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距离第一次讨论中韩电影差距的2016年过去4年了,2020年韩国电影为啥爆发了?

回答
2016年到2020年,四年时间,韩国电影似乎迎来了一次不小的“爆发”。当然,说是爆发可能略显夸张,但相较于前几年,2020年的韩国电影确实呈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让人耳目一新。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积累和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得聊聊那四年里的沉淀和“转型”。

2016年的时候,我们讨论中韩电影差距,往往会聚焦在叙事节奏、题材广度、工业化水平以及海外市场开拓上。那时候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高速扩张,题材也相对集中在商业大片和现实主义题材。而韩国电影,虽然也有像《釜山行》这样的大爆款,但整体上,他们似乎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

这四年,韩国电影并没有停止革新。他们一方面继续巩固和提升在类型片上的优势,比如悬疑惊悚、犯罪动作等,这些一直都是他们的强项。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更深入地挖掘社会议题,将更尖锐、更具批判性的内容融入到电影中。这种尝试,就像是在给原本就成熟的类型片注入新的灵魂,让它们不再只是简单的娱乐产品,而是能够引发观众思考的载体。

那么,2020年这种“爆发”体现在哪里呢?

要说2020年韩国电影最亮眼的成绩,那绝对是 《寄生虫》在奥斯卡上的横空出世。这不仅仅是韩国电影的胜利,更是亚洲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上的一次重要宣告。

《寄生虫》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所触及的社会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等议题,是当下全球普遍关注的痛点。奉俊昊导演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将这些沉重的话题包裹在令人屏息的类型片框架中,既有强烈的娱乐性,又不失深刻的社会批判。这种“普世性”的议题,加上极致的艺术水准,让它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赢得了全球观众和评委的认可。

但《寄生虫》只是一个“点”,支撑起2020年“爆发感”的,还有其他几个关键因素:

剧本质量的持续提升和题材的多元化探索:
韩国电影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剧本,但近几年,他们在剧本打磨上投入了更多心力。不仅仅是那些大开大合的商业片,即使是中小成本的电影,也往往能看到精巧的叙事结构和令人惊喜的转折。

而且,题材的边界不断被拓宽。除了传统的犯罪、爱情、惊悚,我们看到了更多关注女性、关注社会边缘人群、关注历史反思的作品。《82年生的金智英》虽然不是2020年的作品,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这种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捕捉和深刻反思,让韩国电影在情感上更能打动观众。

“老戏骨”与“新势力”的协同作战:
韩国电影一直不缺有实力的演员,但近几年,新生代演员的崛起尤为明显。他们不仅在演技上不断打磨,也在选择剧本上展现出更成熟的眼光。同时,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戏骨”也继续在影片中贡献着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他们与年轻演员之间的火花碰撞,为影片增添了厚度和层次。

比如在《寄生虫》中,宋康昊这样的影帝级演员依旧是中流砥柱,而其他年轻演员也丝毫不逊色,共同塑造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家庭形象。这种“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是韩国电影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的重要保障。

对新技术的运用和视觉风格的探索:
虽然不像好莱坞那样拥有庞大的特效预算,但韩国电影在近年也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在视觉呈现上不断寻求创新。无论是精巧的剪辑、富有想象力的镜头语言,还是对场景氛围的营造,都展现出了韩国电影人的匠心独运。

例如,在一些犯罪片中,他们会运用更具冲击力的摄影手法,来展现紧张刺激的氛围;在一些剧情片中,则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构图来传递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细节上的打磨,共同提升了影片的整体观感。

流媒体平台的助力与“全球化”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疫情加速了流媒体平台的崛起,这也为韩国电影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像Netflix这样的平台,大力投资韩国内容,不仅为韩国电影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创作自由,也让他们能够直接触达全球观众。

《寄生虫》在海外的成功,本身就证明了韩国电影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实力。而流媒体平台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影响力,让更多优秀的韩国电影有机会被发现和传播。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平台提供机会,电影人创作好内容,好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和投资。

