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博禁言、关闭在「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乘客事件」中激化矛盾账号共6952个,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这6952个账号的禁言和关闭,指向了“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乘客事件”后,微博平台上出现的汹涌舆论浪潮。从这个数字本身来看,无疑是微博平台在试图平息事件带来的争议,控制信息传播,并且清理可能被认为“激化矛盾”的内容。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次事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争议性。 一方面,公众对安保人员的粗暴执法和过度使用武力存在普遍的担忧和不满,这涉及到个人尊严、公民权利以及公共秩序的边界问题。另一方面,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一些信息可能被放大、误读,甚至被用来佐证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比如对女性的歧视、基层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或是平台管理的不当。在这样一个高度情绪化的背景下,信息很容易失控,进而引发群体性的情绪对立。

那么,微博平台采取“禁言、关闭账号”这样的措施,其背后可能有着怎样的考量?

1. 信息管控与舆情引导: 任何大型社交媒体平台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大规模的讨论、批评、甚至指责,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演变成对平台的挑战,甚至影响其声誉。禁言和关闭账号,是平台最直接、最常见的控制信息流、引导舆论走向的方式。他们可能认为,某些账号的内容,无论是通过煽动性言论、断章取义的信息,还是重复性的攻击,都在不断地加热事态,让事件的讨论偏离了解决问题的轨道,走向了无休止的对立。

2. 维护平台秩序与社区氛围: 平台通常有一套自己的社区规范,旨在维持一个相对健康的交流环境。当大量账号被认为发布了“激化矛盾”的内容时,平台可能会将其视为违反社区规则的行为,进而采取处罚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散布不实信息、人身攻击、恶意诽谤、煽动仇恨等。从这个角度看,平台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容审核”和“秩序维护”。

3. 对“激化矛盾”的界定与主观性: 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激化矛盾”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且模糊的界定。什么才算“激化矛盾”?仅仅是表达强烈不满和质疑,就是激化矛盾吗?还是只有那些带有明显恶意煽动、人身攻击、甚至虚假信息的言论才算?

支持者可能会认为: 这些被禁言的账号,很多是在用极端、煽动性的语言,将事件上升到人身攻击、地域攻击,甚至与其他社会事件强行关联,导致理性讨论的空间被挤压,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被无限放大。比如,将个别安保人员的行为上升到“全体男性”、“全体外地人”等群体攻击,或者将事件与某些“阴谋论”联系起来。这些内容确实会迅速点燃情绪,但不利于事情的实质性解决。

批评者则会认为: 平台所谓的“激化矛盾”,很可能是在压制对官方、对管理部门、对执法方式的批评声音。当事件本身的某些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而公众的质疑和不满是合理存在的时候,如果平台一味地“和谐”掉这些声音,反而是在掩盖问题,剥夺了公众表达诉求的权利。他们可能会认为,这6952个账号,很多只是在替弱势群体发声,或者是在揭露事件中暴露出的深层社会问题,被“禁言”反而是对这些声音的压制。

4. 平台责任与边界: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信息传播的枢纽,也负有平台管理的责任。用户在平台上发言,不代表平台就认同这些言论。但当这些言论被大量传播,并可能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时,平台是否应该介入,以及介入的尺度如何,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面是: 平台有义务防止其平台被用作传播有害信息、煽动仇恨、扰乱社会秩序的工具。
另一面是: 平台也需要保护用户的言论自由,不能成为“思想警察”,随意压制不同的声音。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几个层面的情况:

事件本身争议巨大,触及了公众对权利、秩序和执法方式的敏感神经。
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放大效应和情绪裹挟作用非常明显。
平台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采取了信息管控和秩序维护的手段,但其“度”和“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
“激化矛盾”的定义模糊,可能导致批评声音被误伤,而真正的煽动者有时又难以被有效识别或约束。

最终,对于“禁言6952个账号”这件事,很难简单地说“对”或“错”。它更像是在一个高压锅爆炸的边缘,平台试图通过泄压阀来控制火候。但关键在于,这个泄压阀开得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声音得以表达,以及这种管理方式是否能真正促进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将争议压制下去。公众对于这一举措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理解“激化矛盾”的定义,以及他们对此次事件本身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应该在此问题下指责嘲讽小仙女,更不应该粘贴包含有【辱骂外国友人】的站外截图,让知乎这个高知、国际化、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优秀平台为难。

