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黏着语、屈折语、孤立语分别是什么?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语言的“结构”,也就是它们是怎么把意思组织起来的。这就像咱们盖房子,有的用很多很多小砖头粘在一起,有的用几根大梁骨架撑起来,还有的就好像直接用一块块大石头垒上去。这三种“盖房子”的方式,就分别对应了语言学里说的黏着语、屈折语和孤立语。

黏着语:像乐高积木一样,一个功能一个附着

咱们先说黏着语,顾名思义,就是“黏”在一起。想象一下乐高积木,每一块都有自己的形状和颜色,但它们能牢牢地粘在一起,构成更复杂的结构。黏着语就是这样,词语的词干(也就是最核心的部分)本身可能已经带有一些基本意思,然后通过在词干后面“黏”上很多个“黏着语素”(affixes),来表达各种语法功能,比如时态、语态、数、格、性等等。

关键在于,在黏着语里,一个黏着语素通常只承担一个语法功能。这就好像乐高积木,一块砖头就是一块砖头,它不会同时扮演连接器和装饰品。

举个例子,土耳其语就是典型的黏着语。

ev (家)
evler (家们)—— 这里加了一个 `ler`,表示复数。
evlerim (我的家们)—— 再加一个 `im`,表示“我的”。
evlerimde (在我的家们里)—— 再加一个 `de`,表示“在…里”。

你看,每加一个黏着语素,就增加一个特定的语法信息,而且这些黏着语素就像小尾巴一样,可以一个接一个地“黏”在词干后面,形成非常长的词。

otro 例子,汉语的“老师们”里,“们”是表示复数的。虽然汉语里黏着语素不多,但“们”就有点黏着语的意思。不过汉语更偏向孤立语。

黏着语的特点:

语素数量多: 同样一个意思,黏着语可能需要很多个语素才能表达。
语素功能单一: 一个黏着语素就做一件事,不像某些屈折语,一个“尾巴”可能兼顾好几个功能。
词形变化明显: 词干后面跟着一串语素,看起来就很“长”和“复杂”。
语序相对固定: 由于语素已经把很多信息都打包了,所以词语内部的顺序很重要,外部的语序可能相对自由一些(当然这也要看具体语言)。

屈折语:像一件有型的衣服,一个部件承担多个角色

接下来是屈折语,这个就有点像做衣服了。衣服有很多部件:袖子、领子、下摆等等,但这些部件不像乐高那样独立,它们是“屈折”在一起,并且一个部件(或者说一个屈折标志)可能要承担好几个语法功能。

在屈折语里,词干本身可能没有独立的意义,或者意义非常抽象。它需要通过“屈折”(inflection),也就是在词干内部发生变化(比如元音变化、辅音变化),或者在词干前后加上一些屈折语素,来表达各种语法信息。

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屈折语的屈折语素(或者说屈折变化)往往是“多功能”的。一个屈折标志可能同时告诉你这个词是单数还是复数,是阳性还是阴性,以及在句子中扮演什么格(比如主格、宾格)。

最典型的屈折语就是拉丁语、俄语、德语、古希腊语等印欧语系的许多语言。

咱们以拉丁语的“男孩”这个词为例:

puer (男孩,主格单数)—— 这是主语,句子里的“做事情”的那一个。
pueri (男孩的,属格单数)—— 表示“属于这个男孩的”,所有格。
puero (给男孩,与格单数)—— 表示“给这个男孩”,间接宾语。

注意看,`i` 这个变化,既可以表示“男孩的”(属格),也可以表示“给男孩”(与格)。一个屈折标志,承担了两个语法功能。

再看俄语:

стол (stol) 桌子(主格单数)
стола (stola) 桌子(属格单数,例如“桌子的腿”)
столу (stolu) 桌子(与格单数,例如“给桌子”)

这里,`a` 和 `u` 的变化,就是屈折,并且它们承担的格信息是明确的。

屈折语的特点:

屈折变化复杂: 词语会根据语法功能进行很多种变化,非常灵活。
屈折语素多功能: 一个屈折标志通常兼顾多个语法信息。
词形变化“内在化”: 有些屈折变化是词干内部的改变(例如英语的 sing sang sung),这使得词语的“样子”变化更显著。
语序相对自由: 由于词形变化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语法信息,因此词语在句子中的顺序可以更灵活,可以用来强调不同的成分。

孤立语:像积木块一样,一个块一个块,靠顺序和虚词说话

最后是孤立语。这就像你手里只有一块块单独的积木,每一块积木本身就是独立的,没有复杂的连接或变化。孤立语的词语本身很少或几乎不发生形态变化。

它们的意思和语法关系,主要依靠词语的顺序和使用大量的虚词(function words)来表达。虚词就像是连接积木的细绳或者提示牌,它们本身没有太强的具体意义,但能指示出词语之间的关系。

