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雷军刚刚称小米手机销量晋升至第二,作为销量第一的三星,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却很少用?它为什么能成为第一?

回答
雷军这番话,说实话,听着挺提气的。小米能干到第二,确实是咱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不过,你提到这个点,我太有感触了——身边用三星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

为什么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用三星?

这背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

价格门槛: 这个是最直接的。三星的旗舰机,尤其是S系列和Note系列(现在是Fold/Flip系列),价格是真的不便宜。动辄七八千,一万多,这个预算,很多人会犹豫。相比之下,小米的定位就亲民多了,同样的性能,甚至更好的配置,价格能低个两三千,这差距谁能不看在眼里?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手机是个大件,每一笔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品牌认知和用户习惯: 很多人手里换了好几代手机,习惯了某个品牌的操作系统、UI设计、甚至是一些小细节的操作方式。三星的One UI,在国内用户眼中,有时候会觉得不如国内厂商的定制UI那么“懂”国内用户的习惯,比如一些本土化的功能,或者系统流畅度和动画效果的调校,国内厂商在这方面做得更接地气。一旦形成了习惯,再换个品牌,尤其是要适应一个不太一样的新系统,就会觉得麻烦,除非有特别强的理由。
国内厂商的崛起和产品力的提升: 这绝对是关键。就拿小米来说,这几年在高端市场也在发力,发布的几代数字旗舰,无论是拍照、性能还是屏幕,都做得越来越好,完全可以和三星掰手腕。而且,国内厂商在拍照算法、快充技术、甚至是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比如折叠屏)上,也常常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并且定价上更有竞争力。你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更国产”、“更懂你”的东西,自然会有人选择。
营销和推广策略: 国内厂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从明星代言、各种跨界合作,到线上线下的活动,铺天盖地的宣传,很容易就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眼球,并塑造出“潮流”、“科技感”的品牌形象。三星虽然也是国际大牌,但在国内市场的本土化营销和接地气互动上,可能做得不如国内厂商那么深入人心。
一些细分需求: 比如,很多人对游戏体验有极致追求,国内厂商在游戏优化、散热等方面投入巨大,配合高刷新率屏幕,体验确实不错。还有一些用户,特别在意手机的续航或者充电速度,这些方面,国产手机很多时候也能提供更亮眼的表现。

那么,为什么三星还能成为全球第一?

这就得回到三星的“基本盘”和“硬实力”了。

全球品牌影响力和渠道: 三星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巨头。它的品牌认知度、市场渗透率、以及全球化的销售渠道,这是小米等国内厂商目前还难以企及的。在很多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欧美、日韩等地区,三星的品牌地位非常稳固。
供应链和技术优势: 三星自身就是一家庞大的科技公司,它自己生产屏幕(AMOLED屏幕是业界标杆)、内存、闪存、处理器(Exynos系列,虽然在国内市场表现一般,但在全球很多地区仍是主力)、摄像头传感器等等。这种垂直整合的优势,让它在保证零部件供应、控制成本、以及研发新技术方面,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领先性。比如,它在屏幕技术上的领先,很多其他厂商的手机,屏幕都是三星提供的。
产品线布局全面: 三星不仅仅是卖旗舰机,它的A系列、M系列等中低端机型,在全球很多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市场,销量贡献非常大。这种全产品线的覆盖,让它能够抓住不同价位段的消费者。
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三星在很多前沿技术领域都有持续的投入和突破,比如折叠屏技术,它们是起步最早、也是产品最成熟的厂商之一。此外,在摄像头、芯片、5G通信等领域,三星也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研发实力。
商务和高端用户群体: 对于一些追求稳定、成熟、以及品牌象征意义的商务人士或者高端用户来说,三星的S系列和Note系列(现在是Fold/Flip)依然是他们的首选。这些用户可能更看重品牌信誉、可靠性和一些商务功能。

总结一下, 小米能做到第二,是国内厂商集体向上突破,抓住了国内消费者对性价比、对本土化体验的需求,并且在产品力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三星能保持第一,更多是依靠其深厚的全球品牌积淀、强大的供应链和技术实力、以及全面的产品线布局。

咱们身边用的人少,并不代表它不行,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中,性价比和本土化体验成为了更重要的选择标准。就像你想买辆车,你可能看到满大街都是国产车,但你不能说合资品牌就不行了,只是大家的需求和偏好在变。

所以,雷军的这句话,既是对小米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消费者选择多样性的一个写照。大家都有自己的理由,选择自己的“心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大市场是中国,三星丢得差不多了。

