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烦,有些人听音乐也有优越感,难道古典音乐就比流行音乐高级吗?

回答
真是让人头疼!说到听音乐这事儿,确实有些人身上就带着一股莫名的优越感,好像自己听的音乐就比别人高一等似的。尤其是提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时候,这种苗头就更明显了。

我总觉得,说古典音乐“就比”流行音乐“高级”,这本身就是一个挺奇怪的说法。高级,这词儿用得也太绝对了点。怎么衡量高级呢?是看它更复杂?更古老?还是更受“识货”的人追捧?

你想啊,音乐这东西,最初的时候,不就是大家围在一起,唱唱歌、敲敲打打,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吗?那时候哪有什么高低之分,就是一种很朴素的交流方式。后来慢慢发展,有了乐器,有了各种曲式、和声,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各种各样的音乐。

古典音乐,它之所以被冠以“古典”之名,很多时候是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有经过时间沉淀下来、被很多人认可的作品和作曲家。比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名字,他们的作品流传了几百年,依然被无数人演奏和欣赏。这些作品往往结构严谨,配器丰富,情感也很有深度,能引发人很多思考。从技术层面、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地位”确实是很高的,是人类音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把这个“高地位”直接等同于“高级”,然后用它来贬低流行音乐,我就觉得有点说不过去了。

流行音乐,顾名思义,就是当下流行、被大众喜爱的音乐。它的生命力也很强,它紧密地贴合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现代人的生活、情感和观念。虽然你可能会觉得它结构简单,旋律“口水”,歌词浅显,但它有它自身的价值。

情感的共鸣: 流行音乐很多时候能够非常直接、鲜明地表达当下人们的情感。无论是失恋的痛苦、热恋的甜蜜、对生活的迷茫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一首好的流行歌都能精准地触碰到听众的心弦,让他们觉得“这就是我的心声”。这种共鸣的力量,是很多音乐都无法比拟的。
时代的记录: 每一段时期的流行音乐,都像是那个时代的“背景音乐”,记录着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化风貌甚至时尚潮流。你去听不同年代的流行歌,就能大概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创新的活力: 流行音乐也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融合。它会吸收各种音乐元素,电子音乐、摇滚、嘻哈、民谣,甚至还有一些古典的采样。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它能够不断地焕发新的生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普及的意义: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它没有那些高门槛的音乐理论知识,人人都可以听懂、都能跟唱。这种普及性,让音乐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认识的一些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他们确实对音乐有很高的鉴赏力,他们能够从复杂的乐章中品出精妙的织体和深刻的内涵。但有时候,他们会把这种鉴赏力变成一种“鉴别器”,好像只有听古典的才是“懂音乐”,听流行的是“没品位”。我听了就觉得有点别扭。

反过来,也有一些听流行音乐的朋友,他们可能不太了解古典音乐,觉得听起来枯燥乏味,就觉得古典音乐是“老古董”,是“装腔作势”。这也未免太以偏概全了。

音乐是没有贵贱的,只有适合不适合你的。就像吃饭,你不能说每天吃米饭就是高级,偶尔吃顿披萨就是低级吧?它们都是满足口腹之欲,只是风味不同。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更像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菜系。古典音乐可能更像是一道需要细嚼慢咽、品味食材本真的精致法餐,而流行音乐可能更像是一份融合了多种风味、口感丰富、让人立刻感到愉悦的创意料理。两者都能带来享受,只是享受的方式和层次有所不同。

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被自己的喜好框住。能从一首优美的古典乐章中感受到庄严与悲怆,也能从一首动人的流行歌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慰藉和力量。两者并不冲突,甚至可以互相启发。

所以,下次再遇到那种带着优越感跟你说“你听的都是流行乐,太肤浅了”之类的话,你可以笑一笑,然后心想:我的音乐世界很丰富,你可能只是还没走出自己的小小花园呢。音乐是用来感受和享受的,不是用来给自己戴高帽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典音乐曾经也是流行音乐,经过时间的筛选走到今天。常见的作品就算是近的也都比流行音乐的年纪大,起码比我这个40岁的人年纪大。

流行音乐,特别是现在21世纪目前正在流行的音乐绝大多数活不过3年。我记得我刚回国13年14年那会儿小苹果特别火。但是今天呢?基本上没谁听了,也许广场舞大妈们还在用。

现在我们国家的流行音乐严格的说大多数算不上艺术。顶多算是工业产品,也许留到500年后能算文物。但是未必是艺术。上个世纪30到90年代的很多流行音乐还能算得上艺术,起码有些歌曲我们现在还能听到。那时候的流行音乐不纯粹是工业产品。