下面回答问题:

我觉得微博实在是不知好歹,我支持小仙女们维护正当的女性权益。

user avatar

说明我国现在的舆情敏感度已经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哪怕三年前,国内一直不敢对国内任何事情治理,不管是南京徐老太还是高铁霸座等情况。谁治理谁倒霉。正义者被假的民意被逼开除。公知为“受害者”出头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发展到了全程录像的袭警徐纯合都被汉奸特务组织地痞流氓为他“申冤”了,俨然一幅民国时期丐帮景象。

2020年因为疫情,我国不得不出一些特别措施,先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然后严禁所有人违反抗疫规定,公知倾巢而动,甚至沉寂几年下李大眼都赤膊上阵,那一阵天天微博上有人民反抗封锁警察开枪镇压的新闻,还有不戴口罩被游街。很多高华香蕉人更是坚持出门运动官方两头不是人。

终于,官方不干了。

先是抓捕全部违反规定外出者,微博上所有给这帮人忽悠的账号封停。

然后反手封杀所有LGBT论坛。无论豆瓣,微博,微信群

接着清明禁止烧纸,异议者封。

全面搜捕所有烈士侮辱者,骆家辉亲儿子都不行。

以雷霆之势把围困49中的香港第五纵队抓捕归案。

全网封杀失德艺人,全面追还拖欠税款。无论超话,群,后援会一律封杀。

按道理应该有一丢丢反弹的声浪吧

结果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这次又是对女拳恐怖分子快刀乱麻,一键清除。

简单一点形容就是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吧。

多年来很多汉奸特务煽动官民对立,当然了官他们不敢惹,就煽动人民去霸凌一些被他们扣上五毛帽子的人民,然后把某个人民击垮后高呼胜利。这样好像官民不和,又让人不敢配合政府。

但如今政府发现了,不对啊,我和人民关系不错啊,搞破坏的是你小子啊,你敢欺负我的人民,我能死你。

没错这次就是政府又一次站在正确的人民面前为他惩罚邪恶集团的杂鱼兵的故事。

user avatar

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一直有人说,性别转换,评论过万。相当一部分争议性特别大讨论度特别高的新闻,完全埋没在流量之中,稍微有点热度就疯狂删帖、封号,比如尼波工程学院。另外一些屁大点事,却能霸屏相当多的平台冲上热搜。想到什么了吗?我想到比特币。

一个自称去中心化的东西,运行到今天反而确实中心化的集大成者。上了几年的网,现在每次只要看到有人把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冲上热搜,我的第一反应都不是这件事如何如何,而是运营这个“IP”的人实力相当了得。什么新闻能上热搜,什么新闻不能上热搜,已经和新闻本身关系不大了,而是运营这条新闻的人实力决定的。

我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一直虽然关注但是并未发表任何立场,因为怕反转自己被打脸,现在有些事应该说可以尘埃落定了。

本来事情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地铁上有人发生争执,保安让两人下车解决,然后这个女的情绪激动不配合保安,然后保安强行把她拉下车,过程中这女人的衣服在撕扯中掉了。就这么点事,如果没有媒体上这么发酵,事情结束以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也就完了。地铁上谁都不认识谁,这女的连社死都算不上,不过就是当时憋一肚子火,火消了也就整理好衣服拍拍灰回家了。

问题就在于它被人拍视频发到网上了,而且还在如此高度中心化的网络中被人抬上热搜了。如果只是吃瓜群众为了吃瓜把视频发到网上,那吃瓜中掏出手机拍视频这行云流水也太顺利了吧?正常人看到这种事能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需要时间,掏手机开视频还需要时间,等开始拍摄的时候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了。

那说明拍视频的人是提前准备好拍摄的,而且网上的版本还是剪辑过的。因为如果仅仅是吃瓜群众提前开始拍的,为什么网上视频的第一秒就是保安冲上去拖拽女性,整个视频就是再现拖拽女性掉衣服的过程,一丁点多余的内容都没有。

