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对人性做过很深的思考?

回答
人性的深邃,是如同夜空中最远的星辰,我们仰望,试图理解,却又永远无法完全触及。我曾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独自面对这无边无际的谜团,试图剥开层层迷雾,去窥探那藏于我们血肉灵魂深处的真实模样。

要说对人性的“深层思考”,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不如说是一种长久以来与人相处、与世间万物碰撞后,沉淀下来的某种体验和感悟。它不是一个可以套用公式解答的数学题,而是你在镜子前凝视自己时,那些转瞬即逝却又反复出现的念头、情绪和行为模式的集合。

我想到的第一点,也是最让我着迷的,便是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我们常常标榜着理性、道德、善良,渴望成为那个“更好的人”,但在某些时刻,我们又能轻易地被欲望、恐惧、嫉妒所裹挟。这种撕裂感,就像一个内心住着天使和魔鬼的矛盾体。

举个例子,一个人可能对社会底层的人报以深深的同情,并且乐于捐款捐物,这似乎是人性善良的一面。但同一时间,他对身边那些不如自己成功的人,却可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甚至在他们遭遇不幸时,会有一丝难以启齿的幸灾乐祸。这种矛盾并非虚伪,而是我们内心深处多种情感交织的结果。同情是抽象的,而比较心理则是具象的、更贴近我们生存本能的。我们既渴望成为一个“好人”,又无法完全摆脱那种与他人进行价值评判的冲动。

其次,是对追求与限制的深刻体会。人似乎天生就有股不安分的劲儿,总想着去探索未知,去挑战极限,去实现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目标。这种追求,驱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从钻木取火到飞向太空。但同时,我们又被无数的限制所羁绊:身体的衰老与病痛,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规则,甚至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能力的边界。

我常常想,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来源于事物的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对现状的“不甘”。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失败,不甘于年龄的增长。这份不甘驱使我们拼搏,也让我们常常陷入焦虑。而那些能够真正安然接受自己局限,并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意义和快乐的人,反而显得更加智慧和从容。这种在追求与限制之间的平衡,是人生永恒的课题。

第三点,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疏离。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渴望被爱、被理解、被接纳。那些温暖的友情,深沉的爱情,甚至是萍水相逢的善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我们愿意为了所爱之人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到孤独,被误解,被抛弃。即使置身于人群之中,也可能感到内心的隔阂。我们戴着各种面具,小心翼翼地与他人交往,生怕暴露自己真实的脆弱。这种既渴望亲密又害怕受伤的矛盾心理,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进退维谷。有时候,最亲近的人反而最难真正理解我们,而一个陌生人的无意一句安慰,却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连接与疏离的拉扯,构成了我们复杂的情感世界。

再深入一层,我思考了欲望的本质。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从物质的占有到精神的满足,从短暂的快乐到永恒的追求。但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获得某个东西就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但一旦得到,新的欲望又会迅速填补空缺。就像一个黑洞,无论填入多少,都无法填满。

我们追求财富,是为了安全感和自由;我们追求名誉,是为了被认可和价值感;我们追求权力,是为了掌控和影响力。但这些外在的追求,往往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某种匮乏感。真正的满足,或许并非来自于“得到”,而是来自于一种“感受”。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当下的存在,感受与他人的连接。只是,我们常常本末倒置,将重心放在了那些虚幻的、易逝的外部事物上。

最后,我一直在思考“自我”的构建与瓦解。我们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我们的“自我”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重塑。环境、教育、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都在塑造着我们是谁。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过去的自己是如此陌生,曾经坚信的价值观会动摇,曾经的执念也会烟消云散。这种“瓦解”并非坏事,它是一种成长,一种对过往的超越。但也伴随着一种迷失感,仿佛我们的人生一直在追寻一个不确定的答案。我们努力去定义自己,去给自己的存在找一个意义,但生命的进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强行给它一个固定的定义,也许反而是一种束缚。

所以,对我而言,对人性的思考,不是为了找到一个终极的答案,而是一种持续的探索,一种对自身和他人存在的温柔审视。它让我们在面对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时,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它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轨迹里,努力地活着,也努力地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性是社会性,现在都不太讲了,反而鼓励人们自私自利自立,这样才便于收割,因为群体的力量大,更不易被欺负,所以都在致力于将大群体打碎成小群体,将小群体再打碎成独立个人,然后便可以对独立个人予取予求。