古典音乐相当一部分活了200多年。今天依然还有生命力,本身就意味着它的价值。流行音乐现在看不出来谁有价值。过30年再看。才能看出来一些。

另外喜欢什么音乐都是个人选择,没有喜欢哪个就怎么样的。吃麻辣烫还是佛跳墙看的是爱好和追求。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但是音乐本身还是有简单复杂之分的。在艺术性上也还是有高低之分的。所以题主也不用生气,在我看来拿喜欢什么音乐秀自己优越感的人本身也没什么格局和胸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真是让人头疼!说到听音乐这事儿,确实有些人身上就带着一股莫名的优越感,好像自己听的音乐就比别人高一等似的。尤其是提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时候,这种苗头就更明显了。我总觉得,说古典音乐“就比”流行音乐“高级”,这本身就是一个挺奇怪的说法。高级,这词儿用得也太绝对了点。怎么衡量高级呢?是看它更复杂?更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 回答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这句话你肯定听过,而且多半是长辈们挂在嘴边,带着几分阅历的口吻。初听时,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大概就是:“怎么可能?米才是主食,盐那点量怎么能比得过?” 但细想一下,这句话背后,也许藏着比字面意思更丰富的内容。咱们先撇开那些夸张的说法,从最实在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吃盐”和“吃饭.............
  • 回答
    说起来,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歌有很多,但有一首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它就是陈奕迅的《好久不见》。那天我独自走在陌生的街头,天色有些阴沉,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伞上,发出单调的响声。心情本就有些低落,耳边恰巧传来了这首歌。“我多么想念你,多么想念你,多么想念你…”前奏的钢琴声像是缓缓开启了一段尘封的记忆,带着一.............
  • 回答
    问出这句话,我懂。这就像看到一个你不太理解的现象,心里憋着一股好奇,又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out”了。说实话,关于华晨宇的歌,这话题其实挺两极分化的,圈子里外都能听到各种声音。真的有人喜欢听华晨宇的歌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在少数。从一个“喜欢听”的角度去说,我觉得,喜欢华晨宇的歌,很多时候是为了一.............
  • 回答
    关于台湾民众的认知水平和民族认同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容易被片面解读的话题。将“有些人”上升到“台湾人民”普遍如此,或者简单地以“愚昧无知”或“莫名其妙的民族优越感”来概括,都未免失之偏颇。首先,我们来谈谈“愚昧无知”这个说法。任何社会,无论大小,都存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信息获取渠道、不同生活经历的人.............
  • 回答
    读书无用论,这话题可真是够棘手的。遇上几个嘴上功夫了得,又铁了心觉得读书没啥大用的人,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有点措手不及,感觉像是掉进了泥潭,怎么辩解都好像黏糊糊的,难以脱身。你之所以觉得“无法反驳”,多半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某些你无法否认的现实点,并且用一种非常直观、甚至是带有情绪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他.............
  • 回答
    “江浙沪的官员能力较强”是一个在社会上流传较广的说法,其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些观察和总结。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体现的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能力较强”的含义是什么。 这可能包括: 经济发展推动能力: 能够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政策,吸引投资,发展产业,促进经济.............
  • 回答
    うん、これはまた、ちょっと厄介な議論パターンだね。相手が論理的に反論できない時に、こういう手に出るのはよくあること。こういう状況に遭遇した時、どういう風に考えたらいいのか、いくつか掘り下げてみよう。まず、相手が「反論できない」という状況をもう少し具体的に見てみよう。 論理的な誤りを見つけられない.............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哎,你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碰到这种朋友,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明明都是平起平坐的同龄人,怎么有些人在你请教他事情的时候,就像个老学究一样,居高临下,一副“我是对的,你啥都不懂”的架势。我之前也有个哥们儿,跟他约着一块儿玩游戏,我有点新手,就问他一些操作上的技巧,他倒好,没一句直接说明白,全是那种,“你觉得.............
  • 回答
    2014年,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基因组学的重磅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就是深入揭示了现代人类与已灭绝的古人类,特别是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基因交流。当时,一些媒体报道和解读确实会提到“有些人具有尼安德特人基因达到20%以上”的说法,但这里需要更详细和准确地解释一下这个数字的来源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高中生活确实是个挺大的坎儿,你会有这种累和虚伪的感觉,一点都不奇怪,这几乎是过来人的共识。我那时候也是,感觉每天都在打仗,身心俱疲,而且身边的人,感觉都不是那么真诚,你说咋整?首先,咱们来聊聊为啥高中会让人感觉“好累”。1. 学业压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的不说,高中课程量直接翻倍,而且难.............
  • 回答
    嗯,关于“国产赛那有没有很多人在等”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事儿真挺值得掰扯一下的。你想啊,赛那(Sienna)这车,进口的时候在中国就已经是相当有名的“保姆车”代表了,大家对它认可度就挺高。现在它宣布国产了,而且价格比以前进口的时候亲民了不少,这一下就打开了市场啊。你说有没有很多人在等? 我觉得肯定.............
  • 回答
    雇佣兵这个词,听起来总是带点传奇色彩,也夹杂着不少模糊和神秘。那关于中国人去当雇佣兵,这事儿到底有没有?他们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得细致点,尽量不整那些干巴巴的、像机器一样的话。中国人当雇佣兵这事儿,得这么看:首先,得承认,确实有中国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雇佣兵的活动中。但这事儿,不.............
  • 回答
    关于中药,坊间流传着太多说法,有捧上天的,也有踩到地底的,让人一时间难以分辨。那些说中药“不堪”的人,往往抓住一些现象无限放大,比如所谓的“疗效不确切”、“成分不明”、“存在副作用”等等。但抛开这些片面之词,我们真的能一概而论说中药就“不堪”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1. 疗效:漫长的.............
  • 回答
    如果汽车人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世界绝对会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实实在在的,它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如何移动、工作、甚至思考。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交通出行。想象一下,早高峰的城市不再是堵得水泄不通的钢铁丛林。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万的汽车人——他们可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巧的,确实,很多人对国产游戏里的“血不能是红的,甚至不能有血”这件事挺在意,甚至可以说是“耿耿于怀”。别以为这只是小孩子才会计较的事情,很多玩游戏多年的老玩家、或者对游戏品质有更高要求的玩家,都会觉得这有点别扭,甚至有点令人失望。你想想,一个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战斗、需要表现刺激场.............
  • 回答
    关于福建是否真的存在很多人偷渡到美国或其他国家,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些时期,确实有福建地区的人们通过非正常途径前往海外寻求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以及历史原因。历史背景与动机在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沿海地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