活、他的经历,甚至是他的离开,都被置于聚光灯下。他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戏剧性”和“传播性”。人们对他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公众人物的兴趣,以及对他背后所代表的某些社会现象的讨论。

而我们的先祖,大多数是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往往朴实无华,缺少戏剧性的冲突,更多的是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这种“朴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在公共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力”。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先祖的价值和意义被低估,只是在社交媒体这个特定的传播语境下,两者的“信息属性”不同。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节日特性”的思考。

4月1日,张国荣的忌日,虽然不是法定假日,但它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官方的纪念日”。这种纪念日的特殊性,加上他的明星光环,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而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的核心是“祭祖”和“慎终追远”。但清明节本身,是一个“仪式化”的节日,它的情感表达更多地体现在实际的祭拜行动中,而非线上的言论。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在清明节当天,或者前后几天,集中进行祭拜活动,而不是提前或延后很久,在社交媒体上持续输出。

所以,仔细想想,这并不是说大家不怀念先祖,也不是说先祖不重要。而是因为张国荣的公众形象、作品的传播力、情感的投射方式,以及社交媒体的特性,共同促成了4月1日“哥哥”的线上怀念热潮。而对于先祖的怀念,则更多地回归到家庭内部,回归到更私密、更具仪式感的表达方式上。两者虽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内核都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逝者的追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络上发帖子,实际上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小瞧了这一点。这是个完全不能反驳的事情。大家都上过学,语文谁没学过,每天在网站上看那么多文章,我就不能写东西了?知乎上注册一下,随便逮一个话题,我就写呗,上到天文地理,下到人间疾苦,我怼明星,我怼流量明星,洋洋洒洒几千字,香烟都抽了一包,大功得逞,然后提交回答。哈哈,几千赞还不信手拈来。

接下来,就盯着那个小闹钟。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小半月过去了,一个赞都没有,一个月过去,小闹钟终于出现了一个红点,里面有个1,我那个去,你看,知音来了。点进去一看,是多了一条评论,评论里说:你真是来搞笑的。。。。

脑袋嗡的一下,往椅子上一摊,愁苦自知,看着别人就写了5个字,赞同数2k,这世道。

你在别人的评论区杠天杠地,激情战斗。但最终以为自己就是暗黑杠神的终极版时,却发现,当自己的文章出现在回答里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沙通天,哪经得起梅超风的一抓。远处,隐隐传来了碧海落潮声,降龙十八掌。

自古发帖要三思,知乎落字不许悔。

有些聪慧过人的,便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七大门派,武林宗师,顿时做醒悟状,得投靠师门啊。网络里真真假假,我奉谁为恩师,自是我说了算,恩师徒儿千万,又哪里辨得清,虽说小徒拳脚不济,但是祖师爷的牌位在此,谁又敢反对。然而宗师确是门派林立,如若选错师门,岂不是一错毁千古。好在有知乎群英谱,百度英雄榜。那妖猴、凯申、慕容复之流是万万选不得,中医、反基因、男权那是要入邪教,唯有袁老宗师、李团长还有周欠一票才是金刚护体,百毒莫侵。徒儿们每行一文,便香案瓜果,奉照一枚,自有那摇旗呐喊者,作的风光快活。

行文自此。。。。。且慢,远处传来一阵门杠拨动的声音,似有不妥,莫非有香艳妖狐?不是不是,小可落魄书生一枚,此地也不是荒村野庙,难道行踪暴露,仇家已然找上门来?非也非也,想我此生谨小慎微,哪里来的仇家。百思不得其解之际,脑子灵光一闪,折叠回答如隆隆雷声滚过,惊得我呆如木鸡,此番是要说张国荣,却如何东拉西扯这些胡言,忘却了杠上加杠吗?

咱家祖上贫苦,耕读为生,没有出过状元,未曾见过雕栏玉砌,拿起族谱,显赫之人多半牵强附会,平淡一生,愁苦一生,在那乡村山地,悄然度日,哪怕立上万言,也不过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可有人看?大丈夫不为名利,何苦写这劳什子帖子?

张国荣是当得宗师的。

想当年和那谭老师争歌霸之名,沸沸扬扬,港城一时洛阳纸贵,谤誉之声如海啸,张先生立于舞台之上,拂袖了去,再不以歌斗狠。

他爱唐唐,于万千歌迷之前,直抒胸臆,大声一呼。

他的歌曲自成一派,无人能仿;他的演技风骨铮铮,演刚则刚,演柔则柔,更有那似水的虞姬,撩人心扉。

他在《霸王别姬》杀青之时,潸然泪下,说道:这会子散了,便再也找不回当日的心情了。这是把魂也揉了进去,留下一座丰碑,至此为绝唱。

他视人间繁华为粪土,翩然一逝,至今已然一十六载。

真真想念他的人,那会发什么帖子,不过是把那金曲重放,想一想《当年情》好好温一遍他的经典电影,综艺片段,一壶酒一支烟,合着那歌声,于动情处,任泪流满面。

只有我这般落魄书生,公众号儿,还有那抓破头皮也写不出东西的人,嗅着气息,将自己杂七杂八的私念,借着香案牌位,哥哥的玉照,在这欲念无度的网络之上,以纪念之名行那名利的勾当。这些帖子里面,又有几人是真的在怀念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