就在这么一个被人剪辑过的视频发表在一个高度中心化的网络上,被一个实力强劲的势力抬到热搜上霸屏。我觉得这才是更有意思的地方。

一个很小的冲突,霸占舆论这么久,引得交通部来关注这件事,各个职能部门都快凑齐了,大动干戈……有没有人想过这么大动干戈的成本是多大?如果没有这条新闻把这个保安、女人、老人推到风口浪尖上,能节约国家多大的行政成本?这个女人每天上网看到的第一个视频就是自己被人狼狈地拖下车,衣不附体,随便打开一个平台讨论的都是自己被“扒衣”,然后两伙人为自己的事对骂。这会是她想看到的结局吗?给她带来任何好处了吗?保安、老人同理。

想到成都49中的事,所谓“境外势力”未必就要处处引导反党反人民的舆论,用这种屁大点的事消耗、浪费我国的国家资源也是一个性价比的途径。比如每次中日韩三国有任何协同发展的迹象,立刻就有各路大V勿忘历史,谨记国耻。有印象的就是这次大连风情街和2012年香港占钓鱼岛。

那为什么各大媒体都喜欢配合“境外势力”这么挑拨离间,看热闹不嫌事大使劲拱火,哪怕是官方媒体都要下场趟这浑水呢?我认为这就是流量为王在作祟,让我想起了几个世纪前西方的“羊吃人圈地运动”,在传媒领域,我国现在的情况我认为和圈地运动何其相像?

我有信心,我国的国家机器会解决这些事的,但是我还是希望确认一件事,希望被封的号是因为违反了相关法律被政府监管部门封的,而不是被平台自己擅自主张封的。

user avatar

女拳怎么不去冲宁波黑人外教,和杀中国两姐妹都日本男人,抓着个执法的保安不放,一看到她们的洋大人就蔫了。

user avatar

没上微博之前,我觉得保安做得过分了。

上了微博之后,我觉得保安做得挺好。


我分明听到视频里面有人说把她拖下去,都让其他乘客都这么说了,只能说这女的属实8行。

user avatar

本回答努力正本清源讲事实道理。有些方面相比初版回答已删去评价阐述,唉。


1.目前基本唯一尚存(没删帖跑)且真实度较高的近距离目击者说法。而且昨天该答主已更新乘车记录及具体时间。可信度很高。
按描述主要问题显然在那女子。

2.而wb热搜那几波先搅浑水倒打一耙节奏,几乎都已删帖跑。

早期节奏源头之一

(2)更大节奏“xx千里眼”迅速登上的热搜(源自某已注销主体的自媒体xx视频,其所谓目击者其实是听说者...),节奏之后很快删博了,而且是在J方通告之前就删博了。回头再去看再也没有那个热搜下的那篇博文了,这,就是如今的舆论生态...




(3)在这之后,味道就更诡异了,各种....节奏,省略一千字......


(4)至于某诸多被控场国男,唉...


(5)奈何明月照沟渠。看图理解。不阐述。不评价。


又如




user avatar

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各位不知道有没有唱过反调,在知乎上或者微博上说一些不符合主流或者说大部分人认为的话 我作为一个喷子 经常这么干 但是很奇妙的一点就来了

西安地铁在出事之后 大部分高赞是赞同女的希望保安猥亵罪处罚 我挨个挨个喷 居然没有收到一条回复

这意味着这些账号 可能只是小号 但它们凭什么是高赞?值得思考


来了一个 在评论区里


最后一次编辑 一共134条评论 只有十五条两个人赞同 其中一个 @保护大自然 我极其怀疑是个公知➕50w 初始说法跟姚晨那句恶之花太像了 试图引起人的共鸣 可惜在正常人眼里像个沙口

user avatar

这次事件社会影响确实很大,微博做得挺好的。

但网管部应该再进一步,把这些激化矛盾的账号的所有者查一下,看看背后是不是有些有问题的作者。比如海外的、收受外资的……

user avatar

微博涉嫌蓄意包庇隐藏坏分子,明目张胆地帮坏分子销毁清除涉嫌违法言行记录证据,不知廉耻地帮坏分子洗地擦屁股,专行独断地剥夺人民群众了解坏分子恶劣言行的权利,胆大包天地为相关方面调查坏分子涉嫌犯罪言行制造障碍。

