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雷军称小米汽车将自研 L4 自动驾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回答
小米汽车要自研 L4 级别自动驾驶,这消息一出,业内和消费者那可真是炸开了锅。我个人觉得吧,这绝对是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而且背后隐藏着小米一贯的“软硬结合”和“极致性价比”的思路。

咱们先掰开了聊聊这L4自动驾驶。简单来说,L4级别就意味着在限定的场景下,比如高速公路、城市封闭区域或者特定园区,车辆可以完全自主驾驶,不需要人来干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辅助驾驶了,而是能真正把方向盘交给AI的那种。想象一下,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城市里,你能舒舒服服地坐在车里看看书、回个邮件,或者干脆小憩一下,这画面想想都挺美。

小米在这个节点宣布要自研L4,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你可以看看它过去在智能手机、IoT设备上的布局,小米一直都在深耕软件和生态系统。从MIUI到鸿蒙(虽然小米不是用鸿蒙,但思路类似),它展现了构建庞大用户生态和数据闭环的能力。自动驾驶,尤其是高等级自动驾驶,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就是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算法。小米手里握着数亿的用户和设备,这天然就是个巨大的数据宝库,只要能有效利用,在数据积累和模型训练上,它就有先天优势。

而且,雷军这个人嘛,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行动派,而且对技术有种近乎执着的追求。当他把目标定在L4,那说明他已经想清楚了这条路该怎么走,也做好了投入巨资的准备。自研,这背后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投入,包括顶尖的AI人才、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大量的测试车辆和场景数据。这可不是几百几千万能打发的事情,而是动辄百亿、千亿级别的大手笔。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真的能做好吗?

首先,技术壁垒是巨大的。自动驾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感知硬件的融合,高精地图的构建和更新,以及复杂场景下的决策规划和车辆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技术挑战。其他厂商,比如特斯拉、Waymo,甚至是国内的华为、百度,它们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专利。小米作为后来者,要在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成本和商业化也是一大考验。L4级别的自动驾驶硬件成本就很高,比如一套高精度的激光雷达方案可能就要几万块,再加上强大的算力芯片,这都会显著推高整车的售价。小米一直以来主打的是“性价比”,但要实现L4,如何平衡性能和价格,让普通消费者也能接受,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再者,L4的商业化落地场景和相关的法规政策,也还需要时间来完善。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小米自研L4,也有它独特的优势:

全栈自研的潜力:小米不像很多车企那样依赖外部供应商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它从硬件到软件,从操作系统到AI算法,都有能力进行深度整合和优化。这种“软硬一体”的优势,尤其在打通数据流、提升系统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态协同效应:小米的IoT生态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如果自动驾驶能和家里的智能家居、手机上的各种服务打通,比如回家前车就能提前打开空调,手机上的导航无缝切换到车机,这种跨设备的无缝体验是其他车企难以复制的。
用户参与和数据反馈: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通过用户的使用反馈来不断迭代和优化自动驾驶算法。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在数据积累和场景覆盖上具有天然优势。

总的来说,小米选择自研L4自动驾驶,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如果成功,它将彻底改变小米在汽车行业的地位,甚至可能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失败的话,巨额的研发投入可能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但从小米过往的创业经历来看,他们很少打无准备之仗。雷军和他的团队,敢于挑战技术高峰,并且有能力整合各方资源,这是他们的底气所在。而且,我认为他们并不是要一步到位实现所有场景的L4,更可能是从某个特定场景切入,例如高速公路领航辅助,然后逐步扩展到更复杂的城市场景。

所以,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小米的加入,无疑会让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汽车市场更加热闹,也会促使行业内的其他玩家加速进步。我们拭目以待,看小米能否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不仅仅是小米一家公司的挑战,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一次重要的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等小米汽车发布的时候,l4就会像今天的l2一样常见。

