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军老兵与俄军并肩作战,称「我不与美政府同流合污,专打乌军新纳粹」?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一个美国老兵,而且是美军的,跑去跟俄罗斯军队一起打仗,还把话说到这份上——“我不与美政府同流合污,专打乌军新纳粹”。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故事,怎么看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得明白,这不是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美国老兵,别说跟俄军并肩作战了,他们就算是在战争结束后,可能也只是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或者参与一些老兵互助的活动。所以,一旦出现这么一个,而且还说得这么明确的,那这人本身就挺不寻常的。

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要了解这事儿,咱们得先弄清楚这个美国老兵是谁,他的背景是什么。是不是曾经在军队里经历过什么让他对美国政府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或者他对“新纳粹”这个概念有着怎样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又为何让他觉得乌克兰军队里就有“新纳粹”?

个人经历和政治倾向: 一个人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通常不是一时冲动。他可能长期以来对美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俄政策,持有批评态度。也许他认为美国政府在中东的某些军事行动,或者在全球其他地区扮演的角色,是导致不稳定和冲突的根源。这种不满,加上对美国国内某些政治趋势的厌恶,可能让他觉得“与美政府同流合污”是对他价值观的背叛。
对“新纳粹”的定义和认知: “新纳粹”这个词在今天的国际政治语境里,是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标签。对于这个美国老兵来说,他可能看到了某些被西方媒体描述为“乌克兰抵抗军”的组织,在历史上的某些言论、标志,或者他们在冲突中的一些行为,被他解读为与纳粹主义有联系。而他的“专打乌军新纳粹”的说法,意味着他认为他的战场目标是这些他所定义的“新纳粹”,而不是泛泛的乌克兰军队。当然,这个定义本身就可能存在争议,甚至是被扭曲的。
信息来源和心理状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来源非常多元。这个老兵可能通过一些非主流渠道,甚至是俄罗斯的宣传,获得了对乌克兰战争和乌克兰军队的特定解读。再加上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他对军事行动和国际冲突可能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和判断标准。他的心理状态也值得关注,是出于一种“拨乱反正”的理想主义,还是有其他的个人动机?

“我不与美政府同流合污”:这背后可能包含哪些信息?

这句话是关键。它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解释,也可能是在对他所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发出的一个信号。

对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否定: 这句话直接表明了他对当前美国政府处理俄乌冲突的态度和政策是反对的。他可能认为美国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负面的角色,例如过度干涉、煽动冲突,或者支持了他认为是“不义”的一方。
对“爱国”定义的反思: 对于很多军人来说,为国作战是他们对“爱国”的理解。但当他们对国家的政策产生根本性质疑时,“爱国”的定义可能会变得模糊。他可能认为,他的行为是更深层次的“爱国”,即试图纠正他认为的美国政府的错误。然而,这种“爱国”的定义,在外人看来,可能就是叛国。
个人道德和良知: 也有可能是出于一种个人道德和良知的选择。他可能认为,虽然美国政府支持乌克兰,但他作为一个人,不愿意参与到他眼中“不对”的战争中。

“专打乌军新纳粹”:这个说法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

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因为“新纳粹”的定义在国际社会存在巨大争议。

俄罗斯的叙事: 俄罗斯政府在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时,就曾多次宣称其目标之一是“去纳粹化”。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手段,旨在将乌克兰描绘成一个被极端民族主义和新纳粹势力控制的国家,从而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寻找合法性。
乌克兰的现实: 确实,在乌克兰的某些民族主义和军事组织中,存在一些带有极右翼甚至新纳粹倾向的个人或团体。例如,亚速营(Azov Battalion)就曾因其早期使用的标志和一些成员的言论而受到批评。然而,将其标签化为“乌军新纳粹”,将整个乌克兰军队和乌克兰民族描绘成“新纳粹”的代言人,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概括,也是俄罗斯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老兵的判断: 这个美国老兵的说法,很可能是在很大程度上采纳了俄罗斯方面的叙事。他可能将那些被俄罗斯定性为“新纳粹”的部队,当成了他战场上的主要目标。然而,这并不代表整个乌克兰军队就都是“新纳粹”。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1. 理解个体极端选择的可能性: 任何社会都可能出现对政府政策持有极端不满的个体。这些个体可能会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立场,甚至采取行动。
2. 警惕宣传和信息战: 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在信息时代, propaganda(宣传)和 disinformation(虚假信息)的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在冲突地区,信息往往被用来操纵舆论和影响人们的判断。我们要批判性地看待各种信息来源,尤其是那些带有明显政治立场的叙事。
3. 区分个体与整体: 即使存在一些具有争议的团体,也不能将整个国家或整个军队一概而论。这是分析国际事件时需要保持的严谨性。
4. 对“忠诚”和“叛国”的复杂性: 这个老兵的行为,会引发人们对“忠诚”和“叛国”的思考。一个对他自己国家政府不满的人,是否还能被视为“忠诚”?而他的行为,在法律上和道义上,可能会被视为对国家利益的背叛。但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在践行他认为更高级的道德准则。