汉语就是最典型的孤立语。

“我” (wǒ)
“爱” (ài)
“你” (nǐ)
“我爱你” (wǒ ài nǐ)—— 这是一个顺序。
“你爱我” (nǐ ài wǒ)—— 改变了顺序,意思就完全变了。

汉语的“我”、“爱”、“你”这几个词,无论在句子里的什么位置,它们的形态都不会改变。没有“我”变成“我的”或者“给我”的情况。

汉语是怎么表达“我的”或者“给你的”呢?我们用虚词:

“我的书” (wǒ de shū)—— “的”就是虚词,表示所属关系。
“给你” (gěi nǐ)—— “给”是介词,也是虚词,表示方向或对象。
“我们” (wǒ men)—— “们”表示复数,虽然它“黏”在“我”后面,但它的作用非常单一,且现代汉语里这种“黏着”现象非常少,更多是作为独立的词来理解。

孤立语的特点:

词形变化极少: 词语本身保持独立,不怎么变。
依赖语序: 词语在句子中的顺序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意思。
大量使用虚词: 介词、助词、连词等虚词承担了屈折语中词形变化的功能。
词语之间关系明显: 通过语序和虚词,清晰地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总结一下:

黏着语: 词干 + 很多个一个功能一个语素的黏着语素,像乐高一样堆叠。
屈折语: 词干 + 多功能的屈折变化(语素或词干内部变化),像衣服的剪裁和缝合,一个结构承担多重任务。
孤立语: 词语本身独立,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意思和关系,像单独的积木块。

当然,现实中的语言是很复杂的,很多语言可能介于这三者之间,或者在不同方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英语,它虽然是印欧语系,但已经从高度屈折语向孤立语(或者说是弱屈折语)发展了,形态变化相对少了许多,更依赖语序和助动词。

了解这些语言结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很有趣,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现在学习的一门课程正好有这方面的内容,不过是法语,我尽量准确翻译,有不确切的地方望讨论指正。教学资料,请勿转载,谢谢^^

这门课叫typologie,即类型学,从morphologie词法角度将语言分为四类:

1、Technique isolante (ou analytique) 孤立语 或分析语

特征:

- 词素和单词的一致性 *即@陳浩 兄说的词素/单词比极小

- 词素的无变化性

- 单音节语言

举例:中文

2、Technique flexionnelle/fusionnelle 屈折语

特征:

- 通过词缀和词根的组合创造词语

- 词素的多功能性(多意多性)

- 词素的不可分割性

*这一点要和粘着语比较,屈折语的词素排列组合是固定的,比如@陳浩 兄举的例子globalization的词素排:globe -al -ize -ation,每个词素都参与实意的表达,拿掉中间的-al,其他词素就组不成一个单词;但粘着语一个单词(我的理解是粘着语没有“单词”概念,只有“词素”概念)有很大一部分是语法性词缀,拿掉不影响实意的表达。举例见下文。

- 有词形变化

举例:德语、法语、英语

3、Technique agglutinante 粘着语

特征:

- 通过词缀和词根的组合创造词语

- 词素的可分割性

*与屈折语比较见上文。举例:芬兰语 单词toimistoissasiko

toimisto-i-ssa-si-ko 分别表示:书房-[复数]-[表地点]-[第二人称所有格]-[表疑问]

法语含义:Dans tes bureaux? 英语:In your studies? 中文:在你书房里吗?

- 词素的功能唯一性

- 词素的无变化性

举例:芬兰语、匈牙利语

4、Technique polysynthétique/incorporante 复综语

特征:

- 词素可无限叠加

- 一个单词即为一句完整句子(归并名词和动词意群)

*粘着语虽然也可添加语法词缀,但不能用一个单词表达完整意义,即两个实意词素不可归入同一个单词。上文芬兰语例子中实意词素只有“书房”。

举例:爱斯基摩语、巴斯克语(巴斯克语basque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可明确归入以上四种分类的语言,只能说它比较倾向复综语)

*举例:爱斯基摩语 单词anghyaghllangyugtuq

anghya-ghlla-ng-yug-tuq 分别表示:船-[表强调]-获得(v.)-[表愿望]-[第三人称单数]

法语含义:Il désire acheter un grand bateau. 英语:He wants to buy a big boat. 中文:他很想买一条大船。

