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身边很多家庭年收入30万左右,却还过着很朴素的生活?

回答
身边很多家庭年收入在30万左右,但生活却显得朴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极致的消费主义,而且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30万的年收入虽然不算低,但也绝非可以随意挥霍的程度。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购房压力:首付、月供与房贷

在中国,尤其是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房产是绝大多数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支出的“巨头”。

高昂的房价: 即使在二线城市,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总价也可能在200万到500万不等,一线城市更是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首付的门槛: 即使是30万年收入的家庭,凑齐一套房子的首付(通常是20%30%)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储蓄。这笔钱可能已经耗费了家庭多年积蓄,甚至需要父母的支援。
沉重的月供: 一旦背上房贷,每月固定支出将大幅增加。假设一套200万的房子,首付50万,剩余150万贷款,30年期,按照当前利率,月供可能在70009000元不等。30万年收入(税前)每月约2.5万,刨去公积金、社保、税金等,到手大概1.5万1.8万。即使是月供7000元,也占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房贷占比较高: 很多家庭为了不让月供压力过大,选择缩短贷款年限或者提高首付比例,但即便如此,月供依然是日常开销中最大头的支出之一,自然会压缩其他非必需消费。

二、 子女教育支出:从早教到大学

如今,教育被许多家庭视为“头等大事”,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父母们愿意投入巨资。

早教与幼教: 从胎教、早教班到国际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这些项目的费用都相当可观。一个孩子每年的早教或私立幼儿园费用可能就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课外辅导与兴趣班: 英语、数学、编程、乐器、绘画、体育……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巩固学校知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层出不穷。即使是普通的奥数班、英语班,一个月几百到上千的费用也是常态,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学区房与升学压力: 为了孩子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一些家庭可能会选择购买优质学区房,这又回到了购房的压力。即使不买学区房,为了孩子的升学,需要花费精力、时间甚至金钱去研究和准备。
大学及以上教育: 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生、留学费用,都是长期的、巨大的投入。即使是国内大学,每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也需要数万甚至十万。

三、 生活基本开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30万年收入意味着每个月可支配的钱大约在1.5万1.8万左右。虽然这笔钱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仔细算下来也并不宽裕。

衣: 大部分家庭不会追求奢侈品牌,更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品牌或者大众化服装,注重实用性和耐穿性。
食: 家庭成员的日常饮食是必不可少的开销。虽然不会顿顿吃大鱼大肉,但也要保证营养均衡。在外就餐、点外卖的频率可能也有限制。
住: 除了房贷,物业费、水电煤气费、网费、取暖费(北方)等都是持续性的支出。
行: 如果有车,那么油费、保险费、保养费、停车费、年检费等都是固定开销。即使是公共交通,每日通勤的费用累积起来也不少。很多人可能选择性价比高的代步车,或者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

四、 医疗与保险:健康风险的未雨绸缪

医疗费用: 即使有社保,一些大病、重疾的治疗费用仍然可能非常高昂。很多家庭会考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以应对突发疾病的风险,这也是一笔支出。
养老与保险规划: 随着年龄增长,对未来的养老会有一定规划,可能购买一些商业养老保险或者进行其他形式的储蓄和投资。

五、 社交与人情往来:难以避免的支出

在中国社会,人情往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婚丧嫁娶、满月宴、生日宴: 亲戚朋友的这些活动,礼金是一笔无法回避的开销。
节日赠礼: 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给长辈、亲戚朋友赠送礼物也是常态。
公司聚会、朋友聚餐: 维持社交关系,偶尔的聚餐也是需要的。

六、 消费观念与生活态度:量力而行,知足常乐

并非所有人都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的朴素生活,是他们 主动选择 的结果。

理性消费观: 认为生活不应该被物质欲望所绑架,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家庭的和睦、个人的成长。
风险规避意识: 经历过经济波动或者看到身边人遭遇的困境,会更加谨慎,希望保留一定的储蓄以应对不时之需。
知足常乐的心态: 认为够用就好,比起拥有名牌或奢侈品,更享受稳定、安全、有余地的生活状态。
为未来储蓄: 考虑到孩子的未来、自己的养老,会主动储蓄和投资,而不是将收入全部用于当期消费。
避免过度负债: 宁愿生活朴素一些,也不愿意背负过高的信用卡债务或消费贷,避免过度透支未来。

七、 其他可能因素:

家庭结构: 独生子女家庭可能教育支出更集中,多子女家庭则分散,但总体负担依然存在。
父母的经济状况: 有些家庭的父母可能经济能力较强,能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减轻了子女的经济压力。反之,如果需要赡养父母,那又是一笔额外的开销。
工作稳定性与收入增长预期: 如果对未来收入增长不确定,或者工作本身不稳定,人们自然会更倾向于保守消费。

总结来说,年收入30万的家庭过着朴素的生活,并非他们“不会花钱”或者“生活水平差”,而是他们在一系列刚性支出(房贷、教育、基本生活)和潜在风险(医疗、养老)的压力下,以及受到自身消费观念和人生规划的影响,做出的理性选择。他们可能在储蓄、投资、降低非必需开销等方面做出了取舍,以求得生活的稳定和长远的规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家庭年收入30万,按照3口人算,年人均10万,也就是平均每人每月的最高消费额是8300元,约合每天280块钱左右。

