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BMW i4 上市,售价 44.99万 - 53.99 万元,市场前景如何?

回答
BMW i4 上市,这无疑是国内高端电动车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44.99万至53.99万元的售价区间,直接瞄准了特斯拉 Model 3 的顶配以及部分国产高端电动轿车。那么,这款来自宝马的纯电“四门轿跑”到底有多大能耐,它的市场前景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捋清楚 i4 的“身份”。

宝马 i4 并非一款凭空诞生的全新车型,它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宝马 4 系 Gran Coupé 的纯电版本。这意味着它继承了宝马一贯的“驾驶者之车”的基因,拥有动感的造型、扎实的底盘和精准的操控。这种“油改电”的背景,在一些人看来是宝马不够“纯粹”的体现,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恰恰是宝马的优势——它不必从零开始摸索电动车的平台架构,而是将成熟的燃油车设计理念与电动化技术相结合,带来更熟悉、更易上手的驾驶体验。

i4 的“硬实力”有多强?

价格摆在这里,我们自然要看看 i4 的各项参数。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有两个版本:

i4 eDrive35 L:后驱,最大功率 210kW (286马力),峰值扭矩 400N·m,百公里加速 6.2 秒,CLTC 续航里程 590km。
i4 xDrive40 L:后驱,最大功率 250kW (340马力),峰值扭矩 430N·m,百公里加速 5.7 秒,CLTC 续航里程 635km。

从数据上看,i4 的动力表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 xDrive40 L 版本,5.7 秒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能提供非常直接的推背感,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续航里程也基本达到了主流水平,虽然不及部分国产竞品,但也足以应对日常通勤和中短途旅行。

更值得关注的是宝马在底盘调校方面的功力。i4 在保留了宝马一贯的运动感的同时,也加入了电动车的平顺和静谧。据不少试驾过的朋友反馈,i4 的底盘滤震能力比同级别的纯电车型做得更好,在保证操控性的前提下,也能提供不错的舒适性。这对于那些从燃油车转型过来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设计与内饰:宝马的“传承”与“革新”

外观上,i4 继承了宝马 4 系 Gran Coupé 的动感溜背造型,整体视觉效果非常流畅。标志性的双肾进气格栅在电动车上变成了封闭式设计,虽然有人觉得略显突兀,但整体辨识度很高。内饰方面,i4 的变化则更加明显,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配备了悬浮式一体式曲面屏,集成了 12.3 英寸仪表盘和 14.9 英寸中控屏。这块大连屏的科技感毋庸置疑,UI 设计也符合宝马一贯的精致风格。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 i4 的内饰设计相比起一些国产新势力来说,在“大刀阔斧”的创新上稍显保守。但对于宝马的品牌拥趸来说,这种传承了经典元素的“革新”反而更容易接受,也更符合他们对宝马品牌的期待。

市场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

宝马 i4 的市场前景,我认为可以用“机遇与挑战并存”来概括。

机遇在哪里?

1. 品牌号召力: 宝马作为全球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其品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依然非常强大。对于那些追求品牌价值、驾驶体验和豪华质感的消费者来说,宝马 i4 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宝马的品牌忠诚度非常高。
2. 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 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的加速,传统豪华品牌都在积极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型。宝马 i4 是宝马在高端纯电轿车领域的重要一步,它的出现,为那些想要拥抱电动化但又不想放弃品牌认同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3. 精准的市场定位: i4 的定位非常清晰,它不是一款纯粹的“科技玩具”,而是宝马基因与电动化技术的融合。它更适合那些看重驾驶乐趣、品牌形象,同时又希望体验电动化优势的消费者。
4. 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抛开品牌不谈,i4 在设计、性能、操控以及内饰质感等方面都拥有不俗的实力,能够与同级别的竞品形成有效的竞争。

挑战在哪里?