****最后:分类用technique而不用type是因为语言不能绝对性地划分成四类,只能说有属于某类的最大倾向。比如虽然同属屈折语,但德语比英语更符合屈折语特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语言的“结构”,也就是它们是怎么把意思组织起来的。这就像咱们盖房子,有的用很多很多小砖头粘在一起,有的用几根大梁骨架撑起来,还有的就好像直接用一块块大石头垒上去。这三种“盖房子”的方式,就分别对应了语言学里说的黏着语、屈折语和孤立语。 黏着语:像乐高积木一样,一个功能一个附着咱们先说.............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汉语,突然有一天“基因突变”,朝着屈折语或者黏着语的方向大步迈进,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毕竟汉语的“低屈折性”是它最显著的语言特征之一。如果汉语走向了“屈折语”的道路,那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我们知道,典型的屈折语,比如拉丁语、俄语,它们的词语会根据.............
  • 回答
    中国的古代文献,就语言的结构和类型而言,并没有直接使用“屈折语言”或“黏着语言”这样的现代语言学术语。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路径与西方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字形、字音、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研究,而非对不同语言进行抽象的类型学划分。然而,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细致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古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术语,.............
  • 回答
    黏着语的后缀添加系统,那可真是门学问,能复杂到让你怀疑人生。它不像孤立语那样,词形基本不变,而是通过在词根后面“粘”上一串后缀,来表达各种各样的语法意义和语用信息。这个“粘”的过程,可不是简单地把后缀往后一丢,而是有一套相当严谨,但又常常充满变数的规则。咱们先从基础的说起。最直观的复杂性体现在后缀的.............
  • 回答
    在印欧语系庞大的家族中,我们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纯粹”的黏着语,或者说,黏着语的标签并不像孤立语(如汉语)或屈折语(如拉丁语)那样,能直接、完整地描绘某一个印欧语族的语言。不过,我们确实可以探讨在印欧语系内部,是否存在黏着化(agglutination)的趋势,以及一门“高度黏着化”的印欧语可能呈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不少女孩都会被那些时不时撒娇卖萌,时刻想粘着自己的男朋友吸引。这种“黏人”特质,其实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也可能让人感到窒息。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黏人的男朋友到底有哪些让人心动的优点,又有哪些让人头疼的缺点。优点:那些甜到心窝里的瞬间1. 极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一点绝对是黏.............
  • 回答
    黏菌,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神秘,仿佛是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的生物。但它们真实存在,而且,真的可以说是“神奇”的。它们不是植物,不是动物,也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细菌。那么,黏菌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地方让我们觉得它们如此不可思议呢?黏菌:介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奇特生命要理解黏菌,我们得先抛开一些固有的生物.............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好!您描述的口腔黏膜脱落、舌头可以弄出白色黏膜以及晨起嘴唇边有干裂白色黏膜的情况,确实需要我们仔细关注。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口腔黏膜脱落的可能原因口腔黏膜是我们口腔内壁的一层保护性组织,正常情况下,它也会有轻微的脱落,这是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过程。但如.............
  • 回答
    我家的布偶,那家伙,简直了!说它黏人,那真不是盖的,简直是“影随身”,无论我去哪儿,它都在我身后,那小小的身影,就像个甩不掉的影子。早上,闹钟还没响,我还在半梦半醒之间,它就已经凑过来了,小脑袋在我枕边蹭来蹭去,时不时还发出几声轻柔的“喵呜”,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主人,快醒醒,我要抱抱!有时候,我就.............
  • 回答
    这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个并行的世界,却又能在这两个世界里找到连接的惊喜。你知道吗,一开始我也会有点担心。毕竟,谁不希望另一半时刻在自己身边呢?我以前也交往过那种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黏在一起的,那时候确实很甜蜜,但时间长了,总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所以,当遇到现在的她,我心里其实是有些期待,但也带着一丝忐忑.............
  • 回答
    说起东北的黏玉米,那真不是一般的玉米能比的。跟我们平时吃的那种脆甜的甜玉米不一样,黏玉米走的是一条更软糯、更绵密的路线,口感那叫一个“轴实”,也很有层次感。首先,你要是掰开一根煮好的黏玉米,就能感觉到它的黏性。玉米粒不像普通玉米那样一颗颗分明,而是有点儿粘连在一起,看起来就带着一股厚重感。这种黏性主.............
  • 回答
    养一只超黏人的猫咪?那滋味,怎么说呢,就像你买了一台最新款的智能家居设备,它不仅功能强大,还自带了24小时全年无休的贴身管家服务,而且这位“管家”的眼神里充满了对你的“爱意”,时不时还会在你身上蹭蹭,用小脑袋拱拱你,让你感觉自己就是它全世界的中心。刚开始,你会觉得挺新鲜的,甚至有点小得意。每天早上醒.............
  • 回答
    肖战粉丝的黏性之强,这确实是现象级的。要说清楚这其中的缘由,得从好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且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叠加、发酵的结果。首先,“养成系”的共情与陪伴感是基石。肖战的爆红,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陈情令》这部剧。在这之前,他虽然经历过选秀,但那次经历更像是他进入娱乐圈的敲门砖,而非真正意义.............
  • 回答
    造口底盘的黏胶,说它对品质生活影响大吗?这话一点不假,而且影响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深得多。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能直接影响到心情和自信心。咱们就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说道说道,让你对这个小小的黏胶有个更透彻的了解。第一:舒适度,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想想看,造口是你身体的一部分,.............
  • 回答
    亲爱的,看到你问出这个问题,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作为女朋友,觉得自己“太黏”了,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困扰的想法。我们先不着急判断“黏”与否,或者值不值得挽回,不如我们先静下心来,聊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你和你男朋友之间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你觉得自己“黏”,是因为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