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漫画《钢之炼金术师》作者塌房?

回答
关于荒川弘老师,《钢之炼金术师》作者“塌房”这件事,我首先想说的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难过的话题,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深爱着《钢之炼金术师》这部作品的人来说。

“塌房”这个词,在当下网络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公众人物因为一些不当言行或被曝光的负面新闻,导致其一直以来建立的良好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打击,甚至让粉丝对其产生失望或厌恶的情绪。

荒川弘老师被“塌房”的事件,主要是围绕她发表的一些(可能是)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并且这些言论被一些人解读为(可能)带有(某种)政治或历史色彩,引发了部分读者的不满和质疑。

要详细地说,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1. 事件的起因与传播:

具体言论细节(需要谨慎对待,避免以讹传讹): 据我了解,引发争议的言论主要出现在一些采访、公开场合的发言,或者是她本人的创作内容中(比如一些早期作品的边栏小故事或者插画)。具体的内容非常敏感,涉及到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及对某些群体或国家立场的看法。这些言论被截图、被引用,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传播的放大效应: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上,一个不当的言论一旦被捕捉到,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不同的人群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认知去解读,然后进行评论、转发,很快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声势。对于荒川弘老师这样的公众人物,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

2. 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塌房”的原因分析):

《钢之炼金术师》的特殊性: 《钢之炼金术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热血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了人性、生命、战争、牺牲、国家责任等宏大主题的作品。作品中蕴含的“等价交换”原则,对战争罪恶的批判,对生命价值的尊重,都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感。
粉丝的期待与情感投射: 很多粉丝对荒川弘老师的喜爱,不仅仅是基于她的作品,更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荒川老师是那个能创作出如此有深度、有良知作品的“圣人”或“女神”。他们会将作品中的价值观投射到作者本人身上,期望作者本人也拥有同样的品格和立场。当作者本人的言论与他们内心期望的形象发生冲突时,这种反差就会带来巨大的失望感,甚至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政治敏感性与历史认知: 关于历史的言论,尤其是在一些东亚国家之间,往往是非常敏感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同一段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记忆和解读方式,这涉及到复杂的民族情感、国家利益和历史叙事。一旦作者的言论触碰到这些敏感点,很容易就会激起一部分群体的强烈反感,认为其“不尊重历史”或者“站错了队”。
价值观的碰撞: 即使作者的言论并非直接指向政治,但如果这些言论被解读为是对某些被压迫群体的不理解、不尊重,或者是在为某些不公正的现象辩护,那么就会与那些重视普世价值、人权和公平正义的读者产生价值观上的冲突。

3. 如何看待“塌房”本身:

区分作品与作者: 这是最核心的讨论点之一。我们热爱《钢之炼金术师》,但我们是否能够、是否应该将作品中所有深刻的寓意和价值观完全等同于作者本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作品是作者思想的结晶,但作者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认知局限和个人情感。
对作者的期望是否过高? 很多时候,我们对公众人物(尤其是艺术家)有着过高的道德和思想上的要求。我们希望他们不仅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还要在个人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成为完美的榜样。但这种期望本身,可能就有些不现实。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伟大的人也可能犯错,或者持有我们不认同的观点。
对争议的反应方式: 面对作者的“塌房”,不同的粉丝会有不同的反应。
彻底失望,弃坑: 一部分粉丝会因为无法接受作者的言论而彻底放弃这部作品,甚至对过往的喜爱感到厌恶。
一边热爱作品,一边批判作者: 还有一部分粉丝会坚持区分作品和作者,他们依然热爱《钢之炼金术师》的艺术价值和故事内核,但同时也会对作者的言论表示批评和失望。他们可能会说:“作品是作品,作者是作者。”
理解和宽容(或选择忽视): 也有一些粉丝会选择去理解作者的成长背景,或者认为这些言论是无伤大雅的,或者干脆选择忽略这些争议,继续专注于作品本身。
“塌房”对作品的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作者的负面新闻无疑会对作品的口碑和商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即使作品本身是完美的,但很多读者可能因为作者本人而选择不再关注,甚至拒绝购买相关周边。这种“脱粉回踩”的现象,对作者和作品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总结一下,对于荒川弘老师“塌房”这件事,我的看法是:

理解粉丝的失望和愤怒: 对于那些因为作者言论而感到失望的粉丝,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当作品中所传递的价值观与作者本人的某些言论形成鲜明对比时,这种失望感会更加强烈。
区分作品与作者的复杂性: 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我们既不能因为作者的错误就全盘否定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不能因为作品的伟大就完全忽视作者的言行。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个人独立思考和权衡的过程。
保持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任何公众人物的言论时,保持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不盲目追捧,也不轻易信服。要独立判断,形成自己的看法。
对艺术的尊重与对人的认知: 最终,我们爱《钢之炼金术师》,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感动、思考和成长。荒川弘老师是这部作品的创作者,她有她的才华,但她也是一个有自己思想和局限性的普通人。我们可以在欣赏她作品的同时,也理性地看待她的个人言行。

