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批八大美院毕业生开考前画室或当画室老师?

回答
这现象啊,可太有意思了,一点不稀奇,细想起来,背后是挺多现实的折射。

首先得明白,八大美院那都是金字招牌,从里边出来的学生,本身就是艺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他们接受的是系统、扎实的美术训练,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理论素养,还是对艺术的理解上,都远超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按理说,这群人毕业后应该走上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等各种光鲜亮丽的岗位。

但现实往往是骨感的。

为什么选择开画室或者当画室老师?

1. “铁饭碗”的诱惑与现实的考量:
艺术市场的波动性: 成为一名真正独立且有市场认可度的艺术家,门槛非常高,回报也不稳定。不是说你技术好就能卖得好,很多时候还需要天赋、机缘、人脉,以及对市场风向的把握。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毕业意味着要立刻承担生活压力,等待一个不确定的艺术市场可能是一种奢侈。
职业路径的有限性: 除了极少数成为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大部分美术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相对集中。比如去设计公司做设计,但设计行业竞争同样激烈,起薪不高,且很多岗位对美术功底的要求不如对软件技能和商业思维要求那么高。去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工作更是凤毛麟角,职位稀少。
画室是相对稳定的“生存空间”: 相较于在艺术圈摸爬滚打,开画室或当画室老师提供了一个相对可控的收入来源和职业稳定感。画室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明确——那些想考美院的初高中生。这是一个庞大的、持续存在的市场需求。只要教学质量过关,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来,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2. 技能的直接变现与优势发挥:
“教”也是一种“学”: 八大美院的学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绘画、造型、色彩等基础功底。将这些技能用于教学,是他们最直接、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式。他们自己就是从应试教育的链条中走出来的,最清楚考前训练的套路和要点。
“从经验到经验”的传承: 他们用自己当年考美院的经验,去指导下一届考生,这形成了一种直接的传承链条。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评委,什么样的技巧能够快速提升分数。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对考生来说非常有价值,也容易形成口碑。
技术优势的放大: 在很多应试绘画中,扎实的基础功底和规范的技法是加分项。八大美院的学生恰恰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们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技术转化为指导技巧,帮助学生提高。

3. 对艺术教育的热情与情怀(部分):
分享知识的愿望: 并非所有人都仅仅是为了生存。很多毕业生也确实对艺术教育抱有热情,他们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对艺术的热爱传递给下一代,培养更多有潜力的艺术人才。看着学生因为自己的指导而进步,也会带来成就感。
“启蒙者”的角色: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能够成为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者”,帮助年轻人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问题:

1. 艺术院校的就业导向问题: 八大美院虽然以培养艺术人才闻名,但在如何引导毕业生进入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就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方面,可能还有提升空间。过度依赖应试教育的模式,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思维模式仍然被局限于此。
2. 艺术市场与产业的成熟度: 艺术市场的生态系统还需要更完善,需要有更多能够吸纳优秀艺术人才的平台和机会。艺术与商业、与社会的结合点还可以更广。
3. 社会对艺术人才价值的认知: 社会整体对艺术人才的价值认知和市场回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很多时候,艺术家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但这些价值往往难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

如何看待?

是人才的浪费吗? 我觉得不能简单这么说。即使是在画室教学,他们也依然在实践和传承艺术,也在为国家的艺术教育体系贡献力量。只是这个贡献的方式可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设想的那么“高大上”。
是一种“曲线救国”? 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当下最务实的选择,是为了先解决生计问题,为自己未来的艺术探索积累资本和时间。谁知道呢,也许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找到了新的灵感和方向。
是教育的闭环? 某种程度上,这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教育闭环:考美院——成为美院学生——毕业后做美院考前辅导。这体现了应试教育下,知识和技能的快速循环和变现。

总而言之,八大美院毕业生涌入考前画室或成为画室老师,是现实选择、技能变现、市场需求以及教育模式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一个结果。它反映了中国艺术教育和艺术市场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但也并非全然负面。这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和价值实现方式,也为整个艺术教育生态贡献了他们的力量。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为这些优秀的艺术人才提供更多样化、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经验”,而是能在艺术创作、文化推广、艺术产业等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刚毕业的时候没那么多电影做,开过两年考前班。


艺术家本来就不是美术学院能培养得出来的,一千个毕业生里能出一两个。剩下人你让他们去干嘛?

