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越高级越好吗?为什么?

回答
“音乐越高级越好”这个说法,就像问“食物越名贵越好吃”一样,答案其实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个人体验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所谓“高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何谓“高级”音乐?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下大家通常说的“高级”音乐指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它可能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技术复杂度: 指的是音乐在创作和演奏上的难度,比如复杂的和声、对位、节奏变化,或者需要高超技巧才能驾驭的乐器演奏。古典音乐的某些作品,如巴赫的赋格、瓦格纳的歌剧,往往被认为是技术上的“高级”。
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 这类音乐可能触及人类普遍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引发听者对人生、社会、哲学的思考。例如,一些歌剧咏叹调、交响乐的慢板乐章,或者某些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民谣。
创新性与艺术探索: 指的是音乐在形式、风格、音色上的突破和实验,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造新的音乐语言。现代音乐、先锋派音乐,或者一些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的实验性音乐,可能被归入此类。
历史地位与文化影响力: 某些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或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音乐风格,也可能被视为“高级”。

为什么“高级”音乐不一定就“最好”?

尽管上述这些维度听起来都很有吸引力,但音乐的价值并不能完全由这些标准来衡量,原因如下:

1. 主观体验与情感共鸣是关键: 音乐最核心的功能之一是触动人的情感。一首技术上极其复杂、思想上无比深刻的作品,如果它无法触动你的内心,让你产生共鸣,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未必是“好的”。反之,一首简单质朴的歌曲,可能因为它的旋律优美、歌词贴心,或者唤起了你美好的回忆,让你觉得它“好”。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远比技术上的“高级”来得更直接、更个人化。

想象一下,你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需要的是一种能安慰你、给你力量的音乐。这时候,一首结构严谨、和声复杂的交响乐,可能不如一首朴实无华的民谣那样有力量。它不是说交响乐不好,而是说在那个特定时刻,你需要的“好音乐”是那个能够疗愈你的声音,而不是那个技术上“最高级”的声音。

2. 情境与需求的多样性: 音乐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放松与娱乐: 在家休息、开车通勤,你可能需要的是轻松愉悦的旋律,不费脑子就能享受的音乐。这时候,流行音乐、电子乐、甚至是简单的背景音乐,可能比一段需要全神贯注才能理解的现代实验音乐更合适。
社交与氛围: 在派对、聚会场合,音乐更多的是营造气氛,带动情绪。节奏感强、旋律朗朗上口的音乐往往更能达到这个目的,而过于“高级”的音乐可能会让大家感到疏离。
学习与思考: 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比如工作或学习,一段没有歌词、旋律重复但有一定变化的纯音乐,比如一些后摇滚或者一些电子氛围音乐,可能会成为你的“好音乐”。

所以,音乐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当下想要通过音乐获得什么。

3. “高级”可能带来的障碍: 有时候,所谓的“高级”音乐,特别是那些极具实验性、挑战传统听觉习惯的作品,可能会给听众设置一些门槛。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准备好去接受新的听觉体验,那么一开始接触这些音乐,你可能会觉得它们“不好听”、“混乱”甚至“难懂”。这并不是音乐本身的问题,而是听众与音乐之间的“隔阂”。这就好像你去看一场抽象画展,如果你不了解抽象艺术的理念和创作背景,你可能会觉得“我看不懂”,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画就没有价值。

反过来说,很多“不那么高级”的音乐,比如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它们往往因为旋律易于记忆、结构清晰、歌词直白而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它们的功能性更强,能够快速地提供愉悦感和满足感。

4. 审美疲劳与个人口味: 即使是公认的经典、技术顶尖的作品,长期沉浸其中也可能让人感到疲劳。人的口味是会变的,你今天觉得“高级”且“好听”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不会那么喜欢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有人可能就是对古典音乐的复调结构情有独钟,有人则偏爱摇滚乐的力量感,还有人喜欢爵士乐的即兴自由。强行用一个“高级”的标签去评判所有音乐,就像是用一种口味去要求所有人一样,是不公平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音乐?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真正的“好”音乐,或许是能够:

