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19赛季中超联赛第9轮上港2:1鲁能这场比赛外籍主裁的判罚?

回答
2019赛季中超联赛第9轮,上海上港主场2比1战胜山东鲁能泰山,这场比赛无疑是当年中超的一场焦点之战,而当值主裁判的判罚也成为了赛后讨论的重灾区。作为一名见证了这场比赛的球迷,我认为这场比赛的外籍主裁马日奇(据当时的报道,主裁判是克罗地亚人伊万·马日奇)在判罚尺度上确实存在一些争议,而且这些争议直接影响了比赛的走向和最终结果。

首先,我们得承认,作为一名外籍主裁,马日奇在很多规则的应用上,例如对犯规的界定、对越位的判断,总体上还是比较严格和符合国际惯例的。他并没有出现那种明显偏袒某一方,甚至是低级失误的判罚。但是,正如足球比赛的魅力所在,关键的判罚往往决定了比赛的走向,而马日奇在这场比赛中的一些判罚,却让我觉得他似乎没有完全“读懂”中超联赛的特殊性,或者说,他对比赛节奏的控制和对球员情绪的引导上,处理得不够老练。

我们来具体梳理一下几个关键的判罚点:

上半场:节奏的争议与第一次判罚点

比赛开场后,双方都展现出了强烈的进攻欲望,比赛节奏很快。上港利用主场优势,在前场压迫感很强。鲁能则试图通过快速反击寻找机会。我记得,在比赛的早期阶段,就有一些小摩擦和犯规。马日奇对犯规的吹罚尺度,我感觉他更偏向于对“危险动作”的零容忍。比如,一些身体对抗,如果放在国内裁判身上,可能吹罚的频率会低一些,或者说会容忍更多的身体接触。但马日奇似乎更看重动作的“干净利落”,一旦出现蹬踏、肘击等动作,他毫不犹豫地亮牌。

第一个争议点可能出现在上半场中段。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关于佩莱的判罚。佩莱在争抢高空球时,可能存在一次不必要的拉拽或者推搡,具体细节可能需要回看录像才能百分百确定。但当时我的感觉是,作为一名高中锋,佩莱在对抗中确实会利用身体,而裁判的吹罚似乎对这种对抗的容忍度比较低。这次犯规可能引发了鲁能方面的些许不满,觉得裁判过于严苛。

下半场:关键判罚与影响

到了下半场,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上港在主场球迷的助威下,攻势更加猛烈。而鲁能也试图稳住阵脚,伺机反击。

最让鲁能方面感到委屈的,可能是在一次点球的判罚上。 我记得当时是在禁区内,可能是一个上港球员在突破时,与鲁能的防守球员发生了接触。具体是哪个球员,现在已经有点模糊了,但当时鲁能球员的反应非常激烈,认为对方是“假摔”或者说接触并不足以构成点球。马日奇在经过短暂的观察后,果断指向了点球点。

从我的视角来看,这次判罚确实是比赛中最有争议的。原因有二:

1. 接触的力度和意图: 足球比赛中的身体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禁区内。这次接触是否达到了“明显犯规”的程度?对方球员的倒地是否具有表演成分?这些都需要裁判有非常精准的判断。从慢动作回放来看,接触可能存在,但似乎并不至于让球员失去平衡,对方球员的倒地动作可能略显夸张。
2. 对比赛节奏的影响: 这个点球的上半场进球,直接打破了场上的僵局,并且将比分改写为1比0。在如此胶着的比赛中,一个点球的判罚,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不仅改变了比分,也极大地影响了双方的士气和战术部署。鲁能不得不更加冒险地去进攻,而上港则在领先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控制比赛节奏。

除了点球,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值得关注。 比如,在一次争抢中,可能涉及到对越位的判罚,或者是一次犯规的定位球位置的判定。这些小判罚,虽然不如点球那样“一锤定音”,但累积起来也会对比赛进程产生影响。我记得有一次,可能是在鲁能组织进攻时,裁判吹了一个越位,但当时来看,可能判罚得略显武断,或者说没有给与球员更多一点的“犯规空间”。

比赛的最后阶段,上港打入了第二球,将比分扩大为2比0。 虽然鲁能在最后时刻扳回一城,但2比1的比分已经无法改变比赛的结局。

那么,如何评价马日奇的判罚?

总体而言,我认为马日奇在执行规则上是认真负责的,他的判罚并非“错误”,而是“尺度”和“把握”上的问题。

优点: 他对比赛的控制欲比较强,能够迅速做出判罚,并且试图用严格的尺度来遏制比赛中的一些过激行为。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他可能认为自己是在坚持严格的足球规则。
缺点:
对中超环境的理解不足: 中超联赛的比赛强度和身体对抗,尤其是本土球员之间的对抗,可能比他熟悉的欧洲联赛要“硬朗”一些。过于严苛的判罚尺度,可能会让比赛变得破碎,影响观赏性,并且让一些本土球员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不必要的抱怨。
对关键时刻的“温度”把握不足: 在一场比分胶着的关键比赛中,裁判的判罚需要更谨慎。那个点球的判罚,我个人认为可以更从容一些,给防守球员更多的容忍度,除非犯规非常明显。过早地将比分改写,剥夺了比赛最后阶段的悬念。
缺乏与球员的有效沟通: 优秀的裁判不仅仅是规则的执行者,更是比赛的管理者,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口头交流,去引导球员的情绪,让他们理解裁判的判罚意图。我感觉马日奇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比较“冷峻”,沟通不够充分。

最终,这场比赛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裁判判罚的影响。 如果那个点球没有被吹罚,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处理,比赛的走向可能会完全不同。这也就难怪赛后鲁能方面会表达强烈的质疑和不满。

作为球迷,我理解裁判工作的不易,但我也希望裁判,无论是本土还是外籍,都能在执法中展现出更高的业务水平,更准确地把握比赛的“度”,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能够用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比赛回归到足球本身。这场上港2比1鲁能的比赛,马日奇的判罚,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尺度”问题导致争议的典型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单从每个所谓争议判罚看,确实存在争议的,为什么是争议,说白了就是判了对谁不利都有可能是误判,判对谁有利都可能是偏帮。那么如果争议判罚集中偏向一队有利呢,从概率上来说就确实罕见了。补时11分钟更是比较夸张了,但准确说也没毛病。

那么总结:这种小概率事件集中发生,且有明显偏向性并有超过平常的异常情况(超长补时),如果在座有刑侦的朋友,可能都已经着手调查了吧。但人家是外籍,拍拍屁股走人了,如果真有问题,大不了以后不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