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作为普通人,生化环材土木水利真的是所有大学专业中的最底端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好”与“不好”专业认知的核心。简单地说,“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否是所有大学专业中的“最底端”,答案是否定的,但这些专业确实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挑战和劣势,导致它们在一些评价体系中显得不那么“光鲜”或“热门”。

为了详细解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为什么会产生“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底端专业”的印象?

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就业市场导向与社会认知:
传统认知中的“铁饭碗”变化: 过去,这些专业很多与大型国企、事业单位挂钩,被认为是“铁饭碗”。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一些传统行业受到冲击,工作稳定性相对下降,薪资增长也可能不如新兴行业那么快。
“高科技”、“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光环: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生物技术(特指与前沿医药研发相关的)等专业,在近几十年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和资本青睐。它们的毕业生往往能进入高薪、高成长性的行业,更容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也塑造了大众对“好专业”的刻板印象。
工作环境与强度: 相较于一些室内、脑力劳动为主的专业(如计算机、金融),生化环材土木水利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接触更严苛的工作环境,如实验室、野外工地、工厂车间等。工作强度也可能更大,甚至需要倒班或出差。这种“辛苦”的认知也影响了部分人的选择。
科研门槛与职业路径: 在这些领域,想要达到较高的学术或职业成就,往往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甚至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对于一些追求快速实现经济回报的年轻人来说,这条路径可能显得漫长而艰难。

专业学习的挑战性:
基础性与学科交叉: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往往是基础学科或工程学科的基石。例如,化学是很多生物、材料、环境科学的基础;物理是土木、水利等工程学科的基础。这意味你需要打下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深入理解和应用。
实验与实践要求高: 这些专业普遍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实验设备昂贵,操作要求精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甚至发生危险。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细心程度和抗压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更新与应用: 尽管是基础学科,但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发展。例如,材料科学日新月异,环保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学生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部分细分方向的就业困境:
专业划分过于宽泛: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些名称涵盖了非常广泛的细分方向。虽然有些细分方向(如新材料、新能源、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精细化工等)就业前景依然不错,但也有一些方向可能相对饱和,或者与新兴技术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就业选择面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万金油”式定位的挑战: 有些学生可能选择这些专业,但学习过程中并未深入钻研某个具体方向,或者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模糊,导致毕业时难以找到与所学专业高度匹配且有竞争力的岗位。

2. 这些专业真的是“最底端”吗?为什么不应该这么看?

答案是绝对的“不”!将这些专业简单视为“最底端”是一种非常片面和短视的看法。

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
“生化环材”:
生命科学(生物): 从医药研发(新药、疫苗、基因疗法)、食品科学、生物技术产业(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到农业改良,生命科学无处不在,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福祉,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化学(化): 化学是几乎所有物质科学的基石。从新材料的研发、新能源(如电池、催化剂)的开发,到精细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环保材料等,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现代工业和生活将寸步难行。
环境科学(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等专业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污染治理、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化工等领域都急需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材): 现代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新材料的突破。从半导体材料、航空航航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到新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等,材料科学是支撑许多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
“土木水利”:
土木工程: 这是最能体现国家建设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专业之一。从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地铁)、高层建筑、大型场馆到水利枢纽、能源工程,都依赖于土木工程师的设计和建设。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物理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能源。水利工程涉及防洪、供水、灌溉、水力发电、航运、水环境治理等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

就业面广阔且有深度潜力:
就业岗位稳定且需求量大: 尽管新兴行业光鲜,但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专业所对应的岗位需求是持续且庞大的。例如,各地城市建设从未停止,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新材料研发需求旺盛,生命科学在健康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转向高附加值领域和新兴方向: 许多传统专业正在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例如,土木工程结合BIM技术、智能化管理;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生物工程与大数据分析;化学与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结合等。这些交叉领域往往能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和职业发展空间。
科研深造潜力: 如果学生对学术研究有热情,这些基础和工程学科都有非常深厚的科研空间,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推动学科前沿发展。例如,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很多顶尖的科研成果和突破都来自于这些传统学科的深耕。

高薪机会同样存在:
技术型人才的稀缺性: 在一些细分领域,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尤其是在研发、设计、项目管理等岗位上,依然可以获得很高的薪资。例如,在新材料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医药研发等领域,资深专业人士的收入非常可观。
创业与技术转化: 许多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将所学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这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

3. 如何看待和选择这些专业?