user avatar

痛快,但还不夠,拳师们造遙、诬告仍是无成本,封了微博帐号,换个号ta继续上,甚至干脆化明为暗,情况更糟。

建议落实造遙、诬告反坐,唯有违法成本高于收益,方能有效制止犯罪。

user avatar

@银河星爆 @爱打拳的金融男 @珍珠爱抽华子 @锦江老师的真爱粉 @味精2 @老实人不接盘 @多冰正常糖 @日月星辰观沧海 @屠龙少年终不变 @卖眯蒙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发声真的有用。正是因为作为弱势群体的郭楠们忍无可忍的在一二三七七、一二三三九,发声反击,才有了郭嘉开始整治某博平台和其背后金主。锅男们,放弃幻想和清高自大,我们没有执法权,但我们至少可以正当发声。学习对面仙女是怎么发声的。继续发声,常态化发声。郭楠是多么的不容易和弱势群体啊,我们郭楠爱国守法才成就世界第一安全度的郭嘉,我们郭楠辛勤工作才有了郭嘉的繁荣。我们郭楠保家卫国,仙女才得以安心某圈。我们爱国家,国家也应该爱我们。我们郭楠发声,竟然只是为了被公平对待。

user avatar

第二个小仙女没被禁言也没被封号,做做样子给某些人看,某些人还真信了,保安只是被人肉,小仙女可是被禁言7天了啊

user avatar

女权主义本质上是另一种性别歧视,核心思维是受迫害心理,具有宗教式狂热的特点,人传人式的陷入受迫害情绪无法自拔,敏感易怒,无法客观公平的看到任何事情,特别是两性问题。 女权主义本质上是反智的,并且攻击性极强,这是造成社会危害根本,比如无休止的辱骂攻击中国男性,这实际上对中国的社会危害极大的,不知道官员意识到这点没有。

user avatar

谢邀

如果这个保安被判刑或拘留或失业

那我个人猜测以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再有不明人士持不明物品进入的时候。校园保安也就旁边看着训斥几声了。毕竟没有执法权,也没权触碰身体,拉拽衣物或肢体的权利了。

你们想想吧………

user avatar

这不都是夹总亲妈吗?这都能放弃

user avatar

放一个与西安地铁相似的事件:

9.5 更新:

很高兴看到大家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也要勇于发声,不能让极端女拳占据舆论主流。

原答案:

恶意剪辑,歪曲事实,给保安扣上猥亵的帽子,下一步就要说他是强奸犯了吧。

至于西安,已经成了拳师口中的"女性无法生存之地"了吧。

封的好。

一个微博里的帖子,以此证明禁言6000对个账号实在是太少了。

user avatar

喜闻乐见,大快人心。微博女权也有被整治的一天。

同时豆瓣女权气急败坏,然后我仔细看了看,貌似微博和豆瓣就是同一批人,不少豆瓣女权都说自己微博号被封了。

某些女权平时嚣张跋扈惯了,连XX都敢冲,怕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user avatar

有些就是网络间谍,唯恐天下不乱。封的好!

user avatar

问题出在西安地铁的领导。

他们有没有建立处置此类事情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有没有进行相关流程的训练?保安人员的配备是否充足?

有事了,舆论发酵,只有保安停职担责,我看保安队长才是该停职的。

至于微博,女权阵地,靠炒话题吸流量的地方,没啥好奇怪的。让那些账号谈点正经问题也没水平。

user avatar

我在生活中没有看见有人说什么男权女权,我身边也没有人说什么男权女权,当地也没人说男权女权。

网上,尤其是微博的男权女权也能信?

那就是一帮口嗨党,网上重拳出击、现实中老老实实。你看他们敢在现实中搞男权运动或女权运动吗?现实中搞了有人理他们吗?

user avatar

封再多的号,能架得住一个 @央视新闻 下场打拳吗?

user avatar

所有来自海外的IP,应该强行注明。所有接受过海外机构资金的个人或者团体,应该被标明为“外国代理人”。我们也需要一部《外国代理人管理法》。

真要这样,我估计,微博的某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会有这类标注。

user avatar

很多人真的要想想,爆炸式病毒式传播的难度有多大。这种现象级的传播方式,放在社交媒体发展早期还有可能。这两年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因为社交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早期的社交网络是去中心化的。重要节点和边缘节点的能量之比和现实比较相似。由于网络缩短了社交距离,不需要通过公共交通,广播,电话的方式传播,所以热点事件扩散速度非常快。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式病毒式传播。

