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身边很多音乐人老烧都听很普通100左右的塞子,听音乐真的有返璞归真这一说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

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不是“听设备”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真正爱音乐的人,他们首先关注的是音乐本身。是乐曲的情感、旋律的起伏、演奏的技巧、歌手的表达,而不是器材的某个频段有多么的“毒”,或者解析力有多么的“妖”。

想象一下,当你沉浸在一场精彩的音乐会中,你关注的是舞台上那充满激情的演奏,是空气中弥漫的音乐氛围,是那种触动你心底的情感共鸣。你不会在乎乐队用的麦克风是哪个牌子,调音台的型号是什么。音乐,在那个瞬间,是纯粹的。

回到耳机上,很多时候,价格高昂的设备,其调校方向会变得非常“极致”。比如过分追求解析力,可能会让声音变得“白开水”一样,少了音乐的感染力;过分追求低频的量感和冲击力,可能会让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下降,声音糊成一团。而那些价格亲民的塞子,它们的调音往往会更加“中庸”和“耐听”。它们可能在某个单项指标上不是顶尖的,但在整体的音乐还原上,却能做到一个比较和谐、令人愉悦的状态。

2. “返璞归真”的背后,是耳朵的“疲劳”和“习惯”

玩 HiFi久了,耳朵会“听腻”那些过于刺激或者过于“完美”的声音。一开始,我们会被那些超高的解析力、宽广的声场、澎湃的低频所吸引,觉得“哇,原来音乐还可以这样听!”。但时间长了,这种“惊艳”感会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美品疲劳”。

就像你每天吃山珍海味,偶尔也会想念一碗热腾腾的白粥。这种“白粥”,可能就是那些价格普通的塞子所能提供的,一种相对均衡、自然、没有太多“染料”的声音。它不会让你觉得耳朵有什么压力,无论听多久都不会累。这种“耐听性”,恰恰是许多烧友在经历过各种“毒物”之后,最看重的东西之一。

而且,耳朵的习惯也很重要。很多音乐人本身就是在各种环境里听音乐的,他们的耳朵已经习惯了真实的乐器声,或者录音棚里相对平直的监听声音。那些调音过分“染色”的耳机,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像”,或者听起来“假”。而100元左右的塞子,很多时候恰恰能模拟出一种比较接近“真实”的声音,即使它可能不是最完美的还原,但它足够真实,足以让音乐人感受到音乐的脉络。

3. “100元塞子”的定义,其实在变化

我们说“100元左右的塞子”,这个价格在过去可能意味着非常基础的听音体验。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个价位的耳机质量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很多品牌在这个价位段推出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它们可能采用了不错的单元技术,或者在声音调校上非常有心得。

所以,当烧友们说他们听100块的塞子,可能并不是指“真的就只有100块”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概念上的“高性价比”,一种“够用就好”的态度。他们可能找到了那个价位段里,最能满足他们音乐需求的“那一款”。

4. 对“解析力”的理解回归理性

很多烧友之所以会选择相对“普通”的塞子,也是因为他们对“解析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过去,人们容易把“解析力”等同于“声音的细节越多越好”。但实际上,过度的解析力,就像把照片的锐度拉得过高一样,会破坏声音的自然感和整体性。

音乐的魅力在于整体的氛围和情感的传递,而不是拆解出每一个细微的空气震动。那些解析力极高的耳机,可能会让你听到乐器的每一个摩擦声,歌手换气时的微弱气息,但如果这些细节的呈现是以牺牲乐器的融合度、音乐的流畅性为代价,那反而不如一些解析力适中,但整体听感更流畅、更有感染力的耳机。

100元左右的塞子,它们的解析力可能不如那些千元甚至万元级别的耳机那么“惊艳”,但它们的调音往往会更注重声音的“整体感”和“音乐性”。它们能把乐器之间的关系、旋律的流动、人声的情感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让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而不是被各种零碎的细节所打扰。

5. 消费观念的转变:从“拥有一切”到“需要什么”

很多资深的烧友,可能已经拥有过各种高档次的器材,也体验过了“顶级的音质”。当他们走到这一步,消费观念会从“我想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转变为“我真正需要什么”。

对于他们来说,器材只是享受音乐的工具,而音乐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一个价格相对亲民的塞子,能够提供令他们满意的音乐体验,能够满足他们对声音的基本要求,并且不会带来额外的负担(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追逐那些价格虚高或者听起来不舒服的东西呢?