告别“唯热门论”: 不要仅仅因为一个专业“热门”或“高薪”就盲目选择。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一个你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入学习的专业,才更有可能让你做出成绩。
关注细分方向和交叉领域: 在选择具体专业时,要深入了解该专业下属的各个细分方向。同时,关注与新兴技术交叉的领域,这些往往是未来发展的蓝海。例如,选择材料科学,可以侧重于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选择化学,可以关注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
打好基础,持续学习: 这些专业的基础性很强,需要耐心和毅力去学习。同时,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培养综合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软技能在任何行业都至关重要。
理性看待就业和薪资: 不要被个别高薪案例过度吸引,也不要被少数就业不佳的例子过度吓退。理性分析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和职业发展路径。

总结: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绝非所有大学专业中的“最底端”。它们是支撑现代社会运转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国民经济和科技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之所以会产生“底端”的误解,更多源于社会对新兴行业的追捧、对传统行业辛劳度的认知以及部分细分方向的就业挑战。

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学习这些专业。 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一领域充满热情,愿意深入钻研,并能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那么在这些专业领域,你同样可以获得成功和体面的职业生涯,甚至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人物。将其视为“底端”是狭隘的,也是对这些专业价值的低估。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而非专业名称本身所带有的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生化环材几个专业未必是最差的专业,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这几个专业是当前大学里少有的本硕博招生人数倒挂的专业,

大多数大学里学院的招生,都是本科生最多、硕士生次之、博士生最少。特别是历史、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专业,往往是几十个本科生、十几个硕士生、几个博士生,大部分人读完本科也就去找工作了。纵然是就业困难一些,但好在毕业时也才20出头,不管怎么说转行的难度也不大。

而生化环材就是另一种情况。比如去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了帮毕业生求职,发了一封求助信。这里面提到,该学院2020年共有129名本科生、133名硕士生和143名博士生毕业。这里面博士生的人数居然比本科生还要多。更让人觉得无语的地方是,现在生化环材相关的博士点申请很容易——比如我之前看的某个地方师范大学,连中文专业的博士点都没拿下来的时候,生物和化学的博士点都已经开始招生快十年了。

这个差异就类似于有人问“感觉农学的就业比生化环材更差,但为什么生化环材是天坑”——农学的就业差,是大多数人一入学就知道的,而生化环材却不然,并且这个专业还用更多的硕博招生名额给了不少人“我读个研究生/博士就业就能好一点”的希望。

user avatar

在现实中不是,在知乎就不一定了。

理工科在知乎全是人下人,知乎壬上壬有3个逻辑,逐层递进:

考公

轻松

市区

无论是多冷门难就业的专业,先预设毕业即考公上岸,不管考公难度和竞争比。在知乎壬上壬看来,有岗位=能考=能考上。而贫困山区的公务员和深圳的公务员都是公务员,四舍五入等于没区别。

当你指出公务员并不容易上岸以至于有大量脱产专业考公党存在的时候,壬上壬会提出第二个理论,轻松。在他们看来,只有理工科需要加班,而且必然是冒着生命危险全年无休,剩下的岗位都是955随便摸鱼还能提前跑路。

当你指出被吹爆的房产中介、导游、医美等低门槛岗位竞争激烈工作劳累,行政、文员等工作事务琐碎加班严重的时候,壬上壬会拿出终极理论:市区论。

所谓市区论,通俗来说,就是这些职业虽然加班、劳累、收入低,但它们都处在“市区”,仅凭市区这一点就已经完爆处于郊区的理工科专业了。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是郊区的话,他们会告诉你有理工科在地方就是郊区,可谓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壬上壬的终极理解,劳务外包的珠江新城站的地铁安检是个好职位,而最好的非公务员职位应该是保险电销。

user avatar

其实不是。哈哈。

生化材环还真的不是垫底的。垫底的是啥,是小众专业,具体就不点名了,以免伤害群众感情。

小众专业满足什么特征呢,就是名字非常生疏,听毕不知道是干嘛的,毕业了几乎没有对口单位(要知道生化材环专业对口单位多的是,但是就是挣钱少而已)。转行很困难,因为和其他专业没有重叠,格格不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