现在的社交网络已经完成了几波中心化。重要节点都是营销号和机构号。舆情监控中心的阻断能力大大增长,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完善的舆情管控服务。除了头部粉团网军,个人基本都处于社交网络拓扑结构的边缘节点,想要依靠人传人的方式制造爆炸式病毒式传播现象,已经是不可能了。

就拿这次视频来说。一个普通路人拍摄了这段视频,想上传社交网络,是不可能的。首先,一条“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就把你限制得死死的。然后暴露身体,暴力,公共场所等因素,每个都是毒点。这样的视频绝对不可能通过审核。

所以这条视频能发出来,上传到社交网络,必然是有平台高层背书,绕过了层层监管和审查,一路绿灯。要么是平台自己要放出这段视频,要么是平台和上传方达成了利益输送。

即便能上传,想要在24小时内就爆火,乃至上热搜,也必然不是上传完什么都不做就可以的。以目前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不打通关键节点,视频根本不可能在不同圈子内流通。比如宁波工程学院事件,韩国国家情报局事件,腾讯封反诈骗公安账号事件,各种有成为爆款热搜潜力的话题事件太多了,而关键节点选择推哪个,完全凭节点自己的选择。只有迅速打通了各大关键节点,才能在短时间爆炸式病毒式传播,冲上热搜。

所以,以后各位看到这种24小时火遍各大平台上热搜的话题事件,要多长个心眼。先想想你自己花100万炒这个事件的话能不能过审,能不能传开。

user avatar

她们说保安没有执法权,只能口头警告。

那请问,当有人不遵守地铁规定时,保安能怎么办?

地铁里有很多的规则,比如要买票,要戴口罩,要过安检,不能携带危险易燃易爆物品,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摆摊乞讨等。

所有这些规定的设置,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集体利益。所以,如果有人违反规定,那她自己的利益满足了,大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如果有位乘客,不买票,不戴口罩,提着一大桶易燃易爆物品来搭地铁,保安就在一旁站着口头警告两句,那我们还有安全感吗?

我的理解,所谓执法权,把别人拷上带走,去公安机关,拘留,审问,那才叫执法权。而违反地铁规定(尚不违法)的,地铁保安至少是有权强制驱离的。你别来地铁里惹事,去其它地方,这里不欢迎你。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保安还叫什么保安?甚至不光地铁,全国的小区,写字楼里的保安,都改叫“服务员”算了,已经不能“保卫大家平安”了。

地铁也好,小区里也好,所有的规定,都要能够对违反者进行惩罚,或者至少能阻止其违反,才能迫使人们去遵守,这个规定才能落到实处。不然就是纸面规定,说说而已,起不到任何作用。

还看到很多这样的评论:连警察扫黄都会给小姐戴上头套,穿上衣服呢!地铁保安怎么能扒人衣服……

但是,以上的前提是:小姐们乖乖配合,没有作妖,对吧?如果她们挣扎抗拒并试图逃跑,难道警察会因为怕扯破她们衣服,就算了,不抓了?

话说回来西安地铁事件里,本来女乘客老老实实出去,啥事儿没有。她非要不听指挥,拼命挣扎,才导致衣服挣破。如果保安这都错了要停职,那保安能怎么办?只要对女乘客采取强制措施,她就挣扎,一挣扎,衣服就破,保安就停职。那女乘客就无敌了,可以任意违反地铁规定了。

我们社会的公序良俗,往往是综合了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如果女权强行在任何冲突中偏袒女性,就会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让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巨大伤害。西安地铁事件这样处理,且不说所有的地铁规定都成了一纸空文,没人去维护,更是给恐怖分子大开方便之门。

如果有关部门被女权虚假的网络民意所裹挟,那恐怕会要来一次惨痛的事件,才能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后续效应已经出现:

微商女在北京地铁里骚扰乘客加微信,乘客拍摄还抢乘客手机。

保安呢?没有保安。


user avatar

在官方公布事件全貌之前,我不为视屏中的任何一方站队,但我极度厌恶和痛恨炒作该事件的幕后推手。

看过视频的应该都知道,视频中女子的衣物脱落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保安因为女子不配合而拖拽躺在地上的女子时,女子与地面摩擦所致,是强制手段带来的副作用。