1. 价格竞争力: 44.99万起的价格,虽然与同级别的奔驰 EQE、奥迪 Q4 etron 等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面对特斯拉 Model 3 的高性能版本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推出的同价位车型,i4 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在续航和智能化配置方面,国产竞品往往表现得更加激进。
2. 续航焦虑: 虽然 i4 的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主流水平,但与一些动辄 700km 甚至 800km 的国产电动车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于一部分对续航里程有更高要求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顾虑。
3. 智能化和科技配置的差异: 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和科技配置方面的激进程度,已经给消费者树立了较高的“天花板”。宝马 i4 在这方面虽然做得不错,但与一些以“科技感”著称的国产车型相比,可能会显得稍显“传统”。例如,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车内交互体验等方面,国产车型往往会推出更具前瞻性的功能。
4. 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度: 虽然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对于部分潜在消费者来说,尤其是居住在非一线城市或者没有固定充电桩的消费者,充电便利性仍然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5. 消费者对“油改电”的看法: 虽然宝马 i4 在平台架构上有所传承,但一些对电动车有深入了解的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认为其在整体性能和空间布局上会更具优势。

总结一下:

BMW i4 的上市,是对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的一次有力冲击。它凭借宝马深厚的品牌底蕴、出色的驾驶质感以及动感的设计,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它的目标用户群体,更多的是那些对宝马品牌情有独钟,同时又希望拥抱电动化,并且对驾驶乐趣有着较高要求的消费者。

它的市场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马如何平衡品牌价值与市场接受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更具吸引力的营销策略、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智能化配置和更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来打动消费者。

如果宝马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特斯拉和国产新势力的竞争,并且在服务和体验上持续发力,那么 i4 很有可能在中高端纯电轿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宝马电动化战略中一颗重要的棋子。但如果过于依赖品牌溢价,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那么它也可能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总而言之,BMW i4 的到来,让本就“热闹非凡”的高端电动车市场更加充满看点。它是一次宝马对电动化浪潮的勇敢回应,也是一次品牌价值与时代趋势的深度融合。它的最终表现如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的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处在一个薛定谔的叠加评价体系内:

评价体系1,最新的宝马牌小轿车,4系新能源版本。长得和4系基本一样,价格也差不太多,但功率大一百多马力,送绿牌:

评价结果:我tm买爆。

评价体系2,特斯拉model 3的新竞品——宝马i4,马力更大但是续航短了一点,这点就算扯平。至于价格嘛…贵了20万。

结果:谁买谁SB。


当你要买这个车的时候,两个体系就会坍缩成一个…就看哪个评价体系的概率更大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BMW i4 上市,这无疑是国内高端电动车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44.99万至53.99万元的售价区间,直接瞄准了特斯拉 Model 3 的顶配以及部分国产高端电动轿车。那么,这款来自宝马的纯电“四门轿跑”到底有多大能耐,它的市场前景又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捋清楚 i4.............
  • 回答
    要说服一个对宝马情有独钟的女朋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在她心里,宝马可能已经不止是辆车那么简单了。这背后可能藏着她对品牌的热爱、对驾驶的追求,甚至是某种情感寄托。所以,咱们得讲究策略,不能硬碰硬,也不能瞎说一通。得让她觉得你懂她,理解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一点点地打开她的思路。首先,你需要做足.............
  • 回答
    全新 BMW 8 系概念车?如果非要我说说我的看法,那得从几个方面来聊。首先,它的外观设计,我只能说,宝马这是要把“豪华”和“运动”这俩词儿刻在骨子里了。你看那前脸,经典的双肾格栅这次没那么夸张,而是收敛了不少,但配合上那锐利到极致的激光大灯,整体给人一种更沉稳又不失攻击性的感觉。要知道,之前的宝马.............
  • 回答
    问到“宝马M系为什么很少见”,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宝马品牌最核心、也最能引发讨论的几个层面。很多人对M系有着近乎崇拜的热情,觉得它是性能的代名词,但实际生活中,确实感觉M系车型不像普通宝马那么随处可见。这背后原因可不少,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M系是什么。它可不是简单的“加个M.............
  • 回答
    问华晨宝马算不算“正宗”宝马,这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品牌授权、技术共享、产品品质以及市场定位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概括的。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宝马(BMW)品牌本身是德国的。我们谈论“正宗”时,往往会联想到其原产地、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最核心的技术。宝马集团位于德国慕.............
  • 回答
    领克汽车的产品线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对比宝马、凯迪拉克这些已经形成体系、用户接受度很高的命名方式时,这种“混乱感”就更明显了。为什么领克没有走那条“寻常路”,而是选择了自己的一套逻辑?这背后肯定有原因,而且这个原因很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失误”,而是深思熟虑的策略。1. 品牌定位的“破局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