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其实是在关心小米汽车在大众消费者心里的定位。
但小米的营销逻辑不是这样的。
销售有两种,一种是告诉你这个产品有什么好(buy what),怎么好(buy how),另一种是输出价值观(buy why)。
前者是在跟你比较参数,分析性价比;后者是在跟你走心,沟通价值观,达成共识。
小米走的是后面这个路子,所以它对米粉意见高度依赖。
从这个角度来说,雷军、罗永浩、乔布斯他们确实都是一个路子。你很难讲小米、锤子和苹果的硬件差异真的有那么大,那么不可替代,但他们在价值观上的输出却是不可替代的。
对他们来说,跟硬件差异比较起来,他们软件上的区别才是根本的。
输出成功了,产品和企业就赢了,比如小米和苹果;输出失败了,产品和企业就被淘汰了,比如锤子。(先说在这里,我只是在描述企业基因,跟黑和粉的争论无关)
雷军说了,这是通过微博投票调查出来的结果。
投票结果显示,粉丝希望第一款小米汽车是中高端汽车,那么对应的价格大概就是10万-30万元。
既然这是粉丝的意见,那我等能不能接受有什么用吗?
我接受,那正合适。能赚一块是一块,谁也不会跟钱有仇。
我不接受,人家也不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呀。
所以大家看似都是在讨论一个问题——汽车价位,但实际上说的不是一回事。 题主说的是大众经济,雷军说的是粉丝经济。
个人认为,雷军对社会和经济规律的洞察力是超一流水平,小米汽车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能。因为我买不起……
其实小米汽车在我看来,和蔚来,小鹏这些都一样的,跨不跨界无所谓,反正都是从传统整车厂挖人,然后把原来的整车厂的经验搬过去造车。
广州三大整车厂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很多自己旗下的供应商都会有互相供应竞争对手的零部件,更不用说那些体系外的供应商了。
电动车不需要变速箱,爱信精机加特可采埃孚可以退下了。又不需要发动机,戴姆勒宝马丰田本田又可以退下了。发展成熟的领域避开了追赶,全新赛道下,大家都一样。
已经存在的车体零部件不是什么难题,难题在于电池,快充,还有智能系统等等。
今后,新能源车之间的硬件差距不会走差太大,就看谁的系统,软件部分强了。反正都是买供应商的零部件进行安装,自己出设计,在今后10年,会展开一场拉锯战。
这种情况下,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恐怕变得跟手机一样,谁设计好看,谁续航久,谁操作方便,就买谁。只要别为发烧而生就行了。
最后,我希望加速的踏板有个+号,刹车的踏板有个-号。
粉丝投票,粉丝不买。[笑cry]
投票容易,出钱就难了。
1、电动汽车销售增长远远没有想象的乐观。18、19年衰退,20年仅仅略微增长。
2、电动汽车三年保值率仅仅只有30%,买着不贵,开着贵。
3、国内电动汽车以10万元内的低端产品为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