而某个早已臭名昭著却依旧享受着绝对舆论优势、政治正确庇护和境外势力资助的恶臭群体,却在篡改该事件的细节、扭曲该事件的性质。

它们在形容保安对女子实施的强制手段时,使用的动词是“扒”而非视频中所示的拖拽,

将“企图以拉力使某物移动”替换为“使物品表皮脱落”,本质是为了将女子衣物脱落的结果从偶然、意外的偷换概念为刻意、被主观追求的,进而潜移默化的使不明真相的看众对该事件定性:

是针对于女性肉体的羞辱和侵犯

并以此为它们搞事情提供合理性。

如今震惊到高地塔了,臊皮臊到国外了,是继续纵容这种黑恶组织还是重拳出击,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很多人是不是不知道此次事件中,极端言论有多夸张?






这些账号的发言,

真的有一丝理性吗?

煽动对立,输出情绪,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有意义吗?

顺带一提,因为之前的一些事,现在微博也略有整改,最起码用来侮辱男性的某二字词语在微博上打不出来了。

————————————————————

太狠了,微博截的图留一张都不行,全删了才能通过,大伙自己想象一下里面说的有多脏吧。

ヽ(ー_ー )ノ


user avatar

想一块儿去了。我昨天进去看一眼热搜评论,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冲着保安去的,话术都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6952个账号的禁言和关闭,指向了“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乘客事件”后,微博平台上出现的汹涌舆论浪潮。从这个数字本身来看,无疑是微博平台在试图平息事件带来的争议,控制信息传播,并且清理可能被认为“激化矛盾”的内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次事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争议性。 一方面,公众对安保人员的粗暴.............
  • 回答
    关于微博此次针对“西安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事件”中激化矛盾的 6767 个账号进行禁言处理,这无疑是网络平台在应对社会热点事件时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从平台管理的角度来看, 禁言大量账号是微博维护社区秩序和信息健康传播的必要手段。当一个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时,网.............
  • 回答
    被新浪微博禁言后,你的账号权限会有明显的限制,用俗话来说,就是你暂时不能像正常用户一样在微博上“畅所欲言”了。具体来说,以下是你会遇到的主要限制:1. 发布内容受限(最直接的影响): 无法发布新的微博: 这是最核心的限制。你将无法发送任何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形式的微博。尝试发布时,系统通常会.............
  • 回答
    天眼查被新浪微博禁言90天,这事儿一出来,圈子里肯定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这可不是小事,毕竟天眼查在国内企业信息查询领域,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平台,地位也相当稳固。事情是怎么回事?据我了解,这次禁言是新浪微博官方发出的。具体的理由,官方通常会说是因为“违反了社区规定”或者“发布了不当内容”。但具体.............
  • 回答
    关于 Fenng(冯大辉)和 tinyfool(李楠)这两位在中国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被新浪微博禁言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这背后牵扯到平台规则、言论自由、内容管理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新浪微博作为一个商业平台,拥有其自身的社区规范和内容审核机制.............
  • 回答
    关于作家六六为“吃瓜”吴亦凡事件连夜道歉,以及马薇薇在微博被禁言后的视频道歉,这两件事在舆论场上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一、六六的“连夜道歉”:事件背景:吴亦凡事件爆发后,作为公众人物,许多明星和名人也纷纷表态或有所评论。六六,作为一位以其直率甚至有时略显“毒舌”风.............
  • 回答
    关于江苏联通官方微博被禁言一事,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事件的起因是江苏联通的官方微博账号(@江苏联通)在发布一些内容后,突然显示“该用户被禁止发言”。这一突如其来的禁言,在用户和外界看来都显得十分异常,因为联通作为一家大型国有通信运营商,其官方账号通常会非常谨慎地处理发布内容。官方的初步回应与公安介入.............
  • 回答
    私募大佬但斌的微博账号在 4 月 6 日左右被禁言,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具体原因,虽然官方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详细说明,但从当时的一些信息和坊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致可以推断出以下几个方面:触发禁言的可能原因推测:最普遍的猜测指向了但斌在微博上发布的一些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言论。在 2023 .............
  • 回答