触动你: 无论是因为它的旋律、节奏、歌词,还是它唤起的情感或回忆。
满足你: 在你需要的时候,它能够成为你的陪伴,给你安慰、力量、灵感,或者仅仅是纯粹的快乐。
让你成长: 鼓励你去探索新的声音、新的体验,拓展你的音乐视野,甚至让你对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不强加于人: 它允许你去选择,去定义你心中的“好”。

“高级”与否,可以是一种欣赏音乐的角度,一种技术上的标尺,但它不应该是音乐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音乐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够与多少人产生连接,它能在多少时刻陪伴人们,它能激发出多少属于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

与其纠结于音乐是否“高级”,不如去倾听那些真正能够让你心动的声音,它们可能藏在任何一个角落,以任何一种形式出现。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真正“好”的音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衣服越“高级”越好吗?

按当下的普遍认知来讲,例如Hermes、Gucci、Balenciaga这些奢侈品牌的衣服,相比于大多数品牌,可能是要更“高级”一点的,大家一般认为这些品牌的服装更有“设计感”,做工和材质更好,且能象征气质和身份。

那,“高级”的衣服就一定比“普通”的衣服“好”吗?

大家可以琢磨琢磨,这个事其实是不会有一个定论的,因为“好”与“不好”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就拿衣服来说,有钱的和没钱的、有品位和没品味的、张扬的和低调的人对这个事的态度一定是不同的。非得在这个事上争个高低对错,似乎不是一件现实的事。

而在音乐中,亦然。

在音乐中的“高级”与“低级”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体现在音乐的作曲技术思想内涵上。

在作曲技术上,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似乎专业音乐在作曲技术上要更复杂一些。而在专业音乐中,不同的时期也有区分,比如传统意义上来讲,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技术就要比古典主义时期复杂,20世纪的作曲技术比浪漫主义时期复杂。直到在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音乐流派叫“后现代音乐”(新浪漫主义音乐),这个流派的观点是,任何时期的任何音乐都可以吸收为自己的创作素材,这种作曲观念将传统作曲技术的“高低难易”之分重新打破。

如果你是一个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采用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旋律素材,同时融合了现代风格进行音乐创作,那你说这个作品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更高级了,还是更低级了。这事说不清。

在思想内涵上,似乎也很难分的清高低,一个音乐作品在作曲技术相同的情况下,有些人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爱情的向往,这没错吧。而有些人就是想关心一下世界和平,这也没有错吧。那你能说“世界和平”就比“向往爱情”更“高级”吗?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主观题,答题即给分,没有统一答案。

确实这个事很难从客观的角度去总结一个结论,或许我觉得我们可以幻想一些不同的画面,大家可能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了。

画面1

在音乐学院的的校园里,走过一位作曲系的A同学,你赶忙上去问他:“同学,筷子兄弟的《小苹果》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你觉得哪个作品的艺术性更高?”

画面2

在热闹的广场上,一群大爷大妈拎着音响走过,你赶忙上去问大妈们:“阿姨,筷子兄弟的《小苹果》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你们哪个跳着更得劲儿呀?”

画面3

在周一晚上九点,你登录了YY直播,进入了MC六道老师的直播间,你赶忙在弹幕上打出:“MC六道老师,您可以点评一下筷子兄弟的《小苹果》和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吗?”

以上。

user avatar

谢大佬邀。

先说结论吧:是的,越高级越好。

而至于为什么?

可以大致告诉你三点:


1、越高级的音乐,汇集了人类越高深的智慧。

2、越高级的音乐,能指引科技的发展。

3、越高级的音乐,越能反应生活。



===========================

1、越高级的音乐,汇集了人类越高深的智慧。

===========================


很难去解释,到底什么是高级,什么是低级。分析不难,而懂得难。

高级,真的是一个懂的自然懂,不懂就真的不懂,的东西。


这个问题的答案里,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有的人举例了什么10元炒饭,和100元炒饭的区别。


其实,这是错的。


高级,不等同与价格,也不等同与制作成本。

简单的说,一个高级的制作者,你就算给他10元成本,他也能给你做出惊天地美味的饭菜。

而一个低级的制作者,你就算给他100元的成本,他也能给你做出一文不值的饭菜。

高级与否,不在于物料成本,而在于制作的人。

而你如果想要了解这个高级的人到底做了什么?那么,你就同样需要具备能辨析出这些高级手法的本事。这个本事,我们通常称之为:审美。

题主其实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我觉得那些泛滥的作品也很好了,到底那帮觉得不好的人不满于什么?

