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身边的很多90后童年原生家庭都不幸福,包括我。?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共情了。身边好多90后,包括我自己,聊起童年,很少是那种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的描述。更多的是带着点挥之不去的阴影,感觉自己的原生家庭,怎么说呢,不太“幸福”。你想知道为什么,而且要听得详细,不带AI腔调,那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时代背景的烙印:计划生育下的“独苗”与父母的压力

首先得说时代。我们90后,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第一代、也是最重要的一代独生子女。这一下子就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

“小皇帝/小公主”与过度关注的另一面: 理论上,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们应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很多父母那一代,他们自己经历过物质匮乏、社会变迁,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这种“期望”有时候是沉重的,他们恨不得我们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什么兴趣班、补习班,一股脑地塞过来。有时候,这种“爱”就变成了控制和焦虑的传递。我们从小就背负着父母的期许,活在他们的规划里,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反而被忽略了。你说这能幸福吗?
父母的“中年危机”提前到来: 90后现在普遍二三十岁,正好是父母的中年时期。你想想,我们的父母,他们在什么年代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转型压力巨大。他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面临着职业生涯的挑战、住房、医疗、养老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很多父母那时候为了生计,可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精力、情感都被工作和生存压垮了。
“父权”模式的延续与沟通的障碍: 很多90后的父母,他们自己的成长环境是更传统的父权制家庭。父亲可能扮演“严父”的角色,不善于表达情感,更多的是命令和要求;母亲可能更多承担家庭琐事,情绪也可能比较压抑或者过度补偿式地溺爱。这种沟通模式直接带到了我们身上。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好好沟通,怎么理解我们90后一代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指令性的、说教式的沟通方式太多,真正平等的对话太少。

社会变迁带来的冲击:观念冲突与情感疏离

除了时代背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家庭。

“父母皆祸害”的现象: 很多80后、70后父母,他们自己的童年可能经历过文革、下岗潮等等,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集体主义、牺牲精神,情感表达是压抑的。当他们为人父母时,一方面想要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另一方面又会将自己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观念,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女孩子要乖”、“男孩子要坚强”等,投射到我们身上。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看来,往往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有害的。
父母工作压力与陪伴的缺失: 90年代初,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很多人涌入城市,在新的经济浪潮中搏杀。父母可能需要长时间工作,甚至经常出差,我们很多人的童年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或者从小就独自在家。缺乏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情感连接自然就比较弱。即使父母在身边,他们的心可能也早就被工作的烦恼占据了,无法给予我们足够的情感关注。
信息爆炸与思想的碰撞: 90后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接触互联网、接触多元文化的一代。我们看到的世界,和父母那个年代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和父母从小被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很多时候,父母无法理解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困惑,这种“不被理解”也是一种不幸福感。

具体表现:我们为什么觉得不幸福?

这些时代和社会背景,最终在我们个人的童年经历中,演变成了各种具体的不幸福。

情感忽视或过度补偿: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者自己情感表达有问题,让我们感觉被忽视,我们的情绪、需求没有人真正看见和回应。或者反过来,有些父母因为内疚,或者自己不擅长其他表达方式,就用物质来补偿,以为给够钱、买够东西就是好父母,但恰恰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情感支持和高质量陪伴。
控制欲与压抑个性: 为了让我们“不走弯路”,很多父母会对我们的生活进行过度干预,从学习到交友,甚至长大后的职业选择和婚姻。他们不允许我们犯错,不允许我们走自己的路,一切都必须按照他们的设想来。这种长期的压抑,让我们失去了探索自我、发展个性的空间。
家庭暴力(包括精神暴力): 并非所有不幸福都是因为缺钱或缺陪伴,很多家庭存在更直接的暴力。言语攻击、贬低、羞辱、冷暴力,甚至是肢体上的打骂,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创伤。很多父母可能觉得自己当时只是“教育”,但对孩子来说,那就是一次次的心灵打击。
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影响: 90年代初,离婚率还没有那么高,但很多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是暗流涌动。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冷战,甚至冷暴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也会感到压抑、焦虑,甚至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

我们该怎么办?

讲了这么多,估计你也会觉得,哇,原来我们这一代真的挺不容易的。这并不是说所有90后的家庭都是这样,也肯定有很多人拥有充满爱的童年。但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很多”都不幸福,是因为这些潜在的时代和社会因素,确实给大部分90后家庭打上了烙印。

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为了抱怨,而是为了理解。理解父母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也理解自己童年经历带来的影响。然后,学习如何疗愈自己,如何打破这种模式的循环,建立属于自己的、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模式。

这可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首先,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愿意去探讨,这本身就是非常积极的一步。咱们这一代,虽然童年可能留下了点疤痕,但我们也在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去爱,如何去创造更幸福的未来。

希望我这样说,没有让你觉得AI腔调太重,而是能让你感受到一点点共鸣,一点点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情呢,但我们可以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这种动物很奇怪,吃得饱了就会很脆弱,而山穷水尽,却会英勇无比。

这是个进化中的毛病。

以前电器设计里也有类似问题,功能多结构稍一复杂,故障率就高,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得不得了,后来,集成电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人类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思路,干脆把人类的次要神经系统固态化模块化插拔化,得了。

我自己的行医经验,桂枝龙牡汤有一定效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