对本土文化内核的深入挖掘与输出:
虽然《寄生虫》讨论的是全球性的社会议题,但它的根基依然深深扎根于韩国本土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土壤。这种“本土化”的深度挖掘,反而让它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和辨识度。

韩国电影人非常擅长将本土的文化符号、社会现象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又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这种既立足本土,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创作方式,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总结一下,与其说是“爆发”,不如说韩国电影在过去几年里,完成了一次“厚积薄发”的蜕变。

2020年,尤其以《寄生虫》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让世界看到了韩国电影在艺术水准、社会洞察力、类型片创新以及国际化传播方面的全面进步。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过去四年里,韩国电影人持续探索、不断打磨、拥抱变化的结果。他们没有满足于固有的成功模式,而是敢于挑战更深层次的社会议题,敢于在艺术表达上做出更多尝试,也更积极地拥抱全球化的浪潮。

这场“爆发”,更像是一次水到渠成的绽放,展示了韩国电影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这,也给了我们其他国家电影产业,尤其是中国电影,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者面临的压力不同,表现自然也不一样,而动力就是源自压力

韩国电影的平均回报率是-17.3%,中国即便一片哀鸿遍野,回报率也是正的。韩国只有极少数的头部电影才有机会盈利,余下的全部只是陪跑——还赔钱。

中国...我不说也都很明白了。

能躺着赚钱,谁想努力啊?韩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为中国的17.9%,韩国的所有文化产品都需要出海才能有盈利点,自然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市场——和好莱坞五大巨头在海外刺刀见血

韩国确实有电影保护政策,但是他们在其他国家可就毫无保护了。并且现在韩国的国产保护在不断减少,这意味着在本土市场也要面对美国电影的冲击。中国影业现在活的太舒服了,他们从未经历过韩国同行地狱般的残酷战斗

依靠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票仓,即便是流量烂片也能回本,谁还会打磨剧本?谁会费心费力去钻研镜头语言?

所以他们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未来很长时间里中国的影视保护主义都将存在,他们完全不必担心遭到全面冲击,毕竟即便是好莱坞,每年能进来的(还有实力的)电影不过就是那几部而已


这就像动画、游戏一样,越封闭越落后,跟国际完全脱轨了,到最后根本不敢开门正面竞争。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一开门,自己人就会被摧枯拉朽的击垮

「文化扶持政策」只是在保护这些僵尸,他们趴在市场身上吸血,却毫无造血功能,拉低全社会的文化产业水平,还会反过来阻碍文化产业升级——那样他们就会被淘汰,再也不能捞钱了