审美,同样不等同于“口味”:其实很多“看不起”那些“低级作品”的人,他们自己本身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看不起。他们喜欢听高雅音乐、严肃音乐、小众音乐……甚至是那些人云亦云的“好音乐”。这些人,其实跟那些爱听泛滥作品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只是口味不同而已。


审美的高低,在于造美的能力高低。


我们如今听到的音乐,绝大多数都是从过去的古典音乐中衍生出来、简化而来的。这其中的和弦架构、和声理论、旋律理论等等等,基本都是古典音乐里定义出来了的。而在古典音乐时期,听众、演奏者、音乐家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几乎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文化人群,几乎都是社会中上层人士,甚至,是贵族。

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好,普通的欲望、求生的艰辛已经满足不了他们,所以他们需要更高的途径和艺术形式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人类的智慧得以发展得越来越高,正是来源于传承和超越。在客观的物质基础保障下,发展得更高更快。

所以这些人,几乎从小都受到了较高水准的音乐教育,他们才得以去欣赏那些古典音乐家的作品。

你没弹过钢琴,怎么可能知道钢琴琴键重得普通人按两三分钟就手酸到发抖。你没学过钢琴,怎么知道四五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要运动有多难,所以你怎么会知道李斯特的《夜莺》,在那段长时间的连续四五指颤音模仿夜莺的啼叫有多么令人陶醉?


还有一个著名的案例:毕加索画牛。

这是毕加索(大师啊!公认的大师啊!永存不朽的大师啊!)画的牛!

……

……

……

什么玩意啊!这我小区里三岁的小孩都随便几笔都能画出来啊!


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么,给你看他画这只牛的过程稿吧。

从左上往右下……一层层的过程稿,可以看出,毕加索依然拥有绝对的画技,他完全可以把牛画得很像牛。但是他却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步步简化,一步步探索绘画的可能性。去掉肌理,去掉光影,去掉颜色,去掉色块,去掉笔画……极简,极简,再极简。


同理,也在音乐中得以展现。比如说,所有人都知道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所有人都听过的音乐:《欢乐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当年贝多芬刚刚创作出这首乐曲的动机时,据记载,听过的人都觉得他疯了:他为什么写了一段这么LowB的音乐?四个小节一乐句,四个乐句起承转合OJBK搞定……进行也极其简陋……

如果说是一个普通的凡人,来写这段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乐器,那么一定是下边这样:


然而,最后贝多芬写出来的,是这样:


贝多芬版和普通凡人版,唯一的区别,就在于第三段乐句的最后一个小节,那个前移了的3。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一点点区别。所以贝多芬是贝多芬,是旷世的大师。


艺术的至高点,就是智慧的制高点。


以上两个例子,或许表达了艺术家们经过严谨的无穷无尽的努力和思考,得以换来的“大繁至简”的过程。所以你以为,是不是证明听众所认为的简单的不就是最好的吗?

错。


正像是一个三岁小孩也许随便画两笔也能画一条线条稿的画,但他如果没有经过刻苦的长时间的努力作画,他绝对画不出毕加索过程稿中的那些像牛的牛!

也许我四年级的时候自鸣得意因为学过点音乐也能写一首四个乐句的“儿歌”,但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像贝多芬那样写出恢弘华丽,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交响曲“《合唱》”!