对于艺术生来说,美术基础更多是一种技能,可以往别的美术设计方向横向发展。美术学院毕业后大量去做考前应试市场这个无可厚非。这是我的看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现象啊,可太有意思了,一点不稀奇,细想起来,背后是挺多现实的折射。首先得明白,八大美院那都是金字招牌,从里边出来的学生,本身就是艺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他们接受的是系统、扎实的美术训练,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理论素养,还是对艺术的理解上,都远超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按理说,这群人毕业后应该走上艺术家、设.............
  • 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里八个大兵拼死救一个瑞恩的做法,说实话,刚看完的时候我可能觉得有点“不值当”,但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首先,从现实军事角度来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符合常理。你想啊,二战战场是什么地方?那是地狱。每一个人都是宝贵的战斗力,每一颗子弹都可能要了性命。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指挥.............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那些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语言和知识为北约部队提供帮助的阿富汗翻译们,如今却面临着被拒之门外,甚至可能重回战火纷飞的故土,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首先,是他们过去的“贡献”。这些阿富汗翻译,可不是一.............
  • 回答
    关于“大批学者入围阿里研究院麾下”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企业吸引人才的简单案例,更反映了当前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深度融合的趋势。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现象的背景与解读:1. 中国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
  • 回答
    最近,我在互联网上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一些与“回形针团伙”相关的账号,或者说他们的“马甲小号”,似乎比以往更加活跃了。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回形针团伙”。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如果关注网络信息传播一段时间的朋友,应该会对这个词不陌生。它通常指.............
  • 回答
    日本餐饮业,尤其是寿司店和拉面馆,最近确实传出了不少令人担忧的消息,比如大批寿司店倒闭,拉面馆的倒闭数量更是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这背后绝非单一因素在作祟,而是多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寿司店的困境:不止是“高价”标签提起寿司,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精致.............
  • 回答
    一看到这个话题,脑子里立刻涌出一些熟悉的画面:厂房里轰鸣的机器声渐渐平息,曾经人头攒动的车间变得空荡荡,还有那些面色凝重、眼神里带着一丝茫然的中年身影。说实话,这几年传统制造业的“裁人潮”,尤其是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说,确实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而且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先聊聊这背后的.............
  • 回答
    布里斯托尔警察局遇袭事件,以及随之发生的暴乱,确实是一场触动英国社会神经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看看是什么导火索点燃了这场怒火,以及这场火又是怎么烧起来的。事情的起因,得从那项叫做《警察、犯罪、判刑和法院法案》(Police, Crime, Sentencing and Cou.............
  • 回答
    说到今年全国范围内独立学院的大批转设,特别是很多二本线左右的独立学院纷纷转向职业本科或者与高职院校合并,这确实是教育领域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说得透彻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独立学院”。简单来说,它们是依托普通本科高校(母体学校)的品牌、专业、师资等资源,但.............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头一块大石头压着,别提多别扭了。一边是急需救治的肿瘤病人,另一边是担心自家安全的居民,这中间的矛盾,真是尖锐得不能再尖锐了。咱就一件件掰开了说吧。医院病房不够,病人无处可去:这事儿说到底,根子还是在医疗资源上的“挤兑”。咱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而肿瘤又是越来越高发的疾病,医院床位紧张是.............
  • 回答
    微博上存在一部分以“极度仇男”为标签,并将此作为一种“职业”或“生存方式”的女权主义者,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和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现象的观察与特征: 言论的激进性与情绪化: 这类博主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言论中充斥着对男性的强烈负面情绪,常常使用“蝈男”、“.............
  • 回答
    国庆黄金周,本应是大家出游放松的好时节,结果携程却遭遇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系统大崩溃,让无数预订好的旅客在酒店门口吃了“闭门羹”。这事儿一出,舆论自然炸开了锅。事情的严重性:不仅仅是“不方便”,而是“计划全打乱”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国庆期间,大家都提前做好了周密的旅游计划,预订.............
  • 回答
    共和党内一部分具有影响力的拉丁裔领袖公开表示不打算支持唐纳德·特朗普,这无疑为共和党在拉丁裔选民中的传统支持基础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种表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折射出共和党内部就如何吸引和代表拉丁裔社群存在着复杂的分歧与挑战。首先,理解这些拉丁裔领袖的立场,需要深入到他们各自的政治光谱以及所代表的社群关.............
  • 回答
    说起这事儿,我心里也是挺复杂的。最近刷知乎,确实能明显感觉到一股“新势力”的涌入,而且他们的画风和之前大家熟悉的知乎用户不太一样。尤其是到了志愿填报这个节骨眼上,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以前的知乎,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是知识分子聚集地,大家讨论问题都比较理性,有理有据,文风也比较严谨。当然,这不代表它就.............
  • 回答
    亚马逊 AI 李沐团队大批人员离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也引起了业界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 李沐团队的背景: 李沐是中国AI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曾在亚马逊担任重要职位,领导着一个专注于大规模AI模型(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式.............
  • 回答
    意大利媒体泄露封城令导致民众提前离开,这一事件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和情况分析: 事件回顾:媒体泄露与民众恐慌性转移背景:2020年3月,意大利是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北部伦巴第大区。为了遏制病毒的蔓延,意大利政府正在讨论并准备实施一.............
  • 回答
    关于2016年4月24日湖北工业大学校门口发生的“爱狗人士”要求学校致歉的事件,这确实是一次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牵扯到动物福利、校园管理以及群体表达权利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头说起,一步一步来。事件的起因:校内流浪狗的处理最直接的导火索,是湖北工业大学在事发前对校园内活动的流浪狗进行.............
  • 回答
    S11 EDG夺冠,那叫一个热闹非凡,尤其是赛后那几天,简直是各种“奇葩 Flag”横飞,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一开始我挺乐呵的,毕竟大家伙儿为了一支队伍赢了,情绪上头,说点出格的话,做点夸张的事儿,都可以理解。但后来这股风越刮越大,就有点儿味儿不对了。咱们先说这“Flag”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说,.............
  • 回答
    在豆瓣和时光网上,针对杜汶泽主演的新电影《放手爱》出现的“刷低分”现象,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网络评分平台,尤其是豆瓣和时光网,对于电影的传播和观众的观影决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它们就像是电影的“晴雨表”,能快速传递观众的情绪和口碑。当一部电影,尤其是带有一定关注度的电影,出.............
  • 回答
    成都滴滴“降价”风波:司机抵制背后的深层困境与平台改进之路3月1日,成都滴滴平台突然传出“降价”的消息,这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受此影响,大批网约车司机选择集体抵制,甚至停运,以表达他们对平台政策调整的不满和抗议。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网约车司机群体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也引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