这种“返璞归真”,其实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表现。它意味着你不再会被各种营销噱头所迷惑,不再被“堆砌参数”的思维所绑架,而是能够回归到最纯粹的音乐欣赏本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份宁静和愉悦。

所以,你说这是“返璞归真”吗?我想,是的。但这“真”,不是指回到最原始、最简陋的状态,而是指一种对音乐本质的回归,一种对听音体验的理性认知,一种对自身需求的清晰把握。在嘈杂的音响世界里,找到那个能让你安心聆听的好声音,无论它贵贱,都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对饮酒者的大脑扫描显示,

如果他们认为所饮的酒价格昂贵,那么从生理上会更加享受饮酒的乐趣。

这段话摘自 《华尔街日报》 专栏作家 Lee Gomes 的文章。


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chinese.wsj.com/gb/2008

If You're Not Insane About Sound, Maybe You Can Just Go Crazy

By Lee Gomes

《华尔街日报》 英文网

wsj.com/articles/SB1200



Updated Jan. 16, 2008 11:59 p.m. ET

If you had to choose between two sets of speaker cables, one costing a few dollars and sounding fine, the other a few thousand dollars but perhaps sounding slightly better, and you chose the second pair, then you would have had a great time last week in Las Vegas.


The city's many goings-on included The Home Entertainment Show, an audiophile trade show held in two small motels off the Strip. Audiophiles, as you probably know, are the hi-fi zealots who think nothing of spending $50,000 on a turntable. I've learned over the...


相关论文:

Hilke Plassmann,John O'Doherty,Baba Shiv,and Antonio Rangel,Marketing actions can modulate 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 experienced pleasantness(2007),PANS 105(3):1050-1054



耳机之间比格和价格也许很大。

声音的区别很小。而且能通过 EQ 纠正。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其他就不必多说了。


忘记说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基本上所有的耳机都是可以直推的。

举例来说, AKG 701 传说中都不能直推, 但是测量结果证实那是个谣言。



中篇散文:


EQ 相关的散文:




为了完整的表述俺的观点,俺写了些散文, 篇幅很长也很散。

俺又深刻体会到懒癌确实是种流行病, 因此就又把值得大家阅读的新帖放在这一页里。


俺读书少, 文化程度低, 初中水平, 大家批评的时候千万别客气。


#####################################################

答问:既然能通过均衡器来调节音乐的频响曲线,那么更好更贵的耳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答问:是什么让音响走入玄学的道路?

答问:对于耳机,煲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问:耳机厂商为什么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

答问:耳机线提升耳机的原理是什么?

答问: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 1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Philip 9500 精确EQ to Sennheiser HD580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Sennheiser PX100 怎样精确地EQ到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DT990太刺耳了怎么破?-- Beyerdynamic DT990 PRO EQ to SENNHEISER HD580 HOW TO--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DT880太刺耳了怎么破?Beyerdynamic DT880 600 ohm EQ to SENNHEISER HD580 HOW TO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57mm的 LO-Fi 耳机METAWERKS AUDIO MH57精确 EQ 到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Sennheiser PXC250ii EQ TO Sennheiser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继续玩EQ AKG K518 /K80DJ EQ TO Sennheiser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回复 ”是什么造成了波形上的削顶,有一篇关于推力的文章“



