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货车司机被困高速靠 5 元馒头撑 4 天?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求助?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一个大男人,在高速公路上被困了四天,全靠那五块钱的馒头填肚子,想想都心酸。这不仅仅是食物短缺的问题,更是一种无助和绝望的体现。

如何看待这种遭遇?

首先,这事儿折射出几个挺现实的问题:

基层保障的漏洞: 司机师傅们是咱们物流大动脉上的重要一环,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应该有畅通的求助渠道和及时的援助。这种孤立无援、只能靠五块钱馒头硬扛四天的情况,显然说明了在某些环节上,我们基层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的短板。无论是信息传递不畅,还是应急响应机制不够灵敏,都让人觉得有点冰冷。
行业生存的艰难: 货车司机这个职业,本来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辛苦,收入也不算特别高。一旦遇到这种不可抗力,比如恶劣天气封路、机械故障、甚至疫情防控带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往往是第一个受到影响,而且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这种五块钱馒头硬撑的现象,也暴露了这个群体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脆弱。
社会关怀的缺失: 虽然我们常说要关爱卡车司机,但当他们真正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不是总能及时感受到这份关怀?这次事件,可能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讨论,但背后有多少司机师傅,还在默默承受着类似的困境,我们不得而知。社会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快速响应、主动关怀的机制,那么这种“孤立无援”的事件,或许还会不断发生。
突发事件应对的挑战: 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甚至疫情反复,都可能导致高速公路长时间封闭。如何在保障交通畅通的同时,又能妥善安置和帮助那些被困在路上的司乘人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公共管理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求助?

说实话,当一个人被困在高速公路,手机信号可能都不好,身边又没人,确实会感到绝望。但总得试试,而且不能只寄希望于别人来发现你。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求助方法,希望能详细说清楚:

1. 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和高速公路救援电话:
122:交通报警服务电话。 这是最直接的官方求助渠道。无论你是遇到了交通肇事、车辆故障、还是被困,都可以拨打这个电话。说明你的具体位置(如果知道,尽量详细说出收费站名称、公里数、车道方向),你的车牌号,以及你遇到的困难(比如被困多长时间了,食物和水怎么办)。122会协调交警和路政部门来处理。
12122:全国高速公路报警服务电话。 这个电话是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服务热线,可以提供信息咨询、道路救援、交通事故处理等服务。和122类似,说明你的情况。
高速公路沿线的救援电话。 通常在高速公路的标志牌上,会有服务区的电话或者道路救援的联系方式。如果能看到,也可以尝试拨打。

2. 联系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或应急管理部门:
如果知道自己大概在哪个省份或城市,可以尝试搜索当地的交通运输厅、交管局或者应急管理厅的官方电话。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联系到一线处理人员,但他们可以通过内部渠道协调。

3. 利用手机定位和信息分享:
打开手机的定位功能, 尽可能精准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很多手机都有“紧急联系人”或者“位置共享”的功能,可以尝试将你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你信任的家人、朋友或者同事。
通过短信发送你的位置和情况。 即使是信号不好,短信的穿透力也比语音通话要强一些。多群发给几个人,增加被看到的机会。内容要简洁明了:“我在GXX高速XX公里处被困,食物不足,请帮忙联系救援。”

4.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果有信号且流量允许):
发布图文信息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 并带上相关的热门话题,比如高速被困、货车司机困境、某某高速封路等等,@官方媒体账号、@交通部门账号、@媒体记者账号。网络的传播速度很快,有时能引起广泛关注,从而促使相关部门更快地介入。
在视频平台发布求助视频。 像抖音、快手等平台,如果情况紧急,也可以录制简短的视频,说明自己的困境和位置,寻求帮助。

5. 向周围可能的人求助(如果周围有其他被困人员):
如果高速公路上还有其他被困车辆,可以尝试与他们沟通,看看是否能联合起来一起想办法,或者共同拨打求助电话。人多力量大,也更容易引起注意。