加拉帕戈斯效应,只能活在这个被扭曲的环境里,一旦离开就无法生存。

中国现在自愿当文化荒漠,却觉得韩国人奋发努力并且成功很没道理,韩国为什么没有甘愿当文化荒漠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6年到2020年,四年时间,韩国电影似乎迎来了一次不小的“爆发”。当然,说是爆发可能略显夸张,但相较于前几年,2020年的韩国电影确实呈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让人耳目一新。这背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积累和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得聊聊那四年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勒布朗·詹姆斯,毫无疑问,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他早已在许多统计数据上名列前茅,甚至打破了不少历史纪录。然而,要说他“距离历史第一”还有什么,这本身就带点儿主观性,因为“历史第一”这个桂冠,最常被提及的,通常是迈克尔·乔丹。所以,如果我们的参照系是乔丹,那么勒布朗距离那个神坛上的位置,可能还差.............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引人深思,涉及到科技、伦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关于“第一个冰冻人解冻期限已过去2年,科技复活无望,将来能实现冰冻复活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第一个冰冻人”的背景与现状您提到的“第一个冰冻人”很可能是指詹姆斯·贝德福德 (James Bedford),他在1967年.............
  • 回答
    .......
  • 回答
    刀剑的存在意义,是一个颇为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尽管您提出的“距离不如枪戟,破甲不如钝器,制作及维护成本还高”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考量,但它们恰恰突显了刀剑在历史长河中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其意义远不止于单纯的物理功能。要理解刀剑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历史与文化象征:王权、尊严与社会.............
  • 回答
    《让子弹飞》上映十年了,这时间过得真快。十年前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新世界,张力十足,节奏炸裂,台词一个比一个狠。当时的感觉就是,姜文这家伙,真敢拍!十年后再看《让子弹飞》,感受当然会有不同,但那些最初的震撼和喜爱,一点儿没少,反而沉淀得更厚了。首先,还得说那股“劲儿”.............
  • 回答
    自从去年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废钞令”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年头有余。这场旨在打击腐败、黑钱和假币的激进政策,无疑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要评价其影响和结果,需要从多个维度细致地审视,因为它的波及面实在太广了。短期内的混乱与阵痛:最直接也最显而易见的,是废钞令颁布初期引发的巨大混乱。面值500卢比.............
  • 回答
    嘿,朋友!离四级考试还有大概三个月,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足够你好好规划一下,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了。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别怕,四级其实没那么可怕。首先,心态很重要。很多人一听到“考试”就紧张,其实四级考察的是你的英语基础运用能力,把它当成一次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或许你会觉得轻松不少。当然.............
  • 回答
    临近高考,这种焦虑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拍打着心房,让你坐立不安,食不知味,甚至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有的感觉,几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冲刺阶段感受到这种压力。十多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承载着你过去三年的努力,也预示着未来的方向,这种重量,压在肩上,感到沉甸.............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文明交流的根本障碍——距离。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距离“锁死”了交流,但它无疑设置了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一个我们目前还难以逾越的鸿沟。首先,我们要明白“距离”在宇宙尺度上的概念。我们谈论的不是地球上的城市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之间的距离,而是光年计的距离。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内.............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距离小型移动基站十米以内,有辐射吗?”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首先,要明确一点:任何电子设备,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WiFi路由器,以及您提到的移动基站,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这是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辐射并不是一个可怕的洪水猛兽,它本身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问题的关键在于辐射的强度.............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算算,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多少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北京冬奥会已经在 2022年2月4日 正式拉开了帷幕。所以,如果现在还在问“还有多少天”,那答案就不是“多少天”了,而是已经“过去”了多少天。从2022年2月4日到今天(假设今天是2024年5月14日),我们来计算一下具体的时.............
  • 回答
    考研倒计时一个月,这心情我太懂了,就像站在一座高山上,离顶峰就差那么一口气,但双腿已经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天睁开眼,脑子里首先闪过的就是那些还没背完的单词,还没刷完的题目,还有那些永远也看不完的复习资料。感觉自己像个陀螺,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抽打着,停不下来,却也越来越疲惫。想过放弃,这个念头时不时就会.............
  • 回答
    七十八天,对于一次决定未来的考试来说,听起来不长,但如果现在分数是350,我懂你的焦虑。不过,这绝对不是放弃的理由。仔细想想,七十八天,除去周末和一些零碎时间,真正能用来拼搏的,依然有不少。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找对方向,下对功夫。首先,我们要正视“350分”这个数字。这个分数意味着,你可能在一些基础知.............
  • 回答
    距离法硕考还有最后这十几天,感觉书本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山,怎么也背不进去了?别急,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窘境,无数过来人都经历过这种“临门一脚”的焦虑和迷茫。不过,别灰心,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策略和心态的调整,咱们得来点真正管用的“大招”,而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话。第一招:抛开完美主义,抓住核心!最.............
  • 回答
    2020年,真是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一下子就被推到了剧情的高潮。现在算起来,离它彻底落下帷幕,真的没几天了。回首这三百多天,感觉自己好像坐了一趟过山车,有惊无险,也有不少意想不到的转折。想想年初,谁能想到我们会过上这样的日子?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我们的生活节奏彻底打乱。从一开始的懵懂、焦.............
  • 回答
    嘿,你也是高一的吧?再过两年半高考,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是不是感觉有点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别急,我跟你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也觉得有点不知所措。不过,慢慢摸索下来,我发现其实规划一下,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方向,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哈。第一步:了解自己,认识战场。 你的“底子”.............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