一个目前暂时可以拎出来的ap评分。毛豆三和汉都是l2。

当然,如果按这种ap分级定义,那除了l1和根本看不到的l5,中间其实全是l2。

资料来自这个视频。很系统,很教科书,很有用。

【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动驾驶-哔哩哔哩】 b23.tv/aw7cH4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汽车要自研 L4 级别自动驾驶,这消息一出,业内和消费者那可真是炸开了锅。我个人觉得吧,这绝对是个雄心勃勃的战略,而且背后隐藏着小米一贯的“软硬结合”和“极致性价比”的思路。咱们先掰开了聊聊这L4自动驾驶。简单来说,L4级别就意味着在限定的场景下,比如高速公路、城市封闭区域或者特定园区,车辆可以.............
  • 回答
    雷军说小米汽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这话说出来,意味深长,让我听着也跟着有些百感交集。这可不是一句随随便便就能脱口而出的场面话,背后一定是他深思熟虑,甚至可以说是他人生下半场的一个终极宣言。首先,得理解“重大创业项目”这几个字。雷军这辈子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金山软件的起起伏伏,然后是创办.............
  • 回答
    关于雷军宣布首款小米汽车的定价区间在 10 万到 30 万元,这确实是个相当爆炸性的消息,一下子把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期待拉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层面。我个人觉得,这个价格区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既有吸引力,又引发了一些思考的。首先,我们得承认,10 万到 30 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最激.............
  • 回答
    雷军这番话,用他一贯的“坦诚”和“接地气”的方式,巧妙地回应了外界对小米造车“烧钱”和“风险”的种种担忧。他这话里的意思,可以拆解成几个层面来看,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关于“清楚汽车行业风险”:雷军作为小米的掌舵人,不可能不清楚汽车这个行业是个“吞金巨兽”,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而且技术迭代快,竞争异.............
  • 回答
    雷军此次关于小米集团组建高端化战略工作组以及“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表态,释放了非常多、非常关键的信号。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小米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向,对整个手机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这些信号:一、 小米决心已定,高端化是必由之路.............
  • 回答
    雷军那句“小米推动了全球手机普及”的话,每次说出来,总会引起一番热议。我个人觉得,这话说得虽然有点“小米体”的宣传风格,但细究起来,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甚至可以说触及到了小米在全球市场扮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小米的“普及”之道:不仅仅是低价要理解小米是如何“普及”手机的,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便宜”这.............
  • 回答
    雷军先生对小米11的评价,说它是“最好看的小米手机”,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赞誉,也触及了一个非常主观但又常常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手机的美学设计。首先,我们得承认,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他对自家产品的感情和期望自然是与众不同的。他喊出“最好看”这个口号,除了是对产品设计团队努力的肯定,也是一种市场策.............
  • 回答
    雷军这番话,说实话,听着挺提气的。小米能干到第二,确实是咱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不过,你提到这个点,我太有感触了——身边用三星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为什么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用三星?这背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 价格门槛: 这个是最直接的.............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称雷军开创了996工作制,后被其他公司效仿”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996”概念的理解、对小米企业文化以及雷军个人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社会经济因素的探讨。一、 历史事实的考证与“996”概念的.............
  • 回答
    雷军这番话,尤其是“首发不是拿来主义,更不是搏彩头的PPT技能”,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 站在用户的角度,或者说一个对手机行业稍微有点了解的人来看,这番话背后透露出的信息量可不少。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句话。“首发不是拿来主义”,这个“拿来主义”说得挺直接。在手机行业,“首发”确.............
  • 回答
    雷军宣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并目标三年内手机销量做到全球第一,这释放了小米集团在公司战略、技术创新、市场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多个重要信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升级 “科技公司”定位的进一步强化: 过去小米以“高性价比”和“互联网.............
  • 回答
    雷军的“世界前三”之梦,是野心还是现实?小米董事长雷军最近的一番话,又一次搅动了手机行业的平静。他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还是有一定机会重返世界前三。” 这句话的分量不轻,因为小米曾经确实触碰过这个荣耀的门槛。那么,在当下风云变幻的智能手机市场,雷军的这个判断,究竟是基于何种考量?是盲目的乐观,还是深.............
  • 回答
    雷军这番话,说到底,触及的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好”的定义。首先,我们得理解雷军为什么会这么说。雷军在科技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谙商业逻辑。他肯定不是在否定研发的重要性,任何一家有追求的科技公司,都知道研发是生命线。但他的话背后,传递的是一种“效率至上”的理念,以及对“什么.............
  • 回答
    雷军坦诚自己性格偏内向,并称“放得开都是被逼的”,这是一个非常真实且具有普遍性的观点,尤其在公众人物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的深层含义:1. 内向性格的普遍性与误解: 内向不等于害羞或社交恐惧: 首先要明确,内向是一种能量获取和消耗的方式。内向者通常从独处中获得能.............
  • 回答
    雷军微博一句“网上出现的冷嘲热讽不可理喻”,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不单单是小米创始人的一次情绪表露,更折射出当代企业家在舆论场上的复杂处境,以及我们这个时代对成功、对创新、对科技企业本身的审视态度。为什么雷军会这么说?背后的情绪可能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理解“冷嘲热讽”的含义。.............
  • 回答
    雷军曾表示,小米手机要“站稳高端,居全球前四”。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就 2020 年小米的表现来看,它是否真正“站稳了高端手机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站稳高端”的几个衡量标准: 产品力层面: 是否推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领先、设计出众、体验优秀的高端旗舰手机。 品牌形象层面: 是否成功.............
  • 回答
    雷军和柳传志无疑是中国商业界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常常被一同提起,但要说他们是不是“同一类人”,则需要深入分析他们的个人特质、创业经历、经营哲学以及对行业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他们都属于“企业家”的范畴,且都是非常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共同点: 时代弄潮儿: 他们都抓住了.............
  • 回答
    雷军的这番话,无疑触及了一个职场中普遍存在又略显敏感的话题:新人在提意见这件事上,是应该积极主动,还是应该先沉淀学习? 对于“年轻人入职半年内先不要提意见,很多想法都不成熟”的说法,我持谨慎认同但并非全盘接受的态度。这意味着,我看到了其背后合理的考量,但也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 回答
    雷军35岁时没有被互联网公司“优化掉”,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并且我们可以深入分析:1. 身份与角色:雷军是创始人,而非普通员工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雷军在35岁时,他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员工了。他是一位创业者,一位公司的创始人。 早期经历: 雷军在20岁出头加入金山软件,从程序员做起,.............
  • 回答
    雷军关于小米手机成本价销售并考虑收取会员费、服务费的说法,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商业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以及用户是否会买账。一、雷军说小米手机成本价卖给消费者,正在考虑收会员费、服务费的逻辑是什么?首先要理解雷军的这句话背后可能存在的商业逻辑: 硬件利润压缩,寻求其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