6. 利用车载电台或对讲机(如果有):
一些货车司机可能会有车载电台或者长距离对讲机。如果能收到其他信号,也可以尝试通过这些设备发布求助信息。

7. 储备应对极端情况的物资:
虽然是事后诸葛亮,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长途货车司机,尤其是跑长途、经常会遇到各种路况的,最好在车上常备一些应急物资:
足够的饮用水和不易变质的食物: 比如饼干、能量棒、方便面、火腿肠等。五块钱的馒头虽然能填肚子,但营养和水分都严重不足。
保暖衣物和毯子: 尤其是冬季,被困在车里,如果暖气坏了,非常危险。
充电宝或车载充电器: 保证手机有电,是保持联系的关键。
简易的工具箱: 比如千斤顶、扳手等,万一小故障还能自己处理。
一个手电筒和备用电池。
简单的急救包。

具体操作建议:

保持冷静,评估情况: 不要慌乱,首先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危险区域,比如边坡下方、隧道口等。
安全第一: 如果是车辆故障被困,尽量将车辆移到应急车道或安全区域,打开双闪灯,在车后方150米处放置警告标志。人不要随意下车在行车道上走动。
珍惜电量: 除非是拨打求助电话或者发送重要信息,否则尽量少使用手机,保持电量,以备不时之需。
信息准确: 拨打求助电话时,一定把自己的位置信息说清楚,越精确越好。如果不知道具体公里数,可以描述附近明显的标志物。
耐心等待: 有时候救援需要时间,尤其是大范围的恶劣天气导致交通瘫痪时。保持耐心,并继续尝试联系。

总而言之,这位货车司机的遭遇让人心疼,也提醒我们,在关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那些默默付出、却可能随时陷入困境的普通劳动者。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做得更好,让每一个辛勤付出的普通人都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关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死就不错了,感恩吧

user avatar

你永远不知道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多么卑微。

正如你不知道「靠五元馒头生活4天」可能是这些货车司机在疫情生活下可以接受的常态。

他们永远对上面制定的「各种规则」百依百顺,甚至早已习惯。

他们只是想靠自己的勤劳和不怕吃苦来赚钱养家。

他们是热爱这个国家的。

就像我们平凡的大多数想要做好本职工作一样,当学生的把书读好,当老师的把书教好,当医生的把病人治好。


即使在面对 「服务区所有卖吃的地方都已经关门了,也没有人提供」这样的情况,也是表示「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在当前疫情环境下,最爱国,最关心国家前途,最支持国家政策的,正是这一个个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所以我希望:

我们的ZF,在当前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能够主动地,多方面的,为这些普通人,普通工作者多多考虑一下。

不要关键事情不作为,搞那些「丁丁保卫战」的事情。

同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不要不开口,不要怕给这个给那个添麻烦,可以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反映「某些情况」。

希望大家都好。

user avatar

我在知乎只发过屈指可数的几条想法,其中一条是,呼吁把偷盗大货车燃油当做入室抢劫罪判处。

因为我实在是不明白,

这种偷盗行为和进人家房子扒人家炕有啥区别,

大货车就是个移动的小窝棚,

一路吃喝拉撒基本都在大货车上,还有倒班开的,人歇车不歇,一个开车一个在后面补觉,车里满是烟头红牛,

大货车司机是这个国家物资流转的肩负者,

然后那么多打着大货车油箱主意的王八蛋,

逼着司机睡觉都不能离开车,甚至直接在油箱旁边打地铺,不管是酷暑还是冷风吹,都得在车边上熬着。

据说就算被司机发现了,有些偷油的也兀自作案不停,手拿凶器乜斜司机,等于明抢。

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偷盗,不如说是欺负老实人。

践踏劳动者的尊严,视道德良心于无物。

user avatar

最近看到不少类似新闻。

前几天泰安也有好几个大车司机,被困在服务区出不来,车里的菜都烂掉了毫无办法。

说实话,我们也很难给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司机们能想到的方法都试了,能打的电话都打了,——但没有用。