虽说如今小县城的生活成本低,但我实在也想象不出每天280元的成本,能过上怎么样不朴素的生活。

何况,假如说这30万是税前收入,那么扣除个人所得税、公积金、养老保险等等之后,一般能到手的也就是20~25W左右,相当于每月6~7K的收入。

如果说有人要问“为什么很多人每月工资六七千块钱,却依然过着很朴素的生活”,我估计会被人笑死。但同样的问题,转换成“家庭年收入30万”,怎么就变得合理了呢?

user avatar

6亿人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币,印度按照购买力计算人均gdp是6000美元,实际上人均收入只有印度三分之一。

user avatar

你所谓的家庭年收入,咱们理一理。

先排除那种三代同堂六个人工作赚到这30万的情况。那种肯定是苦逼,怎么算都难受。

假定按照比较好的情况,两个人工作,那人均就算15万年收入。

年收入包括所有类型的收入,所以这里可能就需要包括家庭理财收益,以及一些不确定性收益。

我们假设这里边理财收益以及其他非工资类收益占20%。那就是说工作收入12万。再假设这里边有2万的年终奖,那就只有10万的工资,这样折合下来,除以12个月,月薪也就是8333元。

这个钱再还个两三千的房贷。就只剩下五千出头了。

年度开销是用来解决一些年度性问题的,比如春节,比如旅游之类,孩子学费之类,肯定不会算到日常里边。

然后再看看随便哪个商场的衣服都是两三千,随便看个感冒都要三位数,五千你不过朴素生活,难道还想上天吗?

user avatar

这是个好问题。

因为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就明白,你的那些存款收入,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下,根本不值一提。

诸葛亮六出祁山,世人皆知他掏空国力,这在史书上只不过是一句话而已,实际情况呢?蜀国在举国北伐之前,铸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轻最离谱的货币“太平百钱”(一枚太平百钱要兑换100枚五铢钱),重量0.1-1克,比董卓的无字小钱还要轻(作为参考,同时期曹魏的五铢钱是3克左右),基本上以1:100的比例抢劫民间财富,巴蜀富庶之地,自此屡屡掏空民财,直至最后的毁灭。

我想,当时的蜀中百姓,一定很清楚“为什么年入30万,还要简朴地生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亲半两的统一标准,重十二铢(8-10克),可出土的秦半两,从没有标准的重量,有的超过,有的没达到,实际上,秦王朝根本没有掌握铸造货币的大权。没有铸造的货币,秦王朝民间以什么为货币呢?

布币,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破布做的,不是三晋时期的空首币,是实实在在的布币。这也是大秦国普通人修长城时领的工资。暴秦以布币交易天下之财,成阿房宫,万里长城,荼毒天下之肝脑,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骨肉,博取皇帝一人之事业。

我想,当时的大秦百姓,花着积蓄,换来布币的时候,一定很清楚“为什么年入30万,还要简朴地生活”

太多太多例子了,中国史书里写满了这样的故事,伴随着帝国兴衰,货币起伏,千万家庭的湮灭,诞生。

可笑现在多少人称西方那一套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都是我们老祖宗从春秋玩到战国,从汉唐玩到满清的东西,如果你问我,完全一样吗?

我回答你:“是的,完全一样”

汉初的大通胀与穷兵黩武,末期的赤裸劫掠民财,王莽企图力挽狂澜的通货紧缩,怕是第一次人为的“去杠杆去泡沫”,董卓的无字小钱,开元全盛日的增发货币直到唐末的铁盐轮回。从明到清再到民国,再到。。。

历史从不简单重复,却总能押着相同的韵脚。中国老百姓是全世界最辛苦的老百姓,我们祖祖辈辈经历了太多太多,今天的三十万或许不少,但从粮票,到双轨制,到万元户,到下海潮,到下岗潮,到土地财政,到。。。

你问我为什么身边很多家庭年收入30万左右,却还过着很朴素的生活?

我来告诉你另一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希望总是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因为无论哪个时期,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都是一件很难很难很奢侈的事。


更新:

太多人在评论中提醒我布币是金属做的,为了避免误导其他人,特此再作进一步说明。

布币是铜币的一种,但秦朝时期的布币已经是字面意义的布 币了。

1975年出土的秦简《金布律》明文记载:

布帛规格长八尺宽二尺五寸,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依黄金和布计价折算;

咸阳者致其衣大内,在它县者致衣从事之县。县、大内皆听其官致,以律禀衣。

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用钱善恶杂之,物杆易


如果有杠精继续杠,允许劣币流通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那我也没话说了。。。

如果还不明白,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中国房地产软着陆会不会比日本死的更惨?



拓展阅读

长期炒股的人有哪些经验教训?

user avatar

有很多女士在知乎回答,动不动说自己家,自己老公“年薪”多少多少,

可一看答案发现她自己是做化妆品或者卖衣服,老公也是做点生意,谈不上打工或者被雇佣。

那就直接说我们全家去年一共赚了多少钱就好了,扣除必要开销米面粮油剩多少,

和年薪没啥关系。

估计是是文化水平有限,看到年薪这个词比较洋气,就直接往自己身上套来着。

这种不保准的通常每年方差很大,赶上生意好那就说最好那一年的, 赶上这几年买卖不好做,那谁没事出门嚷嚷?