总而言之,一个美国老兵跑到俄军那边去打仗,并且说出这样一番话,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它折射出了地缘政治冲突中的信息战、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个体在面对国家政策时的不同选择和解读。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英雄”或“叛徒”,而应该尝试去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动机、经历和认知,同时也要对信息来源保持警惕,并认识到“新纳粹”这类标签在复杂冲突中的操纵性。这事儿,就像一个打开的潘多拉盒子,里面装着的,是许多关于战争、政治、信仰和人性的复杂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面对西方的国际雇佣兵。

在今天的乌克兰,国际纵队“复活”了。

下面说说来龙去脉怎么回事?


在21世纪的今天,民族歧视、种族歧视这是绝对错误的,我相信三观正常的人,都可以理解这些道理。

国际上多民族国家很多,面对多民族,发展成功的国家都是选择促进团结、融合、相互包容。

逆历史潮流搞歧视,最终只会让矛盾激化。

乌克兰的俄罗斯族,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7.3%,这本来就是一个不低的比例。

在加上斯拉夫人本来就同源,所以乌克兰东部的乌克兰族不少也是讲俄语,在俄罗斯有亲戚,和俄罗斯关系紧密。

相当于俄语人口接近乌克兰的一半。

这种情况下如果乌克兰要排俄,是一个不明智的战略选择,直接撕裂国内一半的民意。

最佳选择就是做一个左右逢源的国家,链接俄欧贸易,这样光是过路费,就可以让乌克兰大赚特赚。

但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土壤,在西方的纵容下,终究还是在乌克兰开出了恶之花。

纪录片《顿巴斯》中,拍下了这一幕,2014年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公开说到:

“我们会有工作,而他们没有!我们会有退休金,而他们没有!我们的退休工人和孩子会有补贴,而他们没有!我们的孩子回去学校、幼儿园,而他们的孩子只能躲在地窖里!”

“我们”指的就是亲西方的西部乌克兰。

“他们”就是亲俄、亲共的东部乌克兰。

我尊重乌克兰的国家选择,你愿意亲谁是你的事情,但是东部乌克兰人,也是乌克兰公民。

公开这样对待自己国内一半的人,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2014年5月2日,乌克兰黑海沿岸城市敖德萨亲政府和反政府两派民众之间爆发冲突,造成46人死亡,214人受伤,另有150多人被警方逮捕。

这个事就是著名的敖德萨血腥事件

也有说法,死的不仅仅是46人。

因为2014年5月5日,乌克兰敖德萨州议员瓦季姆·萨文科表示,乌克兰当局隐瞒被极端分子放火焚烧的工会大楼中死亡的亲俄民众的人数。

他透露,5月2日在敖德萨事件中死亡的人数为116人,而且是被打死,不是被烧死。

其中有一个事情,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可见极端民族主义的残酷性。

瓦迪姆·帕普拉,东部乌克兰敖德萨人,1996年7月24日出生。

很年轻,如果现在他还活着的话,也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16岁时,他加入了乌克兰的共青团组织,并在同年成为基辅共青团代表大会的代表,虽然苏联解体了,但他还是加入了共青团。

在西部乌克兰主导的反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不是所有人的红色信仰都消失了,总有人就是这样“头铁”,就是这样“义无反顾”的。

