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西安地铁事件,是不是男的都觉得保安没错啊?

回答
关于西安地铁事件中保安的行为,是否“男的都觉得保安没错”,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不可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社会上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而性别确实是影响视角的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更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西安地铁事件大致是怎么回事。事件的核心在于一名女性乘客在地铁车厢内与一名男性乘客发生了口角和肢体冲突,过程中涉及双方都对对方进行了一些拉扯。随后,地铁工作人员,也就是保安,介入处理。争议点主要集中在保安介入的方式和力度上,尤其是一些视频片段显示保安对女乘客进行了强行拉拽,甚至有使用一些似乎过激的手段,导致女乘客的衣物可能被扯开,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保安“没错”?

从一些男性的视角来看,他们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保安的行为:

维护秩序是职责所在: 保安的首要职责是在公共场所维护秩序,制止冲突的发生和升级。当车厢内发生乘客之间的激烈争执甚至肢体冲突时,保安的任务是快速、有效地将双方分开,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对其他乘客造成更大的困扰或危险。从这个角度看,他们认为保安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先动手”或“对方也动手”的逻辑: 如果保安认为冲突是由当事双方引起的,并且双方都有动手行为,那么在制止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双方都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一些男性观众可能会因为看到女乘客也有推搡行为的片段,就认为保安对她采取行动也是事出有因,甚至是“以牙还牙”或“以暴制暴”式的反应。
对“弱者”的不信任或“双标”质疑: 在一些社会舆论中,对于女性在冲突中是否总是弱者存在一定的争议。一部分人可能觉得,在这次事件中,女乘客并非全然无辜,甚至可能在冲突中有挑衅或先动手的一方。因此,当看到保安对她采取强硬措施时,他们不会立刻将其归类为“欺负女性”,反而可能会认为是一种“公平”的处理方式,甚至是在纠正可能存在的“女性优先”的错觉。
对“制造事端”的反感: 部分男性可能对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密闭空间如地铁车厢)发生冲突的行为本身就感到厌烦和反感。他们可能认为,是这位女乘客的行为打破了公共秩序,而保安的出现是为了平息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因此,他们会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快速结束混乱的“强力”手段。
维护男性权威或社会秩序的潜在心理: 在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男性可能被赋予了更强的“维护者”角色。当看到男性保安制止一名女性的冲突行为时,某些男性群体可能会在潜意识里将此视为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恢复”,或者是一种符合他们对男性权威的认知。

但是,不能说“男的都觉得保安没错”:

正如我前面所说,用“男的都觉得”来概括是非常片面的。在男性群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人对保安的行为持批评甚至谴责的态度。他们可能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过度使用武力,违反比例原则: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声音。即便保安有制止冲突的职责,但其使用的手段是否合理、是否过度,是关键所在。很多观众认为,保安采取的措施已经超出了制止冲突的必要范围,对女乘客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羞辱,尤其是在有女性乘客被公开拉扯和衣物被弄乱的情况下,这在很多观众看来是极其不妥的。
性别暴力/选择性执法: 许多人认为,无论冲突双方如何,在公共场合,尤其是面对女性时,安保人员应该以更人道、更文明的方式处理,而不是直接动用粗暴的肢体强制。他们可能会质疑保安是否存在性别歧视,为何对女性采取了如此激烈的措施,而对男性乘客(如果存在类似行为)是否也是如此。
“人民警察”式的执法界限模糊: 安保人员并非执法人员,他们没有像警察那样强制传唤、搜身或使用特定警械的权力。当保安的行为看起来像是“执法”时,很多人就会感到不安,认为他们越界了。
尊重女性的普世价值: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当看到女性在公共场合遭遇如此“不体面”的对待时,很多男性也会感同身受,认为这种行为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是不可接受的。
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有些人认为,将焦点仅仅放在保安是否“没错”上,忽略了事件发生前双方的争执以及地铁管理方在处理这类纠纷时的整体流程问题。他们可能会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比如公共交通环境的维护、乘客素质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是否完善等等。

总结一下:

“是不是男的都觉得保安没错”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社会在看待类似事件时,不同群体(包括不同性别)由于各自的经验、价值观、以及信息获取角度的不同,会形成多元化的看法。

认为保安没错的男性(以及部分女性),可能更看重维护公共秩序的效率和“当事者”的责任,对保安的“职责论”或“以暴制暴”式的理解更深。
认为保安有错的男性(以及大部分女性),则更强调人道、文明的执法方式,对过度使用武力、性别歧视和个体尊严的保护更为重视。