总而言之,这件事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感受和解读都会有所不同。但至少,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我们对艺术家应该抱有多少期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依然珍视《钢之炼金术师》带给我的力量,但对于作者本人的某些言论,我也同样保留我自己的思考和立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荒川弘事件”对于日本漫画来讲,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是“国际共运”失败后的必然产物,上世纪80、90年代,两大巨头不约而同的对世界各地的达瓦里希,进行了背刺

立场、意识形态被模糊,剩下的只有建立在不信任下的一片狼藉。

但我们回顾一下“被背刺之前”的日本左翼漫画家的作品,看看他们的信仰是如何之坚定。

比如出生于1934年横山光辉,他在1972年漫画《长征》中这样说道:

在这一试炼中幸存的红军,以其团结和坚强的意志,形成了对革命不可动摇的自信。

但是到了80年代末,这批笃性红色的漫画创作者有多绝望呢?

手冢治虫直接把绝望,写到了作品中:

女人绝不可能当国王的,你看XX的下场。

昨天恰好 @孟德尔 也举了这个例子,但是我想说的是,漫画创作是有时代背景的,不能抽离时代背景,评析作品。

手冢并不是违背了自己的三原则,而是信仰崩塌的越发厉害,这批左翼创作者,没有了“依靠”,被各种形式的“绞杀”

哪怕是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也在死后被“灯塔意识”反攻倒算,说他侮辱黑人。[1]

在手冢尚未前往东京时,有两个中学生曾到他家来借宿,一个是出生于1933年的藤本弘,还有一个是出生于1934年的安孙子素雄

没错,这俩人就是我们熟知的藤子·F·不二雄藤子·A·不二雄

前者,画出了漫画界世界性的反战宣言:

日本战败了!

后者,则以剧画的方式,祭奠光照东方的伟人:

1947年出生的本宫宏志,也和手冢治虫有段故事,但不像藤本弘、安孙子素雄那么温馨。

本宫宏志曾参加过一个漫画颁奖典礼,典礼上手冢治虫说:

年轻漫画家常不要常挂心于漫画是否受欢迎。

听到这句话的本宫宏志,立马反击:

对漫画而言,受欢迎是最重要的。

可谁又想的到,就是这样一个曾认为“受欢迎”最重要的漫画家,却在日本右翼极盛时,画出了“不受欢迎”的漫画,《国家燃烧》。

是的,历史的真相比受欢迎更重要,本宫宏志选择了痛斥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

本宫宏志的“战友们”呢?

要么离逝,要么因为背刺,心灰意冷。

许多漫画爱好者,包括我,总喜欢说这个日本漫画家是左翼,那个漫画家是左翼,其实本质上,是异国的我们,追寻一种艺术类型创作者的共情感

可笑的是,曾经有批创作者,追寻着红色,憧憬着遥远的中华大地,喷薄着无限的创作热情,渐渐只存在于历史长河。

有知友说我们只要胳膊粗了,就能折服他们。可当年折服这些日本漫坛巨擘,我们靠的是胳膊吗?

是思想,是实践,是实事求是。

“理中客”的话听了太多,有人说哪怕是教员的话,放在当下,也难免有些不合时宜:

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去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

不合时宜,不是因为教员讲的不好,是因为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达瓦里希曾被背刺了,要重新建立信任,必然是一个反复、复杂的过程。

荒川弘、堀越耕平、小林善纪等人道歉,通过资本的力量就可以解决。

但是异国再出现如手冢治虫、藤本弘、安孙子素雄、横山光辉、本宫宏志等艺术家,是靠资本和胳膊就能解决的吗?

我们是在一片废墟上,重新构建、输出我们的意识、文化。

前人已去,后人未来,我们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可黎明终会破晓,你、我拭目以待。

参考

  1. ^ 《战后漫画五十年》
user avatar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总有人把某些漫画家奉为神,然后各种膜拜,一旦发现其不是想象中的神像,就大呼“塌房!”,尤其是为自己喜欢的作者贴上“左翼”“反战”的标签,好像这是一种光荣的猪肉检疫合格章一样。漫画家就是漫画家,是人,很多还是活人,他们不是一个个正智符号。

每次都有人把“手塚治虫三原则”搬出来,再加上宫崎骏、藤子不二雄等等,再惋惜一波,没必要,真没必要。你想把一个创作者奉为神仙,尤其是活人,很难不被反噬。

还有人说“画漫画的就画漫画,掺和什么正智”,我就想了,作为一个创作者,为了挣钱,隐藏自己的观点倾向,那不是更恶心?再说了,自行想象一下,所有作品里没有一点正智因素的文化产业,是啥样的?