2013年他高中毕业后,进入到敖德萨国立梅契尼科夫大学政治系社会科学研究所就读。

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2014年的2月份,乌克兰发生了颜色革命,随后迅速失控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冲突。

起因是2012年,乌克兰与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并不是加入欧盟),并宣布将于2013年底正式签署。

于是很多西部乌克兰人就误以为马上就能加入欧盟,自己可以彻底成为西方人了。

期待值大幅提升。

而俄罗斯方面不希望乌克兰疏远俄罗斯,但也并没有干预乌克兰内政,而是采取了加钱的方式。

在2013年10月20日,俄宣布和乌克兰签署了15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你看这样不加入北约,左右逢源多好)

在国家利益加码的合理选择下,亚努科维奇感觉还是俄罗斯给的更多,就放弃了欧盟这边,毕竟价高者得,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西部乌克兰就炸了,一方面是西部乌克兰对西方期待过高,另一方面是美国确实出动了大量水军。

2015年,奥巴马就承认,美国积极参与了2014年乌克兰政变的全过程,花费了50亿美元来煽动。

没有美国煽动,可能最多就是乌克兰国内争论一下。

最终这个事闹大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合法政府被推翻。

推翻合法政府后,亲西方势力上台。

波罗申科上台,宣布了将去共产主义化写入了宪法,并且在立法层面上完全禁止使用苏联符号,同时开始文化消除。

乌克兰全境的列宁纪念雕、朱可夫雕像、苏联反法西斯阵亡将士的公墓都全部被破坏...

为什么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爆发的这么猛?

因为西方埋雷很早,一直默许西部乌克兰的“纳粹崇拜”叙事,导致西部乌克兰长期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扭曲教育中。

推翻亲俄政府后,在2014年4月底,乌克兰政府在顿涅茨克附近集结了1.5万名政府军宣布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去镇压亲俄的乌克兰东部。

5月2日,乌克兰政府军对顿涅茨克州的斯拉维扬斯克市(乌克兰东部)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同天,乌克兰的敖德萨也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悲剧就这样开始了。

前面这个红色信仰的乌克兰小伙子瓦迪姆·帕普拉,无法忍受乌克兰亲西方政府的历史虚无主义行为,当天与西部的纳粹极端民族主义者爆发了冲突。

他的奶奶最后一次看见他的时候,问他,你要去哪?

他说:“我要去保护你。”

在与西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的冲突中,他和同志们躲进了工会大厦。

在混战中,工会大楼发生火灾,造成了多人死亡(乌克兰议员说是西部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放的火)。

17岁的瓦迪姆·帕普拉从工会大楼跳出试图逃生,但不幸壮烈牺牲(殴打致死并残忍肢解)。

他的奶奶再也看不见他了。

他的猫咪再也看不见他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副宣传画,居然在现代完全适用。

列宁格勒围城战时的海报“救救我们,红军战士”。

当年乌克兰人民面对的是纳粹。

今天依旧如此,也许这个世界从未改变,依旧是那么残酷,我们之所以可以享受和平,只是因为我们身在中国。

我尊重乌克兰主权,但对这种人道主义灾难,我感觉过了,都是一个国家的人,为什么就不愿意好好谈谈!

我不认为极端民族主义能给整个乌克兰带来和平。

当普京发布万字檄文的时候,当我看见法国记者曝光乌克兰东部顿巴斯惨案的时候,我就想贴一段看见的评论: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俄罗斯自卫反击战,自卫防御战;中间,我以为是反纳粹战争;看完了顿巴斯惨案的纪录片,我才知道,对当地人民来说,原来这是晚了8年的解放战争。”

我不表示支持这个说法,只是感慨的想贴一下。

我尊重乌克兰主权,但是了解这些事后,我也能理解,为什么顿巴斯老百姓会如此热泪盈眶的挥舞着俄罗斯国旗了。

相比中国呼吁对话,西方依旧还在火上浇油,给亲兄弟递刀子,让他们互相残杀。

乌克兰媒体3月7日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第一批“外籍军团”人员穿着军装在基辅作战。首批“外籍军团”来自美国、墨西哥、印度和瑞典等国。