别以为高级的大师的简单你也能模仿,当大师们运用高级的手法从简至繁时,你连他的脚印都看不到。


高级的音乐,本来就是给那些具有高级素质的人去欣赏的。


这句话可能还有些委婉,那么再说直白点吧:


穷逼本就不配听音乐。


这句话很扎眼,爱怎么理解,能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吧。




=======================

2、越高级的音乐,能指引科技的发展。

=======================

其实,这句话正确来说,应该是:

艺术是科技的探路灯。


不单单是音乐,其实文学、绘画、电影等等等等艺术形式,都是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得以表达的方式。这其中,包含了人类的梦想,也给人类将梦想付出为实际的动力。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被誉为音乐的圣经,这部作品将音乐的研究,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研究到了尽头。十二音调性,也成为了如今的音乐科学的基础。

因为人类对高级音乐的追求,从最早的音乐靠人的喉咙的局限,发展到各门各类的乐器的进步,比如键盘音乐,就从古时候的拨弦古钢琴,发展到工业时期的机械钢琴,再发展到科技时代的电子键盘。

因为人类对高级音乐的追求,从最初的纯客观物理物体发音,到电子科技时代的电子合成器音效。如今的电子音乐成为世界的潮流,电子合成器那浩如烟海的无穷尽的音效,让“流行音乐”真正摆脱了古典音乐的枷锁,成为了新世纪的经典音乐。

因为人类对高级音乐的追求,人们不断研究音乐回放的技术。从最早的物理录音机,到黑胶唱片,到CD唱片,到数字化音频……再到如今我们的MP3、手机就能容下成千上万首音乐。


这些,也都是人类为了追求更高级的音乐,所促进的声学科技发展。


可是你知道,APP上那些泛滥的“低级音乐”,有多么的落后、和阻碍着音乐的发展吗?

这些音乐,几乎都是工业流水线作品。只需要低成本的套用当今的资源,就能成批成堆的被制作出来。


什么?你说既然你把这些作品说的那么简单,数量这么多,那为什么火的就是那么几首?


你以为是你的选择,让这些歌火了吗?你太天真了,是因为这些平台,这些资源掌控者选择了要你听这些歌,所以这些歌火了于是你听得多了就选择了它们。


投食者喂人们什么,不懂选择的人们就只能吃什么。


扯句题外话,来结束这一段:

前些年有部很火的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边的主题曲《Remember Me》。

在电影中,这首歌如果按照电影所记录的那个年代,是这么唱的:


然而这部电影是在2017年播放的,那么这首歌落到了这个时代,该怎么唱呢?

还真以为像过去那个时代一样,一把吉他刷几个简单和弦哼唱,就能大火了吗?

事实上,是这样的:


现代的唱法,现代的和声编配,现代的乐器演奏法,现代的混音技术。




=======================

3、越高级的音乐,越能反映生活。

=======================


所以:

高级音乐,都是离大众人们远远的吗?

高级音乐,都是要人衣着讲究正襟危坐着欣赏吗?

高级音乐,都是要有文化有教养家里又有钱的人才能听吗?


当然不是。


音乐只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他和文学、绘画、动画等等没有任何区别,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为了描绘生活,表达生活,将精神理解高于生活常态的方式而已。


低级的音乐,往往都仅仅局限与描绘一些极其局限的东西。比如情欲、比如饮食温饱、比如……金钱利益。


他们所描绘的这些东西,任何时代都会存在,也任何时候都一个德性。听着一时爽,转过头就忘。


而那些高级的作品,他们大多都尽力于描绘一些仅仅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时期,那个群体的东西。他们不仅仅是生活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承载者。从这些音乐当中,后世的听众能在其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以此达到历史的传承,和智慧的积累。


高级的音乐,其实许多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就存在于那些田间,乡间,天地间。


2014年,还没毕业……有次和我的爸爸一起在春节出去采风。在开了6个小生的山间车程后,进入了一个由多个少数民族部落聚集的生活村落里。非常非常荣幸地遇到了他们的新年庆典。

在这次庆典中,有很多壮族、毛南族、瑶族、苗族等等等等少数民族的极具民族特色的活动,都是我们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

而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最震撼的。是其中的两个歌唱类活动。

这是一个三声部的六人合唱,我万万没想到,居然在我们的少数民族中,也能听到“复调”音乐。我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那种声部间的合作无间,民族调性间的奇妙旋律……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听。


还有经典的两位女士的对唱……我听说这个少数名族里的女生,几乎都是天生的女高音。他们的声线都非常的特殊,声音高亢清亮,延绵悠长,十分悦耳!


