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环材几个专业未必是最差的专业,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这几个专业是当前大学里少有的本硕博招生人数倒挂的专业,
大多数大学里学院的招生,都是本科生最多、硕士生次之、博士生最少。特别是历史、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专业,往往是几十个本科生、十几个硕士生、几个博士生,大部分人读完本科也就去找工作了。纵然是就业困难一些,但好在毕业时也才20出头,不管怎么说转行的难度也不大。
而生化环材就是另一种情况。比如去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了帮毕业生求职,发了一封求助信。这里面提到,该学院2020年共有129名本科生、133名硕士生和143名博士生毕业。这里面博士生的人数居然比本科生还要多。更让人觉得无语的地方是,现在生化环材相关的博士点申请很容易——比如我之前看的某个地方师范大学,连中文专业的博士点都没拿下来的时候,生物和化学的博士点都已经开始招生快十年了。
这个差异就类似于有人问“感觉农学的就业比生化环材更差,但为什么生化环材是天坑”——农学的就业差,是大多数人一入学就知道的,而生化环材却不然,并且这个专业还用更多的硕博招生名额给了不少人“我读个研究生/博士就业就能好一点”的希望。
在现实中不是,在知乎就不一定了。
理工科在知乎全是人下人,知乎壬上壬有3个逻辑,逐层递进:
考公
轻松
市区
无论是多冷门难就业的专业,先预设毕业即考公上岸,不管考公难度和竞争比。在知乎壬上壬看来,有岗位=能考=能考上。而贫困山区的公务员和深圳的公务员都是公务员,四舍五入等于没区别。
当你指出公务员并不容易上岸以至于有大量脱产专业考公党存在的时候,壬上壬会提出第二个理论,轻松。在他们看来,只有理工科需要加班,而且必然是冒着生命危险全年无休,剩下的岗位都是955随便摸鱼还能提前跑路。
当你指出被吹爆的房产中介、导游、医美等低门槛岗位竞争激烈工作劳累,行政、文员等工作事务琐碎加班严重的时候,壬上壬会拿出终极理论:市区论。
所谓市区论,通俗来说,就是这些职业虽然加班、劳累、收入低,但它们都处在“市区”,仅凭市区这一点就已经完爆处于郊区的理工科专业了。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郊区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有理工科在地方就是郊区,可谓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壬上壬的终极理解,劳务外包的珠江新城站的地铁安检是个好职位,而最好的非公务员职位应该是保险电销。
其实不是。哈哈。
生化材环还真的不是垫底的。垫底的是啥,是小众专业,具体就不点名了,以免伤害群众感情。
小众专业满足什么特征呢,就是名字非常生疏,听毕不知道是干嘛的,毕业了几乎没有对口单位(要知道生化材环专业对口单位多的是,但是就是挣钱少而已)。转行很困难,因为和其他专业没有重叠,格格不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