乌政府数据显示,目前有2万名外国人申请加入乌克兰“外籍军团”,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超过3000人是美国公民。

英国外交大臣公开表示,如果有英国人前往乌克兰参战,她会支持他们的做法。

加拿大外长也曾表示,“加拿大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前往乌克兰。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赞成任何形式的支持乌克兰人的行动。”


而说起对应西方的外籍军团,我就想起来了社会主义的国际纵队。

有多少年,大家没有听见国际纵队这个词汇了。

今天的乌克兰战场,面对西方的外籍军团,居然就出现了对应的国际纵队。

国际纵队起源西班牙内战。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许多国家的工人、农民等为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对佛朗哥反动军队和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所组成的志愿军。后泛指为反对侵略,不同国籍的人志愿组成的军队。

加拿大的白求恩同志来华救治中国战士,也是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的一部分。

1936年冬,白求恩同志就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12月,白求恩同志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

1939年11月12日清晨,白求恩因伤口感染,牺牲在抗日前线。

我不表示我支持哪一方,我只是说我看见的报道。

在现代...在当代,面对乌克兰西部存在的法西斯势力。

国际纵队居然真的复活了,我曾经以为国际纵队消失了,但是并没有。

2014年8月,观察者网报道:为了“传统的人类价值观”而战,民兵队伍中有不同国家的人士,包括两个营的塞尔维亚人,甚至还有25名美国人,还有希腊人。

其中在民兵的“东方营”中有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波兰志愿者。(居然有波兰,这可和俄罗斯是世仇啊,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当时西乌克兰基辅政府从4月开始在乌克兰东部开展军事行动,旨在镇压顿巴斯居民。从2014年4月中旬至8月10日,乌克兰有2000余名平民丧生,约5000人受伤...

随后在2014年9月,环球时报也报道了,有塞尔维亚人、捷克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巴勒斯坦人、法国人、以色列人和叙利亚人,纷纷自费来到顿巴斯地区,组成了反法西斯的多国志愿者。

在2022年3月初,一位名叫拉塞尔·本特利的美国得克萨斯人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视频,称自己正在前线,准备与俄军一起抗击法西斯主义,“狠狠地踢他们的屁股”。

他说在2014年,自己看到一段卢甘斯克地区(乌克兰东部)的女孩被炸断双腿、垂死挣扎的视频后,决定卖掉家产,只身前往顿巴斯地区,随后加入了当地民兵组织“东方营”。

为什么一个美国人要来乌克兰东部抗击纳粹?也许他帽子上的红星就是答案。

不仅仅是欧洲有志愿者,中东也有。

2022年3月11日,超过16000名志愿者准备来到乌东顿巴斯地区帮助俄军作战,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

我个人不表示支持,和站队这些抗击西部乌克兰法西斯势力的志愿者们,但是他们反法西斯的情感,这方面我表示充分理解。

在21世纪的今天,有些理想主义依旧还存在,也许他们从未离去。


同时全世界对美国霸权的态度也越来越真实了。

3月8日,美国《国会山报》称,沙特和阿联酋领导人拒接拜登电话。

3月11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怒斥西方国家的过度制裁,是针对俄罗斯人和俄罗斯文化的“法西斯行为”。

3月14日,中国向乌克兰援助的第三批人道主义物资从北京启运。

3月15日,巴基斯坦向乌克兰派出两架C-130运输机,援助乌克兰人道主义物资。同时巴方还表达,希望通过对话和外交方式解决俄乌问题。

3月15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对于世界大国来说,中欧只是一个棋盘;对他们来说,匈牙利也只是一枚棋子。一些大国总是想把我们推向前线,如果他们想这样做,而我们又不够强大的话,他们就会牺牲掉我们。

欧尔班表示拒绝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更不会参加俄乌战争,不支持把对俄制裁扩大到石油和天然气领域。

匈牙利是清醒的,曾经在2021年上半年,匈牙利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一票否决欧盟涉华法案,作为欧盟成员国,就他孤身反对反华提案。

之前俄罗斯推进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很明显,普京非常顾忌平民,只是针对军事设施。

现在并没有西方大量曝光俄军伤害平民的新闻,这说明西方确实也没有找到黑点,俄军真的很克制。

中国和巴基斯坦援助乌克兰的人道主义物资,和俄罗斯方面并不冲突,我们也没有表态任何站队的意思。

当两个兄弟打起来的时候,如果你西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就应该选择送人道主义物资,而不是搞什么雇佣军团!