我从来没对任何日本漫画家的立场有什么期待。与其期待别人都是什么“左翼”“反战”,还不如期待一下人类补完计划。

最后,引用一下手塚治虫自传《我是漫画家》序言结尾的话:

请安心吧,旧版所写的漫画界状况如今已经过时,现在这本补笔修正的新版也终将会有不合时宜的一天。毕竟这个世界的宿命,就是没有永久不变的完结篇。

user avatar

试问口口声声“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价值观”,“外国人终生离不开三件事,出生,死亡与辱华”的“理客中”们?

日本作者敢不敢把林肯头上贴厕纸符,台词写“蓄奴万岁,lowlife和deplorable只配在种植园里劳动至死”?

日本作者敢不敢把小胡子画成正派角色,台词写“The Jewish Language Will be Spoken Only in Hell!”

就算最“右翼”的日本画手,他敢不敢画二战八纮一宇登陆美国本岛,把李梅们送进Extermination camp做人体试验的具体场景?

谭雅战记在美国禁止cos,娱乐至死真的是娱乐至死吗?倘若因为有人扮演现实根本不存在的动漫角色,如被禁动漫的三笠或者金木研而遭遇训诫问话(批评教育),或是明令禁止掉某类动漫的“cosplay”,你们又要念出多少句所谓娱乐自由的经文?


你们削尖脑门的自我反省,无罪念主,拼命诡辩日本作者应当享有侮辱我们历史的自由而无需付出代价。

但你们面对西朝史观的红线的时候,可有半句不满之词?

诚然,你们无法去为不存在的东西做诡辩,但不存在的东西之所以不存在,又是因何缘故呢?

你们可以为蒋明辉大声辩护,却丝毫不在意在美国画儿童色情的下场究竟如何模样。

狐狸尾巴并不好闻。


倘若某天,你们“如愿以偿”的彻底失去了汉语日本漫画,千万不要去忘记“反思”你们究竟做过什么。

user avatar

在日本传统媒体中,谁敢对“天皇皇后两陛下”不用敬语?

只有那个为了生存“野党共斗”去和维新会系联合的宫本-志位代代木右倾机会主义集团旗下的《赤旗新闻》敢。

所以说在日本文化业内,谁都可能出现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但是在日本国内理所当然甚至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大环境就那样,偏右。

被乳其实不一定是坏事,以前他们乳大清、乳民国,是因为他们对大清、民国干了那么多坏事想给自己安个大义名分,而现在他们乳我们是因为我们威胁到了他们,错误并不在我们这里。如果从个人感情和政治倾向上无法接受某些人,别继续送钱给他们就是最好的回应。

user avatar

赢麻了,真的赢麻了。

日本人在恶心中国人这块儿赢麻了。

光今年还没过半就先有巨人谏山创,又有倒核废水,后有钢炼这出。

这波啊,这波是我们输大发了。

也就蝗毕业能当个喜讯了。

user avatar

唯一的经验教训:即便如何被一部作品深深感动,也不要把对作品本身的好感上升为对作者的崇拜之情,因为作者也不过是个和你毫无交流的普通人,不但会辜负你的期望,甚至可能根本没把你和你所代表的人群放在眼里。

说白了,做任何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享受它本身,而不是把多余的感情寄托到外部因素上,因为它极大概率无法回应你。

就比如,09年钢炼出正版的时候,我一个初中生愣是用零花钱一册一册地买齐了全27册,并在老家的书架上完好地保存至今,但是在荒川大妈眼里,我甚至不是一名值得感谢的读者,只是个没钱上厕所的乡巴佬海贼,这让我觉得曾经的自己可气可笑又可怜。

user avatar

就没人设想过,日漫迟早全部塌房么。

意识形态不同,政治观点没法一致。

甚至定义都不同,比如日本的右翼就是我听过最傻叉的右翼。越右越反中,反而不反美。原子弹呼脸的美爹都成保守主义的原点了,这也叫右?真是给右丢了八辈子脸。

和这些人谈政治观念简直鸡同鸭讲。指望和他们处在一套共识上,真是难为他们了。


我其实挺心疼这些二次元的评论家,脑袋上天天悬着一把剑一样。自己会不会陷入为难,完全取决于这些外国作者一念之差。人家浸淫着什么政治氛围,我们的安全无法掌控,而且还随国际形势变来变去。