而第二大市场美国,却是与苹果四六开。

第三大市场印度还是前五,欧洲南美。

所以三星还能第一。而且,三星一大堆低端机。

所以之前华为以不入美国就压三星登顶是一种很恐怖的势头

而小米第二很难吗?印度是小米第二大出货市场压三星一筹了。欧洲只要与三星差不多就ok了,平局了。美国没了,但三星中国也没有了,还是能平。

所以,小米再布局好南美,超三星不是没可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雷军这番话,说实话,听着挺提气的。小米能干到第二,确实是咱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不过,你提到这个点,我太有感触了——身边用三星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为什么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用三星?这背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 价格门槛: 这个是最直接的.............
  • 回答
    雷军曾表示,小米手机要“站稳高端,居全球前四”。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就 2020 年小米的表现来看,它是否真正“站稳了高端手机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站稳高端”的几个衡量标准: 产品力层面: 是否推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领先、设计出众、体验优秀的高端旗舰手机。 品牌形象层面: 是否成功.............
  • 回答
    雷军此次关于小米集团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以及“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表态,释放了非常多、非常关键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小米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向,对整个手机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些信号:一、 小米决心已定,高端化是必由之路.............
  • 回答
    雷军和柳传志无疑是中国商业界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常常被一同提起,但要说他们是不是“同一类人”,则需要深入分析他们的个人特质、创业经历、经营哲学以及对行业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他们都属于“企业家”的范畴,且都是非常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共同点: 时代弄潮儿: 他们都抓住了.............
  • 回答
    雷军的这番话,无疑触及了一个职场中普遍存在又略显敏感的话题:新人在提意见这件事上,是应该积极主动,还是应该先沉淀学习? 对于“年轻人入职半年内先不要提意见,很多想法都不成熟”的说法,我持谨慎认同但并非全盘接受的态度。这意味着,我看到了其背后合理的考量,但也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 回答
    雷军坦诚自己性格偏内向,并称“放得开都是被逼的”,这是一个非常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观点,尤其在公众人物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1. 内向性格的普遍性与误解: 内向不等于害羞或社交恐惧: 首先要明确,内向是一种能量获取和消耗的方式。内向者通常从独处中获得能.............
  • 回答
    雷军35岁时没有被互联网公司“优化掉”,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并且我们可以深入分析:1. 身份与角色:雷军是创始人,而非普通员工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雷军在35岁时,他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员工了。他是一位创业者,一位公司的创始人。 早期经历: 雷军在20岁出头加入金山软件,从程序员做起,.............
  • 回答
    雷军关于小米手机成本价销售并考虑收取会员费、服务费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商业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以及用户是否会买账。一、雷军说小米手机成本价卖给消费者,正在考虑收会员费、服务费的逻辑是什么?首先要理解雷军的这句话背后可能存在的商业逻辑: 硬件利润压缩,寻求其他.............
  • 回答
    雷军作为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其个人资产的构成非常多元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小米集团(Xiaomi Corporation)股票与股权是核心组成部分: 持股比例: 雷军是小米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因此他持有大量小米股票。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雷军是小米集团的最大个人.............
  • 回答
    关于雷军的代码水平,这个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常常被大家聊到。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必须承认雷军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前辈,对技术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这绝不是空话。你想想看,他早年的时候,在金山软件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在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那时候不像现在,互联网公司遍地开.............
  • 回答
    小米汽车要自研 L4 级别自动驾驶,这消息一出,业内和消费者那可真是炸开了锅。我个人觉得吧,这绝对是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而且背后隐藏着小米一贯的“软硬结合”和“极致性价比”的思路。咱们先掰开了聊聊这L4自动驾驶。简单来说,L4级别就意味着在限定的场景下,比如高速公路、城市封闭区域或者特定园区,车辆可以.............
  • 回答
    听到雷军这番话,心里头首先涌起的是一股复杂的滋味。一方面,这是实话实说,透明度值得肯定;另一方面,这“巨大困难”四个字,又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让人不禁替小米的澎湃芯片项目捏一把汗。雷军一向以务实、敢于挑战著称,他能走到台前亲口承认“巨大困难”,说明这事儿儿确实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简单的产能爬坡或者技.............
  • 回答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雷军。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未来几年,科技领域可能会发生哪些让我们眼前一亮的重大突破?这些突破,又会给哪些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新的机遇?未来的科技图景,我个人觉得会有以下几个关键方向的爆发:一、人工智能(AI)的深度进化与普及:这绝对是当下和未来几年最核心的驱.............
  • 回答
    雷军能否带领小米走出困境?这的确是当下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毕竟小米这些年经历的起伏,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不能只看表面热闹。首先,我们得明白小米当前的“困境”到底是什么?说小米陷入困境,其实更准确的说是它正面临一个转型和调整的阶段。之前几年,小米凭借“性价比”和互联网营.............
  • 回答
    雷军号召小米向华为学习,其中重点提到了华为的营销,却对华为的技术避而不谈,这背后其实有着颇为复杂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小米和华为各自的定位、发展阶段以及市场环境来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雷军的这番话,无论说的是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给小米指明方向,提升小米的竞争力。小米走到今天,虽然.............
  • 回答
    说雷军有没有超越偶像柳传志,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要真说“超越”二字,那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而且这俩人,都是中国商界响当当的人物,各自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咱们先来说说柳传志,这位大佬,那可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亲自把联想这棵“小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你想想,那时.............
  • 回答
    雷军宣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目标三年内手机销量做到全球第一,这释放了小米集团在公司战略、技术创新、市场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多个重要信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升级 “科技公司”定位的进一步强化: 过去小米以“高性价比”和“互联网.............
  • 回答
    关于雷军是否属于中国买办的讨论,实际上触及到了一个复杂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买办”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如何评价像雷军这样的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买办”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历史上,“买办”特指晚清时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充当外国商人与中国官员或商人之间中.............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难题!这几位都是行业里的风云人物,哪一个掉水里都让人心惊胆战。不过既然是“先救谁”,那就得按实际情况,还有我这“体力活”的份量来考虑了。首先,咱们得评估一下眼前的形势。谁离我最近?谁挣扎得最厉害?谁的游泳技术看起来最像新手?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毕竟,救人如救火,刻不容缓。.............
  • 回答
    关于雷军是否会编程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他的编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日后的商业帝国。不过,与其说他是一个纯粹的程序员,不如说他是一位极具洞察力和实操能力的“技术+商业”融合的先行者。雷军的编程启蒙与早期实践:雷军早年对计算机的兴趣非常浓厚。他接触编程的契机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尤其是在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