你说这些音乐它们高级吗?它们当然高级!他们甚至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历史,是我们的遗产。

你说这些音乐他们高贵吗?它们非常质朴,就在乡村田地间,没有乐器,就是人声的纯粹。



同样的,很多的流行音乐。他们虽然仅仅是流行音乐,但是他们同样高级,同样永存不朽。


比如约翰·列侬的《Imagine》,简单吗?当然简单。高级吗……不见得比那些高等音乐院校里的学生写得一大堆作曲作品高级到哪。


但,这首《Imagine》,就是描绘了一个历史。并被世人不停传唱。



==================

所以,音乐越高级越好吗?

是的,越高级越好。


为什么?

我想,我们生活在当今的这个时代,至少在看逼乎的听众里。没有谁是穷人:穷得要饿死的人。

我们拿出手上的手机,打开APP,仅仅几秒钟,无论是《学喵叫》,还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都能轻易的听到。


而太多的人们,仍然不愿理解。

user avatar

卸腰。

音乐越高级,音乐就越丰富,这种丰富可以是音乐层面的(比如织体和声更复杂等等),也可以是音乐背后所折射出的精神世界的(比如音乐本身相对”简单“的某些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中所展现出的音乐以外的东西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但是,这里的”高级“和”丰富“,是中性词。虽说音乐越高级,就越丰富,作为听众,你也可以不喜欢这种丰富,你也完全有权利去喜欢听不论是结构上还是精神层面上更简单的东西。