说到底,因为在一些人眼里,他们“不重要”。

这句话有点残忍,但现实确实如此。

这个世界已经是如此的割裂与分化。

最近上海疫情,有人在微信上晒出,封城后,有LV的销售给自己准备了精致的下午茶点心,还有手写的卡片表示祝福。珠宝商宝格丽见罢,立刻给他送去了大肉、淮扬菜,表示要让客户疫情期间“吃得饱”。


这两家如此献殷勤,另一家奢侈品商卡地亚也不甘落后,索性直接给客户准备了甬府的豪华套餐——孤陋寡闻的我,还特意去搜了下,发现这是家均价上千的黑珍珠三星餐厅。


疫情期间,这位客户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各种奢侈品销售到银行客户经理,无不趁此机会大献殷勤,他不仅不用担心吃饭问题,反而发愁送来的东西太丰富都挑花了眼。


与此同时,我还看到,这个城市的另一些新闻是这样的:


一对母女20元买了三根葱,中途发现掉了一根,便驱车2公里追赶捡走葱的阿姨,因为“葱挺贵的”;


一家租户与人合租,由于合租者阳性而导致被封,既无法出门又不敢使用厨房,只好天天以方便面度日;


浦东有菜农蔬菜运不出去,在家里烂掉,不少封控小区居民却无人供应,天天定闹铃在app上抢菜……


笔者并无意在这里拉动情绪,或者制造贫富对立。一个人通过自我奋斗拥有美好的生活,原本正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魅力之一。


去年,和一位定居上海的老同学闲聊,他说起毕业后这些年,想过回老家,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为什么?用他的话说,回去的大都是家里有点关系的,像我们这种没关系的,“你不出来,你的子女将来还是要出来。”


言下之意,上海毕竟是上海,它能提供给普通人上升的空间和机会,还是比家乡的小县城大得多,以及或许更重要的——也公平得多。


但这次疫情,上海还是发生了一些比吃饭买菜更魔幻的事情。


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种种就医事件,有小女孩高烧40°各种医院不接,只好自己回去吃药,有老人腿伤得不到治疗,无奈子女微博发帖求助,还有老人因哮喘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离世。


但与此同时,上海六院却在为成功救治一名外籍患者的丁丁而沾沾自喜,似乎自己成功取悦“友邦人士”,功德无量。那篇如今已被删除的宣传稿里,“多位领导亲临”、“组织专家会诊”,这些字眼看起来如此刺眼。


科幻作家郝景芳有篇小说《北京折叠》,2016年的时候获得雨果奖。

按小说中的设定,未来的北京,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被分成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空间,他们各司其职又互不干扰地共享这座城市。


这篇小说的创作契机来自作家自己的生活所见。郝景芳曾经租住在北京五环外的城乡结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饭馆、大菜场,她见多了为求生计整日穿梭于这个大都市的底层劳动者,也见过奢侈品店里一掷千金的各色土豪。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阶层的分化与割裂最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只是城市自身的庞大、复杂、混沌,以及承平已久的风平浪静掩盖了这种割裂。


但现在,疫情撕开了一道口子。


进入“全域静态”的魔都,仿佛被动划分成了互相折叠的空间。


有的小区买不到菜,家中几乎面临断炊,有的小区连代遛狗服务都有人上门提供;有人只是常见疾病但就医无门,也有人家中高坐,就有领导指示,专家会诊。

这座城市有着2000多万人口,看似浑然一体,但其实又泾渭分明。



如果我们把视野进一步拉远,就会发现,岂止是上海,整个世界都在进一步走向分化与割裂。

根据《福布斯》的数据,过去一年,世界上最富有的10个人,财富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世界贫困人口增加了1.6亿。


疫情拖累了整体经济,但富人变得更富,穷人变得更穷,这个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亿万富翁产生,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陷入贫困。


在西方,像《北京折叠》这样的反乌托邦作品也不罕见。


前些年马特·达蒙拍过一部《极乐空间》:地球在各种贪欲荼毒之下变成毫无希望的废墟荒原,少数极度富有之人抛弃生身故乡,在漂浮于地球之上的空间站建立了宛若天堂般美好的乐土,继续过着享乐奢靡的幸福生活,而绝大多数的穷苦人不得不留在千疮百孔的地球上。

这次疫情戳破了很多肥皂泡,给这个本就不怎么圆满的世界撕开了几个口子,但也不失为重新审视这个社会的机会。


新冠大流行期间,《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发表了一篇长文《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文中他写道:

我们不仅要问,如何克服眼前的威胁,还要问问自己,风暴过后我们将居住在什么样的世界。

是啊,这场疫情最后终究会过去,但在那之后呢?