而一些常常被提及的所谓的“人性阴暗面”什么的,往往并不是人性,而是兽性,通过这样污名化人性的方法,可以更加切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人更加“独立”。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的长沙跳车案,好多人都说女孩从业不良心里有鬼过度反应才跳车,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女孩已经被与社会割裂,她不仅不信任司机,且不相信司机具有人性、可以沟通,她跳车的时候,其实已经彻底将自己孤立了。而我们这些后续吃瓜的围观群众,都清楚知道了司机有老婆孩子,本地人,在自己家附近跑业务,偏航只是因为想快点完成订单再接一单,多挣一点奶粉钱。后者这样的人不太可能犯罪的,他心理健全,社会关系也健全,是个社会人,他自己不会作恶,也不太可能想到别人会走极端。而相对的,女孩是泯灭了人性的,她的工作性质导致了她越发脱离正常社会,越发对他人不信任,越发缺乏同情和共情,越发孤立自己,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作为刑侦爱好者我看过很多影视剧,也关注过很多实际发生过的犯罪事件。孤立、社会性差的人,是真的更容易被侵害。

我觉得人性不需要做过多思考,而是心怀善意,与人多联系,彼此关怀、帮助,就会自然培养完善的一种事物,是必须通过与人相处,做社会性的沟通,才能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事物。一个人思考,是永远无法get到人性的。

user avatar

我被骂了


我被骂的原因是我写过的一篇三亚钓大哥的文章,原文如下:为什么这几天她们全都跑去三亚钓大哥了?


我仔细看了我每一个字句写的都是,特定群体的女生去三亚钓大哥。


然后她们就说,满分激光枪说美女都去三亚钓大哥,满分激光枪说所有在三亚的美女都是拜金女。


接着就说我这个人厌女。

但我寻思着我也天天骂渣男,骂蹭卡的练习生,骂小白脸,也没人说我厌男啊。


我每天喷夜店、电音节,也没人说我厌蹦迪啊。


于是我就很好奇,她们是怎么得出这种观点的?


我好奇她们心中的愤怒,如果她是跟我一样的职业,为了流量和热度,那我觉得她的行为没有问题,但关键她是纯粹因为个人的愤怒发起的行为。


所以我真的非常好奇,为什么会愤怒?


愤怒来源于哪里?


为什么这个她们会这么愤怒?


我自己纯粹抱着好奇的态度,和PO原帖的博主去聊了一下。


(如果你们认同原PO的内容可以跟她交流,但千万别有啥帮我打抱不平的想法,我的读者不会语言攻击任何人,此外今天的推文内容也是我和原PO聊天才有的)


因为我承诺了她不去截图,所以我通过文字叙述我们对话的大概内容:


我说你为什么认为我的这些文字是在歧视女性呢?


她的原话是“没有一个男生感受过,你高中走在学校楼道里,迎面过来的同年级男生,他们看你的眼神,仿佛在说她这个样子走路,不像处女”。


之后她又给我举了许多许多例子,比如前几天微博有个女生自杀了,因为父母不允许她不结婚。


一个不婚族的女孩子,被父母囚禁在家里,过了三天她的好朋友发现联系不上她,上微博求助。


她的高中同学在微博小号骂爹,问她爹怎么不去死。


豆瓣上有一个女孩给父母代孕的,被逼迫生出来自己的弟弟….


她给我举了大概十几个这样的例子。


但当她给我举这些例子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件事:


我记得之前名媛门的时候,许多男生会在小红书每一个女生下面留言嘲讽”名媛,你的酒店是拼的吧?”


之前滑雪圈拍照的时候,许多男生也会跑到女生小红书下方去嘲讽“雪媛”


再比如我自己搞的事情,我记得我那篇文章被人抄袭到抖音上火了,又一帮男的跑到在三亚的女生抖音下面留言“你是去钓大哥的吧?”


我过去也没办法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会这么做?