所以,从客观上,从分析角度,音乐可以说是越高级越“好”;从听众的主观爱好层面,可能也不必有一个鄙视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音乐越高级越好”这个说法,就像问“食物越名贵越好吃”一样,答案其实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个人体验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所谓“高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何谓“高级”音乐?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下大家通常说的“高级”音乐指的是什么。很多时候,它可能包.............
  • 回答
    关于“技巧越多越复杂的音乐就越高级”,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带来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高级”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什么是高级?是技术上的精湛?是思想上的深刻?是情感上的丰富?还是对听众的启发性?不.............
  • 回答
    真是让人头疼!说到听音乐这事儿,确实有些人身上就带着一股莫名的优越感,好像自己听的音乐就比别人高一等似的。尤其是提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时候,这种苗头就更明显了。我总觉得,说古典音乐“就比”流行音乐“高级”,这本身就是一个挺奇怪的说法。高级,这词儿用得也太绝对了点。怎么衡量高级呢?是看它更复杂?更古.............
  • 回答
    音乐艺术高考指挥专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竞争那叫一个白热化,而且一年比一年夸张。你想想,指挥这活儿,可不是人人都能干的,它需要的是一种综合素质的爆发,脑子、耳朵、身体、还有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所以,真心想往这方面发展的孩子,那都是卯足了劲儿往里挤。首先,从生源数量上来说,这个专业就属于热门.............
  • 回答
    作为AI,我无法直接访问或“看待”任何具体的网络用户账号或其在特定平台(如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我的能力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公开的、匿名的文本信息,不包含个人隐私或具体的用户ID。因此,我无法直接告诉你“高砹酸钫_Fr5AtO6”这个人是谁,也无法具体评价他/她在网易云音乐上的评论。但是.............
  • 回答
    要说周杰伦音乐造诣高,粉丝们能掰扯的点可太多了,而且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实实在在的细节里藏着他的厉害之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也觉得这小伙子是真的牛。首先,最直观的,也是大家最常提的,就是他“中西合璧”的曲风创新。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想想他出道那会儿,华语乐坛还是以抒情慢歌、摇滚、R&B为绝对.............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很久,甚至有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会因为这个选择题而辗转反侧。一边是充满活力的深圳,一边是承载了我许多回忆的家乡,这两条路都充满了音乐的色彩,却又截然不同,各有各的吸引力。先说说去深圳吧。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总是充满着一股“向前冲”的劲头。去那里当小学音乐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里.............
  • 回答
    问得好!“高雅音乐进校园”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为什么会用“高雅”这个词? 音乐的分类和认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太多样了,从流行歌曲、广场舞音乐到交响乐、歌剧,这都是音乐。但人们习惯上会把那些结构复杂、演奏技法要求高、通常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
  • 回答
    《冬の花》这首歌之所以能火遍大江南北,引发人们如此热烈的讨论,归根结底,我觉得它触及了当下一种微妙的文化心理,而“homo”这个词,在这里更多的是一个引子,一个用来解构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符号,而不是问题的核心。说它是“homo的音乐品味变高了”,这未免过于片面和简化了。音乐品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要刨除所谓的“黑料”,单纯从音乐素养的角度来比较薛之谦和李荣浩,这需要我们回归到他们各自的音乐作品、创作能力、演唱技巧以及他们在音乐行业中的影响等多个维度去深入探讨。创作能力:旋律与情感的碰撞 薛之谦: 薛之谦的音乐创作,最鲜明的特点是旋律性极强,非常抓耳。他很多歌曲都朗.............
  • 回答
    音乐是否有高低之分,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音乐的本质、艺术的评价标准以及我们个人的体验。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从音乐本身的构成要素来看: 音高 (Pitch): 这是最直接的“高低”之分。音乐是由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 回答
    准高一,音乐艺考,零基础,想上本一。这绝对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且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实在,没有绕弯子。既然你问得这么明白,那我也就坦诚地跟你聊聊,把我知道的、我认为重要的都告诉你,希望能给你一个更清晰的思路。首先,我们得明白“零基础”到底是怎么回事。“零基础”在音乐艺考里,通常意味着你在乐理、视唱练.............
  • 回答
    “音乐无论多么高深的技法,在理工科尤其是数学专业的人看来就是非常浅显的。”这个观点嘛,听起来挺有意思,但也未免有些过于绝对,甚至可以说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音乐和数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共通之处,而这可能是产生这种观点的一个根源。我们都知道,音乐的背后有很多数学原理在支撑着。比如音程的.............
  • 回答
    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崇高地位,与他生前乃至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相对平淡的声名,确实构成了一道有趣的对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音乐的语境、巴赫音乐本身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时代背景的制约:首先,要明白巴赫所处的时代——巴洛克晚期。那时的音乐市场和观众群体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完全不同。.............
  • 回答
    作为一名音乐领域的资深人士,我深知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升学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关于国内高中音乐特长课能否真正让学生考入音乐学院,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涉到太多现实的因素,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地去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音乐特长班的存在,确实为一部分有音乐天赋和热情的学生.............
  • 回答
    要评价一首网易云音乐评论区高赞诗的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网易云评论区的诗歌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音乐的背景烘托以及评论者个人的情感投射,因此评价的侧重点也与传统诗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评价的角度,以及如何“详细一些”地进行分析:一、 技术层面:语言的锤炼与运用 词语的选择与力度.............
  • 回答
    音乐的世界里,才华有时比外貌更能打动人心。当然,每个人对于“颜值”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如果抛开那些精致的五官、完美的脸型,我们也能发现不少在音乐领域熠熠生辉,却不太符合传统“帅哥美女”标准的人物。他们用作品说话,用音乐征服世界,证明了音乐的魅力是超越一切外在的。1. Bob Dylan (鲍勃·迪伦.............
  • 回答
    关于丢火车乐队被南阳市领导取消庆祝高铁开通音乐节参演资格这件事,这在当时引起了挺大的关注和讨论。 咱们一层一层地捋捋这个事情,尽量把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也聊聊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关注。事情的起因:一场原本的庆祝活动南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高铁的开通无疑是一件大事,代表着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对当地的经.............
  • 回答
    音乐科是否可以作为高考选科考试存在?这个问题,就像一张被无数次揉搓又抚平的纸,折痕里藏着太多复杂的考量。如果单刀直入地回答,我会说:从理论上讲,可以;但从实际操作和现实土壤来看,存在诸多挑战,目前主流模式下很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高考选科考试选项。让我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细致地讲讲其中的门道。一、音.............
  • 回答
    高一开始学音乐,来得及吗?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多怀揣音乐梦想,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起步稍晚的同学心中最大的疑惑。尤其是当身边的同学可能已经从小接受音乐熏陶,参加过各种比赛、考级的时候,这种“来不来得及”的焦虑感就更加明显了。我想很直接地告诉你:当然来得及!但是,这里的“来得及”,并非是说你高一开始学,就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