是否会有人真正反省今天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有个公众号:郭大路的小酒馆。





user avatar

我常常思考那些热爱防疫、热爱封城、封高速的人都是一些什么人。

如果往好里想,是一些衣食无忧的人吧。

他们热爱祖国,为曾经成功过的防疫政策而深深自豪,所以他们要把这种自豪持续下去。

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底层人,在他们眼里,底层人要么不存在,要么不是人。

而每一个对于封城、全面检测政策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身份都是可疑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爱国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歌颂。

看见这样的新闻,他们往往过目就忘,因为跟整个国家的防疫政策比起来,这些人一文不值。

我在一家车队工作过,跟大车司机接触过。

他们的收入可能会比较高,月入万元是可能的,但是他们没有黑白,不分昼夜。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5 元馒头撑 4 天他们不反抗,也不寻求帮助?

因为他们平时也得不到尊重,他们卑微习惯了。

他们是真正的底层人,他们吃过很多苦,5 元馒头撑 4 天对他们来说并非不能接受。

他们不想给政府部门添麻烦是真实的,因为他们平时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比较多,有一种天然的畏惧感,所以能忍则忍了。

真正的强大是对于弱者的尊重。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无论是不是在疫情下。

user avatar

我的堂弟,就是个大货车司机。

跑长途,经常不分昼夜,俩人换班开,一天下来话都没有几句。

吃什么?馒头加咸菜,轮班回宿舍才能正经吃点饭菜。长年下来,血粘稠,血压高是必然。

一个月赚个六七千,比在老家好得多。怕自己留不住钱,基本都先转给家里。

遇上了疫情,哪里舍得住酒店?哪里舍得去吃服务区的饭店?

可是高速经常一封就是好几天,咋办?求助了又怎样,买吃的要不要花钱?

最麻烦的是,地方的管理能力缺陷,和各地区之间的协调能力缺失,此刻暴露无遗。

出城要证,上高速要证,进城要证。A地的证B地认不认?有效期是多少?运的东西要不要查?有没有那么多人力来处理?处理不了咋办?

经常拿了证能出门,到不了地方就被卡住,回头又回不去。

处理不了就拖着呗?拖一拖事情就解决了。以往都这么干的。

但这次,拖不住了。松原已经有司机死在了服务区。

咋办?我知道用疫情这种战争状态来要求地方ZF,是不公平的,上海这种一线城市都有顶不住的时候,何况小地方。

可是事情发生了怎么办?可以考虑无人机多投送水和馒头吧。

user avatar

这个新闻要结合那个x为长公主的胸针一起看,

两个都是今天知乎热搜,一个排第四,一个排十四

我真怕有一天我会去带路

user avatar

这些东西不是应该地方政府部门在下决策之前就应该考虑到的吗?

遇到这种困难师傅一定要打求助电话,或者下车去缓冲区找工作人员帮助。

有些地方领导都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啊。

我在就在南京高速路口一线,就干这个转运大货车的事。主要转运有上海行程史和上海牌照的大货车。

正常的流程是:

高速路口发现符合以上条件的大货车后,由缓冲区等候转运。

我们在高速路缓冲区风险区全部隔离服全副武装。大货车师傅下来登记、核酸(含抗原监测)、然后登记分流,请注意:只要是正规跑运输的大货车一定是在当地有对接收货公司、企业的,不可能没事瞎跑大车。然后我们工作人员根据收货人地址确定所在的区域,由接收单位准备及确定卸货场地。