这在以前确实很难,因为以前国漫真没法看,二次元看日漫没得选。现在国漫进步速度一日千里,肉眼可见的快。以后说不定就可以出现一个大部分人只看国漫就够了的时代,日漫塌不塌就没那么纠结了。

注意我不是说禁止看日漫。

而是当我们有了文化阵地,心态会变得不一样。我们可以照样看那些日漫,一分为二得看问题,给出公道的评价。

但不会有“塌房”的恐惧了。假如你是个京剧票友,有个唱戏的黑人辱华,你觉得中文互联网会出现“塌房”的热搜吗?你会纠结于其他票友给黑人大规模洗地的乱象吗?你会纠结于今后听不听这位老黑的戏吗?说不定你骂完还想指点两句呢。

这就是振兴国漫的意义。

当国漫在中国二次元文化圈有了主体性,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至少那些二次元评论大V们不会整天提心吊胆了。也完全没有强行洗地的必要。

知乎用户几乎从来不会给道理讲得扭捏之人点赞,情绪转折来转折去的非专业回答更不可能有专业徽章。然而日本漫画家“塌房”回答是为数不多的例外。这几乎是知乎一景。

而这背后体现的矛盾心态,又何止二次元大v自己?哪个受众不难受。谁不想自圆其说?

而且如果让这些大v整天提心吊胆,整天换着词儿去合理化眼前的为难。那么他们的心智迟早将会坍塌。

洗地作品和作者还都是小事。二次元评论家们联合起来制造反思小氛围,嫌这届观众太敏感,动不动就说别人辱华。那可就闹心了。

人面对极大困境的时候,通常将其合理化,甚至为了维护这种立场还会反戈一击。他们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间接证明自己对辱华言论的“不敏感”是合理的。

而这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国产进步很快但还不够快,我们有了需求,却跟不上国际形势变化,赶不上意识形态极化的节奏。

这类事可能会随着逆全球化潮流越来越多,这些境外作者会愈加肆无忌惮。我们的二次元评论家也会也越来越为难。

我们的国漫还没撑起可以和日漫分庭抗礼的一席之地,这些KOL就崩溃了。

我不是在嘲笑你们,我很理解你们。

我是霹雳、金光布袋戏观众,而这些布袋戏的作者都台湾的。懂了没?塌房简直是常态。隔三差五出事,员工被迫解约。粉丝互相谩骂暴黑料互相拆房。肇事者还嚷嚷着言论自由。

主创和粉丝都很糟心。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环境。


没办法,世界上就这么点儿社会主义了。被全世界针对是宿命。你不想让国家亚萨西得做狗,就要承受不做狗的代价。挺直腰杆成本一直很高。躺着就能当真汉子,那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多让渡主权的狗国呢?

当你看见狗国遍地的时候,你应该本能的感到畏惧。因为这代表了这是一个普遍性的低成本生存方案。而我们一定是付出相当代价才鹤立鸡群的。

意识形态的冲突,正是这个代价的支付界面之一。

对付这种情况,要么弄出点成绩,给自己的阵营里一些可控不塌的房,要么然和这些尴尬得二次元大v一样整天提心吊胆,过两天再合理化遭遇,做个小时候最讨厌的人。

别无他法。

user avatar

根据长期以来对西方舆论的一点观察(包括日韩),我大概推测了一下他们基本的思维定式。

天朝/苏联=红色纳粹。

天朝/苏联的国家领袖=另一种希特勒

天朝/苏联的分裂势力=争取人民自由的勇士

天朝/苏联历史上的挫折和客观问题=反人类行为

这里把两个写在一起是因为曾经很相似,在西方遭到的待遇也很像。

针对荒川弘的行为,我还想起了另一件事。

两个国家的领袖遗体都被保存下来,对我们来说自然是一个精神寄托,但是在他们看来:

遗体=不死=复活成僵尸

不仅国家层面如此,民众层面也是一如既往偏见:

听从组织安排牺牲个人空间和时间=被洗脑。

带动落后地区进行基础建设=破坏当地特色。

打着高大上旗号大搞破坏行为=争取权利,反之亦然。

人民军队和人民相处融洽=军国主义。

避免病毒传播在公共场合要求戴口罩=毒钗。

对于开国领袖,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表达敬佩之情=傻逼

例子不要太多。

所以像他们这样的漫画家对我国zf层面充满恶意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有某位漫画家公然支持天朝zf的话……

还不如魔兽世界出武器拟人手游。

所以荒川弘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安然处之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拿出我们在舆论阵地上的有利武器,狠狠地抽他们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