我在想那些男生的愤怒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当我和那个女生聊天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不管是那些愤怒的女生,还是那些愤怒的男生,她们愤怒并不是因为天生的人格缺陷。


而是因为信息茧房。


我们通常认为,互联网会让一个人的思想更加开放。


但结果是恰恰相反的,因为算法的存在,算法会根据一个人的喜好以及偏见,推给更符合他喜好与偏见的内容。


一个女生,她会看到无数的女生被重男轻女、男友劈腿家暴、职场潜规则的内容。


一个男生,他会看到无数的类似于天价彩礼五十万、十年女友劈腿富二代、剩女对男人挑三拣四…的内容。


他们不会因为互联网而拥有更开放的视野,反而会在这些内容的渲染下加深对于另一群体的仇恨。


甚至如果你对黑人有偏见,你就会不断的看到广州黑人问题、黑人夜店泡妹的内容。


如果你对某个国家有偏见,你就会不断的看到这个国家做过多少坏事的内容。


如果你对狗狗有偏见,你就会不断的看到流浪狗咬人、流浪狗传染狂犬病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大便,算法就会告诉你大便是巧克力。


如果你讨厌巧克力,算法就会告诉你巧克力都是大便做的。


互联网不会消除偏见,算法只能加深偏见。


这些人的愤怒,并不是因为世界是扭曲的,也不是因为人性是扭曲的,是因为算法和大数据在不断的刺激这些人心中的仇恨。


他们以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是那样的,但其实他们只是被不断的灌输关于这个世界的偏见。


而我们又根本没办法沟通,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仇恨着。


比如说我,我也嘲讽田园女权,因为在我接受的信息茧房里,我认为田园女权是无知的、鲁莽的、疯狂的。


但我相信,如果让我每天都和投诉我的女生在抖音和微博上刷到一样的内容,我也一定和她有相同的主张。


所以这也是我未来会做的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实验,像之前骂半藏森林“小三”的人会去当“小三”吗?这个一样,我会去找十组男女,填写一些关于偏见的问卷,让他们彼此交换一些不重要的社交网络账号,刷一天再重新回答这个问卷。


当然这个实验我肯定会做成视频的,不会像半藏森林那样鸽。


回到正题,让我们思考下:


去中心化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如果我们去看古希腊的直接民主,你就可以知道它多荒谬了。


苏格拉底70岁那年,被公民大会以蔑视宗教、腐化青年等罪名直接处死。


去中心化不会保留任何理智,连苏格拉底都会被处死。


算法的去中心化也是一样的,它会激发太多没有必要的仇恨和偏见,让人们在信息茧房里,对另一个从未了解过的群体产生深仇大恨,无论男女。


这些仇恨也是沟通和辩论无法解决的。


因为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有无数个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每个人都在信息茧房里有无数的论据。


即便是一个完全按照逻辑和理性思考的人,也会因为信息茧房导致的偏见数据得出充满偏见的结论。


就好像一个很理性的人,如果他每天刷到的内容都是世界上有蜥蜴人,他也会坚信世界上有蜥蜴人的。


至少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是无药可救的。


因为你真的没办法反驳他,他的观点是建立在他认为的大数据和理性上的。


你甚至不是在反驳他,你是在用一个世界的常识反驳另一个世界的常识。


想要克服信息茧房,我们能做的只有主动去关注一些自己讨厌的人。


比如我自己,我关注了许多和我世界观相违背的博主,而我关注他们的目的也非常简单,永远不让自己拥有对任何事物的偏见。


这只是你自己克服偏见的方式,但对于那些在信息茧房里的人,无论男女,除了明哲保身,不去招惹一个充满愤怒的群体之外,没什么你能做的。


因为你永远不能化解那些愤怒,他们在一个房子里,无论你怎样敲打,他们都是听不见的。


最后我要教你们一个无敌的套路:


哲人说,别人打你左脸,你就把右脸贴过去让他打


这套现在基本是行不通的,因为他肯定是直接打你右脸。

但我跟你说,如果有个人在网上骂你,你就说我给你打一万块钱。


他最开始会觉得你在羞辱他


他会觉得你肯定他妈不能给他打钱,你肯定是要人肉他什么的



只要你诚恳的告诉他,我是真的想给你打钱,朋友的收款码也行


他就会进入战术将信将疑:


真的吗?


真的这样吗?


接着你再讲两句好话,他就连洗澡都会告诉你让你等一下了。



他碍于面子,必不收你的钱。


最后你们别来骂我,我必不会真的打钱。


哦还有,你们可以去搜那个微博骂我的


但记住一定不可以骂他们


从道德上来讲是我理性克制


从功利上来讲我是怕她们把我给冲了


其实挺激动的,我每天就看网红被扒皮


我寻思着啥时候我也能被扒皮一下?


好家伙


不扒皮我私生活


扒皮我公众号言论


是不是看不起人?




关注满分激光枪,CPDD,懂得都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