对接完毕后,我们会让司机师傅上个厕所,因为马上货车车门左右帖封条,然后等候政府车辆在前方压车将其转运到收货方卸货地点,卸货完成后送回高速路,完成闭环。

除非是夜里大货车进缓冲区后接收方白天才上班,否则一般最迟不会超过3个小时,必须把车转运走。由于缓冲区车太多了,工作人员只能盯着车不能盯着人,环节中最容易出事的就是有些不自觉的师傅把车停缓冲区,一个闪躲自己打个车吃夜宵去了。(`⌒´メ)

这两天严格起来了,虽然有些不人性化有可能会被一些人喷,但是为了安全,我们要求第一时间让师傅上完厕所然后进车里贴封条了。

这帮大货师傅虽然有小部分人不配合我们工作(如瞎跑、缓冲区不戴口罩、抽烟、多拿我们准备的泡面、矿泉水和盒饭),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淳朴、踏实的人,疫情之下不为了生活谁会跑这个呢?很多跑大货都是两人组合,如夫妻、父子、叔侄等,他们年龄有的比我们长辈大,有的比我们还小很多。

他们是父亲,他们是丈夫,他们也是儿子,他们更是我们祖国的工人。生而为人,又是公职人员,懂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所以,位卑人轻的我们,虽然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出于职责出于良心,也要尽最大能力去把这项工作做好。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同志和我在缓冲区一口水都不敢喝,因为怕上厕所,穿着防护服很不方便。很多知友都知道我肠胃不好,又不敢乱吃东西加上缓冲区饮食也不便,干脆进工位前就吃一顿然后撑一天。

即使这样我也总是不满意自己的效率,因为大货车每多滞留一分钟给他们带来的都是焦虑。

“民以食为天”,生活物资必须保证。

细节上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

例如给大车师傅们提供的泡面全部是非老坛酸菜味的;

盒饭送来了,我去喊他们来吃热的,我会给他们说:种类不多,但是卫生,管饱,都辛苦了。

为了能快一些,不仅是睡在车上的司机师傅们不容易,一线的同志们都是5+2白加黑,累了就直接趴桌上睡,要不是因为怕形象“不雅”,很多同志会累的选择直接躺地上。之前有很多同志因为太累了大半夜穿着防护服席地而睡路边,那画面我脑海中想到了49年上海解放时身着戎装的解放军睡在马路上的画面。

共克时艰。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网上一些人对于防疫公职人员有各种的偏见,甚至谩骂。我个人认为骂我们是不应该的。

以偏概全的观念固然能吸引眼球,但是却很容易失真。

我就在抗疫一线,我能直接看到疫情对老百姓的影响。

有些知友请不要再给我留言,问我“共存”、“辉瑞”的看法、点评一些疫情下的惨状等。

这不是我这个非医学专业的人应该评论的,我觉得讨论那些没有用。比起什么各种“反思”,我觉得认真工作,提高效率,顺便给高速缓冲区大车师傅们送个热盒饭,和他们说句暖心的话更有意义。

user avatar

这样子防疫能防好才怪呢。

到底是没用脑子想呢,还是想了,但是不想/没能力处理?

这么明显的次生灾害都不考虑。


几百辆车堵了2公里,4天啊。

他们不知道还有几百个人在车上啊。

就是几百头猪,4天了,也得去看看有吃的没。


这次反馈了没吃的,过两天再生病一个,才知道还要考虑120,对吧!

卡车司机的需求有那么难以满足吗?


就知道一刀切。

你让百姓怎么配合嘛……。

user avatar

怎么求助?非常简单:我发烧了,嗓子疼的厉害,尽快把俺隔离!要不然,俺就下车了,下车找吃的去……


那一测体温正常啊,对不对,那俺可以咳嗦,对不对,嗓子紧……嗯。



保证,第一时间救护车来,接到方仓,好吃好喝,给水果,给蔬菜,还给洗热水澡,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服还有人洗,还是免费,骆驼祥子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待遇。管咋滴,先住七天再说。


司机们太傻了,真的,嗯,真的不能欺负老实人,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