小县城有的人家过得确实滋润,拥有或者参股当地的实业,或者老一辈攒下来的闹市区门脸,租给长干不衰的买卖,比如大酒楼或者银行网点,再不就两家人都是体制内的,一个月光退休金加一起就好几万,在县城那就是绝对的富户了,

除了体制的,还有自己干买卖,接工程,乃至涉及小额信贷,拼缝寻租啥的,在县城有自己的人脉和收入来源,

这样的家庭可能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但却拉动了整个县城高消费,属于不折不扣的高净值人群。

而就算是高消费,在县城也不过是开台好车,下馆子的频率高些,可以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和经理或者老板混个脸熟,一年到头了出去旅个游,平时麻将打得稍微大一点,再就很难把钱花在明面上了,

县城最大的开销反而是隐形的,让你看到的那都不叫个开销,

比如小孩没个正经学历,在外谋不了生,回到县城父母只能托人找关系安排个体面工作,仅这一项就有可能花掉几万乃至几十万,你只知道人家的儿子或者闺女儿媳在某某单位上班,不知道他到底找谁进的这个单位,花了多少钱会随便嚷嚷?

再比如有的县城收入不高,房价蹭蹭高,因为好的小区,地段户型设计洋气的新楼盘统共就那么一两个,离好单位也近,住的还全是高净值人群,什么圈子里都有点要攀比的意思,人家都往更好的小区搬了,一轮换就是百来万出去了,还得装修呢?

剩下的事情就太多了,小孩要进重点班,托老师关照学业,自己去医院看病,不想排队……

县城不比大城市,县城里头面人物和有头有脸的人不少,但资源其实就那么多,

一个中学就一两个重点班,一个大医院就几个大夫厉害,时间长了谁不知道?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人家孩子有出息,从义务教育阶段摸爬滚打出来考出去了,已经不能再走回头路了,爸妈知道并且完全支持小孩去大城市,于是他们的积蓄都是为了让小孩在大城市直接上车,人家一起去刷卡付首付或者全款买房的时候,总不能叫你跟着去吧。

我想起袁世凯吃饭只吃一条鱼的故事,旁人看到了还觉得大总统朴素呢,其实一点也不朴素,钱花到的地方你看不见。

综上,

要么统计口径有误,要么题主还得多长见识。

user avatar

如果在长沙这种城市,没有房贷,双方父母都有养老金的情况下,家庭年收入能在24万以上,可以让你过得比较舒适,大概是什么个程度呢,你买水果不会去在意什么价格,家庭可以定期带娃外出就餐,或者小资一下,去咖啡厅坐坐,喝杯饮料。一年一次的全家旅游还是能承担得起。

这个层面的收入,你没有闲钱去外面找情人,就老老实实守着老婆孩子把生活过好。女生也不需要担心外面的狐狸精,这么点钱是负担不起情人消费的。夫妻两人只要都是具有正常情感,性格稍微健全一点,比如别是那种童年缺爱,使劲做,或者同性恋骗婚,或者一方性无能这种,小日子会过得比较舒服。夫妻感情也会很融洽。可以天天啪啪。

这不就是梦想中的朴素生活?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群体。而能达到这个收入,基本都是体制内家庭。别拿北上广深杭这些城市来杠。我说的是长沙这种级别的城市。

user avatar

年收入30万和年收入30万是不一样的。

做生意年收入30万和公务员年收入30万和上班年收入30万,中间生活水平差距大得可怕!

县城年收入30万和二三线城市年收入30万和一线城市年收入30万差距大得可怕,生活水平差距大得可怕!

男生年收入30万和女生年收入30万,生活差距大得可怕!

有房和没房,长得好看和不好看,家庭负担,孩子争气与否,然后思维定势,很多都不一样的。

我舅舅在一个内陆小镇上做五金生意,自己的门面,家庭年收入在60万以上,以前生活真的很朴素,穿着农村人无疑,后来出了一场火灾,家里损失超过50万,后来想通了,现在年收入依旧这个数,但是经常会出去旅游什么的,改变了很大,不再以存钱什么的为目的,活得开心很重要。

所以,想法和心态同样很重要!

user avatar

我觉得吧,年收入30万的家庭,应该是有点脑子的家庭,双方至少是大专以上学历,有一项技能。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无产阶级。30万平均下来,就是夫妻每个人都月入1.25万——确实比平均工资高,但也没高到哪里去。

只要生个娃儿,生活质量就跟月入6000的光棍差不多了——甚至还不如光棍,至少光棍不用管孩子的作业,没有心理负担,不用焦虑孩子的未来。

user avatar

因为生活就是很平淡的。

user avatar

在这个收入增长赶不上房价增长的年代里,收入多少根本不影响生活品质,房贷才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没房贷,一年赚10万都是有品质的生活水平。

有500万的房贷,年收入30万够干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