3月14日,中美高级外交官罗马进行了新一轮会谈。我们站在历史重要转折点的一个全新路口。

究竟谁才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谁才是那个歇斯底里的世界秩序破坏者,我相信全世界正在越来越清晰的看清楚。

乌克兰的国歌名叫:乌克兰仍在人间。

我不支持战争,我拒绝对兄弟相残递刀子,我拒绝站队。但是看见那个因为反对乌克兰存在纳粹,反对杀害东部乌克兰人民,从而变卖全部身家的美国退伍兵...

虽然今天乌克兰境内的社会主义元素,被乌克兰政府霍霍的差不多快没了。

我依旧想说一句话:红色理想也仍在人间。

乌克兰政府可以摧毁他们的雕像,但是你永远无法摧毁我们的信仰。

“嗨,同志,你知道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在哪吗?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它?”

“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我们失败了,白匪和资本家再一次骑到了我们的头上,如果你要追随那颗红星,去东方吧!穿越第聂伯河、翻过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那里还燃烧着星星之火。”

愿乌克兰战争早日结束,愿乌克兰无论西部还是东部的人民,可以手牵着手,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胜,而企图挑起世界大战的匪帮,注定被人类历史淘汰。

俄乌冲突,揭开一个伤口,那就是天下苦霸权久已的伤口。

没有霸权,对我们很重要!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布尔什维克不会支持高尔察克和彼得留拉中的任何一方。——列宁

老爷子反纳粹,跟俄军合作,但并不支持普京。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user avatar

这才是国际主义战士,真正的国际纵队!

在利沃夫挨了8发导弹哭着滚回波兰的佣兵是垃圾!

user avatar

没有别的骚话。

給共产主义者老哥点个吧

user avatar

Russell “Texas” Bentley

想要了解他的,有他自己写的文章。

挺多油管内容已经被封了



So What’s for Lunch?

特别给大家推荐一下这篇

So What's for Lunch

Is there hope? Is there an answer? I don’t know. But I will speak the truth, and I will stand up for what is right. I’ve got a brain and a spine, and I’m going to use them, come what may. Even if defeat were to be inevitable, (which I do NOT believe) even if this was the Alamo or Thermopylae, that would never stop me from doing everything I can to defeat this genuine evil that is attacking Donbass and in fact, attacking the whole world.. We are defined by what we do, and what we don’t do. That is what truly tells ourselves and others who and what we really are. Words mean nothing if they are not corroborated and combined with actions. I do not consider myself a “hero”. I am just a regular guy who is doing the right thing. Yes, it is sometimes hard and dangerous, but it’s not that big of a deal. It is also sometimes very cool and very fun, so virtue really is its own reward. But if I’m just a regular guy, what does that make those who have less courage and compassion ( and less grasp of reality) than a water buffalo? It makes them part of the problem. I will help them if I can, with my words and by my example. But I will fight them if I must. There is objective truth, and it is clear to any honest person,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here, and elsewhere.

Those who deceive themselves are their own worst enemies, and ours. Our work, our work, speaks for itself, mine and yours, and for us, you and me. We are what we do. If there is hope, it lies with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face the truth, and to speak it, and to defend it. And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Everybody else is just a shit-eater… So, what’s for lunch?