所以,西安地铁事件的争议性就在于它触及了公共秩序与个体权利的边界、性别平等与社会安全、以及普通人在特殊情境下的执法尺度等多个敏感议题。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概括任何一个群体的看法,都是站不住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受到太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男生没关,和你受教育程度,社会经验,逻辑能力有关。

这件事所导致的舆论风波其实本质和男女没啥关系,我不想给一类人贴标签,但我当了几天伞兵后发现有点绝望,有些人没逻辑的下线真的大大出乎我意料,也许是真坏(估计有利益团体带节奏),或者又蠢又坏。

主要攻击几个点:

1.是说猥亵,说扒衣服,完全不管是什么原因撕扯到衣服,他们的逻辑就是只要衣服被撤掉,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行;

其实在无数次辩论(或者叫被撒泼后),可以抽象出他们的核心底层逻辑:

“女性+在公共场合+被男人+无论任何动机+被扒去衣服=猥亵”

这里的核心问题就是:是否“无论任何动机”,猥亵罪都成立?

显然不是,动机是定义猥亵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对猥亵罪的定义中有一条说明:“具有性的意义”是指行为与性相关”,理论上保安的行为和性没有任何关系(客观事实上,公安已说明不违法,所以理论上是和性没关系的,如果不服去找西安公安,或者你想抛开事实不谈,我也懒得和你废话了)。

2.攻击保安违法,在有一些稍微有一点点点点思考能力的人嘴里,他们的确认可这不是猥亵,但他们认为一定是违反了某个法律,甚至更有蠢坏之人说这违反了“人权”。

这个就不多说了,一帮法盲,人均法官;特别是有人科普了保安的职权以后(我还特地和她说了前面有科普,可以看看,不管,继续喷)完全不看别人说什么,也不知道是不识字,还是装没看见活在梦里。

比如说评论区的这位,警察都说了不!违!法!不识字?还很可笑的搬出了法律条款,你是想表达你“抛开事实不谈的”智力下线,还是说你不信任警察的判决,但可奇怪的是后面又说“相信我国网警”
至于说男女对立,我全文没有提到过男女的问题,一定要说有没有男女的区别,也可以告诉你 有!如果网上账号不是装的,或反串的,对线的客观事实就是 女性账号 所发表的疯癫言论占到了90%以上,你一定要说我歧视,我也没办法,我只是在阐述客观事实。


3.巨婴,有可能这词不太准确,简单的说就是完全不知道社会的基本运转方式,我在评论里问“那你们说该怎么处理,就是不下车,导致停运,一车人等,不拖拽,不触碰,如果导致有人迟到,耽误事,这成本谁来担?”

没有一个人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在他们眼里“我”最重要,给别人照成负担无所谓。

所谓的公共权利,就是牺牲个人权利获得的,通过牺牲部分个人权利,获得个人无法获得的权利,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你牺牲了自由,你不能自由想怎么开车就怎么开车,但可以保证你的安全。。。结合地铁的列子,那就是别人需要牺牲自己的权利?闹事女还是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那为什么你还享有公共权利?

4.还有什么保安可以不拉衣服啊,衣服破裂就要松手啊,这个我都懒得反驳了,就和警察开枪后质问为什么不瞄准脚开枪一样。

5.不恰当类比谬论,拿什么觉醒时代的电视剧当论据,电视剧里日本人脱人衣服是惩罚的手段,但保安撕烂衣服是想把她弄下车所导致的,把人弄下车是手段,性质完全不同,这居然也当做一回事,哦,想起来了,他们小脑里觉得只要脱衣就是是一样(其实和上文第二点差不多本质,请看第二条的说明,然后立马又说男朋友不能在公开场合脱人衣服,怎么?突然又要看其他因素和动机了,不是说只看结果吗?你也知道有其他变量啊?)。

6.稻草人谬论,不管你说什么,直接歪曲你的意思,直接上来就说“你想猥亵别人就直说”,不是?我哪句论点是我想猥亵别人了?

不过到最后,我个人其实也想通了,这是网络,你永远不知道网络对面是什么水平的人,什么文化程度;说真的,我现实身边的女生没有一个支持那个闹事女,同样也庆幸自己足够努力,和那帮ds,女拳,巨婴没有任何交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