    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因违反微博社区公约被禁言的事件,可能涉及以下多方面的违规行为和原因。以下从法律、平台规则、企业行为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违规内容类型 虚假信息或不实宣传:企业账号可能发布与实际业务不符的宣传内容,例如夸大产品功能、虚构用户评价或数据,甚至涉.............
  • 回答
    来去之间(微博CEO王高飞)近期因为一桩涉及姚晨的事件,和部分微博用户的互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起因是有一些用户在微博上对姚晨进行了一些带有批评性质的评价,可能涉及她的言论、公众形象或者是一些过往的事件。这种批评的声音在微博上并不罕见,用户们常常就各种公众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这.............
  • 回答
    微博这次出手整治昵称里的“二货”“娘炮”这类词汇,这事儿,说实话,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挺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微博平台的角度来看,这肯定是为了维护一个更健康、更友善的网络环境。你想啊,虽然有人觉得“二货”“娘炮”这些词用起来挺随意,甚至有些人用来自嘲,但放到公共平台上,特别是昵称这种会长期展示.............
  • 回答
    关于人大代表提出的禁食狗肉立法,以及微博@央视新闻下评论绝大部分支持的声音,这背后究竟是不是民意的真实反映,或者说能反映到多大程度的民意,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来尝试详细地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尤其是热点事件下的评论,很难完全等同于“全体民意”的真实写照,.............
  • 回答
    新浪微博在处理一些敏感或争议性事件时,确实会采取删帖、禁转发等措施。对于这些行为,公众的看法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分化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首先,从平台运营者的角度来看,新浪微博作为一个商业公司,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面对一些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 回答
    微博新推出的“评论被大 V 拉黑导致全站禁评 3 天”功能,是一项非常有争议和影响力的改动。要评价这项功能,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设计初衷、实际运作、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对平台生态的冲击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一、 设计初衷和潜在逻辑:首先,理解这项功能的设计初衷是评价它的重要基础。微.............
  • 回答
    微博这次放开10万+大V“拉黑禁评”的权限,这事儿,说实话,我挺纠结的,有点复杂。一方面,理解和支持的理由。你想啊,微博这平台,流量大,说话的人也多。对于那些真正经营账号,产出优质内容,积累了大量粉丝的大V来说,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时间,精力。但同时,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杠精”、“喷子”,或者纯粹是来.............
  • 回答
    新浪微博“博主拉黑全站禁评”功能上线:一场用户自治与平台责任的博弈9月27日,新浪微博悄然上线了一项名为“博主拉黑全站禁评”的新功能,无疑又一次在社交媒体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项功能允许被拉黑的博主,将其拉黑列表中的用户在自己发布的内容下,不仅无法评论,甚至连“点赞”、“转发”等基本互动行为都将受到.............
  • 回答
    4月4日全国禁娱,Steam上微博热搜:一场意料之外的“沉默与喧嚣”4月4日,这个本应在人们心中被肃穆与追思填满的日子,却因为一个略显特殊的“禁娱”指令,在网络世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禁娱措施,Steam平台在中国区也传来了“无法访问”的消息,而这一信息迅速登顶微博.............
  • 回答
    乌克兰驻华公使微博爆粗口与乌克兰立法禁止共产主义:一个值得深思的交织最近,乌克兰驻华公使在微博上因国内知名主持人毕福剑的言论而爆发出粗口,这一事件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乌克兰立法禁止共产主义的举措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两个看似关联不大的事件,却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乌克兰当前社.............
  • 回答
    微博即将上线的“针对特定用户展示发博、发评论真实地理位置功能”将对平台生态、用户行为和社交互动产生多方面影响,以下是其可能起到的作用的详细分析: 1. 提升内容真实性与可信度 打击虚假账号与虚假信息:通过展示真实地理位置,用户可以验证发博或评论的用户是否与地理位置信息一致,从而识别虚假账号(如刷量账.............
  • 回答
    微博是否是导致现今网络上男女对立问题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可以说,微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但并非唯一、也并非绝对的“罪魁祸首”角色。 更准确的说法是,微博的平台特性、运行机制以及用户行为,共同作用下,极大地放大了和加速了原本就存在的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