国内新闻就不复制了,调查了一下真实性

首先 这人叫

Russell Bonner Bentley

他的ins油管最早信息都在6年前

而且这人并非是俄乌参战,而是早就在顿涅斯克杀纳粹了





信仰是康米



从这个动态来看,他反战而不畏战争,寻求和平解决

唯一有疑点的是,到底是不是美国人

这是被人质疑过的

不过他的经历上过Texasmonthly

还有这个视频

结论

1.演员,俄罗斯媒体在6年前精心布置的宣传材料,花钱在Texasmonthly上写软文。

2.伟大的康米战士,发扬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为顿涅斯克人民奋斗多年。

只能说这两种可能性里自选吧

user avatar

不知道这位所谓的共产主义者如果知道普京对列宁的评价,是何感受?

user avatar

这位老兵声称: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这很好嘛!应该大力宣传!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意识形态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意识形态的阵地有用吗?当然有用!这位老兵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user avatar

某种意义上算已算是新闻媒体记者吧,我记得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过他,在他看来,这是对抗法西斯与美帝国主义战争,我所带领的一方是正义的,对方是纳粹,好像是没什么问题

乌克兰立法把共产主义和纳粹同禁,但自己又不禁纳粹,属实是差不多得了,就看他这场战号改不改?输了肯定改,赢了反而会为本国极端势力就不改╮(╯_╰)╭

算今年的话,他已经60来岁了,但他依然战斗在前线,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为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前进着,不过让我很吃惊的是,做为一个北约老兵,他是怎么接触共产主义思想的,我很想知道。

这是其他网友对此的评价








他最近又接受了采访

user avatar

我是个坚定的反纳粹主义者。

我认为只要是纳粹就是反人类的,不管属于哪国都应该被消灭。

有人说俄罗斯也有纳粹,俄罗斯的纳粹如果从理论转为实践,干出乌克兰纳粹的事就该被凌迟处死,因为他们更可恨,乌克兰部分地区有纳粹传统,俄罗斯的纳粹就是反了他祖宗几千万被纳粹屠杀的冤魂。