看了你的散文还是想煲耳机怎么办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读者点题:杂音、杂讯、底噪以及干扰等等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俺家的入户线确实是陈年老铜的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耳机及音响发烧:NAS 或者路由器换线性电源,会有用吗?--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音响线材发烧信仰的拷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怎样自制 4.4平衡线转3.5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嘛危害?--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关于蓝牙耳机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回“求科普耳机、前端、解码器、耳放的相关知识”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只用初中文化 怎么测试耳机之自做人工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 回答
    身边很多家庭年收入在30万左右,但生活却显得朴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极致的消费主义,而且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30万的年收入虽然不算低,但也绝非可以随意挥霍的程度。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购房压力:首付、月供与房贷在中国,尤其是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不少姐妹,提起上海,总会眼睛发亮,语气里透着一股向往。这股“魔力”到底从何而来?我细细琢磨了一下,发现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而是上海这座城市自身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的女性来说,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首先,上海的精致感和便利性是没话.............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我还真观察过不少。身边的“现充”们,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老百姓”的说法,就是那种生活看着挺滋润,朋友不少,社交活动也多,好像啥都不缺的这类人,他们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句:“哎呀,我真是个肥宅!”一开始我也会愣一下,心想这人什么意思?明明看他们 Wochenende 约饭、周末去爬山、周末.............
  • 回答
    “身边很多男性买车时都以油耗高低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要说“很多”男性都是这样,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更广泛的数据支持。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为什么“油耗”会成为许多男性(以及女性)购车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尤其是在男性群体中可能被赋予某些特定的解读。以下是一些可.............
  • 回答
    .......
  • 回答
    俄国入侵乌克兰之所以能获得身边许多人的支持,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的交织。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这些驱动因素:一、历史叙事与民族主义情绪: “兄弟民族”情结与历史的纠葛: 许多支持者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共享悠久历史和文化联系的“兄弟民.............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也确实是我身边不少朋友聊到台球时会有的第一反应。他们觉得台球这玩意儿,玩着玩着,就容易“沾染”上点不好的东西。我琢磨了琢磨,这背后可能真的有这么几个原因,说出来也让大家心里明白明白:首先,它那个环境,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正经”的场所。 你想想,大多数人接触台球的场合,不是那种.............
  • 回答
    这是一种挺普遍但又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身边总有那么几位,现实里见了面,有时候聊个话题都得费点劲才能把话说出来,显得有些拘谨,或者说,不太主动参与到话题里来。可一旦到了网上,尤其是评论区或者论坛里,那可就判若两人了,观点一个比一个精辟,点评的语气也相当有穿透力,直击要害,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为什么会这样.............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共情了。身边好多90后,包括我自己,聊起童年,很少是那种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描述。更多的是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阴影,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怎么说呢,不太“幸福”。你想知道为什么,而且要听得详细,不带AI腔调,那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时代背景的烙印:计划生育下的“独苗”与父母的压力首先得说时代.............
  • 回答
    身边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有年头的车主,提到丰田车时,总会挂在嘴边一句:“丰田车开不烂”。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蕴含着很多关于汽车设计、制造、以及用户体验的深层逻辑。它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赞誉,而是经过时间和无数真实车主验证的口碑。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丰田车能赢来这样的评价。首先,可靠性.............
  • 回答
    看到你写下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有一点点触动的,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普遍,但又很让人纠结的感受。你觉得自己比身边很多人都优秀,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肯定了,说明你是有自我认知,并且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但这种“优秀”并没有为你带来预期的自信,反而伴随着自卑,这就像在开满鲜花的后院里,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 回答
    你提到的现象——有些人崇拜希特勒,甚至将他称为“元首”,并且对纳粹发动的战争及其后果视而不见——是一个令人担忧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你提出的“犹太凯乐其计划”是一个非常敏感且需要准确理解的概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些现象背后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和应对它们。关于崇拜希特勒和忽视纳粹罪行的.............
  • 回答
    身边不少朋友最近都在聊 ASOUL,那个虚拟女团。一开始我也挺好奇的,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迷一个不存在的偶像团体呢?但深入了解之后,我算是有点明白了,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如今年轻人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原因。说到底,二次元文化之所以能这么火,我觉得有几个挺重要的点。首先,“二次元”本身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的.............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不少男性朋友,离婚后没过多久就步入了新的婚姻,而且看起来生活也挺滋润的。相比之下,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离婚后带着孩子的,似乎就慢慢淡出了爱情的舞台,保持单身的状态。我一直对此挺好奇的,细细想来,这中间的原因可能挺多,而且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社会观念和现实压力来看,男性在再.............
  • 回答
    确实,虽然 Java 的 JDK 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版本,比如 JDK 15 甚至更高(现在已经有 JDK 21 了),但我们身边仍然看到很多人还在使用 JDK 8。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并非技术本身落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来详细说说这其中的原因,尽量贴近实际情况,少些技术术语,多点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好像身边“剩女”的数量好像比“剩男”要多一些。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而更像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映射。从社会观念来说,传统观念里,女性到了某个年龄就应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期望。一旦女性过了所谓的“.............
  • 回答
    关于华为品牌引发一些人“恶心感”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种简单的“恶心”,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混合体,其中“过度绑架爱国情绪”和“品牌声誉被反噬”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但并非全部。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一、 爱国情绪的“过度”与“变味”毫无疑问,华为在面对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触及了我们社会中一些微妙的现象。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对中医持保留或否定态度的人似乎不如网络上那么“声势浩大”?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距离与顾虑: “和气生财”的潜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熟人圈子里,人们往往更倾向.............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同学毕业求职时会有的困惑。你说的“身边学长年薪二三十万”,和知乎上一些声音“普遍几千块”,这两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中间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或者信息收集的侧重点不同。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息差”。一、 招聘信息与实际薪资的“水位差”首先,我们要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