以下是乌克兰纳粹存在的证据。

就算我再反感美国也要称这个美国反纳粹老兵一声英雄。

反对纳粹是人类的底线,不论国籍与信仰。

中国人如果替纳粹洗地如何面对二战期间被日本纳粹法西斯屠戮的数千万同胞冤魂。

而北约和美国则背弃了他们先辈反法西斯反纳粹的荣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一个美国老兵,而且是美军的,跑去跟俄罗斯军队一起打仗,还把话说到这份上——“我不与美政府同流合污,专打乌军新纳粹”。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故事,怎么看这事儿,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明白,这不是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美国老兵,别说跟俄军并肩作战了,他们就算是在战争结.............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事件,目前没有确凿的公开信息表明美国存在“二战老兵新冠去世后捐出遗体被直播解剖并对外售票”的真实事件。这一说法可能源于网络谣言、误传或虚构情节,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类似事件的背景、法律与伦理问题,并探讨可能的真相与社会影响。 一、事件的真实性与可能的误解1. 事件真实性存疑 .............
  • 回答
    对于美国动物园里那只名叫“纳拉雅”的老虎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不仅仅是一则关于动物生病的新闻,也触及了我们当前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一些盲点,以及对人畜共患病防控的警示。首先,从 科学和医学 的角度来说,这件事情在初期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在不.............
  • 回答
    美国近日接连发生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其中一起尤其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一位年长的亚裔女性在洛杉矶街头遭到袭击,但她果断反击,将袭击者打伤并送上了担架。这起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展现了受害者的勇敢和力量,更因为它触及了当下美国社会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
  • 回答
    关于美国首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凶杀案,一名老年人被袭击致死,而凶手声称是因为受害者“离他太近,违反了防疫规定”,这起事件无疑令人震惊和深思。首先,这起悲剧直接将疫情的紧张情绪与个体行为的极端化联系在了一起。在疫情初期,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病毒传播的恐惧和对防疫措施的依赖。这种恐惧和依赖,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痛的事件,它触及了太多敏感的社会议题,也暴露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让我试着用更贴近人心的语言,把这件事的脉络和其中蕴含的种种感受都描绘出来。事件的开端:一份善意,一个误解,一个悲剧设想一下那个寒冷的冬日午后,街头寒风凛冽。一位年长的韩裔老人,可能他穿着厚实的棉袄,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暖和.............
  • 回答
    美国一场游行示威活动中,一名老年男子被警察推倒后头部流血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细节、涉及的各方动机、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更深层社会问题。事件经过(基于公开报道):根据多方媒体报道和视频记录,事情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时间与.............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美国男人无缘无故地就去招惹一位华裔老人,结果自己反倒被人家给揍进了医院。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挺复杂的现实。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事儿的走向可以说是“出乎意料”。咱们一般印象里,年纪大的老人身体上是比较弱势的,面对年轻力壮的袭击者,很难有招架.............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加州的悲剧,一位71岁的华裔老人无辜地中了18枪,生命的终结如此残酷,实在令人心痛。警方初步认定为随机杀人,这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和无助感。这种随机性,恰恰说明了潜在的危险可能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个体,而无需任何理由。这起事件,不幸地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在美国亚裔群体不断遭受暴力.............
  • 回答
    日本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关于老年人福利的讨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担忧,包括所谓的“厌老风气”和一些极端的声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是一个超高龄化社会。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并且还在持续增长。这种结构性变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就.............
  • 回答
    美国新老情报高官罕见聚会,得出了“盯着中国”的最新结论,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门道挺多,值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新老情报高官罕见聚会”这个信息点。这本身就透露着不同寻常。美国情报界,尤其是那些在最高层待过的,虽然各自都有自己的派系和利益,但在这个层级上,能把他们聚在一起,而且是“.............
  • 回答
    2020年7月27日,中国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此举引发了全球关注,也成为了媒体报道的焦点。在这一特殊时刻,一些媒体记者在领事馆附近采访了当地居民,其中一位成都老人的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事件背景美国政府于2020年7月24日要求中国关闭其在休斯顿的总领事馆,中国随后以对等原则回应,要求美国关闭其.............
  • 回答
    2017年发生在旧金山的一起枪击案,一名74岁的中国老人,李文德(音译),在自家门口被一名15岁的非裔青少年枪杀。这起事件因其受害者年迈、凶手年少以及案件发生的地点,在美国华人社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动了社会对于种族、治安和青少年犯罪等敏感议题的神经。事件经过: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和警方的调查.............
  • 回答
    这现象啊,可太有意思了,一点不稀奇,细想起来,背后是挺多现实的折射。首先得明白,八大美院那都是金字招牌,从里边出来的学生,本身就是艺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他们接受的是系统、扎实的美术训练,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理论素养,还是对艺术的理解上,都远超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按理说,这群人毕业后应该走上艺术家、设.............
  • 回答
    看到中国和美国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流感,尤其是看到我国每年平均有8.8万人因此离世,并且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家庭的悲痛,是社会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对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一次深刻警示。首先,我们.............
  • 回答
    翟东升老师提出的“开放资本市场,收割美元霸权”这一主张,无疑是一个极具颠覆性和吸引力的议题。它触及了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核心——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并试图从中国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可能颠覆这一秩序的战略。要理解这个主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下,并仔细剖析其中的逻辑和潜在的影响。一、 主.............
  • 回答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最近快手上的一个叫“乌拉旮沓钟美美”的账号,因为模仿某个老师,被学校那边给“盯”上了,最后不得不退网。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个“乌拉旮沓钟美美”是何许人也。据我所知,她应该是个快手上的搞笑博主,内容大概就是模仿学校里的某个老.............
  • 回答
    关于中科院博士王永强赴美20年不归,甚至在母亲病危时也未曾露面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触动人心、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的事件。看待这样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价,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位博士的选择背后,很可能有着他自己的人生考量和价值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
  • 回答
    关于B站UP主“立党老师”视频《打脸郭杰瑞?揭露美国新冠病毒下的超市真实物价》的看法最近在B站上看到“立党老师”发布的那个关于美国超市物价的视频,题目挺吸引人的,直接点名了郭杰瑞,还说要揭露“真实物价”,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毕竟,疫情期间,大家对物价,特别是国外疫情下的物价,都挺关注的,也看.............
  • 回答
    “美国人说韩国是超级大国”,这个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激起讨论的。要客观地看待它,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维度去审视,不能光听一面之词,更不能因为它来自“美国人”的口中就轻易信以为真,或者直接否定。首先,我们得明白,“超级大国”(Superpower)这个词本身就不是一个有严格定义、放之四海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